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的另一種版本

2024-10-06 04:54:44 作者: 岳南

  對於鄧廷良與肖平想像出的這個劇目與畫面,四川學者劉少匆表示不敢恭維,特別是對鄧廷良編造的一幕更是不屑一顧。按劉氏的說法,這悲愴壯烈的一幕,如果作為瞎編亂造的科幻小說來讀,無關緊要。相聲中,張飛還可以戰岳飛,關公還能戰秦瓊呢!但若作為描述一段歷史,就有必要進一步探討。有些學者把湔山定在灌縣境內沿白沙河一帶,如果按《華陽國志》記載:「(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前。」就根本沒有到過三星堆。那麼,這決死一戰,就是子虛烏有了。再說,杜宇能在不到一個月之內,就來到三星堆城下了嗎?假設杜宇率部前來攻打三星堆古城,從雲南的朱提渡長江,沿岷江而上,一路要遇到若干個濮族小國的狙擊,在江原還有「完婚」的大事。當他征服了這些濮族小國後,還要教他們務農,取得信任才能聯軍伐魚鳧。這一連串的事加起來,要到三星堆,一個月不行,五個月也不成,即使是「藝術虛構」,也還有不少漏洞。

  按劉少匆的研究與推斷,他並不否認三星堆古城為魚鳧王朝的首都,只是魚鳧國破,應與參與伐紂有直接關係。劉氏說:公元前1026年冬(作者註: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最新科研成果,武王伐紂應是公元前1046年),即周文王五十二年,太公姜尚,派使節入蜀,聯絡蜀王魚鳧氏,會同西南巴、濮各部,相約次年春天,會師孟津,進軍朝歌。蜀與周人本是姻族,加之長期受到殷人的鎮壓和迫害,早對「瘟商」恨之入骨,便欣然加盟,傾其精銳北上伐紂。而蜀中彝、濮等小國,對蜀人來到川西平原屢屢吞食他們的領土十分不滿。但蜀人武器精良,又抵抗不過,但驅蜀之心,早已有之。因此,趁蜀軍揮師北伐,國內空虛之際,一舉摧毀了魚鳧王朝。於是,蜀人又一次亡國。

  關於魚鳧亡國的具體時間,劉少匆的推斷是早於克商之前。其理由為,蜀國既加盟伐紂,《牧誓》中,蜀就應該在「我友邦家君、御事……」以內,但誓詞中講的都是「蜀人」。所以說,魚鳧王朝的覆滅,當在牧野誓師之前。

  殷墟出土的卜甲

  對於劉少匆的這番別開生面的推斷,三星堆祭祀坑的發掘者陳顯丹表示部分地同意,但在具體亡國這一點上卻另有別論。按陳氏的說法,從古文獻中,可以看到古蜀人不僅與夏人發生爭戰,而且在商王朝統治時期也常與商人衝突。因此,在商王朝的甲骨文中留下了一些隻字片言。在這些記載中有商王命軍隊伐蜀和抽調蜀國射手的內容。如「至蜀」「征蜀」「伐蜀」「……蜀射三百」,或充當馭手的卜辭「□蜀街口」。也有商王派遣使者到蜀國的記載:「丁卯卜,共貞,至蜀,我又(有)史(使)。」這段記載的意思是,丁卯的那一天,一個名叫共的人占卜,問派遣使者去蜀這件事的吉凶。

  當然,蜀王是不會任由商王擺布的,他經常拒絕商王的要求。因此商王就派軍隊鎮壓,這就出現了「□寅卜……王登人正(征)蜀」的卜辭。此卜辭的意思是說,商王武丁準備徵集軍隊討伐蜀國。這種戰事的記載有多起。由此可見,蜀、商之間的惡戰使二者結下了冤讎,而不是成為朋友。不過對記載中的蜀是現在的何處,是否就是指今天四川的問題,學術界曾有不同的看法。如甲骨學者胡厚宣認為甲骨文中的「蜀」在今山東泰安至汶上一帶;陳夢家釋為旬,即認為是指後世的旬國;董作賓認為在今之陝西或者四川;李伯謙將漢中地區出土的銅器和陶器與成都平原蜀地的一些銅器和陶器進行比較研究後,提出了漢中盆地「城固銅器群為代表的文化有可能是更早的蜀文化,蜀族最早的中心可能不是在其他地區,而是在漢水上游,只是到了西周時期才轉移到成都平原」的說法。而三星堆遺址的發掘表明,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飛鳥頭形勺等器形為代表的這類文化遺存,在川西平原是自成系列的一支新文化。這支文化的上限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下限至商末周初或略晚些。除第一期遺存外,二至四期遺存和過去已被大家所認識的春秋戰國時期以柳葉形青銅短劍、煙荷包式銅鉞、三角形銅戈為代表的巴蜀文化相銜接。故有人將這類文化稱為「早期巴蜀文化」或「早期蜀文化」。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從三星堆遺址發掘的情況來看,至遲在二里頭文化(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夏文化)時期,蜀族就與中原有文化交往。商、西周時期交往更為密切。一號祭祀坑出土的器物中,除金杖、金面罩、青銅頭像、部分玉璋等具有強烈的地方特點,為商文化所不見外,其他如尊、罍、盤等青銅容器與玉、璋等都和商王統治區域內出土的商代前期器物的形制、花紋基本一致。在祭祀禮儀上,蜀人用「燔燎」法可與卜辭中「燎祭」相印證。這些均說明蜀人在物質文化方面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響,在宗教意識、祭祀禮儀制度方面也與商王朝有相近之處。也就是說,甲骨卜辭中的「至蜀」「征蜀」「伐蜀」所指的蜀,應就是川西平原的蜀。這個川西平原的蜀與商是仇敵,但與西北部的西歧卻是要好的盟友。

  西歧是周人的領地。當時周人也常與商人發生惡戰,周、蜀自然成了朋友和盟軍。因此,周武王在與商紂王的決戰中特邀蜀軍前往參加,蜀軍答應後,迅速在預定的甲子日前趕到了集結地應是可能的。

  牧野之戰線路圖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決戰前,周武王和他的弟弟周公統兵車三百輛,勇士三千及西南盟軍蜀、巴、庸、羌、微、盧、彭、濮等國的精銳之師,在牧野舉行誓師大會。誓言說:我的朋友們,紂王的軍隊雖然很多,但天帝就站在你們的前面,你們必然會打勝的。你們不要害怕,但也不要掉以輕心,拿起你們的戈,舉起你們的盾,勇往直前吧!誓畢,周武王率軍與商王的十七萬大軍在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之地進行了生死決戰。

  就在牧野大決戰中,援周的蜀軍奮勇當先,個個驍勇善戰,以銳不可當之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與其他盟軍一起,徹底摧毀了商王朝的精銳部隊。最後,商紂王在鹿台自焚,從此結束了商王朝對中原的統治。

  周朝的勝利,可以說主要依靠了四川境內幾個方國的軍隊,特別是巴、蜀的軍隊功不可沒。因此,當時的史官在《尚書·牧誓》中是這樣讚譽道:「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蜀之師前歌后舞,令殷人倒戈。」

  為此,陳顯丹結合文獻《逸周書》繼而推斷說:就在周與蜀等國聯合滅掉商王朝之後,蜀國的厄運到來了。由於蜀軍參戰將士對勝利果實的分配不滿,加上蜀王不願受周武王的支配,兩國之間便產生了新的矛盾。周王朝認為,商王朝雖已消滅,但蜀國卻是一個強國,而又不肯臣服於周,將來必是一大隱患。因此,周武王在克商的第三十七天,突然派兵襲擊蜀軍。蜀軍毫無準備,被周武王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蜀王手下的霍侯、佚侯等主要將領和其他四十六名各級軍官被生擒,損失車輛輜重達一千多輛,士兵死傷者無數,蜀軍元氣大傷。

  周朝自周厲王以後,由於朝野內外矛盾加劇,天下開始大亂。位於西南的蜀國首舉反周大旗,並率先稱王稱帝,以至各國仿效,紛紛割據,自立為王。在楚、秦、晉、韓、趙、衛等國稱王時,蜀又改王稱帝,並東伐西征。一會兒與楚國交戰,一會兒又與秦軍對壘,乃至蜀王的江山,曾被楚國的開明氏所取代,直至若干年之後被秦所滅,成為華夏大國的一部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