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 心理技術的三位一體——豆子、豆漿、豆漿機

心理技術的三位一體——豆子、豆漿、豆漿機

2024-10-04 17:13:29 作者: 韋志中

  研究心理學基礎理論的心理學家好比是種豆子的人。運用心理學理論開發心理學技術,並且利用這些技術去為他人服務的心理學工作者是賣豆漿的。因為心理學而受益就好比是喝了營養豐富的豆漿。我們怎麼從一個喝豆漿的人,慢慢地通過努力學習,認真地實踐和總結,深入研究,升級為一個種豆子的人呢?

  故事由來

  有一次我在成都講課,有一個學員問我一個問題:「韋老師你走了之後,我跟誰去學習心理學?」

  聽他那個意思,好像有些分離焦慮。我就說:「成都也有很多好的心理學老師,你可以跟他們繼續進行學習。」

  他說:「韋老師,這些老師的課我聽過,但是聽不懂。」

  我說:「你覺得這些老師不夠專業嗎?」

  他說:「很專業,可是我沒辦法聽進去,我學不了。」

  我就說:「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學不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他不知道如何作答,沒話了。

  我說:「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好比說,你去這個老師家裡做客,這些老師都是大學問家,他們會把家裡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你吃。」

  對於老師來說,他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們把它比喻成豆子,他把豆子炒熟了,然後端上來給你吃,結果你卻吃不了,望豆興嘆,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長牙」。老師的這個豆子,就相當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他自己研究了很久,把心理學裡面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你。但是你吃不了,你連咀嚼它的能力都沒有,更別說消化了。沒有能力把心理學科學的原理和知識轉換成你能夠吸收的營養,你沒有站在技術學的視角就難以理解這些理論,這個豆子你就吃不下去。所以你只能去學人家已經轉換好的東西,你只能喝豆漿。

  這樣的喝豆漿的學習者,還只是一個初級的學習者。你到處去喝豆漿,你說喝豆漿的營養高呢,還是吃豆子的營養高?一把豆子就能做幾杯豆漿。你喝幾杯豆漿,也許還趕不上一把豆子的營養。

  真正把自己最好的豆子,即最好的理論拿出來的這些專家老師,你卻學不了。所以問題不在他們,而在於你,你不會學。你沒有那個能力去吃這些豆子。

  種豆子很重要

  心理學的理論家是不做豆子加工的,他們是種豆子的人。你不能因為你現在吃不了豆子,就否定種豆子的人。種豆子的人很厲害,人家是原材料生產,是基礎理論研究。心理技術就是應用他們研究的理論創造出來的。

  技術應用就是豆漿、豆腐這個層面。應用研究就是豆漿機的生產,以及加工豆漿的環節。沒有豆子的生產,哪能產生豆漿機,更不會有豆漿可喝了。

  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是原材料,沒有這些原材料,也就難以有這些心理學的技術。正是在這些理論研究基礎的指導下,才能創造那麼多心理學技術。心理學技術產生出來,人們進行運用,在運用過程中進行研究,也就是生產豆漿機,對豆子進行加工,最後豆漿生產出來,人們都去買豆漿喝,即在社會上進行應用實踐。

  正是有了豆子這種原材料,才有了豆漿機,最後才產生出豆漿。然而目前很多心理學習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很多人就是在別人那裡買豆漿喝,哪裡豆漿好喝就去哪裡買,即跟著別人學技術,然後把別人的技術再去教給別人。這些人掌握了很多技術,但是自己不會創造技術,不會生產,就好比不會自己製造豆漿,對豆漿進行加工,更不用提種豆子了。

  現在我們很多學習者,有點輕視種豆子的人。其實,沒有種豆子的人,就相當於沒有農民,沒有農民你還吃什麼?

  喝豆漿要不要花錢

  你吃不了豆子,喝豆漿也沒有問題。你可以參加各種工作坊、小培訓班,學習一些小技巧。但是有一些人一聽說參加培訓要收錢就不來了,平時只參加那些免費的培訓活動。

  這是為什麼呢?

  人的時光是有限的,時間是不等人的。你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自己經濟可承受的範圍內進行選擇。比如你現在因為工作需要參加一個幼兒園的家長會,有三種課程:一個是免費的,沒有實用性;一個價格高昂,內容豐富;一個價格適中,符合你工作的需要,在自己經濟能承擔的範圍內。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有些人現在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先考慮要不要錢的問題,這樣永遠實現不了你的目標。有些課對你沒有用,它就是不要錢,但這樣的課程往往浪費你的時間,還影響你的認知。

  普遍來講,真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你去上一個幾百塊錢的課程和一個不要錢的工作坊,你就知道哪個豆漿是不同的。同樣是賣豆漿的店,五毛錢一杯和一塊錢一杯是不一樣的。現磨豆漿是三塊錢一杯,你非要圖便宜去喝那個五毛錢一杯的。你知道那個五毛錢一杯的怎麼來的嗎?他沒有豆漿機,他不會生產豆漿,他跑去人家那裡弄了一桶豆漿,拿回來再加一桶水就變成兩桶了,然後開個三輪車跑去賣豆漿。你覺得占便宜了,其實你永遠都在吃虧。

  相同的課程,如果是賣一萬甚至上萬塊錢,收穫可能更大,當然這不是完全絕對,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付出的錢多,就想收穫得多,而且相信的程度也高。

  喝什麼樣的豆漿更好

  豆漿有各種各樣的,我們需要喝什麼樣的豆漿呢?

  在錄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會想,要是錄課的地點距離自己家近一點就好了。但是參加錄課的學員大多數是距離遠的同學及時到場,準時參加課程學習,反而那些距離近的學員經常缺席或者遲到。他們有很多理由不能及時參加課程錄製。這是為什麼呢?按常理說,不是越近的越能早點到嗎?他們距離近了,但是他們的心沒到。那些距離遠的學員早早地進行規劃,把身邊的事情安排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從他離家開始這一路上就已經在學習了,他在行動,在思考。風景在旅途中,成長在過程中,改變已在不知不覺中。面對學習,大家不同的選擇就已經在不知不覺地影響自己。

  在心理學學習中,那些不能吃豆子的人,不想著去搞技術的研究,缺少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有些人一聽到說有免費的豆漿,想都不想就跑去喝了,也沒有想想這豆漿是否適合自己,能不能喝,會不會對身體有壞處。豆漿也是有不同價位、不同水平的營養的,要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一個磨豆漿的人

  2007年,我認識了楊鑫輝教授,他給了我一本心理技術方面的書。我沒有馬上讀,兩三年後在一次出差的路上,我把這個書看了一大半,感觸頗深,於是立即撥通楊老師的電話,迫不及待跟他講了豆子、豆漿的故事,用來比喻心理技術方面的思考。

  我說:「楊老師你看我這樣理解心理技術怎麼樣?」

  他說:「你太會比喻了,這個形容很好。你是怎麼想的?」

  我說:「楊老師你不就是種豆子的人嗎?咱們技術學不就是豆漿機嗎?那么喝豆漿的人,他不懂,咱們得用豆漿機生產出來好的豆漿。」於是,我就辦了心理技術研究生班。

  我和其他的諮詢師不一樣。一開始,自己沒有豆子,就去批發一點豆子,就是把人家研究的理論拿過來。但我們沒有豆漿機,怎麼辦?就批發別人的豆漿,推著小車出去賣。賣著賣著就知道得有自己的先進的豆漿機,現磨現賣。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我們就生產出了自己的豆漿機。

  製造豆漿機

  在心理學學習的路上,自己一直在成長,後來我就可以賣豆漿機了——招學生,教你怎麼開發心理學技術。

  這就相當於一個搞音樂的人,自己會寫詞、譜曲,還可以試唱,像李宗盛這樣的,最後還開個琴行,自己賣琴。我覺得這個才是好的心理學工作者。光去喝人家的豆漿,那是不可行的。

  可是我們不能總是推著小車批發人家的豆漿。我們不能沒有牙,至少要靠自己吃東西吧?至少我去聽一些名家的課,我要聽得懂吧?

  第一次聽黃光國教授的講座,他的講座座無虛席,還有站著聽課的人。黃光國教授是台灣「民主行動聯盟」創辦人,台灣大學心理學教授,他是真正搞理論研究的大家。

  但是,他的課我竟然一點都沒聽懂,這是怎麼回事?

  後來在武漢大學再次聽黃教授的課,聽懂了一點點。

  我覺得不懂,這是好事。人家辛辛苦苦多少年研究出來的學問,你不可能一進來就懂了。我們需要花時間將這些規律進行掌握。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去堅持學習。

  專業的工作者一定要將自己升級為豆漿機。知識理論到你這兒要能轉化,你賣的豆漿永遠都是自己的豆漿機生產的豆漿。同時,還要好好琢磨怎麼把這個豆漿機越做越先進,跟上市場和社會變化的需求。

  心理學的職業學習生涯,為什麼有的人進步快,有的人慢。還是有策略技巧的。

  從種豆子開始,到豆漿機,然後把它變成豆漿。

  要學會鑑別豆子、豆漿

  目前,整個市場良莠不齊,大多數人不能正確區分哪些是好的豆子、好的豆漿,對於這些豆子、豆漿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有時候買回來的豆漿喝了非但沒有營養,還弄得自己身體不舒服。

  在心理學學習中,有些人看到心理學課程就去學,也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不看看那些課程是否適合自己,自己是否擁有這方面的積累,自己能掌握到什麼樣的程度,結果反而得不償失。有些課程學下來發現一點都不適合自己。比如有些技術是適合進行心理治療的,卻被用來進行心理發展,最後不僅沒有成長,還覺得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進行心理學的研究要尊重科學,研究的內容要具有普遍性、規律性。有一些研究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就向社會推廣,這不僅對社會無益,而且還影響人民群眾的認識。有些人缺少這樣的判斷識別能力。好的豆子、豆漿能經受住社會的檢驗,心理學的哪些東西有用是要靠人們區分辨別的。

  我們要做一個能識別豆子、豆漿質量的人。

  我們也要種自己的豆子

  華為由一個剛開始只有6名員工的小企業發展成今天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設有研究所的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也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通信設備製造廠商。華為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技術創新。通信行業有一個特性,誰掌握核心技術,誰就掌握市場競爭的戰略高地,才能勢不可當。

  華為在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把大量資金投入研發。一般公司會考慮以產品拓寬市場,但華為則以研髮帶動市場。華為每年將當年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中,而其中的80%又被投入軟體開發。華為在技術方面特別是核心技術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專利申請一直保持100%的年增長率。技術專利特別是核心技術專利會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比如,華為獨創的SDH接口技術使程控交換機的性能大大提升,為客戶節省了大量工程費用。華為自行設計的專用ASIC晶片成本才十幾美元,而原先在國外購買需要200美元。

  華為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非常重視科技創新,才能在發展中不斷向前。反觀我們網校的發展,為什麼韋志中心理學網校要成立學術與倫理研究中心?我們邀請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掌然老師、上海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顧海根老師作為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時邀請一些心理學的副教授級別以上的人來成立學術委員會。我們要出版心理學的書籍,發表心理學論文,實施網際網路背景下的體驗式心理學教育。我們需要研究課題就需要心理學專家的指導,我們要進行自己的科研,得出科研成果。我們需要種自己的豆子。

  我們過去是買豆漿的,從喝別人的豆漿到賣別人的豆漿再到生產豆漿,我們要變成生產豆漿機—賣豆漿機—種豆子的人。這是心理學工作者的成長之路,也是學習之路。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