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2024-10-04 18:19:25 作者: 吳景婭、魯克、黃定坤、孫涵彬等著

  歷經8個月的奮筆書寫,這本凝聚多方心血的《重慶傳:大江東去唱渝州》終於完成。這是中國外文局為深入傳播「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文明共同體主張而策劃的大型城市傳記「絲路百城傳」中的一部。

  在我們朝氣蓬勃的作者團隊中,有重慶著名歷史文化學者何智亞老師。他本身就是重慶城傑出又傳奇的人物,當年曾主持、參與了重慶解放碑步行街、朝天門廣場、重慶湖廣會館的建設或修復,重慶工業博物館等若干重大項目的建設。他跋涉於重慶的老城、古鎮,深入考察研究,撰寫出版了多部重慶本土歷史文化和建築系列書籍,為城市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檔案。作為重慶城市變遷的見證者,建設的參與者,他以其親身經歷,寫出的《永遠的解放碑》,將解放碑的歷史,尤其是近幾十年的蝶變歷程翔實地呈現出來,為這不朽的地標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有在重慶高速公路建設初期,還叫「重慶重點公路指揮部」時,便擔任「總工辦主任」的高級工程師湯乾忠老師。由於他就是創造天塹變通途神奇業績行列中的一員,所以寫出的《蜀道高速:重慶的路神話》格外令人感到真實、動人。

  身為北碚人的作家李北蘭,生命中與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多有交集:她舅舅曾是盧作孚的得力下屬,而她又與其孫女盧曉蓉是好朋友,所以她寫出的《盧作孚和他的花園小城北碚》能讓人穿越時空,真切地感知作孚先生寬廣的胸襟、高潔的人品,為民族崛起奮發的拼搏和巨大的貢獻。

  重慶優秀的中青年實力作家宋尾撰寫的《磁器口:被歷史的風吹拂的一隅》,賀彬的《關於重慶菜的4個形容詞》,趙瑜的《岩崖上的「故宮城」》,簡雲斌的《萬盛:溱州故地的蝶變風景》,唐利春的《金佛山:被佛光照耀的神山》,何鴻的《一台百年發動機當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敖斯汀的《天下大足:中國石窟藝術的下半場》,梁奕的《城門城門幾丈高》,彭鑫的《渝東南:天生一群喀斯特》,吳一汀的《雲捲雲舒:歌樂山的節奏》皆以個體生命的感悟,真摯的情感,優美的文筆描寫了重慶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門一牆……那些在他們午夜夢回里最鏤心刻骨的城市記憶。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而優秀出版人、媒體人加盟帶來的作品更讓《重慶傳》有了開闊的視野,大氣的格局和紮實、嚴謹、思辨的風格。它們是重慶大學出版社編審邱慧撰寫的《重慶離伊斯坦堡有多遠》,重慶日報記者韓毅的《山河入畫:一座城的藝術范兒》,趙欣的《「西梁」傳奇 無遠弗屆》,趙迎昭的《從西安自駕羅馬:重慶火鍋女子重走絲綢之路》,環球人文地理雜誌總編助理張巧稚和新媒體專欄作家毛大海的《秀美剛毅的重慶女子》,重慶商報資深記者羅易的《釣魚城:說不盡的迷離與偉岸》,北海日報記者許蘇文的《闖海的重慶人:海上絲路波浪寬》。

  本書的幾位主創人員也各有實力或特色:嘎子與魯克是我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系77級2班的同學。有著藏族血統的嘎子雖是康定人,但在重慶已工作生活了30多年,山城彎彎的月亮也照亮他溜溜的人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是四川和重慶頗有影響力的作家和文學雜誌編輯、媒體人。他才華橫溢,不但寫得一手好文字,作品深受讀者喜愛,更在繪畫攝影上獨有風格。魯克長期研究城市建築藝術與文化,參與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吊腳樓的發掘整理研究工作,更是多部有影響力報告文學書籍的主創者。這次本書3個章節的引言皆出自他手,其文采飛揚,引人入勝。年輕的作家孫涵彬,以90後的眼光來解讀和觸摸這座魔幻之城下厚實的底蘊,其青春氣息和敏感恰恰與這座城的某些屬性撞了個滿懷。

  而著名作家、第8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我們西南大學校友的張者老師所作的序,更為該書增添光彩,令其先聲奪人。

  之所以把這些名字一一呈現出來,是因為在組織這本書創作的過程中時時被他們熾熱的情懷,認真的態度所感染、所打動。或許正因為有這麼多優秀的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作者從不同的視角來「打望」、抒寫重慶城和重慶人的故事,才能讓《重慶傳》更立體而深入地展現渝州大山大水與眾不同的神奇風貌,不朽地標在中國歷史中耐人尋味的地位,爽朗兒女的豪氣與傳奇,魔幻空間所具有的神秘身世和無限的魅力;才能更準確地勾勒重慶城如何從全世界走過,如何向外界學習,追逐絲綢之路的方向與外界友好交往、貿易,如何海納百川,成為一座移民大城。

  可以說這是多位生活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的市民對自己棲息之地的發現、謳歌、讚美與感激!其中有不少珍貴的一手資料和難得的信息,因此它是鮮活而有溫度的,深情而有厚度的!

  當然,一本書註定無法完全去承載一座大城所具有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重慶的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等,以及更多閃閃發光的地方、人與事,還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去探尋與抒寫——

  譬如象徵我們城市精神脊樑、綻放著紅梅的紅岩村;如一條歷史大河奔騰不息的中山四路。那「河」的源頭便是著名的曾家岩50號周公館——當年,它是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辦公地之一。它和紅岩村一樣,是重慶老百姓心目中的明燈。它讓戰時首都的各民主黨派、各階層人士更加了解了共產黨為民族、為人民、為國家一心抗日的決心與奉獻,從而團結起來,形成抗日的統一戰線,一致對外,奮力禦敵……而這條路上葳蕤的黃桷樹下、桂花飄香的桂園更令人難忘,那是當年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國民黨政府代表舉行「重慶談判」時的住所,著名的《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就在桂園客廳簽署……

  譬如抗戰時的重慶,面對日寇長期狂轟亂炸卻「愈炸愈強」的故事:從渝中半島到江之南北,從南山到歌樂山,從揚子江到嘉陵江……街衢巷陌、坡坡坎坎、山山水水都高昂著頭顱,不屈不撓。那種屹立,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座叫重慶的城……

  太多太多被時光擦亮的重慶故事怎會是這麼薄薄的一本書能夠寫完的;時光洪流中太多發生在重慶的傳奇,又豈是一本勾勒城市性格的文學作品能去完全展現的。註定是掛一漏萬,有所遺憾。好在,我相信這本書只是拋磚引玉,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續寫重慶這本大書,第二、第三部《重慶傳》會紛至沓來!

  本書創作過程中得到了中國外文局、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外文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市作家協會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指導;得到了外文出版社副編審李黎老師,重慶出版集團編審楊耘老師自始至終專業、細緻、熱情的指導和幫助;得到了江春秀、梁萍、牟定舒、雷常茂、麥恬、張勝萍、葉瑩等老師和朋友以及很多市民的關注與出謀劃策……在這裡我代表《重慶傳》創作團隊的所有成員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就是當今重慶城和重慶人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時的態度與速度。

  祝福我們的重慶!祝福她一直沿著絲綢之路的方向,向西向東,向著浩瀚的海洋和廣闊的天空打開自己,擁抱世界,迎來送往,不亦說乎!並因此而永遠盛放,不舍晝夜……

  吳景婭

  2022年9月22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