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給武將勛貴加把勁

2024-10-08 18:30:46 作者: 簡栩

  「可為大明續命一百年。」胡軻方才說的這句話,此刻不停的在朱標的耳朵裡邊來回衝擊。

  不過還不等他搞明白這個狂悖的傢伙,到底是憑著什麼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的時候,那一邊卻再一次傳來了更為讓人震驚的對話。

  「續命一百年?先生這語氣不可謂不狂傲,敢問先生,若是依您所見,我大明的國祚可以持續多少年。」先不論之前所討論的政策到底有什麼問題,單是胡軻這句話裡面傳遞出來的消息,就足夠讓眼前的朱棣認為眼前這個傢伙是在趁著酒勁吹牛逼。

  「若是藩王的問題不解決,大明的氣數也就和盛唐相仿,最多三百年。」這個問題對於胡軻來說沒有一絲難度,史書上清清楚楚的記載著,大明自建國至滅亡,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那按照先生的意思,即使藩王的問題解決掉,我大明依然也就只能延續四百年不到?」朱汜不解的問道。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沒錯,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以及朝廷裡面的不斷積蓄實力的文官集團,留給這個國家的時間,就只有這麼多年。」

  雖然自己不是歷史專業,但有些公認的歷史知識胡軻還是知道一些,東林黨在明後期的對於朝野權力的腐蝕與控制,是大明滅亡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先生此言未免誇張了一些,且不說我大明如今國力昌盛,地方上大族固然不可能完全剷除,可是朝廷的力量如今空前強大,無論是哪一方的勢力,脫離朝廷的序列或許還能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可是一旦納入到大明的官員治理體系之中,他們也鬧不起什麼水花來。

  至於文官集團,那更是不必說了。談及文官,如今的百官之首無疑正是先生的伯父--當朝丞相,如今也已經陷入了囹圄之中,這樣一來文官勢力又如何可能繼續做大。」

  對於胡軻表現出來的觀點,朱棣憑藉著自己掌握的消息,第一時間就予以了反駁。甚至於著急著辯倒對方的他,已經顧不得自己言語中那些帶有衝撞的地方。

  而朱棣的這一番話說完之後,還不等胡軻有什麼反應,在那堵牆的另一邊,他的好大哥朱標心裡再次升起了一種欣慰的感覺。

  對現在的朱標而言,胡軻那些狂悖以及大逆不道的話,雖然也能吸引到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自己四弟在這期間的成長才是他最為關注的事情,畢竟那個胡惟庸的侄子就是表現的再天賦過人,幾天之後也不過就是菜市口無數孤魂當中的一員罷了。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當他聽到胡軻竟然敢大言不慚的就在那裡明晃晃的討論大明氣數這樣僭越話題的時候,他雖然心裡不免有些氣惱,但始終沒有直接發作。

  畢竟和一個將死之人過分計較,實在是沒有什麼必要。

  「胡惟庸雖然當上了丞相,可是他並不完全代表文官集團。他身後站著的最大助力,依舊是那群和他老師李善長穿一條褲子的淮西勛貴。」胡軻不咸不淡的聲音再次響起。

  「你竟敢直接稱呼你伯父的名諱,這種行為要傳出去,你的脊梁骨怕是要被人給戳穿。」聽完胡軻的話,朱棣先是一愣,隨即佯作憤怒對著胡軻指責了一番。

  「拉倒吧,再過兩天小爺的腦袋都不保了,還顧得上外面的人會對小爺我有什麼風言風語。

  再說了,這不眼巴前就有你這樣一個一沒關係,二沒前途的小獄卒嘛,我就是把話說破天了,你又敢把我說的話出去傳達給其他人嗎。

  若你真的有這麼二,那恐怕你的腦袋比我還要早掉那麼幾天。」對於朱汜這個鐵憨憨方才的指責,胡軻非但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反倒回過頭來就尋思著給對方的心上也戳上一刀。

  「只要那柄屠刀還沒有徹底的砍到你的脖子上,那麼事情就還存在著變數。我勸你看開一點,反正你現在也沒有了其他更好的選擇,不妨再給自己一點希望,不可過於放浪形骸。」看見胡軻的眼裡的失望已經放在了明面上,朱汜這個時候也忍不住出言勸道。

  「都到了這個點了,你還不准我最後再放肆一把?說實話想讓我變回一個翩翩公子一點也不難,只要你有辦法前腳把我放出去,轉腳我就溫良恭儉讓。你要是沒這本事,就不要在小爺面前胡咧咧。」

  對於對方這種基本算是一點營養也沒有的勸解,胡軻完全就當是一陣屁從自己眼前刮過。

  「好了,小先生是個聰明人,我自然是勸不動你。那既然時日無多,小先生抓緊時間給我講講,如何才能讓大明多續命一百年。」見嘴皮子上鬥不過對方,朱棣在心裡嘆了一口氣之後,隨即『好言不勸該死的鬼』的想法充斥著他的心頭。

  見這個鐵憨憨放棄了繼續勸說自己,胡軻先是感到一陣來自於鬥嘴勝利的得意,不過隨即一股強烈的寂寞與憂傷就湧上了他的心頭。

  自己的時間可真是不多了。

  「罷了,看在送飯的面子上,小爺我不計前嫌,繼續與你解答便是了。」雖然心裡很難受,但胡軻說出口來的話,卻依然是那種隨意的感覺。

  但其實他心裡十分明白,自己之所以願意跟眼前這個鐵憨憨繼續交流,他最擔心的並不是這幾天的飯食沒法供應,而是害怕在行刑前的這一段時間裡,徹底沒得人跟自己說話。

  口腹之慾對於一個將死之人來說,其實並不最重要,精神上的折磨才是這一段時間裡他最難扛過去的那道坎。

  「歷朝歷代,最大的矛盾便是中央與地方,以及皇權與相權。王朝初期,皇權在那些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培養出來的勛貴勢力的保衛之下,異常穩固。

  但是勛貴們是吃著戰爭紅利成長起來的,當天下承平之後,他們之前發跡的方法便不可複製。如此一代一代的發展下去,勛貴的勢力就會一步步的被對手吞噬殆盡。

  同時,隨著科舉制度的日益完善,以進士出身的文官集團,卻會源源不斷的獲得新生力量。長此以往,此消彼長之下,最終大明的各個角落都會被這些文官勢力所掌控。

  朝廷上由那些年富力強的高官控制,地方上由那些已經致仕的官員掌控。

  因此,把勛貴綁在藩王開海禁這項政策之上,就會使得雙方共同獲得一條新的利益增長點。

  如此一來,這支皇權的最大助力,其衰弱的速度便會被大大的延緩。」說著這些心裡美好暢想的時候,胡軻的眼睛裡仿佛有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