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復活的夢想

2024-10-06 04:47:30 作者: 岳南

  劇烈的顛簸,冰冷的雪浪,使他從昏迷中清醒過來。木船在風浪的推擁下,搖盪著向浩瀚的印度洋縱深方向漂去……

  星月慘澹,大海蒼茫。

  安提巴特斜倚船艙,抬起腫脹的手臂,想抹去額頭腥潤的血跡,一股鑽心的疼痛使他忍不住哼了一聲,放棄了這個往日輕而易舉的動作。

  

  三個學生爬過來,嗚咽著俯身抱住了他那孱弱的軀體。「扶我出去!」安提巴特有氣無力地吐出一句。

  木船漫無目的地在印度洋上搖來盪去。安提巴特在三個學生的攙扶下,步履艱難地走出船艙。他佇立船頭,望著淒冷的夜空和灰暗的洋面,恨恨地嘆了一口氣……

  公元前266年。

  風華正茂的迦太基探險家、詩人安提巴特,搭乘一隻商船從故鄉迦太基城出發,沿地中海揚帆東渡,他夢想做個詩人和探險家應該做的也可能做到的事情。他雄心勃勃地向世人宣稱自己要踏遍世界各地,把亘古以來人類創造的偉大文明,全部載入史冊。

  他踏上了風險之旅。

  沒有人給他提供這次旅行的經費,所需要的一切全靠他那個貴族家庭支持。他的家族是迦太基這個著名的航海民族中的巨富,他們的祖先腓尼基人遠在公元前1200年,就已經開始駕駛船隻,並自由自在地出入地中海的最西端。這個民族發祥於地中海沿岸之東的狹長地帶,隨著國勢日漸強盛,腓尼基人先後在賽普勒斯、北非地區、西西里、馬爾他和西班牙等地建立了殖民地。十分發達的航海業,保證了腓尼基人海外貿易的順利進行和在地中海建立商業霸權的地位。到安提巴特的時代,這種航海貿易一直保持著昔日的繁榮與鼎盛。

  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特殊因素,安提巴特才敢大膽構思自己的夢想並開始付諸行動。

  這年春,安提巴特乘坐的航船,從地中海北部進入愛奧尼亞海航線,並很快駛入了阿爾菲奧斯河。在阿爾菲奧斯河和科拉狄奧河相匯的地方,由於河水的沖積,形成了一片寬闊的平原,平原的東南北三面群山環抱,中央點綴著一座不大的圓錐形山丘。安提巴特在這裡棄船上岸,直奔不遠處克洛諾斯的向陽山麓。不多時,聞名於世的奧林匹亞宙斯古廟在眼前出現了。

  安提巴特知道,這裡自古就是希臘宗教崇拜的中心之一。在希臘人來到之前,這裡土著居民崇拜的對象是地神克洛諾斯與女神赫拉。他們為赫拉修建了神廟,舉行祭典競技。希臘人來到之後,這種祭典競技被保留下來。與此同時,就在這同一地點,也開始了希臘人為自己的最高神宙斯舉行祭典競技的活動,並且逐漸取代了前者。相傳,這裡當時惡疫流行,迷信的人們為了從宙斯那裡得到拯救,便為他舉行盛大的祭典競技。這個祭典競技開始於公元前13世紀,但作為希臘紀年始點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賽會,則被公認是在公元前776年。傳說中,伊利斯王伊菲斯特和斯巴達王來庫古是這次賽會的倡導者。

  在這個地區所有的神祠和廟堂建築中,最大的一座就是宙斯神廟。

  安提巴特沿著「聖道」,來到一道粉白色石垣前面。這道高大寬厚的石垣緊緊包圍著阿爾契斯聖林。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穿過大門,登上一塊高高的台地,雄偉莊嚴的宙斯古廟便完全展現在他的面前。這座大約建成於公元前5世紀60年代的神廟,是一座典型的以雄渾樸素著稱的多利克柱式神廟建築。這是古希臘人為自己的最高神靈宙斯舉行祭典競技的活動聖殿。主廳內,透過瀰漫的煙霧,一尊巨大的雕像映入眼帘,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神廟的至尊——宙斯。

  高約14米的宙斯神像,安詳地坐在一個杉木製成的嵌著無數寶石並雕以花紋的寶座上。神像由烏木雕刻而成,肌膚的外露部分和衣飾分別覆以象牙與黃金。眾神之主的宙斯,右手托著黃金象牙製成的勝利女神,左手握一根精雕細鏤的王杖。王杖是金屬製成的,上端傲立著一隻喙爪犀利的雄鷹。足台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刻畫著希臘人同亞馬孫人[1]相互殘殺血戰的壯烈圖像。

  在這個聖靈與藝術交相輝映的聖潔殿堂里,安提巴特完全被這氣勢雄偉、神態莊嚴的「天父」和古希臘輝煌的現實主義雕刻藝術所征服。他感到未曾有過的身心戰慄和靈魂的躍盪,「無法拒絕上帝賦予的使命,把這人類傑出的燦爛文明記入史冊」。

  初次旅行的成功,使安提巴特堅定了實現自己那個夢想的信心和勇氣。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繼續搭船沿地中海東巡,並觀瞻考察了小亞細亞西端羅得島太陽神巨像、摩索拉斯陵墓和以弗所阿耳忒彌斯神廟這三大照耀千古的人類文明奇觀。

  安提巴特並未就此止步。翌年春,他揚帆南下,直奔地中海南岸和尼羅河三角洲西北端的法洛斯島。在這裡,他看到了剛剛建成幾十年的亞歷山大[2]燈塔。

  這座底座呈正方形、上部分別呈八角形和圓柱形,高為135米的巨型燈塔,傲然屹立在距島岸7米處為巨浪所刷洗的礁岩上。這個龐然大物所占有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安提巴特大感興趣並連連稱奇。使他更為詫異的是,塔頂上站立著海神波塞冬,他手中高舉著一個巨大的火炬,這個火炬晝夜噴著烈焰,通過凹面鏡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夜間航行的船隻,即使在距此56公里的海面,也能夠迅速準確地找到駛往亞歷山大港的航向。

  安提巴特詳細考察了燈塔的形體、結構,並把希臘設計師在燈塔上留下的題詞一併記了下來:「德克西弗涅之子,克尼多出生的索斯特拉圖,為祝禱航海者的幸福把它獻給救世主」[3]。

  這之後,年輕氣盛、春風得意的安提巴特,以同樣興奮、激動的心情又踏上了尼羅河下游西岸和利比亞沙漠東部邊緣的地平線。他花費了近半年的時光,考察了從阿布·羅阿希到法尤姆之間的七十多座法老金字塔[4]。由於經費日漸緊張,再加上季節的變換,安提巴特未敢久留,因為另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在吸引著他。那就是公元前4世紀米利都人、著名史傳家赫卡泰俄斯[5]在《大地環遊記》一書中,曾經提到過的那個美妙動人的「空中花園」。

  亞歷山大港燈塔想像圖

  站在雄偉壯觀的金字塔前和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身旁,安提巴特頂禮膜拜了一番之後,開始踏上了新的旅程。他從紅海東岸穿越阿拉伯半島,於公元前264年春到達烏爾城。不久,又開始沿幼發拉底河進入了他仰慕已久的巴比倫古城。在這裡,安提巴特終於看到了被赫卡泰俄斯描繪得出神入化的「空中花園」。然而,遺憾的是,這座精美絕倫、令無數史學大師和藝術巨匠崇拜得五體投地的神奇建築,已失去了昔日的神俊風采,留在他面前的只是一副懸立在空中的「骨架」了。

  安提巴特沒有因此而懊悔,反而為自己在有生之年尚能看到這一偉大的遺蹟而慶幸。如果說赫卡泰俄斯記載的是一座完整的「空中花園」,那麼他將要描繪的則是一幅繁華落盡的圖景。從鼎盛走向毀滅這一關鍵性的過程,同樣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

  安提巴特加緊整理手頭的資料,並開始四處募取經費。他在積極地做著繼續向東方探尋的準備,徹底實現那個輝煌的夢想。

  正在這時,一件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迦太基人與羅馬人的戰爭在地中海揭開了序幕。羅馬大軍攻占西西里島之後,以銳不可當之勢向迦太基海軍艦隊撲來。

  面對緊張的戰爭局勢,安提巴特不得不暫時放棄東尋的夢想,返回被戰火包圍的家園。

  戰爭的序幕一旦拉開,其結果就只能憑武力來決一勝負。迦太基人與羅馬軍隊的戰鬥異常激烈,蔚藍的地中海不時涌盪起猩紅的血水,成千上萬的人葬身魚腹。

  對戰爭極為厭惡的安提巴特,沒有因時局的動盪而改變初衷,在家閒居的日子裡,他把此次旅行所見到的人類文明奇觀,詳盡地整理成冊,並按建造時間的先後進行排列,命名為「世界七大奇蹟」。這七大奇蹟分別是:

  一、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的陵墓。據知,埃及現存的金字塔尚有七十餘座,其中以最大而享名的要數開羅附近、位於尼羅河西岸吉薩的胡夫(Khufu)金字塔。它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約公元前26世紀)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000多年前。塔呈四稜錐體,基部每邊長度的觀測量是220米(原232米),高度的觀測量是137.18米(原146.5米),占地面積5.69萬平方米,體積達252.1萬立方米。估計是由230萬塊石灰岩石塊堆砌而成,每塊石重平均為3000公斤。據載用20萬人、歷時30年建成。

  二、巴比倫城中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又稱「懸園」)

  古巴比倫王國位於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中部,幼發拉底河沿岸(今伊拉克境內),曾於公元前7世紀末建成方形的都城,城外圍繞有巨大的護城河。據載,城每邊長13.2公里。巴比倫都城的這種形制和布局,在古代的中東極為罕見。相傳公元前6世紀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Ⅱ,約公元前634—約前562年)為思念故鄉的王后,在巴比倫宮殿附近構築了一座經過綠化的人工土山。山每邊長125米,高25米,分3層,用巨大的石柱支撐著鉛板,做成平台,再在台上堆積肥土,種有各種奇花異草,遠望猶如懸在空中。可惜因都城和花園地處河岸,隨著時間的推移陷入了地下。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分布圖

  三、土耳其以弗所(又譯作「愛非斯」)的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神廟(羅馬人稱為黛安娜廟)

  羅馬帝國於公元前560年建造,位於靠近伊德斯河的出海口。廟長125.6米,寬64.79米。台基立有高23米的愛奧尼亞式圓柱[6]127根,其中30根的基座上裝飾有金屬浮雕,柱頂上用大理石建造有長方形的屋頂。整個建築宏偉華麗,工程量頗為可觀。公元前350年毀於火災,隨後重建,但於公元前262年被哥特人焚毀。

  四、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Zeus)巨像(宙斯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朱庇特Jupiter)

  建造於公元前5世紀,像高14米,如果算上底座高達17.2米。此雕像出自當時雅典大雕塑家和建築家菲狄亞斯之手。他先用烏木雕造支架,再用象牙片和黃金片分別貼附軀體和衣服,眼睛則是用寶石鑲嵌的,基座上做成一系列金質浮雕和立體雕像。可惜此宙斯神廟及其雕像毀於公元前523年和公元前551年的兩次地震中。19、20世紀,德、法建築考古學家均對遺址做過發掘,但收穫甚微。

  五、土耳其哈利卡納蘇的摩索拉斯(Mausolus)陵墓

  摩索拉斯是公元前4世紀小亞細亞加里亞王國的國王,為炫耀他的統治權力,於公元前333年在哈利卡納蘇城的中心廣場為自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陵墓。陵墓正面約33米,側面38.7米。四周的基台上配置愛奧尼亞式列柱36根組成柱廊,用以承托巨大的斜面屋頂。柱頭上雕渦卷形裝飾,異常典雅華麗。墓頂上用大理石雕刻著四馬戰車,車上站的是摩索拉斯夫婦雕像。整個陵墓建築高約50米。公元15世紀,這座陵墓被十字軍的聖約翰騎士團焚毀,大部分石材和雕刻品被燒成了石灰,其餘的石塊則被用作建造城堡的材料。殘像現存大英博物館。

  六、地中海羅得島上的阿波羅(Apollon)巨像

  公元前4世紀末,馬其頓將領狄米德里烏斯率領4萬軍隊和370艘軍艦侵入地中海愛琴海附近的羅得島(現屬希臘),結果被打敗。羅得島居民為了慶祝這次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於公元前303年(一說是公元前280年)用繳獲的武器熔鑄了太陽神阿波羅銅像,以作紀念。這尊像高約32米,據說一個手指比真人還高。由於重心過高,竟在公元前224年(一說是公元前244年)的地震中倒塌。

  七、埃及亞歷山大港燈塔(Pharos or Lighthouse)

  位於埃及法羅斯島的東端一塊為巨浪所刷洗的岩礁之上,建成於公元前282年前後。根據文獻材料,研究者大致推斷出燈塔的原來面貌。該塔塔身是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的。下層塔身底部呈方形,塔身隨著上升逐漸收縮,高約71米,底部每邊邊長為高度之半,上面四個角分別安置一尊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口吹海螺號角的鑄像,這是用來表示風向方位的。中層較下層為細,呈八角形,高約34米,相當於下層高度之半。上層更細,且呈圓柱形,高約9米。上層塔身之上是一圓形塔頂,其中一個巨大的火炬不分晝夜地冒著火焰。

  塔頂之上鑄著一尊高約7米的海神波塞冬青銅立像。

  這座燈塔的高度是多少呢?三層塔身共高114米,加上塔頂和塔頂之上的青銅立像,估計高度達到135米。據說在距離它60公里的海面上就能看到它的巨大軀體。而由凹面金屬鏡反射出來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夜航船隻在航行到距它56公里的地點就能夠找到開往亞歷山大港的航向。此塔毀於1375年的地震之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安提巴特的東尋之夢日漸強烈,並時時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他確信,在遙遠的東方世界,一定會有足以和西方「七大奇蹟」相匹敵的人類文明。

  他默默地等待東尋的時機。

  當迦太基人與羅馬人交戰24年後,雙方在艾加特斯海上進行了一場最為關鍵的空前大較量。結果,迦太基人海上艦隊受到致命的重創,戰鬥力幾乎喪失殆盡,羅馬軍隊大獲全勝。迦太基人不得不飲恨含淚,以賠償巨款和放棄西西里島主權的代價,暫時向羅馬人乞和。戰爭隨之緩和下來。

  安提巴特瞅准這難得的契機,毅然率領5名學生駕船東渡。由於戰爭尚未完全結束,他的木船時常遭到羅馬軍隊的攔截。他不得不小心謹慎,幾次改變航道。當他們歷盡艱難駕船駛入阿拉伯海域時,厄運降臨了。

  一夥兇猛的海盜襲擊了他們的木船,船上的一切幾乎被洗劫一空。兩名學生在與海盜的搏鬥中殉難,安提巴特本人也身負重傷……

  小船仍在蒼茫的海面上漂蕩,絕望中的安提巴特眼望無垠的蒼穹中那慘澹的星光,辨別了小船可能所在的位置,命令學生轉舵向西方的加斯加群島行駛,以期休整後再駛向東方。

  然而,未等小船靠岸,安提巴特便帶著他的夢想,在絕望與怨憤中氣絕身亡……

  就在安提巴特謝世兩千多年後的1969年7月20日,世界人類文明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月成功。從此,人類邁出了征服宇宙的第一步。

  據說,當美國國家宇航局詢問在月球上的太空人能看到地球上的哪些人類建築時,登月隊員阿姆斯特朗站在加里加特梯死海之上,回答道:「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儘管後來的事實表明阿姆斯特丹並未說過這種話,但時人卻開始以驚奇的目光注視著黃河與尼羅河這兩條大河孕育出的民族。同時,安提巴特的陳年舊夢也從海底再度浮出。接著,中國的萬里長城能否與安提巴特的「七大奇蹟」相匹敵的論爭,在學界和民間興盛起來。有人肯定,有人否定。正當大家難以定論又為此爭論不休之際,誰也沒有想到,在世界東方中國西部的黃土高原上,突然躍出一支秦代的大軍。八千餘名披鎧貫甲的將士,乘著隆隆戰車,風塵僕僕、浩浩蕩蕩地沖入人類的視野——

  世界震驚了。

  安提巴特那個輝煌的夢想復活了。

  世界第八大奇蹟——在中國。

  注釋:

  [1]亞馬孫人:希臘神話中的女戰士族群。據說住在黑海沿岸一帶,由女王統治,境內嚴禁男子居留;這些女人驍勇,善騎射,經常與希臘人交戰,因此成為古希臘文藝創作的題材。

  [2]馬其頓的國王亞歷山大東征過程中(公元前334—前325年),在占領地區建立起幾十座新城,一般都稱作亞歷山大。

  [3]此句原文為「Sastratos son of Dexiphanes of Knidos on behalf of all mariners to the savior gods」。尼多斯是地名,古代人名之後多加地名,以示區別。救世主,指托勒密一世(Ptolemy I Soter,約公元前367—前282年),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密友和部屬,曾任國王貼身護衛和艦隊司令。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他割據帝國的非洲地區,成為埃及總督。公元前304年稱王,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並尊為「救主」的神聖稱號,使所有埃及人在他死後都奉之為神。

  [4]古代埃及的一種王陵建築,古埃及人稱其為「梅爾」,今天世界上通稱為「庇拉米得」(pyramid)。「庇拉米得」是古希臘的一種三角形麵包。由於該建築很像漢字中的「金」字,中國人稱為「金字塔」。

  [5]赫卡泰俄斯(Hecataeus,約公元前540—前479年),是古希臘最早的散文作家之一,曾遊歷過很多地方。著有《世系》,即《歷史》(四卷)及《大地環遊記》等書。

  [6]愛奧尼亞式圓柱:西洋古典時代建築的5種柱式之一。起源於古希臘。柱高為底徑的9倍,柱有24條凹槽,柱頭前後兩面有渦卷形裝飾。柱頭和額枋、檐壁間有柱頂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