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文化的幾點質疑
2024-10-06 05:15:23
作者: 商成勇、岳南
中國的茶種在傳往朝鮮和日本的同時或稍後的一段時期,也沿著旱路和海路兩條絲綢之路,繼續向西亞、東南亞、歐洲一帶傳播開來。關於這一現象尤其是關於茶的早期產地問題,曾有後來的學者提出過質疑。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早在1878年,英國人拜爾通過對印度的考察,發表了《阿薩姆的茶樹》一文,認為世界產茶始於印度。但蘇聯專門從事茶葉研究的學者姆哈捷於1926年寫成了《論茶樹原產地問題》的文章,文中以自己親身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中國雲南是茶樹真正的原產地的結論。同是英國人的C.R.哈勒,針對拜爾通的觀點,在《茶的栽培與市場》一書中指出,早在1780年,東印度公司就從中國廣東進口茶樹苗,在加爾各答種植。到了1864年,印度總督本廷格任命一個委員會,專門從事茶的生產,該會幹事G.J.戈登曾被派往中國去運茶樹苗及茶種,並聘請中國制茶專家到印度傳授技術。印度本國有位叫P.高拉底亞的茶葉專家也著過一本《茶的概述》的著作,此作稱印度種茶的歷史是從1830年開始的。拜爾通所論種茶始於印度之說是否成立,也許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日本靜岡縣茶葉試驗場的小泊重洋在《日本茶樹的歷史》中曾提出,儘管有東渡中國求法的最澄和尚把茶樹帶到日本的說法,但實際上,從遠古的時候起,茶樹已在日本的土地上生長繁殖了,前後出土的文物中曾經發現過茶樹的種子,並且,在729年就有把茶用於儀式中的文獻記載。小泊重洋認為,關於日本茶樹的起源有幾種學說:一是認為在引進稻種的同時從中國大陸傳入到日本,再一個是把它視為不經過人手而歸化了的,即所謂史前歸化植物的一種。如果茶樹是從中國大陸傳入到日本的話,那當然就應該具備中國種的特徵。但是從大石(1959、1973)根據花粉分類得到的結果來看,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山茶(日本種)和栽培種(中國種)卻存在著大的差異,即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山茶並不具備栽培種的特徵。由此推測,日本也是有著固有的茶樹種的。
此外,小泊重洋對榮西和尚從中國帶回茶樹種子在日本種植的學說也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榮西回國時是農曆七月(公曆八月),從種子的發芽生理在七月份之後幾乎失去發芽能力來看,種植後發芽是困難的。但他承認在日本廣泛普及了的茶樹栽培種(中國種),是在中國唐宋時代經和尚之手引進到本土並種植擴散的事實。日本種的山茶與中國種的栽培茶在日本的關係到底如何,也許仍需要進一步考證。
拜爾通和小泊重洋及其他學者、專家的觀點和質疑,也許還要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才有個正確的解釋和統一的結論,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宮廷系列茶具,確為重新破譯這些早已消失的遠古歲月里的秘密提供了歷史契機和珍貴物證,世界茶道也將隨著這次偉大的發現而步入一個嶄新的研究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