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電影的窗口

2024-10-09 01:42:10 作者: 西嶺雪

  我喜歡看風光愛情片,在異鄉邂逅陌生的意中人,發生一段山水情緣,是人人都會渴望的艷遇吧——面對那麼美的風景,不戀愛太浪費了。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羅馬假日》自然是最經典的,直到今天這部片子仍然堪稱羅馬的形象大使,並且從此奠定了此類型片的基本構成:異鄉的美麗風景,加上邂逅相逢的帥男靚女。後來有多部影片向此致敬,比如《諾丁山》、《總統女兒歐洲行》、《公主日記》等,都始終不能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總統女兒歐洲行》。美國第一女兒安娜隨父母往布拉格訪問,因為嚮往自由而偷偷逃出大使館,遇到了一位熱心助人的英俊青年。故事內容平淡無奇,無非是總統女兒一路躲避特務的追蹤與保護,沿途經歷一些有趣的人與事,愛上了陪她走天涯的陌生人,後來卻發現他是父親安排在自己身邊擔任保護的特工,不禁傷心欲絕,但最終還是原諒了他,有情人終成眷屬——非常的套路化。但影片勝在取景真實,鏡頭開闊,他們的足跡一路踏過布拉格,威尼斯,奧地利,柏林,倫敦,真是風光旖旎,青春無敵。

  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飯禱愛》改編自小說《一輩子做女孩》,也是在義大利、印度、峇里島多處取景。這部電影有多個譯名,複雜點的叫《美食、祈禱和戀愛》,簡單點的叫《一個人的旅行》或者《飯禱愛》,周遊列國加愛情感悟外還增添了美食元素,自然大受歡迎。

  《午夜巴塞隆納》則講述了兩個美國女孩去巴塞羅娜度假,邂逅了一位西班牙畫家並交錯與他發生戀愛的故事。其間同樣充滿了年輕女人對於愛情與婚姻以及理想生活的思考,但多半老調常彈,真正吸引人的,還是西班牙的浪漫風情和那些高第的建築。

  而《午夜巴黎》棋勝一著,在美景與艷遇的慣例橋段外,更加上了穿越情節,以此表現不同的巴黎黃金時代。未成名作家吉爾隨未婚妻一家來巴黎度假,對於即將到來的婚禮顯得有些患得患失。午夜,一輛馬車停在他面前,就此將他帶去了有海明威、畢卡索、菲茨傑拉德、達利、斯坦因的那個時代,而他更迷上了畢卡索和莫迪尼亞里的情人阿德里亞娜……

  如果說風光愛情片的賣點在於異地戀,那麼這部影片在空間噱頭外又加上了時間穿越,無疑是雙料誘惑了。

  《愛在日出前》也是風光類型片中的一個例外,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夠簡單,夠緊湊,就像是《廊橋遺夢》式艷遇的縮寫版——兩個陌生男女在火車上相逢,臨時起意要在維也納下車,遊走一晚後再各奔前程。結果是可以預料的,他們相愛了,然後在日出前吻別。本來他們說好不會再聯繫,但是分手前的剎那,到底還是匆匆訂下約會:一年後的今天,在此地再見。

  後來這片子拍了「二」,叫《愛在日落前》,說的是九年後他們在巴黎重逢,才知道當年她沒能赴約是因為奶奶過世。他們沒有忘記彼此,卻從此失去聯繫。曾經,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偶爾他在街道上看到酷似她的背影,卻因為覺得不可能而沒有去探個究竟——他們終於是錯過了,縱然再見,已經擁有各自的生活軌跡,於是在日落前再次說分手。

  「二」比「一」還簡單,靠大量無意義無休止的聒噪對白來支撐,出色的是巴黎的街道,街道旁的建築,塞納河,還有黃昏的燈火。

  影片的最後,他們站在窗前看巴黎的身影,成為彼此心中永遠的定格。

  但我心目中關於巴黎電影的第一記憶是張曼玉的《玫瑰的故事》,其實這部片子算不上真正的風光愛情片,然而因其強烈的預演意義,還是被我當成了法國的象徵。

  玫瑰出場時,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美麗卻沒有靈魂,周旋在一大群男孩子的追求中,不大懂得選擇真愛,只是跳圓舞般從一個身邊轉向另一個;但是後來有一天,她忽然掏心掏肺地愛上了一個斯文清俊的男孩子,雖然明知他有未婚妻,還是飛蛾撲火般地迎了上去,與他在哥哥的畫室里相擁慢舞。鮮花,蠟燭,音樂,那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然而他,終究是做了別人的新郎,於是她瞬間枯萎,絕決地離開了香港,一個人遠赴法國求學。

  ——現實中的玫瑰張曼玉也是去了法國。在梁朝偉高調攜手劉嘉玲之後,她獨自往法國舔傷口,在冷麵包和地鐵之間,慢慢忘卻香港的一切。她在法國的日子如此低調,留給我們的生活影像十分有限。

  然而玫瑰在片中的鏡頭,卻等於是預演了未來現實中的MAGGIE:她裹著一件超大的披肩,把自己裹得那麼嚴,卻還是讓人覺得冷。秋葉零落地飄下來,她站在樹下,望著大哥走遠,身形孤單,宛如棄兒。

  後來,每當我想到遠赴法國的張曼玉,眼前就是這樣一副形象;而每當想到法國,便仿佛看見一個孤獨的女孩子捧著長棍麵包走在街頭。

  不是每個人都看過《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這部電影,但是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重複著這個片名,就好像它是一句成語。它最大的成功不是介紹了佛羅倫斯的風景,而是創造了這樣一個詞,一個夢——「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只是這樣重複一遍,已經覺得自己看到了世上最好的風景。

  電影,的確是很好的窗口,讓渴望旅遊的人一飽眼福,《茜茜公主》的窗口看到了奧地利,《艷陽天》的窗口看到了威尼斯,《屋頂上的輕騎兵》卻看到了普羅旺斯……每一部風光愛情片都是為我們打開一扇窗,看到地球的那一端有些什麼。

  就像電視劇《似水年華》中劉若英說的那樣:「我去過很多地方,但是每一個地方給我的印像,都只有一個框,窗框。因為,都是從飯店的窗裡面望出去。」「我站在窗子裡,覺得這座橋真是奇妙的景致。現在站在這橋上,又覺得那扇窗是個奇妙的景致。」

  也許這就是風光愛情片的魅力所在,主人公從窗口看到了異鄉的風景,而我們則一邊站在主人公的身邊看風景,一邊把主角當成風景的一部分,時而代入,時而旁觀。於是有了一種共鳴。

  而如果人物原本就生活在那個環境裡,那麼背景再美麗,主人公沒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而只管經歷自己的故事,我們可能也就會跟著忽略掉,只看到愛情,而漠視了風景。

  每次看完這類電影,我總是恨不得立刻出門旅行,飛得越遠越好,想像明天此時,自己會站在哪個城市的窗口,看見什麼樣的風景;而每次從異鄉回來,我也會儘量搜集一些關於這個國家這座城市的電影來看,借著影像記憶重溫我的旅行。

  所以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會在很多篇章中提到一些著名的影片推薦給大家,如果你不能去到那個城市,不妨通過電影的窗口,同我一起再次回味那些最好的風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