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銀雀遺編燦若列星
2024-10-06 04:58:21
作者: 岳南
一
岳南要我為他的新作《絕代兵聖》寫幾句話,從追憶事實真相和對文化的傳播角度看,這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就我的心境而言,覺得既沒有慨然提筆的豪情,也沒有生出樂之為序跋的怡悅。其不能欣然命筆的原因,是銀雀山漢簡內容震古爍今,其整理工作與人事為多方矚目,故經歷事與人多且長久。雖有話可說,但又覺得不好說,不便說,有些人和事不說也罷。今岳南真情邀請,敬辭不過,只好寫幾個片斷,以為應命。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我不但親歷了銀雀山一、二號漢墓的考古發掘,搶救性地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竹簡,同時還是清理保護竹簡,並對竹簡做綴連、注釋和研究工作的唯一始終其事者。銀雀山漢墓的發掘,屈指已經三十年。當年的考古工作者,如今都已年逾花甲。光陰如白駒過隙,那一段經歷,距離今天好像都非常渺遠了。記憶中三十年前發掘的情景,卻又歷歷在目,恍如昨日一般。竹簡被發掘出土的那些日子,臨沂群眾爭相傳告,消息不脛而走。發掘工地圍觀者層層疊疊,往來觀看者終日不絕。人們感到新奇又帶一些神秘,想了解出土文物和發掘事態的情緒,如春天勃勃生機般地涌動著。總之,人們都知道埋在臨沂地下的一種珍貴文物出土面世了。這發現給我們考古工作者帶來的歡愉和興奮也異於平常,急於探索其內涵的渴望躁動不安。但是,那時也只是認識到,這是考古事業上十分重要的新發現而已。一門心思想的是怎樣保護和整理這批稀世漢簡。隨著對銀雀山漢簡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深化,才進一步認識到它在我國歷史、考古學史、軍事史、哲學史上的重要意義,在我國文物史和人類文化史上的重要貢獻。歷史證明,三十年前的這一重大考古發現,是山東省和臨沂人民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也是臨沂人民的光榮。同時,我國和海外考古學、軍事學、文獻學等多學科的學者發揮才智,努力研究,使銀雀山漢簡的主要內容——兵學文化,在世界學術界迅速傳播、大放異彩。各方共同的努力促進了銀雀山兵學文化的研究工作蓬勃開展。
三十年來銀雀山漢簡的出土與整理研究工作,已給學術界留下重重的一筆。我國古代人民削竹木為文字載體,單支的稱為簡,編連起來稱為冊。較寬的竹木板可以多寫幾行字,稱為牘,其上往往將簡冊上各篇文字的篇目集中登錄,猶如今天書籍的目錄。簡冊和牘捆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簡書,又稱簡牘。簡牘的內容有公文、法律文書、帳簿、武器簿、遣冊、書籍等等。這些文字資料都很重要,但我以為古代書籍最為珍貴。因為書籍往往記載一家或幾家之言,可以直接了解當時人的見解和思想。古代簡冊書籍的出土很可貴,也很難得,多種書籍的出土就更難得了。
銀雀山竹簡出土以前,歷史上多種簡冊書籍出土,可與之比較的,嚴格地說只有一次。那就是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魏冢出土戰國竹簡書籍七十五種,其中《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被保存下來,還是今天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資料,其餘的多又散佚。以後一千六七百年間,雖有上萬計的簡牘出土,但多種簡冊書籍同時出土,卻再未見到過,一切歸於沉寂。直到銀雀山一、二號漢墓中出土多種書籍,才打破這一歷史的沉寂。之後,馬王堆帛書《老子》、河北定縣漢簡《儒家者言》、湖北荊門郭店楚簡《老子》和《禮記》、湖北江陵張家山247號漢墓竹簡《蓋廬》等相繼出土,紛至沓來,一派群芳競美的氣象。可是在書籍種類上並未超出銀雀山的漢簡。銀雀山漢簡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二
竹簡兵書的集中出土,對解決歷史上聚訟紛紜的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第一,傳世本《孫子兵法》歷來只有十三篇,所以又稱《孫子十三篇》。然而《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記「《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篇卷不合,被唐宋人質疑。其實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王看的《孫子兵法》是十三篇。曹操《孫子序》云:「孫子者齊人也,名武。為吳王闔閭作兵法一十三篇。」明明白白,懷疑者不以為據。
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出土為十三篇,竹簡上還有「十三扁(篇)」的記載。無獨有偶,遠在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漢簡也有「十三扁(篇)」的記載。《孫子兵法》自古就是十三篇坐實了。第二,失傳千餘年的《孫臏兵法》的出土,增加了兵書品類,是文化史上的又一盛事。《史記·太史公自序》云:「孫子臏腳,而論兵法。」《漢書·司馬遷傳》云:「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漢書·藝文志·兵書略》云:「《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孫臏著有兵法是不爭的事實。偽書論者卻因《孫臏兵法》的失傳而移花接木,稱《孫子兵法》是孫臏所著,孫武史無其人。簡本《孫臏兵法》的出土可糾正偽書論者的謬誤。第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在臨沂同一墓中出土,意義非凡。這充分說明了歷史上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各有兵法傳世。學術界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千年爭論,如今,一朝得釋。第四,傳世本《六韜》《尉繚子》被偽書論者目為偽書,大大地降低了這些古籍的應用價值。漢簡本《六韜》《尉繚子》的內容與傳世本相應章節基本相同,無大出入,是不該輕易否定的。銀雀山漢簡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對於在疑古思潮影響下,對古兵書及其他古籍的判定,應當重新研究,還其本來面目。
銀雀山漢簡引起對古史研究中疑古思潮的反思。銀雀山漢簡內容多為子書。清代學者對子書在校刻、輯錄、研究方面都做了許多工作,成績很大。由於受到疑古思潮的影響,對許多古籍尚未能還其應有的歷史地位。馮友蘭先生說:「『信古』『疑古』『釋古』為近年研究歷史學者之三個派別,就中以『釋古』為最近之趨勢。」「釋古」的「趨勢」,看來就是「疑古」的「退勢」。我們將漢書簡本與傳世本《孫子兵法》比較研究,兩者基本上沒有文意相悖、結構割裂或其他人為竄入文字之處。可見劉向、劉歆、任宏等並未著意改動過。《六韜》《尉繚子》等古兵書竟被以「詞意淺近,不類古書」,「文氣不古」等無端浮辭否定,目為偽托之書。銀雀山漢簡不僅為先秦古兵書正名,還使學術界對先秦古籍的一些傳統說法重新審慎思考,不可輕易對古籍寫作年代、作者、內容持輕率否定態度。銀雀山漢簡無疑是促使走出疑古時代的先導,並給現代人類以重要思想啟迪。
三
岳南同志要將我國重大考古發掘中的人和事,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寫出來發表,供世人閱讀,藉以彰顯考古科學工作者的貢獻。據我所知這一體裁的作品,他已創作出版十幾部了,讀者遍及海內外,文名遠揚,蔚然大家。世人不愛讀科學記錄和分析論證的考古報告,認為艱澀難懂,卻珍愛考古發掘出土的各種文物,尤愛墓葬和文物蘊含的故事。我只會考古,說不好故事。岳南卻是發掘故事的行家裡手。其觀察力敏銳,想像力豐富,文筆流暢,文采飛揚。娓娓道來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感人至深。他的創作能激起讀者共鳴,他的活力和激情能與讀者共同燃燒。他的故事主要是紀實的。有些雖屬人為,卻實有生活的影子,細究起來只能征其有,而不能斷其無,道聽途說者鮮見。原因是他真正深入收集、閱讀、研究大量的專業文章和書籍,咀嚼並引用上自古代典籍,下至近現代諸家的成果,以期最大限度地占有資料。這樣費力費時的創作,是我原本沒想到的,也許孤陋寡聞,以前真沒見過。最為稱道之處,是岳南開拓了考古紀實文學的創作之路,並取得成功,其開拓創新之功,功不可沒。
2003年4月於北京
【簡介】吳九龍,中國現代考古學家、歷史文獻學家。1941年4月10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學部考古研究所、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國務院圖博口古文獻研究室、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研究所等單位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間有兩三年,在部隊農場種地、養豬,在工廠當車床工。現為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
工作期間,長期從事田野考古與研究、出土文獻研究。1972年主持發掘了山東臨沂縣銀雀山一、二號西漢墓葬,出土了大批竹簡,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在內的多部兵書、佚書和歷譜等,從而肯定了中國古代輝煌的軍事文化,為古代兵學文化的研究開啟了新的篇章。這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對海內外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研究方面,運用類型學的方法,對於銀雀山漢墓的隨葬器物,漢簡的文字、形制和內容進行整理和研究。其中《銀雀山漢墓竹簡》(一)和《孫子校釋》二書,體現了在研究方法上將傳世文獻考據與現代考古出土文獻相合,更加廣泛收集資料,吸取歷代校釋成就,多所創見的開拓性成果,是先秦至漢代考古學、文獻學的重要著作。近年來,曾應邀訪問過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在哈佛大學等處進行考古學和《孫子兵法》研究方面的講座與學術交流。
主要學術論著還有:《傳本與簡本〈孫子兵法〉比較研究》《晏子春秋考辨》《銀雀山漢簡齊國法律考析》《孫武兵法八十二篇考偽》《銀雀山漢簡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銀雀山漢簡釋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