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塗著血污的人

2024-10-06 05:04:39 作者: 岳南

  青銅重器和各種樂器全部放入墓室後,接著進行的一項最牽動人心的活動,就是如何將21名女人弄死,作為陪葬品裝殮入棺,抬入墓坑為主人殉葬。

  曾侯乙墓發掘後,譚維四、舒之梅曾撰文對這一事件做過如下論述: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古往今來的一切剝削階級,其共同的本性,就是殘酷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擂鼓墩一號墓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這座墓的主人是曾侯乙,即曾國一名叫乙的君主,是戰國早期一個諸侯國的封建頭子。墓內放置的幾千件隨葬器物,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封建統治階級不僅生前占有享用,死後還要帶進墳墓,充分暴露出他們的驕奢淫逸和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榨。更有甚者用人殉葬,這座墓殉葬了21人,經科學工作者對其骨架的研究鑑定,全是青少年女性,年齡最大者約25歲,最小者僅13歲左右。

  人殉制度,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殷商西周奴隸社會,當時一個奴隸主死了,往往要殺殉或生殉(活埋)奴隸幾十人,多者數百人,殉者不是身首異處,就是頸上戴有枷鎖,身上纏有繩索。擂鼓墩一號墓的21名殉葬者,骨骼齊全,未見刀砍斧傷痕跡,而且還都有一具彩繪木棺,內有木梳、木篦、玉環之類的少量隨葬品。結合有關文獻推測,封建統治階級對這些殉者,很可能是採用「賜死」的辦法,即用欺騙手段,迫使她們為墓主人殉葬的。從形式上看,這種殉葬方式似乎較殷商、西周時代文明一點,但本質上其對殉者的壓迫之慘,並沒有兩樣。

  上述規模龐大的墓坑和木槨,幾千件隨葬器物,21具無辜殉者的累累白骨,都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血淚控訴,是我們向人民群眾宣傳歷史唯物主義,進行階級教育的生動教材。[1]

  用句套話說,由於階級和歷史的局限,譚、舒二人的文章顯然有點唯馬列主義馬首是瞻的味道,但若把曾侯乙這具臭皮囊與相伴的21具白骨、黑骨抬出來,拿到陽光底下曬一曬,作為階級教育的生動教材,或者說作為歷史上曾存在過的殘酷的人殉制度這一事實的見證,還是可信並且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據文獻記載,活著的人為死去的人殉葬,謂之「人殉」。這一現象在古代的許多地方都曾存在過,尤以亞洲為重,埃及、西亞兩河流域、印度、日本和中國皆然。至於這種制度的形成是人種使然,還是社會環境等因素所決定,史家說法不一,爭論也一直沒有平息,但作為這一酷烈的事實卻是鐵板釘釘、毋庸置疑的。

  中國的人殉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怎樣的一種形式,典籍多有記載。《左傳·成公二年》說:「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車馬,始用殉。」正義引鄭玄註:「殺人以衛死者曰殉,言殉環其左右也。」《墨子·節葬下》說:「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史記·秦本紀》載:「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又說:「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

  田野考古發掘的事實讓世人看到,宋文公「始用殉」的記載並不可靠,這種惡習早在原始社會末期的龍山文化(公元前20世紀左右)和齊家文化(公元前17世紀左右)時期就已出現。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遺址、永靖秦魏家遺址的齊家文化氏族公共墓地中都曾發現女子為男子殉葬的合葬墓,考古學界公認這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殺妻(妾)殉葬墓。

  那麼殉葬的女人或男人是以怎樣的方式赴死而作為祭品埋葬的呢?史籍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殺後整體埋葬或肢解後埋葬,有的被活活餓斃,有的被強迫上吊自殺,其方式多種多樣,令人聞之心寒,望之慘不忍睹。拋開氏族群落的殉葬不談,僅以發掘證實的夏商周三代及其之後的各個朝代,大體可以看出古代中國殉葬制度殘忍酷烈的一個輪廓。

  1957年,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發現了一處古代遺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被認為是商朝第一位王——商湯所居的都城西亳。直到20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結題時,才定為夏代遺址,但具體是哪個王的都城,未能確定。這個遺址自1959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人員發掘,其後一直未停,隨著揭露面積的不斷擴大和出土遺物的增多,遺址的形制和性質逐漸清晰,而人殉的事實也隨之得以揭露。在已發掘的灰層和灰坑中,考古人員發現人殉墓葬數百座,人骨或身首異處,或雙手被縛,或一手反折於背後,或兩手上舉過頭。另有一些零星的人頭和肢骨,想是被刀砍或活埋的。據發掘人員分析,這些慘遭殺害之人,應當是奴隸。[2]

  在緊接夏代二里頭遺址之後的大型遺址中,最令人矚目的是1950年發現的鄭州商城和1983年發現的偃師商城(距二里頭遺址6公里)。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顯示,二者皆為商代都城,或相當於都城的政治地位,始建年代不相上下,應為商代建城的開始。1955年,鄭州商城在考古發掘中始見殉葬坑和殉葬墓,在一個編號為171的坑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兩具人骨,又有一個人頭及兩隻腿骨。人骨雙手反綁,手指骨、手臂骨和腳趾骨全被砍掉。此舉令發掘者發出了「奴隸主對奴隸們的殺害,就是如此地殘忍」的感嘆。[3]

  繼鄭州商城與偃師商城之後,最著名的商代遺址便是位於河南安陽小屯及其周邊地區的殷墟。史料明確記載,這是「自盤庚遷殷至紂滅,二百七十三年」的商代都城所在地。從1899年發現了著名的甲骨文,到1928年由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對殷墟正式發掘,在80年的歷史進程中,發掘工作除抗戰時期外,基本上沒有停止,整個殷墟的面貌已基本弄清。此處真不愧是舉世矚目的世界級大型遺址,除幾十萬片甲骨和大量青銅器等物出土,就殉葬情形而言,亦驚心動魄,舉世聞名,為中國和世界歷史所罕見。1934年至1935年,由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學家梁思永主持,於洹北侯家莊西北岡殷代王陵區發掘了10座大墓,其中1001號大墓,雖遭多次盜掘破壞,但仍然在墓底、墓道等處發現殺人殉葬者共達225人之多。據推測,整個墓內殉葬的奴隸可能超過四百人。考古人員通過細緻的觀察研究,推斷出當時殺殉的步驟是:當墓坑墓道填土工作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雙手被綁的奴隸們就一隊一隊按順序被牽到墓道之中,面向墓坑,並肩東西成排跪下。劊子手從一頭到另一頭,次序砍殺。被殺者倏忽間人頭落地,軀體向前撲倒,成為俯身姿態,隨之為填土所埋。填土一至二層後,再按原樣殺殉一些奴隸填埋。如此往復循環,直至砍殺到一定數量為止。經骨骼鑑定,被殺的奴隸多數都未成年,一般在十幾歲左右,有的只有幾歲,更小的連天靈蓋都還沒有長滿。[4]較之1001號大墓,發掘時,殷墟其他各墓破壞得更加厲害,但無一例外地都有人殉。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如1550號大墓,中心腰坑殉葬一人一狗,墓室四角4個小墓坑,各殉葬一人,北墓道口,又殉葬10具一排的人頭骨數列,共計殘存殉葬的奴隸有幾十人至上百人之多。從現場情形看,這些殉葬的奴隸,多數身首砍斷,有的只剩肢體,有的只剩頭顱,有的雙手背縛,有的抱手蜷腿,有的張口彎頭,悲慘之狀令人不忍目睹。在殷墟大墓區東部,考古人員揭露附屬小墓1242座,多有殉人,估計總數將近2000。

  商代統治階級用奴隸做人牲的場景

  殷墟大墓殉葬的人頭骨(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提供)

  在殷墟小屯北地,靠洹河的彎曲部位,是商王朝舉行祭祀的地方,從考古揭露的25個土坑看,共祭用62隻羊,74隻狗,97個人。用作祭祀的奴隸年齡不等,小孩為完整軀體,成人皆殺頭。殺頭後,人骨呈俯身狀,頭與頸完全脫離。有的被砍頭後留有下齶,有的脊椎骨上還帶有齶骨和頸骨。有的呈仰身狀,頭部僅被砍去上部,下部還連在頸上。被砍的地方,有的在鼻部,有的在眉際,刀砍的痕跡,還清楚可見。對於此種情形,考古人員做過各種研究和猜測,有的人認為可能是劊子手偷懶耍滑,或者太不把這些奴隸的生死放在眼裡,如同砍殺一條狗一樣隨便,有的人認為是在砍頭的一剎那,出於本能反應,奴隸的頭發生了顫動,刀走偏鋒,從鼻子處掠過。在劊子手或主持祭祀的貴族看來,反正被殺者已腦漿迸裂,仆地而亡,也就不再計較是從頸上還是頸下開刀了。據參加發掘的考古人員胡厚宣說,小屯殷王的宮殿宗廟地區,截至20世紀70年代,已發現人祭738人,倘若把殘墓復原,數量將達千人以上。如果把其他各地的商代遺址人殉人祭的發掘數目加以統計,確切的人數達到3684人。除殷墟之外,其他商代墓葬也發現人殉現象,如河北藁城台西商代前期的一號墓,「在西階上殉葬未成年女孩兒一人,兩腿相交,兩臂上屈,似是捆綁所致」。這個姿勢,顯系被活埋而形成。假如這些考古發掘的墓葬在此前不被破壞的話,殉葬者可能多達四五千人。這個數字僅是田野考古工作者地下發掘所見,至於從甲骨文字所見殷代人祭的情況,將大大超過此數,更加令人驚駭。對此,作為考古學家兼甲骨學者的胡厚宣曾專門著文做過說明:截至20世紀70年代初,在已發現的甲骨文里有關人祭,以殷代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的51年[5]為最多。在所見1006條卜辭中,祭用9021人;另有531條未記人數,一次用人最多的是500個奴僕,這裡所說的仆就是奴隸。武丁之後,祭用人最多的是廩辛、康丁、武乙、文丁[6],計有卜辭688條,祭用3205人,另有444條未記人數,一次用人最多的是200人。

  對這一說法,胡厚宣表示贊同,卜辭的意思是以閒牢把千人與千牛一道關起來,以備他日舉行祭祀時挑選犧牲之用。這些奴隸最終會被殺掉是肯定的,但不是卜辭記載的一次性人頭落地,就如同樹上的柿子,有的要一兩個月,有的要用更多的時間才落下。這些成千上萬用作祭祀犧牲的奴隸,有男有女,有臣有妾,有姬有婢。被關者或被押赴斷頭台者,或戴枷鎖,或雙手背縛,或用手勒發,或以繩引牽;或焚燒,或土埋,或割裂,或用手抑制;或被剁成肉醬,盛在豆中;或用鑽鏇,取其腦漿;或殺人而以其血祭,或斫伐而取其頭顱。有的奴隸頭被砍下,隨著噴出的淋淋鮮血一同被掩埋,直到幾千年後發掘時,斑斑血跡仍清晰可見。真可謂「斷頭台上淒涼夜,多少同儕喚我來」。從卜辭上看,有刻畫奴隸的象形字,像被擊仆倒,刨坑活埋,張口呼號,做竭力掙扎之狀;也有的被砍下頭後,還要在頭骨上刻以銘辭。胡厚宣說,這些卜辭中的人祭,與地下考古發現互相印證,結果完全相符。種種悽慘形象,觸目驚心,令人髮指。當年魯迅先生曾言:「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但是他們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記念劉和珍君》)此話雖說的是魯迅那個時代的中國當局和當局豢養下披著警察外衣的鷹犬,但讀罷此語,似乎又讓人回到了遙遠的商代和商代的殉人現場。

  殷墟大墓殉葬的人骸骨(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提供)

  注釋:

  [1]譚維四、舒之梅:《隨縣擂鼓墩一號墓發掘的重要收穫》,載《湖北日報》1978年10月3日。

  [2]《1959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隊,載《考古》1965年5期。

  [3]《鄭州第5文物區第1小區發掘簡報》,河南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第一隊,載《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5期。

  [4]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載《文物》1974年7期。下同。

  [5]引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數字,原胡氏引為公元前1339—前1281年不確。

  [6]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成果,幾位王加在一起共五六十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