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發掘的帷幕

2024-10-06 05:05:22 作者: 岳南

  侯良一行回到博物館後,一邊緊張地購買發掘工具,一邊組織動員工作人員,做好發掘馬王堆的準備。由於1966年掀起的那場「文化大革命」風潮,館內大部分工作人員被下放到偏遠的農場和農村勞動改造,此時館內只有42人,除了老弱病殘和勤雜人員外,能到工地參加發掘的只剩下30人。且這30人中,有一多半是剛招收的不滿20歲的女講解員。既然沒有更大的力量,也就只有按照毛主席所說的去「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了。

  1972年1月16日上午8時,參加馬王堆發拙的人員,全部來到博物館集合,根據事前的安排,發掘人員各有分工,由第一副館長崔志剛負責全面統籌,副館長侯良負責業務,熊傳薪負責考古組,杜丁華負責文管組,藍慶祥負責保管組,楊森、張欣如負責文物修復組,石明初負責總務,女講解員陳美如、向利群和16名同行的姐妹協助各組工作。

  當各路人馬到齊後,館領導給考古技術人員配發了一架相機、十幾個膠捲和測量、繪圖用的簡單的考古用具,以備隨時應用。另外每人配發了一把鐵杴、一根扁擔、兩個籮筐,算是發掘工具。由於馬王堆地區偏遠,不通公共汽車,館領導本著省政工組那位軍代表「國家的錢是不能隨便亂用的」精神,咬著牙撥出一點發掘經費買了一輛腳踏三輪車,作為留在館內的炊事員石明初每天中午到工地送飯和運載其他大件工具的專車,其他發掘人員往返一律步行。

  當30名考古發掘者集合完畢後,在崔志剛、侯良的帶領下,像人民公社的社員出村刨土豆一樣,各自面帶喜悅和興奮之情,挑筐搭擔,呼呼啦啦,說說笑笑地邁出位於市區的博物館大門,迎著初升的朝陽,向馬王堆走來。

  這支挑筐搭擔的隊伍,走在平坦的市區街道,頗有些浩浩蕩蕩的規模,尤其那一群剛被招到博物館不久的年輕的女講解員,因都是首次到田野參加考古發掘,感到異常的新鮮和興奮,一路不停地說笑和嬉鬧,許多市民見狀,紛紛立住腳步,放下手中正在忙碌著的活計,用驚奇、迷惑的眼光盯著問道:「你們這是要幹啥哩?」

  馬王堆所在位置平面示意圖

  「到馬王堆去挖墓哩!」女講解員陳美如答。

  「嘿,俺當這是乾的啥,這麼年輕俊俏的姑娘不學好,專跟男人們刨墳掘墓,這要犯天理哩!」一個老嫗說著,做出不屑一顧和鄙視的樣子。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哈,咱這挖墓可跟過去那些盜墓賊不一樣,咱這叫考古哩!」陳美如不以為然地反駁著。

  「鬼子(湖南方言)考谷考豆,還不就是挖墳掘寶嗎,騙人的把戲哩!」老嫗頗不服氣地回擊道。

  「大媽,你說錯了哩……」正走著的陳美如停住腳步,想給她上一堂生動的無產階級歷史教育課,談一談毛主席「古為今用」的諄諄教導,話未出口,侯良轉回頭阻止道:「小陳,別跟她磨牙了,興許等你們這群姑娘去挖她的墓時,她還會在墓穴里想,這群姑娘是來考谷還是考豆哩。」眾人大笑,撇下老嫗匆匆前行。

  「他們說的啥?」老嫗轉身問一個青年後生。

  「他們說等你死了要掘你的墓呢!」後生微笑著答。

  「這群該死的盜墓賊,整天胡日鬼哩!」老嫗悲憤地說著。

  此時,考古隊員們已經走遠了。

  由於馬王堆那後來轟動世界的考古發現尚未到來,對墓中的具體情形無人知曉,所以,當這支發掘隊伍到來之時,沒有引起局外人的關切之情。他們註定還要在以後若干個歲月的風風雨雨中,遇到尚未理解者的嘲諷和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種種阻力與困擾。但此時,這支隊伍的每一個人卻依然激情亢奮,鬥志高昂,因為,自他們選擇了這個職業開始,就註定要和古墓與死人打一輩子交道,在他們眼中的社會諸般學問中,考古發掘是最為艱苦但也最為輝煌的事業。

  沒有喧譁,沒有騷動,待熊傳薪率領考古組人員,對面前兩個龐然大物進行了照相、繪圖之後,經過現場論證,決定最先發掘東側已被掘開洞穴並泄漏氣體的那座古墓,並將其編為一號,西側緊連的另一座則被編為二號。

  1月16日上午10點32分,隨著侯良揮動鐵杴,迎著寒風,在這淒淒曠野、荒草飄零之地,對準一號墓掘下的第一鏟土,一個轟動世界的考古發現就這樣悄悄地拉開了帷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