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
2024-10-04 18:13:25
作者: 吳景婭、魯克、黃定坤、孫涵彬等著
人在某個時候,會尋覓一個洞。洞的盡頭,就是一個心靈理想國。
大酉洞,位於重慶市酉陽縣,是桃花源的入口。《桃花源記》有云:「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令人驚訝的是,昔日洞口「初極狹」,而今洞口寬敞明亮。原來,此洞為石灰岩溶洞,流水溶蝕使得洞頂不斷坍塌,洞穴不斷擴大,從而產生巨變。當初極狹的洞口,千百年之後,變成高、寬各約30米的巨洞,令人產生一種桑海滄田之感。
石梯田裡,清泉瑩瑩,仿佛是透明的玉。想伸手撫摸一下,又不忍心伸手撫摸。最大的那塊石梯田裡,一隻石鶴獨立。腳下,是一些幾乎透明的小蝦在嬉戲。然而,它視而不見,它在眺望洞外的雲與霞。是想念求仙慕道的土司冉元嗎?它是在啟悟遊人,還是在等待遊人的啟悟?
酉陽大酉洞桃花源 (邱洪斌 攝)
不遠處,一隻神龜呆呆的,像個沉思的哲學家,千萬不要正視它。一群金魚,在石鶴與神龜之間,游來游去。它們的影子很清晰,排布在石底上,像一行蝌蚪文。它們是在覓食?抑或在尋找仙人遺落的丹藥?它們一生都在浮游,但是它們卻似乎並不比入則高樓大廈、行則飛機轎車的人更累。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穿行到大酉洞深處,就隱隱約約地看到了桃花源。它是集「天坑、溶洞、地下河」三位一體的退化天坑,只有大酉洞可通外界。因此,當年的桃花源與世隔絕,當年的桃源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至今保持著「秦風、秦貌、秦趣」,悠遊其中,恍若置身於「秦時村落」,有一種「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覺。大酉洞為國家 5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集岩溶地質奇觀、秦晉農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於一體。
美池旁的山腳,有一股山泉從石洞中湧出。夏天,將一瓶黑啤浸入其中,半小時後,就沁得冰涼。山腹里的涼意,一氣就能吸入肺腑。酒與風景,自是絕配。一個是從眼醉到心,一個是從心醉到眼。
走過竹林桑田時,腳步不由變得很慢很輕。那一段路,好像是魏晉時的,不敢驚擾。美池裡的水,和一千多年前的應該一樣碧綠吧。站在陶公祠前,放眼望去,杏花勝雪,溪水蕩漾,青草蔥蔥,黃牛閒步……春天的味道在這裡格外濃烈。
一個老農,戴斗笠穿蓑衣,正在耕田。灰青色的大牯牛挽著犁,鏵開水田。一道道溝,又深又直,像是寫給春天的一行行讚美詩。這樣的詩句,有力度,有深度,痕跡不僅刻在大地上,還將刻在每個人的五臟六腑里。哪個人能不食五穀?我以為,農人今生今世的證據是最充分的。
沉睡半個秋天和一個冬天的水田,被掀開了衣襟,由此引來了一些麻雀。它們在水田的胸脯中,跳躍著,啄蟲子。吃得歡了,就飛上柳樹,啁啾個不停。柳樹一時像是長滿了嘴,似乎是平生第一次聽到這悅耳的聲音。
鐵鋪的火旺得很。拉一陣風箱,出一身汗水,不由得想起嵇康打鐵的故事。「岩岩若孤松之獨立」的大才子,裸露著上身,在奮力打鐵。茅草棚下,冠玉般的臉,古銅色的臂膀,漆黑的炭,赤紅的火焰。他錘鍊的不是寶刀,而是無處安放的曠逸。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寫得極好,罵盡天下蠅營狗苟之輩。他當然不是與山濤絕交,否則他怎會在臨刑時把兒子託付給山濤,他是與名利絕交。
旁邊就是陶公祠。這兩個人如果在一個時代,我想他們定是「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好友。和陶淵明喝米酒得放開些,他有時愛用頭巾來濾酒,可能會有股子味道。不過酒中有曠逸的成分,終究芳醇,令人神往。陶淵明用文字造出了一個桃花源,這不得了,幾乎容下了天下人的夢與詩意。
遠處的田裡種著油菜花。大片大片的,黃得燦爛,又黃得有些寂寞,似乎有些像李清照寫的詞裡的菊花,美得那麼寂寞,寂寞得那麼美。一生能見多少次油菜花開?一生能有多少光陰來無憂無慮地欣賞油菜花?
走回大酉洞,一種悲喜交加的感覺,噎得我幾乎說不出話來。我掏出隨身帶著的扁酒壺,喝了幾口酒。這個時候,喝酒是得宜的。但是我不敢在桃花源久站,怕站著站著就站成了一株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