首頁> 歷史軍事> 我要做門閥> 第二十六章 變異玉果

第二十六章 變異玉果

2024-05-05 21:42:05 作者: 要離刺荊軻

  將竹簡放到瑾瑜木身下,張越就盯著瑾瑜木,提心弔膽的看著,生怕這貨挑食。

  好在,瑾瑜木似乎並不挑食——至少它不介意吃儒家的東西。

  它的花朵在竹簡放下的瞬間就對準了過去。

  刺啦一聲!

  莖幹的青色紋路亮起來。

  然後,張越就隱約看到了條條亮金色的絲線,被瑾瑜木從竹簡之中虹吸出來,吸進花蕾之中。

  葉片也仿佛被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花朵綻放開來,奇香入鼻。

  張越顧不得去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連忙聚精會神,將注意力集中到『造紙術』及其相關的信息上。

  一條條信息不斷閃過。

  無數網頁在眼前掠過,這些都是他曾經有意或者無意瀏覽的與造紙行業相關的網頁。

  這裡面百分之八十都與造紙技術及其工序無關。

  有的可能只是新聞報導的某造紙廠的消息。

  也有的可能只是裡面帶了造紙技術的詞彙。

  有過一次經驗的張越不慌不忙,在心裡暗念:「檢索造紙技術相關工序及度娘、歌娘百科……」

  於是,無數的網頁與畫面消散。

  只有七八條的網頁與少數幾個畫面依然存留。

  張越逐一回溯。

  數秒之後,奇香消散,張越也睜開了眼睛。

  「這次香氣至少持續了七秒鐘!」張越感慨道:「果然不愧是頂尖精英的書簡啊!」

  此次回溯,香氣雖然看似只持續七八秒,但留給張越的回溯時間卻是上次《道原》時的三倍!

  讓他可以從容選擇和篩選。

  畢竟,他曾瀏覽和閱讀過的網頁、書籍,甚至看過的紀錄片、電影、電視、小說太多了!

  多到根本無法計量!

  這就意味著冗餘信息很多。

  更意味著,若不小心,就很可能錯過一些好東西。

  就像此番,若不是香氣瀰漫如此之久,他就不可能發現一個好東西了……

  在一篇介紹古代造紙工藝的網頁文章之中,他竟然發現了一篇相關文章,回溯當時,他找到了那篇文章。

  一篇介紹如何製造土法水泥的科普文章。

  可能是某個無聊人士,在某個貼吧所留。

  站起身來,張越在地上搜尋了一下,發現了那顆已經掉落在地上的玉果。

  「咦?」張越撿起來,驚訝出聲。

  這顆玉果,大的超出他的想像,幾乎有拇指大小。

  更重要的是——它的顏色與之前所見的玉果截然不同。

  之前三顆玉果,都是亮白色,通體晶瑩剔透,摸在手中觸之有溫良之感。

  但這顆玉果卻是青白相間,通體流光,摸在手上,一半熾熱,一半溫良。

  這是什麼緣故呢?

  張越凝神沉思,最後猜想著:「是因為書簡的主人的思想、意志和理念不同嗎?」

  在他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和資料之中。

  黃老學派的政治立場與理念,大抵接近後世的自由主義派。

  主張的是小政府大社會。

  重視法律秩序,認為法律一旦確立,在沒有廢除前,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原主的思想中,最為執念的一個理念便是:緣法而治!

  當初,漢太宗孝文皇帝時的名臣張釋之,就曾經非常清楚的闡述過黃老學派的司法思想:法如是足也!

  意思就是,法律既然已經如此規定了,那麼,哪怕是天子也要遵守!

  您想破壞?繞過?麻煩先把這個法律廢除!

  不然,就從我的屍體上跨過去!

  但儒家卻非如此。

  儒家主張的是以禮法治國。

  什麼叫禮法?

  尊尊親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就是禮法!

  但具體到公羊學派,又有不同。

  至少,張越回溯的記憶里的那位老教授,就曾說過:公羊學派的主張與其他儒家派系,有鮮明的不同!

  作為子夏先生傳下來的道統。

  公羊學派在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與法家、黃老思想、陰陽家以及五行家相互糅雜。

  公羊學的學者的個性,性烈如火,兇猛而熾熱。

  特別不怕死,特別能戰鬥!

  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近代的公羊學大師們。

  魏源、梁啓超、龔自珍、譚嗣同。

  他們都是那種,會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人。

  捏著手裡的那枚玉果,張越猜想:「是因為此書的主人性格導致的這玉果變成如此?還是因為其的思想理念導致的呢?」

  他現在還不知道。

  但沒有關係,接觸一下驗證一下就可以了。

  他撿起那兩卷竹簡,打開來,看了看署在竹簡第一排的名諱:琅琊貢禹。

  「大牛啊!」張越眼皮跳了一下。

  因為,此人在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典故:王陽在位,貢禹彈冠!

  能留下成語傳於後世,不是英雄,就一定是梟雄!

  但,不管是英雄也好,梟雄也罷。

  現在應該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而已。

  甚至可能不過是太學之中的一個普通學生。

  想要接觸他,應該不算太難……

  倒是手裡的這枚玉果,應該試試看,它與之前的玉果,究竟除了顏色以外還有什麼區別?

  捏著它在手心想了片刻,躊躇一會,張越就做出了決定,現在就實驗!

  反正,他現在有的是書!

  那二十八套書籍,至少可以供他這樣揮霍幾十次!

  揮霍完了,可以繼續去賣嘛……

  買家總歸是很容易找到的。

  於是,他踏步向前,走到了當初在驪山腳下『買來』的那十餘株麥苗面前。

  此時的關中,對於麥子,沒有太大好感。

  基本上,種植的麥子,都是拿來當做饑荒時期的口糧,以備荒的心態種植的。

  主食還是以粟米為主。

  麥飯什麼的,那是佃農和貧民才會吃的。

  一般的自耕農家庭與地主家庭,是不吃的。

  主要是麥飯口感差,太粗糙。

  這與社會的發展有關。

  所以,在關中東部和南部,基本上很少有人會種麥子,哪怕種了,也是種在下田和山地里的。

  好田,特別是水澆地,一般都是種粟米和高粱的。

  但張越知道,小麥才是未來!

  因為粟米的產量,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小麥!

  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磨坊技術的進步,也會使小麥變得讓人更接受。

  捏著手裡的玉果,張越蹲下身子,將它埋進麥苗的身下,然後靜待變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