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嶺雪紅學作品系列(5本)> 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2024-10-06 00:46:49 作者: 西嶺雪

  北靜王的三件禮物

  (一)

  第二十八回有一段回前批: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茜香羅、紅麝串寫於一回,蓋琪官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這不凡之文說的是什麼故事呢?

  乃是寶玉到馮紫英府上做客,席間行酒令時,伶人蔣玉菡念了句「花氣襲人知晝暖」,被薛蟠叫嚷出來,說「襲人」是「寶貝」,妓女雲兒忙向蔣玉菡說明緣故。其後寶玉出來解手,蔣玉菡追出來賠不是。寶玉趁機向他打聽名聞天下的伶人琪官,得知就是玉菡小名——

  寶玉聽說,不覺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虛傳。今兒初會,便怎麼樣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將一個玉琚扇墜解下來,遞與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誼。」琪官接了,笑道:「無功受祿,何以克當!也罷,我這裡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繫上,還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點親熱之意。」說畢撩衣,將系小衣兒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了下來,遞與寶玉,道:「這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昨日北靜王給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別人,我斷不肯相贈。二爺請把自己系的解下來,給我繫著。」寶玉聽說,喜不自禁,連忙接了,將自己一條松花汗巾解了下來,遞與琪官。

  那怡紅院名曰「怡紅快綠」,而這裡寶玉拿松花(綠)汗巾換了蔣玉菡的大紅汗巾子。無怪乎脂硯這裡戲批了一句:「紅綠牽巾,是這樣用法。一笑。」

  要注意的是,這段寶玉同琪官互贈表禮的描寫,和前文中寶玉路謁北靜王的情形,極為相似:水溶見了寶玉,誇讚「果然如寶似玉」,寶玉見了琪官,則笑稱「果然名不虛傳」;水溶是卸了腕上一串念珠,說:「今日初會,傖促竟無敬賀之物。」寶玉則說:「今兒初會,便怎麼樣呢?」 解下扇墜說:「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誼」;水溶的香串原來並不是自己之物,而是「前日聖上親賜」的,這又和琪官的大紅汗巾子,「昨日北靜王給我的」不謀而合。

  更關鍵的是,故事到這裡還沒完,不但交代了這大紅汗巾子的曲折來源,原是茜香國女國王進貢——北靜王賞賜蔣玉菡——琪官再轉贈寶玉的,原來這贈品果然與水溶有關。

  而且,接下來後文又寫到,原來這寶玉的松花汗巾子也並非他本人所有,而是襲人之物:

  寶玉回至園中,寬衣吃茶。襲人見扇子上的墜兒沒了,便問他:「往那裡去了?」寶玉道:「馬上丟了。」睡覺時只見腰裡一條血點似的大紅汗巾子,襲人便猜了八九分,因說道:「你有了好的系褲子,把我那條還我罷。」寶玉聽說,方想起那條汗巾子原是襲人的,不該給人才是,心裡後悔,口裡說不出來,只得笑道:「我賠你一條罷。」襲人聽了,點頭嘆道:「我就知道又幹這些事!也不該拿著我的東西給那起混帳人去。也難為你,心裡沒個算計兒。」再要說幾句,又恐慪上他的酒來,少不得也睡了,一宿無話。

  至次日天明,方才醒了,只見寶玉笑道:「夜裡失了盜也不曉得,你瞧瞧褲子上。」襲人低頭一看,只見昨日寶玉系的那條汗巾子系在自己腰裡呢,便知是寶玉夜間換了,忙一頓把解下來,說道:「我不希罕這行子,趁早兒拿了去!」寶玉見他如此,只得委婉解勸了一回。襲人無法,只得系在腰裡。過後寶玉出去,終久解下來擲在個空箱子裡,自己又換了一條繫著。

  這麼一招陰差陽錯,襲人的松花汗巾子就和琪官的大紅汗巾子經由寶玉之手做了交換。原來,「紅綠牽巾」的並不是寶玉和琪官,而是襲人與琪官,其間又夾著北靜王的恩澤。

  回前批中,脂硯點明「茜香羅」當與「紅麝串」並看,乃「非泛泛之文」。

  那茜香羅是琪官贈與寶玉,寶玉轉贈襲人之物;紅麝串則是元妃賜與寶釵之物;這兩個物件,關乎兩段婚姻:琪官與襲人後來「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可見襲人嫁了琪官,寶釵嫁了寶玉。四個人後來還有一段短暫的相處時光,惜不得見了。

  (二)

  「鶺鴒珠」是惟一一件明寫的北靜王贈與寶玉之物,至於暗出之物,除「茜香羅」外,還有一套雨具。

  事見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說風雨之夜,黛玉悶悶填詞,寶玉突然披蓑來訪:

  (寶玉)脫了蓑衣,裡面只穿半舊紅綾短襖,繫著綠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綠綢撒花褲子,底下是掐金滿繡的綿紗襪子,靸著蝴蝶落花鞋。黛玉問道:「上頭怕雨,底下這鞋襪子是不怕雨的?也倒乾淨。」寶玉笑道:「我這一套是全的。有一雙棠木屐,才穿了來,脫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尋常市賣的,十分細緻輕巧,因說道:「是什麼草編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蝟似的。」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閒了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帶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下雪時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及說了出來,方想起話未忖奪,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後悔不及,羞的臉飛紅,便伏在桌上嗽個不住。

  又是一句「我不要他」!

  細論起來,這已經是寶玉轉手的第三件北靜王的禮物:第一次是香串,寶玉贈送黛玉而被黛玉擲回不要的,還說是「什麼臭男人帶過的,我不要他!」第二次是北王給了蔣玉菡,蔣玉菡給了寶玉,寶玉又給了襲人的大紅汗巾子,後來直接促成了襲人與蔣玉菡的婚事;第三件就是這套雨衣了,寶玉又想轉贈黛玉,而黛玉是再次間接拒絕了北靜王的禮物。

  此前寶玉葬花是用衣襟兜著花瓣直接撒進水裡,黛玉卻說水裡不乾淨,「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而北靜王,正是姓「水」,這裡面,是否暗示著什麼呢?

  種種痕跡,顯示了黛玉、寶玉、北靜王之間,隱藏著某種似有還無的可能性關係,這些伏線會在遺失的後文里突顯出來嗎?

  而黛玉在拒絕了寶玉的蓑衣之後,卻反過來送了寶玉一樣東西,玻璃繡球燈——真真讓人嘆息,正所謂「彩雲易散玻璃脆」啊。

  琪官與襲人的紅綠牽巾

  在太虛幻境薄命司的冊子裡,襲人的判詞是這樣寫的: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嘆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優伶」指琪官,「公子」指寶玉,襲人最後嫁給了蔣玉菡,這種說法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在紅樓諸人物的終局探佚里,這是難得可以達成共識的一項,實在是書中多次照應,暗示得太明顯了。

  不過,人們卻多半忽略了蔣玉菡在筵席上行的那首「女兒令」:

  「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

  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

  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

  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這四句,乍看上去只是隨意寫出女兒四事,但若是落實到襲人身上,則句句有所指,且可以輕鬆推算出後文的大概來:

  首先是襲人之悲,在於「丈夫一去不回歸」——這第一個丈夫,只能是寶玉;襲人之愁,在於「無錢去打桂花油」。可以想像,寶玉因故滯留在外不歸,或許就是獄神廟一段吧,而襲人在這段時間裡,窮窘拮据,生計堪憂。

  為什麼會這樣呢?只能是賈府敗了,寶玉或者生死未卜,或者已經獲罪,不可能再娶襲人為妾。襲人淪落潦倒,被迫另謀生路。

  所以接下來是「燈花並頭結雙蕊」,襲人嫁給了蔣玉菡,並且日子過得還不錯,「夫唱婦隨真和合」。

  在這裡,「夫唱」二字語帶雙關,既指的是通常意義上的夫妻和睦,亦特指丈夫是個「唱戲的」。

  作者且惟恐看官不解,蔣玉菡唱畢之後,又特地拈起一朵木樨來,念道:「花氣襲人知晝暖」。明明白白地說出了襲人的名字,也等於告訴了大家他剛才所唱的正是「襲人之歌」。

  這還不算,還怕讀者以為借用古詩成句,錯會本意,遂又借薛蟠之口再次點明:「了不得!這席上並沒有寶貝,你怎麼念起寶貝來?」又指著寶玉說:「襲人可不是寶貝是什麼?你們不信,只問他。」

  襲人與蔣玉菡,就這麼被硬生生聯繫了起來,再也分不開了。

  既然定了情緣,自然要有信物。於是借寶玉之手,將琪官與襲人的汗巾子掉了個過兒, 「紅綠牽巾」,緣訂三生了。

  在高鶚的續書中,寫寶玉出家後,襲人被兄長花自芳發嫁,委委屈屈跟了蔣玉菡,高鶚還給了兩句詩做評:「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似乎很遺憾襲人沒自殺殉情似的。

  這表面看來與前文伏脈的襲人嫁琪官情節似乎很吻合,因此很多人以此為據,認為後四十回中至少有個別片段是曹雪芹原筆。然而這種吻合僅僅是個大框架,而落實到具體情節上,則全然驢唇不對馬嘴。首先可疑的就是:那襲人出嫁和寶玉出家,究竟孰前孰後?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庚辰本第二十回寫襲人與李嬤嬤嘔氣,有眉批云:

  「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原來作者曾經有那麼五六回文章已經寫完,且寫到了家敗後,寶玉淪陷獄神廟,茜雪前來探望等故事,而到了這時候,襲人與寶玉還有往來,故曰「有始有終」。

  接著寫寶玉從賈母處吃過晚飯回來,見襲人吃過藥睡下了,怡紅院眾丫頭各自尋熱鬧耍戲,只有麝月一個人在外間房裡燈下抹骨牌,於是提議給她篦頭消悶。這一段寫得相當細膩傳神,柔香暗生。而批語更是耐人尋味:

  「閒閒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這一段明明白白,寫出襲人出嫁時,寶玉還未出家,並且身邊仍有麝月伏侍。而且襲人嫁了蔣玉函後,還曾經供養過二寶夫妻,然後寶玉才「懸崖撒手」的。

  可以為這一點做輔證的還有兩條脂批,一是蒙府本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的回前批: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之妙。此回『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璉』,後文《薛寶釵借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今只從二婢說起,後則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襲人、之寶玉,亦他日之襲人、他日之寶玉也。今日之平兒、之賈璉,亦他日之平兒、他日之賈璉也。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璉猶可救,他日之璉已不能救耶?箴與諫無異也,而襲人安在哉?寧不悲乎!救與強無別也,甚矣!但此日阿鳳英氣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運蹇,亦何如是也?人世之變遷,倏忽如此!」

  這段批語不但為後文提供了惟一的一條完整回目,並透漏了個別主要情節:「箴與諫無異也,而襲人安在哉?」可見當「薛寶釵箴寶玉」之事發生時,襲人已經不在身邊了。

  這一回的故事,是說寶玉和襲人鬧了點小彆扭,故意不要她們伏侍,只是使喚小丫頭四兒。脂硯在此又有一段夾批,再次逗漏後文:

  「寶玉有此世人莫忍為之毒,故後文方有『懸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豈能棄而為僧哉?此寶玉一生偏僻處。」

  再次說明寶玉是在娶寶釵為妻後「棄而為僧」的,而當時身邊尚有「麝月之婢」,卻沒有了襲人。

  但襲人雖已出嫁,卻並不是一去不回頭,而是和寶玉仍然通聲氣的,後面還有一回關於「花襲人有始有終」的情節,可惜文稿遺失,不能得見全璧。然而我們至少已經可以知道,襲人的出嫁非但是在寶玉出家前完成的,而且在兩者之間的這段時間裡,兩家還曾有過一段共處的日子。「得同終始」或是「有始有終」是同一個意思,都指的是家敗之後,襲人嫁與蔣玉菡為妻,卻不忘舊主,接了寶玉同寶釵來家供養。

  好一個重情重義的琪官,真不負了寶玉當初為他捱打後說的那句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