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是個放羊娃

2024-10-06 04:50:57 作者: 岳南

  李鼎鉉先生(美術家、中國秦俑學研究會理事):

  你向我講述的袁先生、王先生和程先生的兩種不同理論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些原因都有導致俑坑毀壞的可能,包括前幾年有人提出的沼氣自燃說也是一樣。但細究起來卻都有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之處。我的觀點是焚毀兵馬俑坑的禍首則是一個放羊的小孩。

  從發掘現場可以看到,俑坑底部都普遍存有10—14層淤泥。這說明俑坑的焚毀是秦亡後相當一段時間的事。我們知道棚木一旦燒毀,幾米厚的土層就會立即塌陷,不會再出現淤泥的現象。14層淤泥只能是在較長時間內地表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發生。否則,在兩三年內是不會產生14層淤泥的。所以秦俑坑不像袁仲一、王學理兩先生所做出的推斷,是公元前207年項羽入關的軍隊所焚毀。

  程先生做出的秦人自焚這一理論推斷,也有難以自圓其說之處。我們先不談戰國晚期的秦國有沒有這種儀式的存在,據目前探測的資料知道,秦陵周圍的陪葬物不只有兵馬俑坑一處,如前幾年發現並出土的跽坐俑,還有近幾年發現的馬廄坑、珍獸坑等,已公布的報告說大量的馬匹是被活埋的,珍禽異獸也看不出有殺死後入棺的跡象,而出土為數不少的跽坐俑大都完整無損,史料記載秦始皇的宮女也都是被活埋的,為什麼會單獨發生3個俑坑自我焚毀的儀式呢?

  兵馬俑的質地是陶質,胎厚而用土細膩,且焙燒的溫度都在一千度左右,十分堅硬,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能長久地保存下來,以至萬世不朽。如果秦國有自焚陪葬物的儀式,這些用心豈不是多餘的嗎?這種在質地上力求的永存性和儀式的暫存性是有根本矛盾的。從咸陽出土的西漢兵馬俑、徐州出土的西漢兵馬俑[1]來看,除了比秦兵馬俑小,其他方面均是相似的。這些漢代兵馬俑在出土時大多數都完好無損,可見沒有在入葬時就被自焚。秦漢不過相距幾十年的時間,按漢承秦制的說法,葬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就說明秦俑坑的焚毀不是自焚,而是他焚。再則,秦兵馬俑的兵器絕大部分被人撿走了,如按自焚說,土層立即塌陷,這些兵器怎麼會不脛而走?

  沼氣焚毀的說法從理論上當然可以解釋得通,但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就難以成立。要證明沼氣失火的現實性,就必須了解秦時驪山地區的水文、土質、氣候等資料,經過科學的實驗才能加以肯定。在封閉的坑中單有木材的腐朽是不可能產生沼氣以至燃燒的。

  秦俑坑的焚毀到底應該怎樣解釋?我認為隨著秦王朝的滅亡和秦陵的被毀,秦始皇陵園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風采,變成野草、榛莽叢生的荒野,偶爾出沒其間者只有樵夫和牧童了。秦俑坑的被焚一定與樵夫、牧童有關。從今天已發現的西漢晚期墓葬斷定,秦俑坑焚毀的時間應在秦亡至西漢晚期之前,《漢書》曾有這樣一段記載:「秦始皇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三墳,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漢書》成於東漢初年,作者所述牧兒亡羊失火之事,在它之前的《史記》中不曾有半字記載,由此推斷作者大多根據民間流傳所記。近年考古人員在秦陵做了精密的鑽探和考察後,認為秦陵封土沒有發現盜洞,地宮並未被盜。既然沒有盜洞,怎麼會有「羊入其鑿」之事?這個「鑿」,我推斷就是距地表不深、處於荒蕪中的秦俑坑洞口。秦俑坑是陵園的組成部分,當年的項羽軍隊雖然破壞了秦俑坑,但並未放火燒毀,這從後來發掘出的三號坑無焚燒痕跡可以得到證實。原因是這支復仇的軍隊,面對比豪華壯麗的陵園要簡陋得多的秦俑坑,沒有引起焚燒的念頭,如果這時焚燒,就不會有俑坑底部的14層淤泥。

  可以這樣推斷,當牧童趕著羊群來到秦俑坑區域時,當年項羽軍隊所挖掘的進入俑坑的洞窟,多已被荒草和塵土掩蓋,羊群只顧啃吃青草,並未注意腳下的地形和地貌,故而紛紛墜入一號和二號俑坑中。一經「牧童持火照求羊」而失火後,便有可能被誤傳為秦陵失火,再訛傳為地宮失火、燒其棺槨等情節。這就是我認為秦俑坑被焚毀的真正原因,同時也是對班固《漢書》記載的破譯。

  

  注釋:

  [1]徐州兵馬俑坑位於該市東郊獅子山,共4座,1984年發掘。出土彩繪兵馬俑2337件,包括官吏俑、戴盔俑、髮辮俑、髮髻俑、袍俑、甲俑、跽坐俑等,構成一個軍事序列,陣容頗為壯觀。一號坑發現一木車遺蹟,4匹陶馬並排列其前端,馬形體健壯。徐州兵馬俑坑所出以步兵俑為主,也有騎俑,唯不見戰車,反映出當時軍隊的組成和戰術的變化。陶俑的年代,據考證為西漢景帝、武帝之際,它的主人應是分封到徐州的某一代楚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