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前期紀年的推算
2024-10-06 05:19:18
作者: 岳南
按照「工程」課題的設置,建立商前期年代學框架三個主要依據的研究已基本完成,那麼從商朝建立到盤庚遷殷這段歷史的年代跨度是多少?它始於何年又止於何年呢?要推算出結果,首先要對文獻記載的商代積年加以比較研究。根據此前羅琨等學者對文獻資料搜集與整理的成果,先秦及漢代文獻關於商代積年的記載主要有:
《左傳·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
《孟子·盡心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
《鬻子·湯政天下至紂》:「湯之治天下也,……積歲五百七十六歲至紂。」
《史記·殷本紀》集解引《汲冢紀年》:「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
《易緯稽覽圖》:「殷四百九十六年。」
《漢書·律曆志》引《世經》:「自伐桀至武王伐紂,六百二十九年。」
「工程」專家組認為,《世經》記載的629年,不見於先秦文獻,是劉歆據三統曆推算出來的,不足憑信。
古本《竹書紀年》等書記載的496年說,因《竹書紀年》明確記載是29位王的積年,不足《史記·殷本紀》商代30王的數目(如計入未立而卒之太丁為31王)。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夢家通過對古文獻研究後認為:「湯滅夏以至於受」可能是引述《紀年》者所加的說明,《紀年》原文可能如《通鑑外紀》注所引是「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自湯數至文丁(文王受命)是29王,沒有帝乙、帝辛。據「工程」專題人員常玉芝等學者對晚商祀譜的排比,帝辛在位30年(公元前1075—前1046年),帝乙在位26年,二王共在位56年,故商代總積年當為496+56=552年(含1046),若將伐桀之年計入,則為553年。也有學者認為「湯滅夏以至於受」可能是指從湯至帝辛即位,29王不包括未立而卒的太丁和帝辛。如是,則商積年為496+30(帝辛在位年數)=526年。《鬻子》記載的576年與553年接近,《左傳》所說的「載祀六百」可理解為約數。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專家們認為,可以用於「工程」的商代積年有三說較可信,一為《鬻子》的576年說,二為古本《竹書紀年》記載,陳夢家解釋的552年說,三為另一種解釋的526年說。由於「工程」已從「武王克商研究」這一課題的成果中,選定周武王滅商之年為公元前1046年,那麼以這個數字為定點,分別上推三說的商代積年,可得到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和公元前1572年三個數字。根據此前對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始建年代的14C測年研究,已得結果為公元前1600—前1560年之間,這個時間段與以上三說基本吻合。有鑑於此,工程首席科學家研究決定,商的始年就在這個框架中取捨,並首選公元前1598年。為取整數,定為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作為夏商分界之年,在回答了前面已經敘述的為什麼夏代始年定為公元前2070年(1600年加夏代積年471年,取整數為2070年)。同時,也有一個關鍵的數字需要交代,這就是建立商代始年基點的歷史上著名的武王克商之年——公元前1046年。可以說在整個夏商周斷代工程中,如果武王克商,也就是說商朝滅亡、周朝建立的這個至關重要的定點得不到建立和確定,夏商的年代學體系就不可能較準確地建立起來。當然,在武王克商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發生之前,有關商代後期的歷史脈絡和各王年代還是要先行說明的。這就面臨著要解開又一個歷史年代學之謎,即盤庚遷殷到底始於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