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夢遊

2024-10-09 01:37:56 作者: 西嶺雪

  威尼斯的街道錯綜而狹長,無論沿哪一條路走下去,盡頭總是會看到河道——就這樣,街道與河水連接著整座水城,雙腳與小船是這城裡僅有的交通工具。

  沒有汽車的城市,無論多麼喧囂繁華,都會使人有種寧靜之感,更何況配上那兩頭尖尖的貢多拉,還有看不盡的古老教堂,益發有著遺世之美。

  

  戲劇

  登陸尼威斯的惟一方法是渡輪——從一塊大陸地舟車勞頓漂洋過海地跋涉,目的只是為了來到水上另一塊較小的陸地,這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

  戲劇,正是水城威尼斯最大的性格特徵。

  首先,它的崛起本身就像是一部劇目的誕生,原是臆造的傳奇,卻成了傳世的經典。

  其次,它對於義大利戲劇傳承做出了許多不朽的貢獻,直到今天,喜劇假面仍是島上最絢目最出色的特產之一。

  再次,它的揚名於世或多或少藉助了戲劇的力量——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這部劇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威尼斯這座城,也似乎了解了威尼斯商人這種人群——然而他們其實不了解,至少是對今天的威尼斯商人不了解。

  威尼斯的小巷曲折幽長,錯綜往復,稍微寬敞些的道旁都遍布著商鋪。商品五花八門,從景畫到裝首飾應有盡有。由於本地居民只是領取津貼已經衣食無憂,所以對於生意是否贏利並不在意,做生意多半出於興趣或是家傳技能,不可廢除。因此客人到來時,他們只是禮貌地微笑招呼,卻不會糾纏推銷,更不喜歡人家與他們討價還價。尤其是手工業者,如果你問了價,他非常熱情地回答了你並且認真地介紹了這商品的價值所在,而你還拿出討價還價的本領準備與他舌戰一番時,他就會幹脆地請你離開,認為你不懂得或不尊重他的藝術技能。

  玻璃和面具是威尼斯的兩大手工業特產,它們一個代表透明,一個代表遮蔽,卻都一例是鮮艷魅媚的。面具的材料可以是彩紙、皮具、木頭或者石膏,傳說其興起是源於貴族王公們戴著面具私會情人,在面具的後面,貧與富、真與假的界限被模糊了,人性變得更加自由、放縱。威尼斯面具不止用於化妝舞會或者狂歡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的。我雖然並沒有親眼目睹戴面具的當地人,卻在路上到處見到戴著小丑帽的少年。

  這是個多麼喜歡偽裝的城市啊。它真的可以給孤寂的人帶來渴望的愛情嗎?

  水是陰性的,戲劇也是陰性的。因此,威尼斯亦有一種陰柔之美,而且媚,柔艷多情。

  我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如果說羅馬是男人的帝都,那麼佛羅倫斯就像閒置後宮的嬪妃,端嫻雅麗,偶爾接待詩人貴族們在宮裡吃個下午茶打發餘暇;而威尼斯,則是他金屋藏嬌的情婦,在興之所致時,戴上面具前來相娛,浮生偷得半日閒。

  威尼斯的色彩是艷麗的,這表現在它精緻的建築,琳琅的店面,裝飾著雕花又擺滿了鮮花的樓閣陽台,以及珠光寶氣的貨物上——那些瑰麗的玻璃製品和戲劇假面,是威尼斯的兩大特產,而它們的製造與陳列本身,就是一場色彩的盛宴。

  威尼斯是熱鬧的,旅遊首選的地位決定了它人滿為患,聖馬可廣場上永遠人山人海,更兼鋪天蓋地的鴿子遊戲其間,對人類毫無戒懼。如果你夠膽在廣場上平躺下來,周身灑一點玉米粒或者麵包屑,那麼恭喜你,五秒鐘之內就會被成千數萬的鴿子掩埋。

  然而威尼斯又是憂傷的,這座在水上憑空建造起來的小島每年都在陸沉,終有一天會回到水下。這就像你看著一個絕世佳人正在由盛轉衰,時時為她不可方物的美麗與迫在眉睫的老去而感傷。

  近三十年,海潮襲城已經上百次,每一次潮起潮落對於威尼斯都像是一場滅頂之災。雖然風雨之後,我們看見威尼斯仍然屹立不倒,然而我們也知道,它離覆沒又近了一步。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劇,然而以喜劇而著稱於世的威尼斯卻正面臨著日漸陸沉的終極宿命,這真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