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三洲的帝國
2024-10-06 04:48:30
作者: 岳南
公元前356年,在希臘北部馬其頓的一座王宮裡,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就是後來在西方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疆域的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
就在亞歷山大出生之日,遠在世界東方的一個諸侯國——秦國,已從櫟陽遷都咸陽,並通過「商鞅變法」悄然崛起,開始了吞併山東六國逐漸統一天下的軍事大行動。
雙角亞歷山大像。公元前300年銀幣,亞歷山大戴王冠的頭上長著兩隻古埃及主神阿蒙的牧羊角
馬其頓原是希臘北部一個野蠻、落後的部落小國,經過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的默默治理,這個民族逐漸強盛起來。
就在腓力二世雄心勃勃地要征服波斯帝國時,卻被他的部下刺殺身亡。20歲的亞歷山大以超人的果敢和才智肅清了殺父的黨徒,並於公元前336年繼承了馬其頓王國的最高統治地位。
亞歷山大繼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率軍出征波斯,完成父親未酬的壯志。
但未等亞歷山大的大軍起程,希臘中部便出現了叛亂。為穩定自己已得的控制希臘聯盟的地位,亞歷山大不得不改程先率軍平息叛亂。遠征波斯的大軍在平息叛亂後的公元前334年才走出希臘本土。
亞歷山大從小就愛馬,他遠征波斯率領的35000人均為騎兵,戰馬幾乎成為他締造帝國大業的主要作戰工具。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的鐵騎踏上小亞細亞,同波斯軍隊交鋒。在長達一年多的廝殺中,波斯軍隊最終抵不住亞歷山大鐵騎的進攻而敗退。波斯主力軍團也在伊索斯戰場被擊潰,皇后、皇太子均被俘。
亞歷山大抓住戰機乘勝前進,直撲克特羅斯城。具有戰略眼光的亞歷山大知道,要想覆滅波斯帝國就必須消滅波斯艦隊,而要消滅波斯艦隊,就勢必先攻克特羅斯城,一旦拿下克特羅斯城,艦隊後路被絕,便成瓮中之鱉,再也無力交戰,覆滅波斯當指日可待。
波斯帝國同樣深知克特羅斯城在整個戰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當亞歷山大的大軍展開攻勢時,遇到了波斯駐克特羅斯城軍隊理所當然的頑強抵抗。亞歷山大見陸上攻擊不能奏效,便把軍隊調集到海上實行猛攻。但克特羅斯城仍巋然不動,亞歷山大再次把軍隊分成兩路,分別從陸地和海上一齊猛攻,這種雙管齊下的戰法使用了7個月之久,城堡依然未克。
亞歷山大不愧是世界古代軍事史上傑出的天才。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終於悟出了破敵的要領。他命令將士在海上修築起又長又大的突堤,直通克特羅斯城下,然後在突堤上安裝木梯等攻城器具。這一把古代土木工程學的技術應用到攻克城堡中的天才軍事傑作,以後成為羅馬時代攻城克堅的軍事教課範例,後來的羅馬帝國也正是得益於亞歷山大的軍事戰略思想和靈活多變的戰術,才在世界格局的爭鬥中迅速崛起。
一切準備就緒。亞歷山大登上突堤,望著面前幾百架又寬又長的木梯和一捆捆繩索,禁不住對夜色籠罩下的克特羅斯城發出一聲淡淡的冷笑。
亞歷山大的軍事天才得到了驗證,克特羅斯城終於在強大的戰略攻勢中失陷了。波斯國王大流士派使節向亞歷山大求和,提出的條件是:釋放波斯族王族婦人,並由波斯給予贖金;自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地域全部割讓給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拒絕了這種求和,他率領大軍沿巴勒斯坦海峽挺進,南侵敘利亞,占領腓尼基,隨後登上埃及的領土。此時的埃及已淪陷為波斯的殖民地,對亞歷山大的到來,埃及百姓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亞歷山大利用在埃及過冬的時間,建造了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大城和亞歷山大燈塔。這座城市直到今天仍繁榮不衰,成為地中海第一大商港。遺憾的是,當年曾被探險家安提巴特命名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在安然無恙地屹立了1000多年之後,於公元796年的大地震中沉入海底,再也沒有復出。
第二年春天,亞歷山大再次踏上征途,親率47000人組成的軍隊由埃及向東,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便抵達兩河流域。同年的10月1日,在高加米拉平原同捲土重來的波斯主力進行了決定性的會戰。兩軍憑藉地形地物,按各自的戰略戰術擺開陣勢緩緩向前移動。亞歷山大故意延長軍陣的右翼佯裝主攻波斯左翼,波斯軍不知是計,急忙抽調大量中央軍隊增援左翼,結果造成中央空虛,而且與右翼形成了間隔。亞歷山大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以精銳的騎兵突然揳入敵軍中央,這種和《孫子兵法》所言「銳陣」相同的陣法,一經亞歷山大應用,就使波斯大軍因失去控制和指揮而混亂一團,很快全線崩潰。大流士國王率少數部下殺出重圍落荒而逃。
這次戰役使波斯殘餘勢力遭到了致命的重創,再也沒有反撲的力量了。亞歷山大長驅直入,率大軍來到大流士國王正在興建的新都,將宮殿付之一炬,報了150年前希臘阿特勒被波斯大軍焚毀之仇。然後率大軍進入哈曼丹,將波斯殘餘勢力全部消滅。
隨著波斯帝國的滅亡,亞歷山大在哈曼丹就地對部下進行獎賞,遣散盟軍,僅留部分願追隨他的忠誠之士,並在當地招募新兵,編成精壯的私人兵團,同時自封為「亞細亞之王」。從此,亞歷山大走上了更具風險和偉大歷史意義的征服之旅。
為確保已經到手的波斯帝國領土,亞歷山大把他新編的兵團推向了新的征途,再次向廣大的世界進行征服。龐大的鐵騎經過亞利安拉、多蘭齊加拉,越過峻秀高聳的庫什山脈,進入伊朗北部,直達錫爾河。大軍在錫爾河休整過程中,與當地人一起修建了「最盡頭的亞歷山大港」。
至此,亞歷山大出征已達6年,全部行程為18000公里。
之後,亞歷山大率軍企圖繼續東征印度,直達東海,但在全軍將士的堅決抵制下,不得不下令返回故都蘇薩城。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定新都於巴比倫城,躊躇滿志地繼續把整個身心用在向大帝國邁進的經營中,他下令修築運河網,同時繞阿拉伯半島航行進行考察。正在他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時,卻突然患病身亡。一代人傑,死時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