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心母親苦命兒

2024-10-06 05:10:30 作者: 岳南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駕崩於西苑南海中的瀛台。當內務府幾個臣僚聞訊匆匆趕到四面環水、與世隔絕的南海瀛台光緒生前被囚禁的涵元殿時,見光緒的臥室里,到處布滿了亂絲的蜘蛛網,四壁的糊牆紙已經發黃脫落,牆角露出青綠色的牆磚,散發出一股潮濕腥臊的霉味。寒冷的湖風穿過破爛不堪的窗戶,呼呼啦啦地吹動著床前的幔帳,那黃色的幔帳因歲月的剝蝕而變得異常陳舊和慘白。床前的方磚上,殘留著嘔吐物和湯藥的痕跡。這位倒了一輩子霉的光緒皇帝,直挺挺地僵臥在一張形似破爛的鋪板上,胸腹塌陷,兩胛暴突,肋骨支離,嘴巴大張。那未能閉上的眼睛,放著怨恨、悲苦的慘光,眉宇間那道由於怨憤不平而蹙在一起的皺紋,依然未能伸展開來。青白的臉上泛著冷光,這種光隨著光緒已出竅的靈魂,飄忽遊蕩於正在操持後事的太監身上,並將幾張醜陋的臉染上了一層死灰色。整個涵元殿籠罩在一片死寂與恐怖之中。

  

  就在光緒駕崩的第二天下午(未刻),統治大清王朝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在西苑儀鸞殿撒手人寰,歸天而去。

  光緒和慈禧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相繼崩亡,而他們母子二人生前的關係又是那樣劍拔弩張,並欲置對方死地而後快,這不僅在清代歷史上所未有,亦為中國歷史上所罕見。因而,當這個消息傳出時,朝野驚駭,中外譁然。慈禧的崩亡,似在情理之中,但光緒的駕崩,卻讓人感到突然,感到意外,感到不明不白,感到其中必然暗藏了殺機和陰謀。於是,驚愕之後,各種猜測和議論遍布廟堂之內、市井之中,關於光緒駕崩的隱秘傳言也不斷從宮中傳向民間。據一位名叫屈桂庭的醫生透露,他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最後一次進宮為皇帝診病時,發現光緒本已逐漸好轉的病情突然惡化,在床上亂滾,大呼肚子疼痛難忍。三天後,光緒帝駕崩了。此言傳出,又帶出了一連串深宮內幕。從這些內幕來看,光緒有極大的可能死於謀殺,只是誰是兇手,卻又分出幾個枝節。在諸多被懷疑者中,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慈禧。這位向來以陰險、刻毒、專權著稱的女人,自知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她不願讓自己的政敵光緒在她死後再掌朝政,便秘密派人將光緒先行謀斃了。此種說法在當時廣為流傳,並為許多人所相信。還有一種傳聞是,光緒帝被囚禁後,被置於李蓮英的嚴密監視之下,同時李蓮英又經常製造一些不利於光緒的謊言去告知慈禧,光緒帝自是對他痛恨異常。而與李蓮英沆瀣一氣的太監崔玉貴,在慈禧西逃的1900年,直接殺害了光緒帝的珍妃,光緒帝自是對他恨之入骨。正因如此,李蓮英、崔玉貴在確切地得知慈禧馬上就要歸天的最後一刻,二人經過密謀,決定先將光緒害死,免得慈禧死後,光緒重操權柄,對自己不利。二人謀計之後,遂暗使手下一個名叫宋小胖子的太監,襟懷利刃,伺機刺殺光緒。後刺殺未果,李蓮英、崔玉貴又在光緒帝的進食中暗中下毒,終使這位年輕的皇帝含恨而去。還有一種傳聞,說袁世凱出於和李蓮英、崔玉貴同樣的心理,在光緒帝的進食中做了手腳,致使光緒一命嗚呼!到底光緒死於誰手,這又成為晚清歷史上一大懸案,留給後人破解了。

  中南海瀛台連接外部的小石橋

  不管光緒是由於自然病亡還是被謀害而死[1],他是清朝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之一卻是事實。當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大清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軍攻占威海衛後,慈禧等當朝執政者為挽救苟安之殘局,遂強行決定,與日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自親政以來,逐漸懷有「勵精圖治」之志的光緒,有感於喪師失土的莫大恥辱,悲憤至極,禁不住聲淚俱下。也正是在這場不平等戰爭中,光緒才沉痛而清楚地認識到「國勢艱難」而「殷憂危之」。因此,他首次得到康有為的變法奏書後,引起了強烈的思想共鳴,禁不住「覽而喜之」,遂下定了變法求新,以圖自強的決心。晚清的歷史進展到此處,標誌著光緒與慈禧往日那微妙關係的正式破裂,整個朝廷中的「維新派」和「保守派」之間充滿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以當朝天子的威望和銳氣,毅然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正式宣布變法革新。許多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以無比感奮的心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立即投入到這場變革之中。遺憾的是,歷史沒有讓人看到這場偉大變革的成果,而是留下了一個極為悲慘的結局:在光緒頒詔百日之後的八月初六日,正在紫禁城中和殿閱覽奏文的光緒帝,被慈禧派來的一群太監和一隊「榮祿之兵」,押至西苑南海瀛台囚禁起來。變革中的前衛人士康有為、譚嗣同等人,逃的逃,死的死。這場清代歷史上最後一次企圖通過內部變革而拯救自己於危難之中的機會又失去了。

  被囚禁的光緒儘管失去人身自由,但革新之志未泯,他在等待機會,準備東山再起。兩年後的1900年8月16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慈禧準備離京出逃之際,光緒見有機可乘,遂以與外使「面談」為由請求留京。但在政治的角逐中經歷了無數次驚濤駭浪的慈禧,怎能看不出這點花招,倘自己出逃在外,光緒留京,那麼這大清的政權自然也不再屬於自己而歸光緒了。聰明老辣的慈禧不但未同意這個請求,而且為免後患,她強行將光緒一同帶走。在出逃西安的路上,光緒望著滿地的黃塵和灼人的熱浪,想著國破家亡之恨,悲感交集,憂鬱終日。但積壓在心中的那滿腔憂國之憤和圖強報國之念仍然時有所現。直到第二年被慈禧帶回北京時,他還希望自己能掙脫桎梏,繼續施行變革之策。為了這個變革方略,他希望慈禧早日歸天。他希望憑著自己年輕的生命和澎湃的激情,早日迎來變革的輝煌碩果。

  但歷史不再給予他機會了。回京後的光緒仍然被囚於南海小島那與世隔絕的瀛台。他像一個實際上的民間囚徒,不僅失去了人身自由,而且還要不斷地經受著慈禧的生活虐待、無端訓斥和那些凶頑太監的欺凌。他每天食的是粗糲酸臭的飯菜,喝的是半開不開腥咸皆備的溫暾水,穿的是冬天難以禦寒的破舊衣衫和鞋襪。面對這豬狗似的生活,光緒倘稍有不滿,便又會招來兇險之禍。一次,光緒望著窗外喃喃自語,恰被李蓮英的一個心腹小太監聽見。這小太監雖沒有聽清內容,還是向李蓮英告了密。李蓮英聞報,遂憑著自己心懷惡意的推測,接著對慈禧稟告道:「當今皇上自咒老佛爺,乞求神靈開眼,早拿太后歸天。」慈禧聞言大怒,親率一群太監來到瀛台,抓住光緒一頓猛打。怒憤之中,慈禧親自上前抓住光緒的辮子,用盡潑婦之力,一拳打掉了光緒兩個門牙。光緒滿嘴血流不止,痛得在地上亂滾,幾天都無法吃飯……慈禧對光緒痛恨至此,絕情至此,早已失去了母子之情和人之常情,轉入了一種近似獸性的摧殘與虐待。而當人一旦變成了喪盡天良的獸類,就會做出禽獸不如的瘋狂行徑。縱然光緒望眼欲穿,也沒有盼到已失去天良的慈禧開恩,將自己釋放出來。他縱有千般革新謀略,萬般救國激情,也只能在歲月的流逝中化為灰燼。當他終於在囹圄中以憂憤之情等到被謀殺時,才知道一切的理想與希望只有等來世再去實現了。光緒皇帝死了,紫禁城最後一顆希望之星隕落了,大清王朝連迴光返照的短暫機會都沒有迎來,也隨著光緒的怨魂壽終正寢了。

  慈禧出殯情形

  慈禧靈柩出現在東直門外專門為在京外國人搭建的看台前。在城內,靈柩用的是八十四人抬,出城後換用一百二十八人抬的「落地滿黃」皇槓。

  這個場面,時任荷蘭阿姆斯特丹《電訊報》駐華記者Henri Borel(亨利·博雷爾)在參加完慈禧太后葬禮之後,做了這樣的描述:「龐大的靈柩現在已經離我們很近,距離地面很高,這個用黃色織錦覆蓋著的龐然大物像一團火似的燃燒,閃耀,發光,釋放出明亮的金黃色。這是我從未見過的,代表中國皇族和只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黃顏色,任何人如果僭越違規是要殺頭的。它由一百多個轎夫抬著,緩慢地向前移動。它前進的行程是如此困難和複雜,恰似這黃澄澄的靈柩是一沉重的純金塊,其柩衣也好像是用金屬,而非織錦製成的。在陽光下,它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在這個皇家的金黃色靈柩中居住著一個以藍鳳凰與紅花為象徵的造物。沿路的士兵們全都持槍致敬,外國公使的警衛們也都向靈柩敬禮。」

  光緒駕崩後,由慈禧在彌留之際親選的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是為大清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年號宣統。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光緒在登基直至被謀殺的長達三十四年的歲月里,不但一生竭力倡導的改革事業未能成就,圖謀報國的壯志未竟,就連自己的陵寢也未興建。直到他駕崩後,才由他的異母弟,新登基的宣統皇帝溥儀之父醇親王載灃派人在西陵界內找了一塊叫絕龍峪的地方,興建了清王朝統治時期最後一座皇帝陵寢,並於五年後將其草草安葬。光緒帝倒霉至此,醇親王愚蠢至此,無以復加。生前的哀婉悽慘、身陷囹圄總算過去,但死後以真龍天子之身,落到絕龍峪中,可知他的孤魂該是怎樣的憂憤與悲慘,可見大清王朝確也是命當該絕了。而當大清王朝正式宣告滅亡時,已駕崩三年的光緒皇帝,那硬邦邦的屍體還躺在紫禁城一間漆黑的屋子裡。

  與光緒不同的是,那位一生都在恃寵專權、作威作福的慈禧,生前享盡人間榮耀與輝煌,死後更是氣派非凡,華貴異常。在她崩亡二十四天後的十一月十六日,慈禧的「佛體」入殮於棺槨之中。伴她放進棺槨的還有大量金銀珠寶和其生前喜愛的寵物,整個棺槨造價昂貴,豪華無比。其木料均取自雲南的深山老林,只是這些木材的運費就耗銀數十萬兩。當棺槨成型後,先用一百匹高麗布纏裹襯墊,然後再反覆油漆四十九次,始裝殮慈禧屍骨。在入葬前,抬棺的槓夫們要在德勝門外「演槓」十天。演習中,按正式送葬的要求,槓夫們抬著一塊和棺槨重量基本相同的大厚板,木板中心放著滿滿的一碗水,來回行走,直到碗裡的水灑不出碗外為止。

  慈禧太后安葬時紙人紙馬組成的儀仗隊。其儀仗規模與真人大小無異,陣勢甚為壯觀(畫面中背景為今北京景山公園)

  在經過一番辛苦的折騰和匆忙準備後,慈禧出殯的日子終於來臨。王公大臣傾巢出動,送葬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頗為壯觀。走在最前面的是由六十四人組成的引幡隊,高舉花花綠綠的萬民旗、萬民傘。接著是上千人組成的法架鹵簿儀仗隊,分別舉著數不清的金瓜、斧鉞、朝天鐙,一派刀槍如林、幡旗蔽日的浩浩威勢。儀仗隊後面是幾千名槓夫,分幾十班輪流抬運那巨大棺槨,每班一百二十八人,接連更替,退而復始,未有停止。跟在棺槨之後的是十路縱隊的武裝兵弁,兵弁之後是由數千輛車子組成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車隊。整個送葬隊伍綿延數十里,浩浩蕩蕩,氣勢灼灼,所過之處,凡有礙行進的建築物,一律拆除。從京城到東陵,一路之上設有幾十處大小行宮,以供送葬人員食宿休整。同時每隔一段距離用優質布匹搭起蘆殿、黃幄,以做臨時休整之所。即使這臨時的黃幄,也是玉階金瓦,朱碧交映。那停放棺槨的蘆殿,更是華麗異常,尊貴非凡。除用黃綢布圍成一座內城,還要用白綾子布圍成外城,外城之外還有一道網城,以做防禦守護之用。

  從慈禧崩亡到棺槨抵達東陵,其間折騰了將近一年,最後總算於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日巳時,將棺槨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地宮。整個殯葬共耗費白銀一百二十多萬兩,為大清歷代帝王后妃葬禮之最。這個女人假如死後有知,也應該含笑九泉了。

  這個場面,時任荷蘭阿姆斯特丹《電訊報》駐華記者的Henri Borel參加完慈禧太后葬禮之後,做了這樣的描述:「看台上所有的西方來賓都站起身來,脫掉了他們的帽子。龐大的靈柩就這樣在我們的面前經過,那藍色的鳳凰在柩布上翱翔,紅花在鮮艷的金黃色綢緞上怒放,交織出一種斑斕的色彩。靈柩頂上的金球像太陽一般放射出光芒,那黃色的綢緞流光溢彩,耀人眼目。慈禧太后就是這樣辭別了人世,這位奇妙而可怕的女皇。」

  正當慈禧躺在華貴舒適的地宮裡,為她生前死後的無上「榮耀」而志得意滿、沾沾自喜時,她沒有想到,輝煌奪目的紫禁城已進入大清帝國日落後的黃昏,光芒燦爛的昌瑞山,也將很快王氣不再,並進入一代王朝徹底衰敗的暮色之中。更令她難以想像的是,此時,在她生前統轄的河南省永城縣一個二十歲的鄉村青年,已走出貧困的故鄉四處尋找發跡的機會,並於十九年後率領手下的軍隊盜掘清東陵,在大掠其財的同時,又將她本人特別「關照」地拋屍棺外,大加污辱。

  這個青年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盜陵將軍——孫殿英。

  清代妃園寢簡表

  注釋:

  [1]1938年秋,崇陵遭盜匪破壞,光緒皇帝載湉被棄屍於寶床之下。經查閱載湉生前的病歷資料,顯示他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後長期遺精,還患有肺結核、腰椎結核、頭疼頭昏等症,並且飽受慈禧的精神虐待,五臟六腑俱損,氣血雙虧,藥石罔用,終因心肺衰竭合併急性感染而死。2008年,國家清史工程編纂委員會正式宣布清光緒帝死於急性砒霜中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