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成果

2024-10-04 17:15:05 作者: 韋志中

  作為一位心理學行業的工作者,我一直在心理學這個行業不斷耕耘著。對研究方面我是一直很看重的,也一直在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之前我主動參加心理學會議,想多學習一些東西。在會議上,我主動與大家進行交流,去學習。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我不斷地進行研究,發表大大小小的文章。這時候外界質疑的聲音就減少了。你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就要努力,讓別人認識到你的實力,只有靠自己的實力才能證明自己。

  目前很多人都有刻板印象。它指的是人們對某個事物或人產生的固定的、概括的、籠統的看法。人們不了解你,就會對你有些看法。有時候讓別人了解你也是一種責任。我在學術上進行鑽研,讓他們看到成果,讓別人去了解我。社會上的很多心理諮詢師也會經常碰見這樣的問題。人家不了解你,你在社會服務上也發展不起來,沒有個案就很難生存。我是通過主動介紹自己,讓別人認識到我這個人的。

  我之前是社會上的一名心理諮詢師。有一位學院裡的老師跟我說:「你在社會上搞應用,你不參加這樣的心理學學術會議也沒有人會說你。」我說:「我是有上進心的,我要進取,我這麼年輕,不能僅僅停留在社會上做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想要成為一名心理學者。」他說:「那你要按照主流的心理學的路線去走。」我問:「老師,那我要怎麼樣去走呢?我之前受的教育背景就是這樣的,現在再讓我去讀書也不符合我的職業規劃。」老師說:「你可以選擇第二種,進入主流的心理培訓體系,比如中科院、中德班,等等。」老師還說:「不管怎麼樣,只要你一直在進步,一直在這個行業發展,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你。」我堅信這一點。我要在自己的專業上上進,要去突破自己,不能給自己設置壁壘。

  我走了兩條路,既走了研究的路,也走了社會實踐的路。在走這兩條路的過程中我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造。通過探索,創造出「石頭的故事」「本會團體」「心理刮痧」等理念和技術。我的研究之路就是這樣開啟的。

  

  2008年我的第一本書《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實踐》出版了,是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出版了《誰在掌控你的人生》。2013年出版了《向〈西遊記〉取育兒經》《幸福干預:一生受益的26堂幸福課》《學校心理學工具箱指導手冊》。2014年出版了《團體心理學:本會團體心理諮詢理論與實踐》《學校心理學: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生命中的貴人:一位心理學家的36封感恩拜訪信》。2015年出版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心理遊戲指導手冊》《讓你自由高飛的心理密碼》。2016年出版了《社區心理學:254模式理論與實踐》。2017年出版了《中國人的幸福之道:向孟子學積極心理學》《與時間同行:二十四節氣心理建設的方法》。

  這些年我也一直在寫論文,一直在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寫的論文主要有《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研究》《體驗式團體心理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研究》《團體心理諮詢本土化的新途徑:表達性藝術團體的本土化意義》《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下教師心理資本的優化》《心理刮痧技術:一種本土心理治療新技術的探索》等。

  在研究過程中,我也曾經受到過一些質疑。我學歷不高,有些人就會戴有色眼鏡來看人,帶有刻板印象。我一直在努力打破人們的一些固有觀念,我也一直在科研這條路上前進著,研究出對人們有用的成果。我一直在探索著中國本土化的心理團體諮詢模式。本會團體是我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

  我的第一本書叫《本會團體心理諮詢與實踐》。這本書的內容是我關於本會團體的一些思想。團體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很重要的形式,我很喜歡團體心理諮詢,和我內心的「讓更多的人因為心理學而受益」理念很吻合。我認為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團體的互動。成為今天的自己就是團體中經驗的結果。從我們一出生開始,身邊就有一群人圍著我們。我們自然走進團體中,然後在團體中成長,在團體中學習,成為一個社會人。這些團體包括「家庭團體」「學校團體」「社會團體」。在團體中,我們會遇見很多人,學會與別人相處。在團體中我們也會遇見一些事情,不是所有的都會對我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有幫助。可能一些之前在團體中應該獲得的東西我們沒有獲得,還有一些不應該獲得的東西我們卻吸收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在團體中進行改善。

  隨著心理諮詢的發展,團體心理諮詢也逐漸被人們所理解與接受,也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導師隊伍中。但是很多人都會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怎麼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團體導師?有沒有適用於中國本土應用的團體書籍?基於這些問題我花了兩年多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本會團體心理諮詢與實踐》。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辛苦,也與很多朋友分享了這其中的苦與樂。研究之路不是一直順暢,但是我的字典裡面沒有「放棄」這兩個字,我一直在往前看。我覺得人生就是一輛不斷往前走的列車。

  在做研究這條路上,我們會面對很多的困難與困境,但是這些都是暫時的。我們是自己生命中的主人,我們生命中的貴人是自己。我們需要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情,給自己希望。

  在學校教育方面,我進行了很多探索,體驗式團體教育是我進行探索的方向。這種模式不同於其他的模式,它將教師的優化放在了系統優化的首要位置,並且把心理資本作為教師優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心理資本包括教師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積極的心態、成功的願望、育人理念、抗挫折能力,等等。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是以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為指導,以體驗式團體教育技術為途徑,對教學過程最優化中所涉及的教師、學生、家長等內外群體進行關懷,形成和諧互動的動力場,通過流動的動力過程,實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體驗式教育模式非常注重體驗。它的教育優化分為三方面:一是對老師進行優化,包括育人理念、人格條件和教育過程。二是對學生進行優化,包括家庭教育、自主管理和社會環境。三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包括物理場、心理會心場和動力過程。

  在社區方面,我也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254」支持性模式。「254」支持性模式中的「2」指的是「自我」與「重要他人」;「5」指的是「五倫關係」即「父子有親」「夫婦有順」「長幼有序」「同事有義」「朋友有信」;「4」指的是四種心理資本:樂觀、堅韌、感恩、希望。我在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探索社區心理學的發展之道,嘗試從中國社會文化傳統中吸收和提煉心理技術,並把他們與西方現代心理技術結合起來,嘗試提出了一種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社區心理服務模式——「254」支持性模式,並且將該模式應用於社區工作和活動中。因為社區心理學興起於國外,在國內的應用與研究上水土不服,存在本土化的問題。我國是典型的人情與關係社會,社區結構與聯繫方式與國外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就想著要探索出本土化的社區心理建設與研究方式。「254」社區心理服務模式作為一種可借鑑的、適用於社區的服務模式,通過實踐驗證,對增強社區凝聚力,提升社區居民心理素質,構建社區和諧氛圍有明顯作用。

  作為一名在進行心理學本土化嘗試與探索的工作者,在研究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中國人的心理生態系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接受著儒釋道傳統思想的影響,比較注重整體觀,傾向於從關係的視角去看待事物,看待人們的心理發展。自然界有四季,人的心理空間也有四季。我提出的二十四節氣心理建設方法就是心理生態的循環系統,是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與技術,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運轉規律,對人的生活行為與內心狀態進行優化,以幫助人們追求和達到內心和諧,關係融洽,最終實現自我身心的最佳狀態。知時節而養身心,在自然的四季循環中萬物此消彼長,生機盎然;在心理生態系統的四季循環中人的心靈變化成長,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將在二十四節氣文化中汲取的心理學智慧與當下人們心理保健的需求相結合,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理論與心理技術學的原理,把二十四節氣中的心理學智慧加以詮釋、轉換,並根據每個節氣的特點設計了相應的心理技術,目的是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套系統的「應時而變、順心而為」的自我心理建設方法。

  作為一名心理學的工作者,我一直在做著心理學的科普工作。推廣普及心理學是我一生的職業方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