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重慶傳:大江東去唱渝州> 洞子裡除了阿里巴巴還有廣闊天地

洞子裡除了阿里巴巴還有廣闊天地

2024-10-04 18:18:55 作者: 吳景婭、魯克、黃定坤、孫涵彬等著

  傳說阿里巴巴的珍寶都藏在山洞裡,必須得到那句咒語才行。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山城重慶那些阿里巴巴的山洞,沒有咒語,只有重慶人的精神。

  抗戰中,面對日軍6年零10個月的,在世界戰爭史上最殘酷的轟炸,重慶人用4個字懟回去:愈炸愈強!不僅不屈服,還創造出了比神話傳說更精彩的世界!

  1943年,一個名叫黃潮洋的20多歲青年,風華正茂,因身處戰亂,為生計只得跋涉去重慶某個中學當教師。他沒想到在重慶南山上的那所中學,先後任教的竟然有一批如雷貫耳的大師:數學家何魯(1894—1973年,重大理學院首任院長)、國學家賴以莊(1890—1966年,重大中文系教授、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授,1950年任西南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教授及系主任)、英語教師文幼章(1899—1993年)、著名畫家楊濟川(1900—1970年)……

  黃潮洋更沒有想到的是,在防空警報一日數次、艱苦卓絕的抗戰中,那所創建於1892年的廣益中學,學生們從未耽擱一節課——師生們在山體岩石中用鐵錘鋼釺,生生鑿出了洞中教室。洞外是日本飛機的呼嘯,洞內是琅琅書聲!我們已不太知道近70年前,山洞課堂當時的具體情景;但我們知道那個青年教師黃潮洋,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另外一個名字:散文家碧野。

  不只有洞中教室。那些從武漢、從宜昌,沿川江被盧作孚的民生輪船公司撤到戰時首都重慶的重工業和軍工企業,為防日軍轟炸,很多兵工廠都搬進防空洞裡進行生產。每個防空洞分別負責武器生產的各個環節,武器零件在各個防空洞內進行生產打磨,晝夜不停,通過腰洞相互傳遞,往來於各個車間之間,最終組合成武器。大量步槍、機槍、彈藥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支援抗戰。

  重慶市中心城區也是如此。

  據統計,在短短的6年間(1937—1942年),重慶市防空洞從1937年的54個,可容納7208人,僅為重慶在冊人口的 1.51%。到1942年共有防空洞1603個,重慶防空洞數量增加了約30倍,容量增加近60倍。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8個防空洞,基本可以容納全部市民。它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在戰爭環境下由重慶人民創造的奇蹟。

  南紀門、石板坡、中興路、山城巷……現在都成了重慶的網紅打卡地。就在重慶城區第一座長江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東邊不遠處,原來有一個為重慶人民默默服務的渝中區食品公司的大型冷凍庫。該項目曾獲得國家部級優秀民用建築工程設計獎。獲獎原因是其「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洞穴,使凍庫造價大幅度降低,又減少了對寸土寸金的渝中區的土地占用,並且洞穴天然具有相對恆溫的特性,節能顯著。那個洞穴,其實就是當年的一處防空洞。

  緊鄰石板坡西邊的地方名叫燕喜洞,此地一段崖壁從長江邊上陡然而起,石崖底部,有一溜防空洞。盛夏的燕喜洞,崖壁上流蔭滴翠,崖壁腳下沿著馬路,每天傍晚就慢慢鋪開一幅幾里長的「乘涼圖」:附近的居民吃罷晚飯,三三兩兩相約著,扛著涼椅,夾著涼蓆,更多的人攜帶一張竹凳子,人們尋一處防空洞洞口,圍坐一圈,開始重慶人在苦夏里的必修課:乘涼。重慶人一般都不說「納涼」而說「乘涼」,一個「乘」字,恭恭敬敬地把大自然敬到C位,更準確地表達出重慶人的生存技巧和感恩之情。

  後來,政府幹脆將防空洞進行了維修,完善了通風、照明、茶水供應等等設施,在盛夏開放給市民乘涼。這事還曾被媒體廣為報導,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一個例子。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發展,家用空調逐步普及,燕喜洞一帶的防空洞,才慢慢失去「乘涼」的功能,變成了「外店裡庫」賣建材的經營門店。

  重慶市中心區所在的渝中區,被人們稱為「防空洞」的人防工程數量可觀。那些大小不一、長短各異的洞子,在和平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放異彩、令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為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狀況,重慶在興建軌道交通系統時,部分人防工程被合理利用。直至今日被納入城市地下交通網,可謂物盡其用。其次是改作為商業用途,於是在解放碑出現了許許多多冬暖夏涼的「地下商場」,賣百貨、賣小商品。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度吸引了眾多「啥都敢穿」的重慶么妹。她們並不太過計較那些「仿品」的質量,而是看重解放碑地下「女人街」的服飾引領的時尚和新潮。

  在渝中區現存的重慶古城牆通遠門遺址的門洞旁,有一家唐裝定製服飾店,名為「唐風霓裳」。店主廖姐當年將這裡租下來開店,除了臨近解放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原來是一處人防工程的出口。在那個空調尚未普及的年代,「火爐」山城的8月,「唐風霓裳」里卻涼意可人!奔著「廖姐」的手藝前來的重慶姐妹們,當然願意在此多待一會兒。氣歇夠了,衣服樣式選定了,還專門叮囑前襟的盤扣一定要用自己心儀的那種樣式,最後來一句「廖姐拜拜」,便風風火火逛解放碑去了。

  不但「穿在洞子」,吃也可以在洞子。還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人防工程被合理利用後,那些洞子裡,陸陸續續開了「洞子火鍋」「郵亭鯽魚」……記得當年我和朋友們沒少去那些洞子解饞。盛夏酷暑,一彪滿頭大汗干精火旺的重慶崽兒魚貫而入,尋一桌子坐下,四圍涼意悠悠,心氣頓時靜下來;喝一口苦中帶甜的老蔭茶,洞裡飄過的麻辣鮮香便不可抗拒了。一般的序曲是這樣的:打算做東的人把服務員叫過來:「先來兩件『老山城』……」那種640毫升裝的本地啤酒,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接下來,種種饕餮之狀,與重慶崽兒4個字,堪稱絕配!

  重慶的洞子傳奇就是這些嗎?NO!NO!NO!

  順長江東下,位於重慶東南方的涪陵,有一處「816工程」,它是中國第2個核原料工業基地。816當時對外的名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

  這是一個外界知之甚少的神秘所在。

  準確地說,「816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體工程!

  先看一組數據:

  1967年,60000多名工程兵接到一項神秘任務,一夜之間便從人間蒸發。為了保密,「816」所在地白濤鎮也在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816工程」的洞體,隱藏在山體內部,可抗百萬噸級氫彈空中爆炸衝擊以及8級地震。洞體裡面有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130多條,總長20餘公里。

  尚未完工的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中有洞。猶如地下迷宮。地下開鑿了18個大型洞室。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萬立方米,如果築成體積為一立方米的石牆,可長達1500公里。

  如果對這一連串枯燥的數字沒有明顯的感覺,那可以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僅僅在它的主洞室,就可以放入一棟20多層高的樓房。通風塔高達150多米,而且在地下也有100多米,能夠依靠自然的煙囪效應為洞內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空氣。

  由於外部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國家戰略調整,作為中國第2個核原料工業基地,1984年,尚未完工的「816工程」徹底停建,之後陷入長久的沉寂。停建時,「816工程」已完成 85%的建築工程,65%的安裝工程;總投資已達 7.4億元人民幣。

  2002年,國防科工委同意解密「816工程」。2010年,「816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一個隱藏在地下50年的秘密,得以從大山深處端莊沉穩地慢慢亮相。

  2009年12月,「816工程」遺址被列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816工程」遺址被列入「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如今,重慶涪陵的「816工程」,已成為 4A級旅遊景點,也是一處國防教育基地。

  如果說,已深藏涪陵水下的「白鶴梁」,承載著烏江水文記載的千年歷史,「816工程」則書寫了一段中國核軍事工業幾十年發展的當代史。

  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大巴,沿著高速公路將重慶人,以及更多不是重慶人的遊客,送到「白鶴梁」;更送到「816工程」,送到阿里巴巴那座山洞前……

  小心啊,可別忘了念3遍咒語——

  「芝麻,開門吧……」

  (魯克 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