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4-10-04 18:17:16
作者: 吳景婭、魯克、黃定坤、孫涵彬等著
歲月最悠長的是「梁萬古道」。史載,西漢時期,四川正式設驛路,川東以巴郡為中心,設有東接荊襄的正東路、南達滇黔的正南路、西連三蜀的正西路、北通秦隴的正北路、襟連漢沔的東北路等5條驛路。這條「梁萬古道」就是正東路中的一段驛路,是古代荊楚吳越入蜀的交通要道,也是蜀人東出三峽的必經之地。歲月滄桑,淹沒了多少驛站古道,卻幸運地在梁平保留了一段叫「百步梯」的古道。不知道李白是否真的曾在這裡流連,但這裡的百步高梯,懸崖峭壁,古樹盤虬,靜壑喧瀑,真有「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的驚心動魄。難怪道光年間一位叫胡瀛的湖南文人,雲遊至此,感嘆跋涉艱辛,揮毫書寫「蜀道難」3個雄渾的大字,鐫刻在百步梯旁,以昭路人。
如果說「梁萬古道」保留著我們祖先上千年的足跡,民國時期留下的「梁萬馬路」,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百多年前重慶開埠,「舶來品」漸入重慶,有了汽車,重慶開始修「馬路」。據說,「馬路」全稱為「馬卡丹路」,是一個叫「馬卡丹」的英國人設計的專供汽車行駛的路,簡稱「馬路」;中國過去沒有汽車,騾馱馬運,騾馬行走的路自然就叫「馬路」。其實,我覺得國人對「馬路」的定義也很有道理,因為那時候的「馬路」就是在騾隊馬幫行走的驛道上拓展的。
重慶修馬路始於民國之初。當時四川軍閥群雄割據,在「裁兵築路,交通救國」的社會輿論下,把築路作為新政,紛紛在各自防區修路。這條「梁萬馬路」正是當年駐守萬縣的軍閥楊森主持修建,其中一段修到馬王槽,為高山所堵,無法與其他馬路連接而成了「斷頭路」,由此荒廢在這山谷之中。
劉湘、楊森、潘文華,這些曾經主政四川重慶的風雲人物,且不評說他們的「文治武功」,但他們在重慶的公路建設史上,是註定青史留名的。有史以來,重慶主城交通閉塞,自秦設郡、南宋定名、明建九開八閉門,重慶20多萬人一直被桎梏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半島上,對外交通只有長江、嘉陵江兩條水道,江上無橋,陸上與外地溝通只有狹窄的驛路古道。重慶開埠,促進了對外開放,要與外面的世界溝通,唯一的出路就是打破桎梏,走出母城,修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