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山東
2024-10-06 05:10:50
作者: 岳南
當馮玉祥的部隊全面潰退之後,奉軍占據了北京,直軍屯兵西苑,由馮玉祥在北京政變後扶植的段祺瑞政府垮台,段祺瑞本人隱居於天津,開始吃齋念佛的生活,這個在中國政治舞台上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從此消失了。
1926年,直系、奉系軍閥共同把持北京政府時合影。前排左起:張作霖、吳佩孚
後排左起:張宗昌、張學良
正當張作霖、吳佩孚等軍閥為趕跑了馮玉祥而揚揚自得、躊躇滿志時,南方的革命黨人卻在緊鑼密鼓地制訂計劃,調集軍隊,要進行以徹底打倒北洋軍閥為目的的最後的北伐了。
1924年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和段祺瑞等曾先後邀請革命黨的領袖孫中山北上,共主國家大政方略和時局。孫中山雖深知北上議政難有什麼理想的成果,但為了推進國民革命,決定抱病北上。
離開廣州前夕,孫中山念念不忘打倒北洋軍閥,並把黃埔軍校學生看作完成北伐大業的重要力量。為此,他專門視察了這所由自己親手締造的學校,並對黃埔師生發表了頗動感情也頗為悲壯的演講:「我看見你這個黃埔軍校精神,一定能繼續我的革命事業。現在我死了,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如果前二三年,我就死不得。現在有這些學生,一定可以繼承我未竟之志,能夠奮鬥下去的……這次北上,不論成敗,決不回來。革命大任,交黃埔軍校同志負之。」
視察黃埔軍校的當天傍晚,孫中山一行登上永豐艦,離開廣州北上。12月31日,到達北京,未及議政,就因肝病住進了醫院。至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這位創立民國的一代偉人拼盡最後的一絲力氣,在夾雜著英語、粵語、普通話的「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呼聲中與世長辭,終年五十九歲。
孫中山去世了。南方國民政府的實力派人物在一年多的吵吵鬧鬧和鉤心斗角後,終於推舉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為北伐軍總司令,欲完成孫中山未竟的事業。
1926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北伐部隊動員令。北伐軍總司令明確提出了先定三湘,再克武漢,會師中原,統一中國的戰略目標。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7月9日,廣州驕陽似火,蔣介石頂著炎炎烈日,一手接過中央監委吳稚暉代表國民黨中央授予的北伐軍軍旗,另一隻手接過國民政府代主席譚延闓代表國民政府所授予的北伐軍總司令大印,然後滿面春風地轉身向操場示意。只見黃埔軍校大操場上,旌旗耀目,槍枝如林,士氣高昂,戰馬嘶鳴,一派蓬勃旺盛、戰而必勝的氣氛。
7月上旬,北伐軍出廣東,向兩湖的吳佩孚部隊發動攻勢。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敵人倉皇逃竄,湘江兩岸捷報頻傳。不久,北伐軍進逼長沙城下,坐鎮長沙的吳佩孚部將、湘軍總司令葉開鑫不戰而逃,北伐軍第八軍李品仙師順利占領長沙。
9月1日,北伐軍兵臨武昌城下。9月3日,蔣介石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他見部隊兩次攻城未果,便下令首先攻取漢陽、漢口。北伐軍占領漢陽、漢口後,吳佩孚見兩湖難以立足,趁深夜撤出武昌,倉皇逃往河南信陽。武昌遂被北伐軍團團包圍,成了一座死城。
9月20日,蔣介石乘著兩湖戰場勝利的喜慶氣氛,在武昌城外的余家港車站召開高級軍事會議,同時下達了三個重要命令:一、強攻武昌。二、調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之第一師、第二軍、第三軍、第六軍、第七軍,同時開赴江西,開闢第二戰場,攻擊北洋軍閥的實力派孫傳芳部。三、任命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為北伐軍東路總指揮,率所部三師攻擊福建的北洋軍閥周蔭人。
江西的孫傳芳是個足以和吳佩孚、張作霖相抗衡的大派軍閥,除占據江西全境外,還占有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盤。號稱五省聯軍總司令,共有十九個師零九個旅,可參戰兵員約為十六萬,機槍三百八十挺,各種火炮三百八十四門。其實力尚在吳佩孚之上,可謂聲勢浩大。在北伐軍跟吳佩孚部殺得正酣時,老於世故的孫傳芳卻袖手旁觀,坐視同屬北洋派系的吳佩孚兵敗而不救,企圖保存實力,並從中漁利。直到蔣介石調大軍進攻江西老巢時,孫傳芳才從夢幻中醒過神來。他一面匆忙將駐紮在江蘇、安徽、浙江的部隊調往江西,同原駐守在江西、福建的部隊會合,一面急電張作霖,準備與之聯合,共同對付北伐軍。
9月21日,孫傳芳在由南京到九江的「江新」輪上望著滾滾長江,對隨從們說:「南軍沒有什麼了不起。吳佩孚被打垮,是因為除劉玉春的一旅人而外,其餘都算不上什麼軍隊。現在請南軍嘗試一下我的厲害吧。」
然而孫傳芳高興得太早了。就在他尚未完成迎戰準備時,北伐軍卻突然兵分三路,從醴陵、瀏陽、攸縣、會昌、於都等地一起向江西殺來,蔣介石也親自趕奔江西坐鎮指揮。由於孫傳芳部隊的主力此時都分散在外省,防守南昌城的只有可憐的六百人,近乎一座空城。北伐大軍一擁而來,於9月19日,不戰而奪取南昌,孫傳芳大敗。
10月10日,圍困湖北武昌城的北伐軍終於攻進武昌,兩湖全境盡收北伐軍囊中。
吳佩孚失去湖北後,元氣已盡,只得將殘部撤至河南,準備固守。
北伐軍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幾乎蕩平了整個南方,大軍飲馬長江,克日北指,準備一鼓作氣蕩平中原,占領全國。
面對北伐軍的強大攻勢,在奉天的張作霖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於11月19日匆匆趕到天津,在蔡家花園召集奉系高級將領會議,商討退敵之策。駐守濟南的張宗昌於11月13日也匆忙趕到蔡家花園。
11月29日,張宗昌建議推舉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和吳、閻共同成立「討赤聯盟」[1],由張作霖統一指揮,與會將領深以為然。此時,在江西兵敗逃跑的孫傳芳也來到蔡家花園,表示願意收拾殘部,歸張作霖指揮。張作霖隨即宣布自己任安國軍總司令之職,同時任命孫傳芳為安國軍副總司令兼蘇皖贛閩浙五省聯軍司令,張宗昌為安國軍副總司令,仍兼直魯聯軍總司令。
12月1日,北方軍閥的蔡家花園會議結束。這次會議制定了共同對付南方國民革命軍和北方國民軍馮玉祥部的策略和軍事部署。但北方各派軍閥之間的矛盾,以及吳佩孚和閻錫山不冷不熱的態度,給蔡家花園會議的決策無形中罩上了一層陰影。
新任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見吳佩孚在河南力不能支,根據會議決策,準備派兵假道河南,在長江一線同北伐軍決一雌雄。但吳佩孚深知只要奉軍一到河南,他僅存的一點地盤也將自動化為烏有了。因此,他堅決阻止奉軍假道河南,而讓其從海路乘軍艦抵長江作戰。這一損人利己的策略,張作霖自然不會答應。眼看北伐軍已越過長江向中原氣勢洶洶地殺來,張作霖認為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不顧吳佩孚的強烈反對,毅然決定分兵兩路進軍河南,並專門派了吳佩孚的老對頭趙倜為河南宣撫使,隨軍南下,負責招降吳佩孚殘部。至此,北洋軍閥兩大派系合作的局面徹底破滅了。
1927年2月8日,奉軍第十軍於珍部突然開到河南,將河南督軍齊燮元的衛隊繳械。然後開到新鄉,將當地駐軍王為蔚之一部繳械。
2月中旬,張作霖決定調東北吉、黑兩省軍隊入關,以全力保持長江以北的地盤,張宗昌則調集魯軍趕往江浙前線,負責解決河南問題。孫殿英作為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被調往南京附近前線作戰,直接受直隸軍務幫辦徐源泉的指揮。徐源泉是張宗昌的老部下,當張宗昌在奉軍任旅長時,他是褚玉璞團的團副,張宗昌建立直魯聯軍後,徐源泉便當了直隸軍務督辦一職。
正當奉軍大量擁入河南時,原投降奉系的毅軍忽於中牟自動退卻,吳佩孚部下靳雲鶚部乘勢在中牟、開封之間發動了一次猛烈的反攻,並於當天占領開封,次日占領中牟。奉軍前敵總指揮於珍、毅軍總司令米振標、河南宣撫使趙倜皆奪路而逃。
正在吳奉兩軍在河南境內自相殘殺時,晉軍首領閻錫山派人到漢口表示願意中立和親近,同時派晉軍大將徐永昌率兵進駐娘子關,宣稱「保境息民」,禁止吳奉兩軍進入。自此,奉、吳、閻的「三角討赤聯盟」完全瓦解。
恰在這時,馮玉祥又率領國民軍由陝西入河南,給吳佩孚以致命打擊。吳佩孚在張作霖、閻錫山以及湖南的唐生智、陝西馮玉祥的擠壓、打擊下,所屬軍隊分崩離析。在四面楚歌中,吳佩孚只好棄軍獨自逃往四川,接受實力派人物楊森的庇護。
吳佩孚雖把自己看作戰無不勝的儒將,但此時屬於他的那個時代已經徹底過去。在逃往四川後,日本第一艦隊總司令荒城二郎同日本海軍駐華特務機關頭子藤秀大佐等一行十五人來到吳佩孚的住處,拜訪這位落魄的大帥,表示願供給私人借款一百萬,贈槍十萬支、小炮五百門、機關槍兩千挺,讓其東山再起,問鼎中原。但吳佩孚卻說:「過去我有槍不止十萬,有錢不止百萬。可見成敗不在錢、槍的多少。如果我想借外債、引外援,何必等到今天。中國人的事讓中國人自己了結吧,貴國的盛意我不能接受。」英雄末路,尚有如此言行,真沒有愧對吳佩孚的一世英名。至此,這位曾經呼風喚雨的一代軍閥巨頭,完全退出了中國政治、軍事舞台。
吳佩孚的軍隊潰敗後,馮玉祥和唐生智部占據了河南大半,張宗昌在江浙的防線也逐漸被北伐軍主力衝垮。奉軍被迫潰退到山東境內。
面對一天緊似一天的形勢,張作霖決定重新進行戰略部署,原北方的鎮威、直魯、五省聯軍的名義一律取消,統稱為安國軍,並組成北方安國軍政府,由張作霖本人擔任安國軍政府大元帥,主持全盤的政治和軍事事務。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中南海懷仁堂就任大元帥之職,孫傳芳、張宗昌在參加大元帥的就職典禮後,當天相偕趕回濟南布置防務。根據新的戰略部署,張宗昌將直隸的大部分駐軍統統調往山東境內參戰,從南京戰場退卻下來的孫殿英部又被調往山東前線。
由於整個北方的軍隊幾乎都調往山東境內,加之直魯軍退出江蘇後,孫傳芳的原五省聯軍也退到山東地盤來就食,無疑大大加劇了當地百姓的負擔,山東人民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無力繳納張宗昌強硬攤派的軍餉,百姓紛紛逃出故鄉。而張宗昌搜刮的民脂民膏,並非全部用在軍餉和其他事業上。他把直魯兩省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盡情揮霍。他為妓女脫籍或者聚眾豪賭,往往一擲數萬金而毫無愧色。手下的大小軍官見主帥如此,也都吃缺吞餉,層層中飽,因此積欠軍餉,使兵士們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在這種情形下,直魯軍有的倒戈投向南方北伐軍,有的則淪為披著軍隊外衣的強盜土匪。直魯軍明顯大勢已去,只待在北伐軍的一陣喊殺中土崩瓦解了。
在南北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布置新的戰略戰術,準備決一雌雄的空隙,在蔣介石的陰謀籌劃下,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屠殺曾在北伐征戰中共同出生入死的共產黨人。蔣介石被迫下台又重新復出後,將馮玉祥、閻錫山以及桂系的李宗仁,緊緊地拉入自己的陣線之中,在又一輪緊鑼密鼓的策劃之後,終於開始了向奉系軍閥最後的全面攻擊。
1928年2月13日,國民革命軍重新編組為四個集團軍,其部署為:
蔣介石為全軍總司令,何應欽、李濟深為總參謀長。
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由蔣介石兼任,轄18個軍,29萬人。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為馮玉祥,轄25個軍,31萬人。
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為閻錫山,轄11個軍,15萬人。
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為李宗仁,轄16個軍,9個獨立師,約20萬人。
蔣介石在基本完成北伐的部署後,於4月7日下達總攻擊令,具體部署為:
第一集團軍沿津浦路北上。
第二集團軍沿京漢路北上。
第三集團軍沿正太路向東北進軍。
第四集團軍白崇禧第十二路軍,沿京漢線北上。
4月10日,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分左右兩翼向張宗昌的魯軍發起攻擊。魯軍一觸即潰,望風而逃。蔣軍右翼不戰而入山東境內。12日,張宗昌下令魯軍總退卻。至5月1日短短十八天的時間,第一集團軍攻陷濟南,魯軍越過黃河向北潰退。
5月17日,第一、第二集團軍攻克德州,第三集團軍占領了石家莊。
5月30日,奉軍在保定的關鍵性戰役中失利,北京岌岌可危。張作霖見大勢已去,下令奉軍全線退卻。
6月2日,在北伐軍兵臨京師的危急時刻,張作霖被迫發出通電,決定退出北京,撤至關外。電文稱:「為避免同室操戈,喋血京師,禍及中外,決意本著化干戈為玉帛的宗旨,奉軍全部退出京師。以後的政治問題,留待全國大眾裁決。」
張作霖乘坐的列車被炸翻情形
6月3日,張作霖攜潘復、張景惠、王蔭泰等三十餘人,離京返奉。至6月4日凌晨,當張作霖的專列行至瀋陽西郊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設的炸藥炸翻,張作霖身受重傷,於當日上午9時30分死亡。
6月4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全權處理接收京津事務。
6月20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承襲父職,就任奉天軍總司令。
7月1日,張學良通電南京國民黨政府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何應欽等人,表示願意用和平的手段統一全國……
就在國民革命軍最後的北伐業已完成,全國即將和平統一的喜慶氣氛中,從政府首腦到普通民眾,誰也沒有料到,一起震撼中外的東陵盜寶案悄然發生了。在整個北伐戰爭中,似乎並未太顯山露水的孫殿英,也隨著這起東陵盜寶的驚天大案,在一夜之間轟然震徹整個世界。
注釋:
[1]討赤聯盟:1924年起,國民黨採行聯俄聯共政策,南方的國民政府被北洋軍閥視為赤色政權,故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等人組成「討赤聯盟」,對抗北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