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縣委派江紹輔打入敵營

2024-10-04 18:43:56 作者: 羅鳴

  1928年9月初,川南特委在瀘縣沙灣召開特委擴大會議,特委委員和各縣黨組織負責人參加會議。鄭佑之參加了這次會議。中央特派員穆青出席了會議。

  穆青是一個月前奉派參加四川省委工作的。他在川南視察後,選擇了高縣、珙縣、筠連、敘永、古藺等邊區作為建設長期革命根據地的基點,並強調宣傳組織發動群眾,重新恢復組建農民協會和赤衛軍,建立革命政權,堅決地執行土地革命,搞好減租減息的鬥爭。

  川南特委會議總結了川南暴動、大塔暴動的經驗教訓,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提出了《擴大會議政治問題決議案》《組織問題決議案》《宣傳教育問題決議案》《職工運動問題決議案》《農民運動問題決議案》《濟難會運動問題決議案》《特委黨務報告工作批評決議案》《宜賓暴動問題決議案等13個決議案。

  鄭佑之參加川南特委會議後,在大塔鄉荊竹壩主持召開縣委擴大會議。他根據川南特委擴大會議精神,在總結宜賓暴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討論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部署了大力加強農民運動,搞好減租減息鬥爭,恢復建設農民赤衛軍,準備武裝暴動,調整充實縣委機關,重建城區交通聯絡站等事宜。

  會後,鄭佑之在宜賓北路及榮縣等地,積極重新建立農民革命武裝。他經常往返於各地,秘密地建立組織,布置任務,使川南農民協會進一步得到鞏固發展。

  鄭佑之加速發動了宣傳組織工作,促進了農民赤衛軍的建設進程。還指導建立了共青團、婦女會、兒童團等組織。不久就建立了從宗場到沙溝鄉的3支游擊隊,增加了農民武裝800多人。

  為了加強領導力量,鄭佑之又派余宏文、曾特生等先後到大塔從事農運工作和組織整頓工作,有效地消除了大塔暴動流產後的恐懼情緒,迅速在鄉村恢復黨組織的力量,擴大和增強了活動範圍。

  農協會的活動區域由大塔場四周岩上發展到大塔壩,逐步形成了以燕子岩為中心的大塔岩上牛角坎、柑子岩、黃角岩、殺豬坳、馬鞍山、桐子林、鷹嘴岩,以及大塔壩上水井沖、中灣頭、枇杷灣等為重點的農協會活動區域。同時,農協會把農民骨幹力量組織起來,重新建立了農民赤衛軍。

  1929年2月,四川省委由成都遷到重慶。劉願庵擔任省委領導。7月,省委決定撤銷川南特委,調鄭佑之到省委機關工作。在成都時,鄭經人介紹,第一次見到了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的文強同志。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文強由黨組織派遣到川西地區做「軍運工作」,曾擔任過國民革命軍第28軍第7混成旅第二團(即鄺繼勛團)黨支部書記。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一天,經「川西特委」地下工作者廖宗澤引介,把文強帶到鄭佑之住在爵板街的家裡會面。廖宗澤向文強介紹鄭佑之說:「這位大鬍子是有名的『馬克思』,是著名農運專家,是四川黨內著名的同志。他因慕您的名,特別是對八一南昌起義為何失敗這個問題,有所請教於您,希望同您見面談談。」

  鄭佑之、廖宗澤、文強三人見面後,便一同到支磯石公園去喝茶,且飲且談地談了大半天。午飯時他們到附近一家小館子吃了豆花飯之後,又回坐到原處喝茶續談,一直談到下午。他們3人談得很痛快,文強從南昌起義的經過談起,一直談到最後在海陸豐失敗……

  鄭佑之聽了文強的講述之後,便問文強八一南昌起義失敗的原因何在?文強略思而講:「失敗的主要原因,也許是由於匆促成軍,孤軍深入……其他還有什麼原因,我不曾總結過。」

  鄭佑之對文強的分析回答,似乎感到有些失望。因而,鄭就爽快地指出:「你這麼抽象的說明,並沒有解決問題。我聽完你所說的起義經過中,怎麼沒有談到農民運動的配合?難道江西、福建、廣東三省地區的農民運動都全沒有做開嗎?」

  文強被鄭佑之這麼一問,才感到鄭問得有理,失敗的根本原因,也許就在鄭指出的問題上,就是沒有農民革命組織和力量來配合。當時在江西、福建的沿途就是如此,最後到達號稱彭湃故鄉的海陸豐也是如此。

  鄭佑之、廖宗澤、文強3人,那天還將話題轉到了如何發動農民起來革命,配合軍事行動的問題。他們各抒所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研討。講述農民運動工作,鄭佑之自然是主角,他從理論到實踐,有一整套的經驗。

  鄭佑之對當時農村階級鬥爭的形勢,以及四川的軍、團、匪交相蹂躪,壓榨老百姓的苦況,言之至詳。鄭說現在是民國18年,許多地方征糧已徵到了民國70年。山高皇帝遠,猴子稱霸王,現在的農村等於是一座九層寶塔,把窮苦老百姓高壓在塔底下,他們又怎能活命呢!

  談話中,鄭佑之深刻地分析到,在老百姓之中,80%以上都是農民。鄭認為農民起來革命與不革命的問題,才是中國革命成敗的關鍵問題……鄭對農運問題的精闢論斷,頗有深思的語言,簡明有力,金石為聲,令文強聞所未聞,倍感深刻。

  那天,鄭佑之同文強相見擺談,他們之間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日後在「重慶合作」奠定了基礎……

  1929年8月,中共宜賓縣委正式改為宜賓中心縣委,屬省委直接領導,下轄南溪、長寧、珙縣、高縣4個特支。

  因鄭佑之調到省委機關工作,由周榮芳任中共宜賓中心縣委書記,余宏文、曾特生、田玉龍、蔡濤為中心縣委委員。鄭佑之雖然當時沒有在中心縣委任職,可他是省委委員,主要分管川南的工作。

  由此,鄭佑之還指導在大塔舉辦了一期黨務工作培訓班,為組織「秋收暴動」培訓領導骨幹,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骨幹力量的組織指揮能力。參加這次培訓班的除中心縣委領導成員外,還有李竹君、李超、唐大興、吳錫藩、鄒樂賓、劉敏忠等外鄉和本地黨員、積極分子共50多人。

  培訓班分兩處進行:一處設在大埂上,受訓對象是農民和小手工業出身的黨員、積極分子,由周榮芳講課;一處地點在蘆稿岔,受訓對象是知識分子出身的黨員和積極分子,由余宏文、蔡濤講課。培訓內容除學習革命理論知識外,著重培養提高組織指揮能力,怎樣搞好武裝暴動,如何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鬥爭等問題。

  自從處決了惡霸眭少林、叛徒趙啟文之後,大大地鼓舞了宜賓農民協會的士氣,讓農協會員揚眉吐氣,鬥爭烈焰熊熊燃燒,燒得反動派、地主豪紳終日惶惶不安。

  當時,喜捷場的李國卿是川南清鄉司令劉文彩在宜賓的四路「諸侯」之一,李身任國民革命軍農村警衛隊宜賓縣第三路(西路)隊長、第五區區團總、川南水陸護商大隊第四中隊長等職務,特別掌管了宜賓縣境內岷江流域的統治權。

  李國卿為了撲滅當地農民運動的火焰,經常派出清鄉大隊對「紅色區域」進行清剿掃蕩。李國卿曾與江紹輔有「金蘭結義」之交,江不時參加過由李組織的「岷江俱樂部」。為了地方的穩定,李向宜賓縣縣長沈眉蓀提出「改剿為撫」的建議,用以對付共產黨,並主動向縣長推薦了江紹輔,並竭力從中「牽線搭橋」。

  鄭佑之雖然調到省委工作,但他的主戰場仍然設在宜賓,領導指揮農民的革命武裝鬥爭。當他得知李國卿有意拉攏江紹輔「入伙」的消息時,就竭力支持江「投奔」李。

  鄭佑之深信江紹輔,他們曾經是敘府聯中的校友,在一起參加過反帝運動,而且,還一同參加「倒袁護國軍」,是一對軍中好戰友。這些年來,江一直跟著他搞農民運動。假若江潛入李國卿的隊伍,一定能給黨的工作帶來巨大的幫助支持。於是,一天鄭專門去找到江,把自己的意見告訴了江。江就開始有意地向李靠攏。

  沈眉蓀根據李國卿的建議,立即向劉文彩陳述:「如今赤焰囂張,秩序混亂,共黨鄭佑之、江紹輔在北區一帶頗具勢力,而江紹輔尚有向善之意。乃商承劉司令設法招撫江紹輔,以保一方平安。」

  劉司令認為李國卿的招撫建議可取,當即就同意了這個辦法。李國卿的建議得到劉司令的贊同後,他得意揚揚地找到江紹輔:「我們共同攜手,保一方平安。」

  江紹輔曾經與李國卿稱兄道弟,對李的用意心領神會地說:「我願意助李隊長一臂之力,也為自己謀一條出路。」

  鄭佑之得知江紹輔成功靠攏了李國卿,同意採取「將計就計」的策略,叫江立即打入敵營,為大塔再次舉行暴動做好準備。

  為此,鄭佑之召集縣委主要領導人,在江紹輔家中開會,認真分析了當前形勢,認為在白色恐怖日益嚴重的環境下,為了黨的利益,決定趁敵人「招撫」之機,安排江紹輔率領部分農民武裝,接受「招安」,潛入敵營,藉機控制民團,改造農村警衛隊,以利建立黨領導的農民武裝。

  江紹輔根據縣委決議,他就登報聲明「退出共產黨」,率領唐大興等部分中共黨員、農協會骨幹計20多人槍,正式接受川南清鄉司令劉文彩的「招撫」。

  江紹輔「招安」後,被劉司令委任為「農村市鎮警衛隊宜賓第四路第一大隊隊長」,駐紮北七區,掌握了大塔附近9場的地方武裝。

  江紹輔充分利用大隊長的身份,暗中保護縣委在大塔從事的活動,同縣委主要領導人單線聯繫,不時為黨組織籌集活動經費,促進了農民運動的發展。

  江紹輔接受「招安」後,宜賓縣委機關即從他家住地荊竹壩遷出,在距大塔場10餘里的花山坳、鐵爐灣等地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