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2018宜賓歷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鄭佑之> 宜賓團特支成立·悼念中山先生

宜賓團特支成立·悼念中山先生

2024-10-04 18:42:44 作者: 羅鳴

  鄭佑之傾心致力辦學校,全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竭力提高廣大民眾的文化知識,特別是在古羅場普崗寺辦的平民學校,贏得民眾交口稱讚,在宜賓縣教育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享有很高聲望。因此,1925年初,鄭佑之被進步人士、縣教育局局長韓坤泉聘請為教育局視學。

  1925年3月12日,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不幸逝世,宜賓人民非常悲痛,開展了大規模的悼念活動。鄭佑之率領普崗寺平民校師生前往徐家等地遊行,宣傳孫中山的偉大業績。

  4月18日宜賓縣城各界召開追悼孫中山大會,鄭佑之發表了《敬告宜賓各界同胞書》——

  孫中山先生臨終時,把「和平、奮鬥、救中國」七個字作反反覆覆斷斷續續地在口裡念了數十遍。因此,我們知道我們的同胞是在救中國,我們救中國的方法是奮鬥,我們最終所希望的是中國和平,世界的和平。

  不幸現在榮縣發生軍團衝突的事件,我們須得要具遠大的眼光。宜賓各界的同胞們,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我們真正的敵人,英日帝國主義者和軍閥張作霖。

  國民革命軍是愛護人民的軍隊,自從宜賓舉行國民革命軍聯歡大會以來,軍民兩方感情甚為融洽,此後軍民通力協作,因何種誤會之所釀成與國民革命軍五字是無關的,因為國民革命軍是人民的軍隊,愛護人民,人民也當愛護之。

  我們主張對於此次榮縣事件,應滋事調查事實之真相。一切的軍事行動,靜候國民政府、四川黨部及愛護人民的和平的解決,因為中國與世界的和平是我們所最希望的,至於地縣的和平亦是我們所希望的。

  茲因人情凶凶,真相未明,人多疑慮,用特標出和平二字以敬告於我宜賓各界同胞。

  在悼念孫中山先生大會上,選舉老同盟會員陳宣三、江子能,代表宜賓人民去北京碧雲寺,瞻仰悼念孫中山先生遺容。5月初,他們兩人帶著宜賓人民的重託前往北京。

  

  陳宣三、江子能去北京瞻仰孫中山先生遺容後。他們當即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在北京尋找中國共產黨機關和辦事機構,想把宜賓人民悼念孫中山、在宜賓籌建共產黨支部的事報告黨的領導人,並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到了北京之後,陳宣三、江子能因無人引薦,始終沒有尋找到共產黨組織,令他們的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一天,陳宣三、江子能住在一家旅館時,陳突然想到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方。他就向江建議:「我們去上海,也許能找到黨組織?」

  陳宣三的提議,令心情失望的江子能為之興奮地說:「老陳你的想法很正確,我覺得去上海是個辦法,或許真的就能實現我們的美好願望。」

  說到這裡時,陳宣三又顯得有點茫然:「上海是個國際大都市,比北京還繁華,如我們到了上海,去哪裡找啊,也許很難找到黨組織的。再說,我們只是同盟會員,就算找到了黨組織,那領導人會見我們嗎?」

  「聽說以前在瀘州任川南師範學校校長惲代英也在上海,他是知道我們的,也許找到他就會實現我們的願望。」

  「對了,我們宜賓的李碩勛、陽翰笙、何成湘在上海大學讀書,他們一定能幫助我們的。」

  「對,我們到上海後,就去上海大學,一定能找到他們的。」江子能說。

  「那我們收拾一下,明天就趕火車去上海找共產黨。」

  「好!就這樣定了。」江子能說。於是,他們當天準備好之後,又高高興興地去逛了北京城,順著王府井大街,一路玩一路走到了北京火車站。

  他們到了北京火車站,買到了第二天下午的火車票後。倆人又一路走,一路逛京城。

  陳宣三、江子能從北京坐火車到了上海。他們打聽到上海大學的地址。然後,在火車站租了一輛人拉黃包車,直接到了上海大學。

  到了上海大學後,他們向同學老師打聽,自稱是從四川宜賓來的,找在這裡讀大學的老鄉李碩勛、陽翰笙、何成湘。很快就從一位熱心人的口中打聽到了。熱心人叫他們在大學門口等著,他去把老鄉找來。

  一會兒,陳宣三他們看見熱心人,帶著一個顴骨有些凸、一張方臉,長相精緻的人。江子能一看就認出了來人是高縣慶符人李碩勛。李在宜賓敘府聯中讀書時,就是一個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因此他們相互認識。

  一見老鄉,曾經又在宜賓一起搞過學生運動。他們熱情寒暄之後。李碩勛就說:「走,我們去把陽翰笙、何成湘約起,一起上館子吃飯,然後再好好敘敘舊,講講宜賓的情況……」

  第二天,李碩勛向惲代英報告了陳宣三、江子能來上海找組織的事。經李牽線引見,陳江二位見到了惲代英。通過談話交流,惲更加深了對他倆的了解……

  從普崗平民學校調進宜賓城後,鄭佑之以視學身份作掩護,更加方便地在全縣範圍內秘密地做黨團工作。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宜賓相繼成立了「外交後援後」、自治促成會、學生青年、婦女、工會等反帝反封建等群眾組織有力地推動了大革命的高潮。

  這時鄭佑之意識到宜賓的革命鬥爭,更需要有堅強的組織領導,而宜賓成立「地方團」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鄭就寫了請求在宜賓成立團組織的報告,送到成都托車甫同志轉報中央。在上海大學負責團中央工作的惲代英,接到鄭佑之的報告後,隨即派宜賓籍的上海大學學生、共青團員鄭則龍回到宜賓建團。

  1925年9月,尹伯民、鄭則龍回到宜賓後,協助鄭佑之籌備建立宜賓團組織,並在宜賓城內召開團員會議,成立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宜賓特別支部,推選尹伯民為書記,直屬中央領導。

  由於這時宜賓尚無黨的地方組織,鄭佑之仍在團內參加活動。但在處理團的重大問題時,由尹伯民、鄭佑之負責。

  宜賓團特支剛成立十天後,尹伯民就因病三個月未處理工作。在這期間「團特支」的工作由鄭佑之代理。之後,從瀘縣川南師範校畢業的曾潤百到宜賓後,參與「團特支」的領導工作。

  在這期間,尹伯民以宜賓團特支書記的名義,兩次向中央作了工作報告報告中談到住在城裡的團員有尹伯民、賴心周等,住在鄉下的有謝耿藩、李坤泰、李坤傑、蕭簡青、李紹唐、李坤能、雷本涵等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