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讀到的一篇文章

2024-10-05 15:45:53 作者: 申美京

  人得知道自己無知才能成長。但是,如果每天繼續運用著已知的東西,怎麼能知道自己無知呢?

  ——《瓦爾登湖》亨利?戴維?梭羅人的態度可以縮略為簡短的對話,或是書中的一個句段。

  ——《希望的理由》簡?古道爾

  什麼時候都要讀書。千萬不要對眼光狹隘的我感到失望,因為我也可能受眼界所限,把眼前所知的東西當作世界的全貌。所以希望大家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事物,不斷拓寬視野。人每天都應該學點東西,科學知識、人生智慧或者生活小妙招之類的都可以,哪怕跟人學學怎樣讓自己開心快樂,也都是一種收穫。每天生活在一個框框裡的人,很容易成為一潭死水。受到活動範圍的限制,人總是在一個狹小而且固定的人際圈中,經歷著喜怒哀樂,就很容易被媒體上宣傳的所謂大咖、專家或權威人士的話洗腦,甚至漸漸忘了批判的方法。

  即使不帶包出去,也一定要帶一本書。把讀書作為習慣,可以從別人的觀點裡學習看待世界的方法。特別是受到廣泛好評的書,不妨多讀幾遍,將其精華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思想,促使自己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一直以來,我都想弄清楚「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一個人不知道生而為人的目的,自然也就不知道該怎樣生活,厘不清生活的頭緒,因而常常陷入彷徨。我沒有宗教信仰,也不信奉某一特定的哲學思想,信念上沒有任何偏重,常常會因為生活沒有重心而搖擺不定。因而對我來說,讀書是極大的慰藉。

  當我感到疲累、厭倦的時候,就去書店或圖書館轉轉,會發現自己想讀的書是那麼多。在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小說改編的音樂劇《瑪蒂爾達》中,天才少女瑪蒂爾達4 歲時,第一次知道了圖書館。當她得知圖書館裡的書可以借回家讀的時候,就借了滿滿一車書。看著劇中瑪蒂爾達一邊喝可可,一邊讀書的樣子,我的內心感受到了與她一樣的喜悅。

  書是我一輩子的朋友,任何時間地點,我都有可能翻開一本書讀上一會兒。除了在家讀書,我在地鐵里讀書的時候最多。一想到那麼漫長的通勤時間可以讀書度過,就不覺得上下班擠地鐵有多累了。只要讀文學作品,我就會像「紅頭髮的安妮」一樣,生活在用浪漫和想像構築的世界裡——我的世界並非單獨存在,而是一個由不同領域緊密交織,並且有序運轉的地方。我認為,讀書不能挑食偏食,廣泛涉獵社會、經濟、人文等多個領域的書籍,有助於改變自己狹隘的思考方式。

  答案一直在自己心裡,只是找到答案的過程很曲折。沒有不彷徨的人生,彷徨本身就是在努力尋求改變的一種體現。今天,我也要尋找一篇文章,用文中某人的彷徨和醒覺,撫慰內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