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捧真身

2024-10-06 05:14:56 作者: 商成勇、岳南

  就在壼門圈足座銀風爐的兩旁,各立一持劍護法天王,周圍仍然有一堆絲綢。此刻,人們在吃驚之餘,發現了精美的風爐和天王前方,尚有一尊雙手捧著一片荷葉的鎏金銀的菩薩,面容慈祥無比。大家為這美妙的造型驚呆了。

  為什麼菩薩雙手要捧荷葉,這個問題是不難解釋的。因為在佛教經典上,佛是荷花的化身,那麼荷葉自然就成了佛的體貌身型。所以,菩薩雙手捧的其實不是我們普通的荷葉,而是佛靈的象徵。

  考古隊員們目不轉睛地看那尊菩薩。只見它高捲髮髻,頭戴花鬘一樣的寶冠。上身袒露,斜披帛巾,雙臂飾有金釧,雙手捧著荷葉,上置鏨刻發願文的鍍金銀匾,荷葉邊向上微微翻卷,恰好似一盤子。菩薩下身穿一羊腸大裙,雙腿左屈右跪於蓮花台上。通身裝飾珍珠瓔珞[1],金光耀眼,在頭上的花鬘冠邊緣,串飾有珍珠,冠中有一坐佛。

  菩薩捧真身

  菩薩手捧的荷葉上放的金匾呈長方形,綴有匾欄,長11.2厘米,寬8.4厘米。欄上貼飾16朵寶相花,襯以蔓草,內飾聯珠紋一周。匾上鏨文依稀可辨,共65字、11行:

  奉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薩永為供養。伏願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咸通十二年辛卯歲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誕)慶日記。

  由此鏨文可以判斷,此乃專為供奉佛指舍利而制,禱祝懿宗天下太平。就在金匾的兩側,以銷釘套環,與護板相連。這護板呈長方形,長6.6厘米,寬3.5厘米,邊沿飾有一周幾何紋樣的草葉,內外緣各飾聯珠紋一周。

  在護板的中間,鏤空成三鈷金剛杵[2],四周襯以纏枝蔓草。蓮座呈缽形,頂面八曲,邊飾聯珠紋,頂面與底面均鏨梵文,腹壁由上至下飾有四層仰蓮瓣,每層八瓣。蓮瓣的上兩層內,各鏨一尊有首光或背光的菩薩或聲聞伎樂像,它們手執蓮、捧琴或結跏趺坐,兩側襯以纏枝蔓草。鼓一樣的束腰,頂面與蓮台焊接,底部以覆蓮座套接。腹壁一周分別鏨執劍、執斧、執塔、拄劍的四大天王,空隙處分鏨三鈷金剛杵。覆蓮座呈覆缽形雙層,外層上部飾有一周八瓣覆蓮,每瓣內各鏨一梵文;中部一周鏨八尊三頭六臂金剛,均有背光。座下有立沿,飾聯珠紋與蓮瓣紋一周。內層中心鏨十字三鈷金剛杵,兩側各有一行龍,並襯以流雲紋。

  這尊菩薩通體身高38.5厘米,重1926克。綜觀全像,菩薩與像座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曼荼羅[3](即壇場、道場)。

  對於這尊捧真身菩薩像座上的多種式樣的菩薩和天神像,當代學者晁華山曾專門撰文指出,印度佛教密宗高僧金剛智、不空和善無畏三人曾先後在8世紀初來到中國長安,帶來了密宗信仰。在捧真身菩薩像座上的多面多臂像,極有可能是依據新傳入的密宗典籍刻造的,他認為,9世紀時的長安佛教仍與印度佛教保持著聯繫。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工作人員在地宮內發掘

  考古隊員們小心慎重地仔細清理完這一件件彌足珍貴的、價值連城的文物,正要舒展一下腰背手足的時候,又發現中室的後壁上出現一道石門。他們互相對視,交換了一下歡欣的神態,一齊向前圍攏過去……

  注釋:

  [1]瓔珞:以線縷珠寶串結成的飾物,常見於佛、菩薩的頸項間。

  [2]三鈷金剛杵:佛教法器,亦作三股金剛杵。金剛杵原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佛教密宗以之表示智慧、堅利、斬斷煩惱、降伏惡魔的法器。一般用金、銀、銅、鐵等金屬或硬木製成,長八指到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中間有握把,兩端有獨股、三股、五股、九股等刃頭。

  [3]曼荼羅:佛教名詞,又作曼陀羅、慢怛羅、曼拿羅,簡稱曼荼或曼拿,即壇場、道場。一般密教修習秘法,為防止魔眾侵擾,在修法處畫一圓圈或建以土壇,有時還在上面安置佛、菩薩諸尊像,事畢像廢。在中國、日本等國,把壇場和佛、菩薩像繪製在紙帛上(或雕塑成器物),亦稱曼荼羅,大致可分為幾種,一是「大曼荼羅」,描繪佛、菩薩的形象;二是「三昧耶曼荼羅」,描繪佛、菩薩的法器(如刀、劍、蓮花、輪寶等)和印契(手的姿勢);三是「法曼荼羅」,描繪諸佛、菩薩的梵字象徵圖,此梵字象徵或名為「種子」,故法曼陀羅亦稱「種子曼陀羅」;四是「羯磨曼荼羅」,描繪佛、菩薩的威儀(各種姿勢與動作)事業,包括佛、菩薩的鑄像、塑像等。以上合稱「四種曼荼羅」或「四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