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宮深處的「救命」呼聲

2024-10-06 05:11:36 作者: 岳南

  就在譚溫江部盜掘慈禧陵的時候,柴雲升部也正在全力尋找乾隆裕陵的地宮入口。由於缺乏知情者如蘇必脫林者的指點,柴雲升本人對乾隆陵又知之甚少,故他的部隊一開進陵寢,便像無王的工蜂一樣嗡嗡叫喊著,四處搜尋,遍地盜掘。有的登明樓,有的入跨院,有的上寶頂,上上下下,竄來竄去,一片忙碌,更是一片混亂。

  柴雲升原是張宗昌麾下的一名師長,當時孫殿英初入山東濟寧不久,二人便開始交往,後竟成了很好的朋友。在蔣介石北伐時,為加強統一指揮和增強孫殿英部的實力,張宗昌將柴雲升師大部編入孫軍,柴本人也劃歸孫殿英直接指揮,仍任師長之職。由於柴本人平時治軍較嚴,所以其部號稱孫殿英軍的勁旅,以勇猛和敢拼硬仗著稱,深得孫本人的信任和喜愛,故孫殿英將這次挖掘乾隆陵的肥差交給了柴。但這盜陵跟打仗畢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地宮入口尚未找到之前,只憑一股硬勁和拼勁無目的地蠻幹,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這些兵士在整個陵園之中折騰了半夜,尚未找到一點眉目。這時柴雲升有點急了,蠻勁再次上涌,他想起在過去幾十年烽火連天的歲月中,每遇到攻城克壘時,若城門久攻不破,可轉而攻奪城牆,只要將城牆撞倒、炸開,同樣可以進入城中,達到奪取和占領的目的。而眼前這乾隆的陵墓,其地宮的中心就在那小山一樣的墳頭土堆下,只要前後左右一齊動手,朝著那堆黃土下挖過去,地宮何愁不被找到?想到這裡,他令自己手下最得意的旅長韓大寶,率部挖掘陵墓寶頂的最前方,也就是明樓的後方,令三個團長分別率部挖掘寶頂的左、右和寶頂上端,企圖以四面開花的方式打通地宮。與此同時,他還當場下令,「只要挖出地下的一塊窯磚,賞一個袁大頭」。所有的官兵聽說挖出一塊磚就能換來一塊銀圓,剛剛消退的熱情又被鼓動起來,於是個個爭先,人人望賞,鎬頭鐵杴又狂飛亂舞起來。

  

  此時的柴雲升沒有想到,這盜陵畢竟不是戰爭中的攻城克壘,若四面包圍、四面出擊,可迫使敵方四面阻擋,以分散其兵力和抵抗力量。但這座陵墓的地宮不是凸出地面,也不是在一般幾尺深的地下,而是在距地表六七丈的深處,若挖掘的深度不夠,只是像開山打隧道一樣,挖個一二丈深就開始橫著穿過去,即使將昌瑞山打通,也找不到地宮。柴雲升的蠻幹與譚溫江的聰明和老練,讓人越發感到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譚溫江與土匪出身的柴雲升的不同。

  但是,柴雲升的整個布置,尚有一處是可行的,那就是在寶頂挖掘的一支力量。可惜的是這支力量幾乎是從寶頂的最上端往下掘進,且還開了一個四方形的大口子,如此一來,每挖下幾米,四周的土都塌陷下來,復將挖出的土坑填平,這樣循環往復,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多少年後,有研究者認為,此時若將這個口子改成圓柱形的井筒狀,並將位置下移到東南、東北或西南、西北的任何一個角落,以此下挖,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此處不易塌陷,且離地宮最近。這是一切富有經驗的盜墓賊採取最多的方法和選定的位置,時隔二十年後,東陵的其他陵墓被盜時,盜墓者採取的方法和選定的位置,都是從此處下挖,並在一夜之間打通地宮。

  然而,柴雲升和他那些只知打家劫舍、攻城略地的部下,均不知這盜墓的秘訣,所以,他們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心血也就是一種必然了。

  有了慈禧陵的經驗,韓大保指揮手下官兵在明樓前的琉璃影壁下,急如星火地挖掘起來。儘管乾隆陵跟慈禧陵有所不同,但畢竟大同小異,其建築格局基本是一致的,所以韓大保決定按照慈禧陵的辦法挖下去。由於這次採取了垂直而下的短捷途徑,在挖到四丈多深時就發現了金剛牆壁。沿著牆壁,又挖下丈余,在漢白玉雕陽文經咒的金剛牆上發現了異樣的痕跡。沿著這痕跡用鐵鍬向里打去,終於開出了一個二尺見方的口子——地宮入口找到了。這時已是7月9日的深夜。

  乾隆皇帝裕陵琉璃壁下的盜口(清東陵文物管理處提供)

  柴雲升見找到了地宮入口,立即讓其他幾支隊伍停止盜掘,專門負責警戒,並嚴令未經他的允許,無論是旅長還是團長都不許接近地宮入口,有違令者當場槍斃。開棺取寶一事由親信旅長韓大保部全面負責。

  韓大保受此重任,既興奮又激動,準備了一些必需工具,帶領二十名親兵來到地宮入口前開始行動。儘管十幾道馬燈、手電的光亮對準了地宮入口,但洞內黑暗幽深,像一隻張開的虎嘴,除了一股股陰毒並帶有霉臭味的冷風寒氣向外噴散外,裡邊的一切都無法看清辨明,讓人望之頭皮發奓,脊背發涼。由於時間緊迫,不可能也絕不允許等到天亮再進入地宮,韓大保只好硬著頭皮讓兩名膽大的親兵先進去察看一下情況。這兩名親兵平時號稱「傻大膽」,但此時面對這個黑咕隆咚的「嘶嘶」向外噴散著霉臭霧氣的洞口,直感到脊背冷汗直冒,牙齒上下打戰,兩腿瑟瑟發抖。韓大保看到手下的弟兄已成這個樣子,又望望那個齜牙咧嘴的黑乎乎的洞口,想像著地宮中那死人的恐怖形象,心中有些害怕。但想起師長的重託、時間的緊急,還有那滿棺的珍寶,韓大寶又狠下心來。「捨不得孩子打不著狼!」他這樣想著,牙關一咬,命令兩名親兵開始行動。

  兩個「傻大膽」見事已至此,只有進而不能退,也就抖擻精神,手中分別握了把張開機頭的手槍和一個手電筒,先後鑽入洞中。

  乾隆皇帝裕陵地宮構造和盜口示意圖(徐鑫提供)

  這兩個士兵當然不知道最先接觸的是一個斜坡甬道,這條甬道有四五丈長,同慈禧地宮一樣,是專門為滑放墓主人的棺槨而特設的。當棺槨送入地宮入口後,在斜坡甬道上鋪放一根根滾木,棺槨壓在滾木之上,並藉助其下滾的力量,輕輕滑入地宮的第一道石門處,然後再慢慢移於後室。更令這兩個「傻大膽」難以想像的是,此時的乾隆地宮已滲滿了四五尺深的地下水。這些水由於久積不散,在和棺木、屍體混合後,形成了一種霉變後的毒菌散布於整個地宮之中,若過量吸入這種毒菌,便會置人於死地。

  但這個時候的兩個兵士,只是感到地宮中霉氣鑽鼻刺眼,陰風陣陣,尚能支撐,他們沿著牆壁慢慢向下走去。由於霧氣茫茫,既濃又重,手電的光像夜中的熒火一樣幾乎不起作用。他們越走感到霧氣越重,陰風越急,大有徹骨浸髓之感,且腳下還不時地滑動起來,用手電一照,見地磚上已結滿了黑綠色的青苔,一塊又一塊,像癩蛤蟆皮一樣密密麻麻,令人望而生畏。

  如果這兩個「傻大膽」就此止步,鑽出地宮入口,向長官報告地宮中什麼也沒有,或說有一道石門擋住了去路,就不會造成最終的悲劇。但他們不是富有經驗的盜墓賊,甚至都未聽說過盜墓者的故事,而即使偶有所見,或偶有所聞,恐怕也在劫難逃。因為這乾隆的地宮實在有些特別,其特別之處就在於滲積的那幾尺深的水,這是慈禧地宮所未有的。正因為如此,他們已註定了在劫難逃的命運。

  乾隆皇帝裕陵地宮入口與斜坡隧道(作者攝)

  當兩人摸索著又向前走了十幾步時,只聽前邊的那個兵士「撲通」一聲被腳下的苔蘚滑倒在地。後邊的那個尚未反應過來,前邊的兵士已本能地拽住了他的衣袖。於是又是一聲悶響,二人全部摔倒,並沿著斜坡向下滑去。這斜坡甬道越往下越陡,苔蘚越多越厚。他們已完全不能自我控制,就像兩根木頭一樣向最底部飛速滑去。沒有幾秒鐘的工夫,只聽地宮深處兩聲「撲通撲通」的響動,兩個人先後落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這是兩人落水後發出的第一聲信號。

  韓大保等人聽到從地宮深處驀地傳來呼救聲,做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連躥帶蹦逃離地宮入口,恐怕被傳說中的毒箭射中自己。過了好長一段時間,見無毒箭之類的東西射出,才又十分小心地向洞口圍攏而來。韓大保沖地宮喊話,問發生了什麼不測,怎樣營救,但裡邊未做相應的回答。韓大保不知道他們已落入水中,並在水中「撲通撲通」地向掙扎。由於坡道太陡,加之苔蘚太多太滑,任憑他們怎樣折騰都無濟於事,而高度的精神緊張和心理恐懼,又使他們忘掉了一切要求上邊的官兵營救的辦法,只是在原地掙扎、呼喊著誰也不知如何是好的一句話——「救命!」

  兩個「傻大膽」已被這突如其來的橫禍嚇破了膽,越想拼命往上爬,越是不能成功,在近二十分鐘的掙扎呼喊中,見上面無任何動靜,以為對方沒有聽到自己的呼喊,情急之中,索性舉起手槍「砰砰啪啪」地向洞口開起火來,子彈碰到洞口的石壁上,蹦躥起道道耀眼的火光。

  韓大保等人正在洞口四周焦急萬分,不知如何應付地宮突變的兩難時刻,忽聞地宮深處槍聲響起,子彈飛竄而來,更是摸不著頭腦,再次嗷叫著四散奔逃。

  半個小時之後,兩個「傻大膽」子彈打光了,嗓子喊啞了,在極度的驚懼和霉氣的熏悶以及絕望中相繼暈倒,最後被地宮積水活活淹灌而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