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地宮藏寶之謎

2024-10-06 05:12:51 作者: 商成勇、岳南

  公元873年,大唐咸通十四年。

  這年春,以黃土凝成的關中大地,經歷了一個嚴冬的酷冷和乾旱之後,依然沒有一絲普灑甘霖的跡象。

  爆裂炸開的黃土被清冷的朔風裹挾著,騰起片片遮天蔽日的煙塵,從北方大漠深處呼嘯翻卷,壓城而來。

  大唐帝都長安城天昏地暗,日色全無,大有頃刻被這黃土黑風淹沒摧垮之勢。

  唐皇室掌管天文曆法的司天台從來沒有這樣忙碌和慌亂。

  天象異兆與各種神秘恐怖的流言隨著黑風黃塵接踵而來。

  此時,唐屬諸藩將士早已長弓在手,利箭搭弦,只待一聲令下,便刀兵相向,擁主自立。

  掩映在山野農田中的草莽英雄,也已聚眾密謀,磨刀霍霍,伺機舉事,殺奔長安。

  從王室庭院到山谷曠野,普天之下,馬蕭蕭,車轔轔,戰旗飛揚,刀槍蔽日,撼天震地的大混戰即將爆發。

  此時的大唐皇室,如同坐在一個被點燃引線的火藥桶上,只待月黑風高之時那驚天動地的一聲爆響。

  

  ——一個黑色的年代,一個不祥的春天。

  早已焦頭爛額的大唐懿宗皇帝李漼,在九重深宮抱著他的愛妃長嘆一口氣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要把自己和整個王朝的命運託付給神通無邊的佛祖釋迦牟尼[1]。他詔令供奉官李奉建及群臣高僧,去鳳翔法門寺迎請佛骨,以圖歲豐人和、四海無波、八荒來服。三月二十九日清晨,位於皇城長安西二百多里的關中塔廟之祖——扶風法門寺,香菸繚繞,梵音不絕。一排排朱紅色的大殿簇擁著釋迦牟尼真身[2]寶塔,在拂曉的曙光煙塵中,顯得格外莊嚴雄偉,肅穆神秘。

  鏗鏘於天的鐘聲在法門寺轟鳴而起。

  大雄寶殿朱門嘎嘎地轟響著洞開而來。披甲戴胄的禁衛軍驟然握緊了手中淒冷的兵器,如林的刀矛劍戟閃著瘮人的光輝。

  身穿五色木棉袈裟的內殿首座[3]僧澈大師,懷抱盛裝佛指舍利的水晶寶函,在中使太監及左右街僧錄[4]清瀾、大教三藏遍覺法師智慧輪、國外高僧天竺沙門[5]僧伽提和等大德[6]高僧的侍奉下,腳踏五彩錦繡綾羅,緩緩走出大門。

  霎時,整個寺院鼓樂齊奏,鐘磬共擊,寶帳升騰,香輦移動。晨曦初照下的八百僧眾,在流金溢彩的甬道兩側屈身合掌。念誦之聲似江海巨浪,翻騰起伏,涌動不息。

  這是大唐帝國歷史上第七次迎奉釋迦牟尼真身佛骨。

  從法門寺到長安城二百多里的大道上,車輪滾滾,彩旗飄飄。汗流滿面的禁衛御騎日夜不停地向朝廷飛報佛指舍利的所到之處。

  四月初八日,黑風黃塵捲動著迎佛隊伍進入長安。

  從開元門到安福門,早已是五步一棚、十步一樓地事先搭起了鑲金掛銀的樓棚彩塔。浩浩蕩蕩的禁衛軍儀仗隊、侍奉佛骨舍利的大德高僧,爭相圍睹的京城百姓以及四方豪門、善男信女,將長安城寬敞的街道擁堵得水泄不通。皇室與民間的各種樂器爭相鳴奏,嗩吶聲聲,鼓鈸震天,誦經拜佛之聲驚天動地。

  而大唐懿宗皇帝李漼,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狂濤巨瀾,當他在群臣妃嬪的簇擁下登上安福門,望見佛骨寶匣時,慌忙走下城樓跪地下拜,激動得熱淚滾滾而下,哭喊著說道:「但生得見,歿而無恨也!」

  正當佛指舍利在長安城皇家寺院——崇化寺供奉之時,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懿宗皇帝李漼氣絕身亡,撒手西歸。

  這年十二月,新即位的十二歲大唐天子唐僖宗李儇,見他們父子祈求的歲豐人和、四海無波、八荒來服的中興局面遲遲沒有到來,便匆忙下詔送還佛骨舍利於法門寺。

  乾符元年(874年)正月初四,佛指舍利連同皇帝、皇后、王公貴族賜賞的大量珠玉珍寶、法器秘物、玉棺金篋,被送至法門寺院。

  就在法門寺地宮被密封的同年,大唐皇帝端坐的火藥桶終於引爆。先是河南長垣王仙芝帶領數千人起義,接著是黃巢率眾響應,大舉反唐。長安皇城破陷,僖宗出逃蜀中。接著是藩將倒戈,外族入侵,內軍譁變,中華大地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征戰廝殺。

  以長安為政治中心的大唐帝國在腥風血雨中氣數已盡,迅速向死亡的深谷滑去……

  隨著百年戰亂的平息、朝廷的更替以及中國政治舞台的逐漸東移,關中周原[8]大地那戰車的轍道、駿馬的蹄印、將士的血滴,漸漸被歲月的流水沖刷得模糊不清。那盛極一時、聲震四海的法門寺也已在戰爭的煙火中變成殘垣斷壁,荒草飄動。而那光照人寰的佛指舍利連同神秘的地下玄宮中的無數珍寶,在一夜之間悄然消失了。它的真偽及地宮的方位與形貌,如同古羅馬的龐貝城和《荷馬史詩》中描繪的特洛伊古城一樣,再也不被世人所知,並成為千古之謎。

  斗轉星移,陰陽輪迴[9]。

  終於,沉悶的歷史在靜寂了千年之後,爆發了第一聲驚雷。

  1987年4月9日,遁失了1113年的法門寺地宮大門又轟然洞開。

  於是,板結、沉睡的古周原驚醒了,地球上的人類被震撼了。一個古老輝煌的帝國再度展示了它的蓋世雄風。一個萬世不滅的偉大聖者,帶著深邃的智慧和普度眾生的慈心悲願,從容莊重地步出幽暗沉寂的地宮,來到了他熟悉而陌生的俗世凡塵。

  於是,三千大千世界[10]的芸芸眾生,帶著諸多煩惱和痛苦,在佛光烈烈的映照中,沿著聖者指引的方向,步入光明解脫的西天淨土。

  法門寺地宮的洞開,連同萬世不朽的聖骨以及奇珍異寶的面世,預告著一部絕不應該湮滅的輝煌的歷史書卷,將重新昭示於人間大地。

  ——一切的故事,將從這裡開始。

  注釋:

  [1]釋迦牟尼:佛教始祖,亦稱釋迦文佛、世尊。梵語意為釋迦族的覺悟者或聖者。

  [2]真身:指釋迦牟尼的生身舍利。或譯作設利羅、室利羅,亦稱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相傳是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結成的圓珠狀殘留物,後亦指德行高深之僧人火葬後的骨燼。佛經中說舍利有法身舍利和生身舍利二種,法身舍利即釋迦牟尼所說的一切大小乘經卷,生身舍利則為如來滅後所留身骨,使人天永獲供養之福德。

  [3]內殿首座:首座,或稱上座,寺院最高職位的僧人,負責弘講佛法。一般取年德較高而有辦事能力者充當,居席首端,處眾僧之上。後亦作為對僧人的尊稱。內殿首座,即宮中內道場的高階僧侶。

  [4]左右街僧錄:僧官名。左右街,唐代長安城分為左三街、右三街。唐初僧尼隸屬於祠部,德宗貞元四年(788年)時置左右街功德使,掌寺院僧尼帳籍、僧官補授及修建官寺之事。憲宗時又在左右街功德使之下分設僧錄。

  [5]沙門:佛教稱謂,亦作娑門、桑門等,意為息心修道。原是印度反婆羅門教思潮各個派別出家者的通稱,佛教盛行後,專指佛教僧侶。

  [6]大德:佛教稱謂。指有大德行者,原為對佛、菩薩或僧人中的長老之敬稱,後泛指高僧。隋、唐時設置「大德」為僧官,任命德高望重的僧人為之,統管僧尼事宜。唐憲宗元和以後,僧官和道士多加上「大德」的稱號。

  [7]三綱:指佛寺中的上座、寺主、維那(一說為上座、維那、典座)等三大僧職,選有德之人擔任,以提挈僧綱,管理寺務。

  [8]周原:位於今陝西扶風縣和岐山縣之間的黃土高原上。據史籍記載,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為避戎禍,率眾遷徙於岐下,就在這裡營築城郭,成為周人早期的統治中心。經過王季、文王兩代的經營,周的勢力更加強大,至文王與武王時,才把國都遷移到現今西安市附近的豐鎬,但周原仍是西周的政治重地。

  [9]輪迴:也作生死輪迴、輪迴轉生、淪回、輪迴、輪轉、流轉等。意謂世界眾生莫不輾轉生死於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之中,如同車輪旋轉不停,唯有成道的人能免受此苦。輪迴觀本是婆羅門教教義,認為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戍陀羅)及賤民在輪迴中永世不變。佛教繼承此說,但主張在善惡因果業報面前,眾生一律平等。

  [10]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名詞,簡稱大千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謂一小世界。合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後泛稱廣闊無邊的世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