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滿目壯夔州

2024-10-04 18:12:30 作者: 吳景婭、魯克、黃定坤、孫涵彬等著

  我在一個紅葉滿崖,秋風蕭瑟的日子,乘一艘從重慶到宜昌的客輪,追隨那些古代詩人西出巴蜀,東下三峽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客輪緩緩駛進崖高水激的重慶奉節的夔門,就算是真正進入了三峽第一峽瞿塘峽了。

  我記得那是正午,陽光正烈,我們所有的乘客都擠在甲板的欄杆上,順著陡峭的山壁朝上瞧,天空藍得刺眼。其實,我希望的是晚上過夔門,而且是圓月當空照,就像我在那些漂亮的水墨畫裡看見的一樣,月光下夔門更加雄奇,還透著種妙趣和神秘。有人說,崖頂上就是著名的白帝城,非常險要。傳說西漢居攝三年(8),居蜀稱王的公孫述在此築城,因城中有一古井每晨常有一股白氣飄出,視為「白龍獻瑞」,自稱「白帝」,遂名白帝城。至公元222年,蜀漢皇帝劉備伐吳失敗,退守白帝城,病逝永安宮。他臨終前,將兒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史稱「白帝託孤」。那是三峽文化瑰寶中最響亮的古城,曾經有多少著名詩人留下了大量詩篇,讓永恆的詩魂縈繞著,因此又叫它詩城。

  我們攀崖而上,去瞧瞧白帝古城的真貌。

  我似乎瞧見頂上那棵歪脖子古柏樹下,站著個白衫飄飄的老人。他朝遠行的船揮著手,有些興奮,不時地把手裡的酒壺餵到嘴裡,然後怪異地吼叫著。那就是唐代詩仙李白,曾3次進出三峽,而最讓他欣喜若狂的就是站在夔門崖頂上,瞧著滾滾的江流和遠方剛剛升起的朝陽。公元758年,58歲的李白因故獲罪,被判處長期流放夜郎,他棄妻別子,從潯陽出發,逆江而上。三峽的山水依舊,但詩人的心情卻和33年前第一次進峽時大不相同。那時他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年輕的詩人為建功立業離鄉遠去。雖有鄉愁淡淡,向上的熱情卻使眼前的一切充滿了詩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而此時,鬚髮斑白的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行船沉重如鐵,而且心情更如陰雲壓頂,沉重得喘不過氣來,「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可禍福也翻轉得太快,他剛行至夔門白帝城時,忽聞赦書,驚喜交加,站在崖頂灌個大醉。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題詩「下江陵」,那可是三峽詩里最暢快的,而詩人欣喜的心情比風更快。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詩仙李太白駕一葉輕舟,如乘奔御風飛躍過萬重山後,7年過去了。唐代另一位偉大的詩人來到這裡,就在李白高崖飲酒賦詩的不遠處,搭建草棚安居下來。杜甫攜妻子楊氏和兒子杜宗文、杜宗武以及女兒離開生活了5年之久的成都,乘船東下向長江三峽地區出發,那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5月,到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正月中旬出三峽,在瞿塘峽口的夔州整整住了兩年多。

  開始,杜甫一家在城頭一個名叫「沁園」的草亭安家。貧病衰弱的老杜很喜歡這裡,濃濃的樹蔭遮蔽了烈日,旁邊的小溪潺潺流淌,天剛亮,小溪旁樹林裡就百鳥喧譁,讓他想起在成都搭草堂定居的那條「浣花溪」。可這個季節,峽口綿綿陰雨,風也刺骨寒冷。他搭建的草棚成天浸泡在陰濕的霧氣里,濃重的霉味使他本來就有的哮喘病更加嚴重了。女兒發了高燒,妻子也患上了腹瀉。住了不久,在友人的勸說下,他遷到了溫暖向陽的赤甲。為了改善貧困的生活,在友人的資助下,他們一家又遷到了瀼溪管理一片果園。最後在東屯經營一片農田。在貧病的折磨中,在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54歲的詩聖靠著一根枯木拐杖和滿腹的詩情支撐著虛弱的身子,挺立在高崖上,以頑強的毅力和火一般的激情,用如椽之筆寫下了480首「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歌。

  後來,我見到一幅今人繪製的「杜甫吟嘯圖」。雄壯的夔門前風嘶浪吼,浩渺的江面激浪沖天。遠山罩在陰沉的煙霧中,怪峋石礁犬牙交錯,那大概就是諸葛亮當年搭建的八陣圖遺蹟吧?詩聖站在崖頂,銀色鬚髮隨風飄起,他仰頭長吟出那首千古絕唱: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與「峽詩」大家老杜一樣名垂青史、流傳千古的還有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陸游、范成大等,他們或雲遊於此,或貶官後生活於此,都在這裡留下了詠詩作賦的浪漫身影,留下了大量的詩詞題刻……

  唐長慶元年(821),劉禹錫被貶到三峽做夔州刺史。因為在三峽巫山一帶看到當地人踏歌(邊跳舞邊唱五句子情歌),便對三峽民間歌謠特別青睞,開始模仿寫《竹枝詞》。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創作的新《竹枝詞》開創了一個新的詩歌形式,推出了一個別致的詩歌詞牌。劉禹錫依調填詞,寫了許多摹擬民歌的竹枝詞,流傳至今。如詩人借一位初戀少女的口吻,用諧聲雙關語來抒情達意:「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又如:「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詩人把比興融為一體,婉轉表達了情人間的濃情蜜意,音節和諧,情韻傳神。細細讀來,就讀出了三峽流域踏歌(五句子情歌)的味道,甚至可以說,踏歌(五句子情歌)就是竹枝詞的母體。

  劉禹錫所繼承和創新的三峽踏歌「竹枝詞」不僅在中國影響深遠,也影響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民謠或宮廷唱曲,甚至傳播到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最早、影響最大的民謠。

  難怪三峽夔門白帝城,引領那麼多偉大的古代詩人寫下那麼多詩歌。可惜時間的作弄使他們不能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裡作詩。假如能,那肯定是熱鬧非凡的賽詩會。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就像長江水不能憑想像而斷流。「兩岸猿聲啼不住」,進入夔門的水依然會滔滔向前,在幽深的峽谷里穿行,把激浪撞擊在山壁上。而詩人們的詩,肯定會一句一句題寫在浪花尖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