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羅馬與迦太基

2024-10-04 17:09:43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著 熊亭玉譯

  迦太基是閃米特民族在非洲北海岸邊的殖民地,為了爭奪地中海西部,迦太基與義大利西海岸的印歐城市羅馬交戰,戰爭以迦太基的毀滅而告終。

  腓尼基人小小的貿易殖民地卡特-哈德夏特坐落在一座矮山之上,俯瞰一片90英里寬的海域,這片海域隔開了非洲和歐洲大陸。這裡是貿易中心的理想之地。真是太理想了,這一殖民地發展得很快,短時間內就富得流油。到了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國王摧毀了泰爾,迦太基與祖國擺脫了所有的關係,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成為了閃米特民族西邊的前沿陣地。

  不幸的是,這個城市繼承了許多腓尼基人的特性,千年來,腓尼基人都是這樣。迦太基是個巨大的貿易之地,有強大的海軍保護,對精緻生活沒有興趣。一小群非常有勢力的富人統治者這個城市以及周邊地區,還有別處的殖民地。表示富有的希臘文是「ploutos」,希臘人稱這樣的政府為「plutocracy」,也就是富豪統治的意思。迦太基就是一個富豪統治的國家,國家真正的權力握在了十來個大店主、礦主和商人的手裡,他們在辦公室的密室會面,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就是一個企業,應該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但他們也是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勤奮肯乾的人。

  時間一年年地過去了,迦太基在周圍國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最後非洲海岸的大部分,還有西班牙,法國的部分地區都成了迦太基的版圖,這些國家要給海邊的這個巨大城市進貢、納稅,還要上繳紅利。

  當然了,這樣的「富豪統治」國家是否能夠存續,永遠都是民眾說了算。如果就業充分,薪水很高,大部分民眾都很滿意,他們就會讓「能人精英們」繼續統治下去,不會找他們麻煩。可如果船隻不再離港,煉爐中沒有了礦石,碼頭工人和裝卸工沒有了工作,就會怨聲載道,要求召開平民集會,以前迦太基還是個自治共和國的時候,平民集會就是慣例。

  

  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富豪統治階層就不得不保持城市貿易的高速運轉。差不多500年的時間裡,他們真的辦到了這一點。後來他們聽到了從義大利西海岸傳來的某些流言蜚語,大為不安。據說,台伯河沿岸的一個小村莊突然興旺崛起,馬上就要成為居住在義大利中部的拉丁語部落公認的首領。據說這個小村莊的名字是羅馬,正打算建造船隻,積極謀求與西西里和法國南部海岸通商。

  迦太基是不可能容忍這樣的競爭關係的。必須摧毀這個年輕的對手,否則迦太基地中海西部絕對霸主的地位有可能不保。迦太基調查了這些流言的真實性,事實大致浮出了水面。

  義大利西海岸長期都處於被文明社會忽略的狀態。在希臘,條件優越的港口都面朝東方,愛琴海上忙碌的島嶼就在眼前,而義大利的西海岸能看到的就只有地中海上寂寞的海浪。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外國商人很少造訪這裡,當地的土著相安無事地生活在山區和沼澤平原上,無人打擾。

  這片土地遭受的第一次真正的侵略來自於北方。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某些印歐部落成功穿過了阿爾卑斯山,一直往南進發,最後這片酷似義大利靴子的土地上到處都是他們的村莊和牛羊。對於這些早期的征服者,我們一無所知。沒有荷馬這樣的詩人寫下他們輝煌的歷史。關於羅馬是如何建成的,他們自己的記錄則產生於800年後,當時羅馬已經成為了帝國的中心,而且他們的記錄是神話傳說,不屬於歷史。羅穆盧斯和雷姆斯跳過了城牆,但我記不清是誰跳過了誰的城牆了,這樣的故事讀起來很消遣,可羅馬城的歷史遠遠沒有這麼有趣。與美國千座城市的形成沒有什麼兩樣,最開始,羅馬也就是個物物交換和買賣馬匹的方便場所。它坐落在義大利中部平原的中心地帶,通過台伯河可以直接到達海邊。一條從北往南的道路經過此地,這裡還有個四季都可以使用的淺灘渡口,非常方便。河岸有七座小山,給當地的居民提供了安全的屏障,既讓他們免受高山中敵人的侵擾,也抵禦了地平線外海邊的敵人。

  那些高山中的山民是薩賓人[54],他們野蠻粗魯,沒有尊嚴,只想著輕輕鬆鬆從別人那裡掠奪東西。但他們非常落後,使用的是石斧和木頭盾牌,不是手持鐵劍的羅馬人的對手。可是,居住在海邊的那些人就是勁敵了。他們是伊特魯里亞人[55],一直都是歷史上的大謎團。沒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也沒人知道他們究竟是誰,為什麼離開了老家。我們在義大利海岸發現過他們城市、墓地和水利工程的遺址。我們也熟悉他們的文字,,可是沒有人能夠破解伊特魯里亞人的字母表,迄今為止,這些寫下的文字只是讓人氣惱,一點作用都沒有。

  我們所能猜到的就是:伊特魯里亞人來自小亞細亞,原本的國家爆發了大戰或是瘟疫,他們不得不離鄉背井,在別處尋找新的家園。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來到了這裡,他們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把東方古老文明的花粉帶到了西方,他們教會了來自北方的羅馬人建築、修建街道、作戰、藝術、烹飪、醫藥和天文的基本原則。

  古希臘人並不喜愛他們愛琴海島嶼上的老師,同樣,羅馬人也不待見他們的伊特魯里亞人導師。希臘商人發現了義大利的商機,第一批希臘船隻來到了羅馬,就在這個階段,一找到機會,羅馬人就幹掉了伊特魯里亞人。希臘人來是為了做生意,可他們留下來了,開始教導羅馬人。他們發現住在羅馬鄉下(當時被稱作拉丁人)非常願意學習實用的知識。一旦他們意識到了文字的巨大好處,他們就模仿了希臘字母。他們也明白貨幣、長度和重量體系標準化的商業優勢。最後,羅馬人完完全全地照搬了希臘文明。

  他們甚至歡迎希臘諸神的到來。宙斯被搬到了羅馬,變成了朱庇特,其他的各位神也都來了。但羅馬的諸神與希臘的也有不同,希臘的諸神都快快樂樂的,伴隨著希臘人走過了人生,走過了歷史。羅馬的諸神卻是國家公務員。每位神都有自己管理的部門,他們謹慎公正,同時也要求朝拜者絕對的服從。羅馬人非常看重服從。古希臘人和奧林匹斯山上的諸神們的關係友好隨和,而羅馬人和他們的神靈之間從未有過這種讓人陶醉的友誼。

  羅馬人沒有模仿希臘人的政府形式,但同為印歐人種,羅馬早期的歷史與雅典等希臘城市是相仿的。他們沒費多大勁就除掉了自己的國王,也就是遠古部落酋長的後代們。一旦將國王趕出了城市,羅馬人就不得不制約貴族的權力了。又過了數個世紀,羅馬人終於建立起一套體系,有了這套體系,每個自由公民都有機會參與自己城市的公共事務。

  因此,羅馬人擁有希臘人沒有的一大優勢。他們不用發表長篇大論,就能管理國家的事務。他們不像希臘人那樣喜歡幻想,他們認為應該少說多干。他們非常清楚平民大會是怎麼一回事,根本不願意在空談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因此,管理城市的具體責任就落在了兩位「執政官」的手裡,輔助執政官的是長者委員會,也就是元老院。元老從貴族中選舉,這既是習俗,也有實際的好處。但元老的權力有嚴格的界定。

  為了解決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衝突,雅典不得不採用了德拉古和梭倫的法典。羅馬經歷這一衝突是在公元前5世紀。最後,這場爭鬥為羅馬的自由公民換來了一部法典,他們得到了「護民官」制度,保護他們不受貴族法官的獨裁侵害。所謂護民官就是地方行政官,為自由公民選舉產生,如果政府官員對任何公民有不公的行為,他們就要出面保護該公民。執政官有權判人死刑,但是如果證據不充分,護民官就可以進行干預,救下這個可憐人的性命。

  這裡,我用的是羅馬這個詞,好像是在說一個數千人的小城市。羅馬真正的力量不在城牆裡,而是城牆外的鄉村地區。在管理這些外省上,羅馬一早就表現出了開拓疆土的驚人天賦。

  很早之前,羅馬只是義大利中部一個防守堅固的城池,如果其他拉丁部落受到攻擊,遭遇危險時,它總是友好地讓別人來避難。他們的拉丁鄰居意識到,如果能與這樣強大的朋友結成緊密的聯盟會有諸多的好處,於是他們想要尋求一種共同防禦進攻的聯盟基礎。如果是埃及人、巴比倫人、腓尼基人,甚至是希臘人可能就會要求這些「野蠻人」簽署臣服於自己的協議,但羅馬人根本沒有這樣做。他們給這些「外來人」提供了成了「共和國」一員的機會。

  「想加入我們,」他們說。「好呀,來就是了。你們會受到正式羅馬公民的待遇。條件就是在必要之時,你要為我們的城市而戰,為我們共同的母親而戰。」

  受到這樣慷慨的待遇,「外來人」自是感激,於是忠貞不渝。

  希臘城市遇到襲擊之時,城裡的外國居民趕緊往外跑。對他們而言,這座城市不過就是臨時租來的一座房子,僅僅是因為自己按時付帳單,主人才勉強容下他,為什麼要捍衛這樣的地方呢?而羅馬就不一樣了,只要敵人一到城門,所有的拉丁人都衝上去捍衛這座城市。這是自己的母親面臨危難呀。即使他們住在一百英里之外,從未見過這神聖的高牆,這也是他們真正的「家園」。

  無論什麼樣的失敗,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都無法改變這種感情。公元前4世紀,野蠻的高盧人進入了義大利。他們在阿里亞河附近打敗了羅馬軍隊,一路前進,來到了羅馬城。他們占領了羅馬,覺得應該坐等羅馬人前來祈求和平。他們等呀等,什麼都沒有等來。沒多久,高盧人發現自己周圍都是氣勢洶洶的群眾,沒法得到補給。7個月後,飢餓難耐,他們被迫撤退了。事實證明,平等對待「外國人」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羅馬越來越強大了。

  簡短地了解羅馬早期的歷史之後,你就會明白羅馬理念中健康的國家與迦太基所代表的古代世界有很大的不同。羅馬人倚重的是一群「平等公民」之間發自內心的熱忱合作。迦太基人則是採用了埃及和西亞的做法,堅持「臣民」無條件(也就是不情願)的服從,如果無法達成,他們就花錢僱傭職業士兵來替他們作戰。

  這一來,你就明白了,為什麼迦太基肯定會畏懼這樣聰明強大的敵人,為什麼迦太基的富豪統治階層巴不得給羅馬找麻煩,巴不得趁早消滅這一危險的對手,否則就來不及了。

  迦太基人是優秀的生意人,他們知道凡事都急不得。他們給羅馬人建議說,在地圖上給兩個城市各劃一個圈,每個城市所在的圈就是它的「勢力範圍」,雙方都承諾不要侵占對方的勢力圈。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但很快又撕毀了協議,原因就是西西里土壤肥沃,政府無力,明擺著是外國干預的好地方,雙方都認為派兵前往是明智之舉。

  接下來的戰爭(也就是第一次布匿戰爭[56])持續了24年。戰爭在公海上進行,一開始,經驗豐富的迦太基海軍似乎就要打敗新創立的羅馬艦隊了。迦太基的戰船採用的是他們古老的戰術:或是撞擊敵艦,或是從側面大膽出擊,擊毀敵艦的船槳,敵艦無法動彈之後,他們就用箭和火球殺死船上的水手。但是羅馬的工匠們有一項新發明,他們的船上有登船橋,羅馬步兵可以衝到敵艦上殺敵。這一來,迦太基人的勝利也就到頭了。米列海戰[57]中,迦太基艦隊受到重創。迦太基不得不請求停戰,西西里納入了羅馬的版圖。

  23年之後,紛爭又起。為了得到銅,羅馬人占領了撒丁島。為了得到銀,迦太基占領了整個南部西班牙。這一來,迦太基就和羅馬就成了鄰居。羅馬人可不喜歡這樣,他們下令部隊跨過庇里牛斯山[58],監控迦太基軍隊的駐紮情況。

  兩大對手之間的第二場戰爭就要拉開序幕。這一次,希臘的一個殖民地成了戰爭的導火索。迦太基人在西班牙東海岸圍攻薩貢托[59]。薩貢托向羅馬求助,羅馬一如既往地答應了。元老院承諾派兵援助,但準備要花一些時間,就在羅馬準備期間,薩貢托被攻陷,繼而摧毀了。這與羅馬的願望背道而馳。元老院決定宣戰。一支羅馬軍隊將要跨過海洋,登陸迦太基人的領土。另一支羅馬軍隊則開往西班牙,牽制迦太基人的軍隊,讓他們無法回去援助捍衛家鄉。羅馬人的部署非常巧妙,所有的人都覺得是勝券穩操。可是天意難料。

  公元前218年,羅馬軍隊離開了義大利,前往西班牙襲擊迦太基的軍隊。人們滿心等待著大獲全勝的消息,可是卻等來了可怕的消息,波河[60]平原上流言四起。野蠻的山民戰戰兢兢地講述著數十萬的棕色人帶著奇怪的野獸,「每個都有房子那麼大」,突然現身于格雷晏阿爾卑斯山脈[61]黑壓壓的雪雲中,多年前,赫拉克勒斯[62]曾從此處的關隘將革律翁[63]的神牛從西班牙趕到了希臘。繼而,羅馬城前就不斷出現衣衫襤褸的難民,他們帶來了更多的細節信息。漢尼撥[64],哈米爾卡的兒子,帶領5萬士兵,9千騎兵和37頭戰象穿過了庇里牛斯山脈。他在羅納河[65]邊擊敗了西庇阿[66]帶領的羅馬軍隊,接著率領麾下安全地穿過阿爾卑斯山的關隘,雖然時值10月,可道路上滿是積雪和冰層。隨後,他同高盧人的部隊攜手,一起打敗了第二支羅馬軍隊,這時羅馬軍隊還沒有來得及越過比亞河[67]。接著他就圍攻連接羅馬與阿爾卑斯山地區道路盡頭的北部重鎮普拉森西亞。

  元老院大吃一驚,但一如既往地冷靜積極,羅馬軍隊打了這麼多敗仗,他們並不聲張,繼而又派出兩支軍隊前去迎敵。漢尼撥在特拉西梅諾湖[68]旁一條狹窄的道路上成功突襲了羅馬軍隊,所有的羅馬軍官都被殺死了,大多數的士兵也送了命。這一次,羅馬人恐慌了,但元老院依然保持著冷靜。他們組織了第三支軍隊,統帥是昆圖斯·費邊·馬克西穆斯[69],他全權負責,可以採取「必要的拯救國家」的任何行為。

  費邊知道自己必須倍加小心,否則全盤皆輸。羅馬所有能夠參戰的士兵都在他手裡了,都是新手,沒有經過訓練,而漢尼撥的手下都是身經百戰。他不肯同漢尼撥正面交鋒,但他永遠跟著漢尼撥,遇見吃的,就破壞掉,遇見道路,就破壞掉,遇見小隊人馬,就幹掉,他採用了折磨人的游擊戰術,大大地消磨了迦太基軍隊的士氣。

  然而,待在羅馬城牆裡面的人們心驚膽顫,他們並不滿費邊的做法。他們想要「一決高下」。他們想要速戰速決。一位名叫瓦羅的大眾偶像,在城裡逢人便說,如果是自己來干,肯定比「拖延者」費邊強,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他成為了統帥。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會戰中,瓦羅遭受羅馬歷史上最慘痛的戰敗。7萬多人慘死。漢尼撥主宰了整個義大利。

  他帶領軍隊橫掃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宣稱自己是「羅馬之軛的拯救者」,請各省份加入進來,一起向母親之城宣戰。羅馬的智慧再一次大放異彩。除了加普亞[70]和錫拉庫扎[71],其他所有的城市都忠誠於羅馬。拯救者漢尼撥自詡為他們的朋友,卻發現這些人反抗他。他身在異國,這對他非常不利。他派信使回迦太基,請求補給和人手。天呀,迦太基一樣都給不了他。

  羅馬人的艦船上配有登船橋,在海上所向披靡。漢尼撥必須靠自己了。他繼續與羅馬軍隊作戰,繼續打勝仗,可是他自己軍隊的人數也在銳減,而且義大利農民根本就不搭理這位自詡的「拯救者」,他撈不到補給。

  多年連續不敗的勝利之後,漢尼撥發現自己被圍困在他征服了的國家中。有那麼一段時間,事情似乎有了轉機。他的兄弟哈斯杜魯巴[72]在西班牙擊敗了羅馬軍隊,跨過阿爾卑斯山來援助漢尼撥。他派出使者到南部,讓漢尼撥的軍隊前來台伯河平原與自己會合。不幸的是,信使落在了羅馬人的手裡,漢尼撥在空等進一步的消息,等來的是自己兄弟的頭顱裝在一個籃子裡,滾到自己的軍營前,直到這時,他才知道了兄弟這支部隊的最終結局。

  沒有了哈斯杜魯巴擋著路,年輕的普布里烏斯·西庇阿輕輕鬆鬆就將西班牙再次收入囊中,4年後,羅馬人準備好了,要對迦太基發出最後一擊。迦太基召回了漢尼撥。他跨過海洋回到了家鄉,組織捍衛自己的母親城。公元前202年,迦太基人敗於扎馬[73]戰役,漢尼撥逃到了泰爾。接著,他又從泰爾逃到了小亞細亞,想要煽動敘利亞人和馬其頓人來對抗羅馬。漢尼撥完全沒能達成自己的願望,可是他在亞洲四處活動,這就給了羅馬人藉口,羅馬將戰事蔓延到了東方這片土地,吞併了愛琴海世界的大部分地區。

  漢尼撥從一個城市逃亡另一個城市,沒有了家,他終於明白自己的雄心已成泡影。他鍾愛的城市迦太基已經在戰爭中沒落了。迦太基被迫簽署了非常不平等的協議,以求和平。海軍也沉沒了。如果沒有羅馬的允許,迦太基不能宣戰。在未來無盡的歲月中,迦太基還要付給羅馬人無數的錢財。人生已經沒有任何指望,公元前190年,漢尼撥服毒自殺。

  40年後,羅馬人最後一次向迦太基宣戰。接下來3年的時間裡,這個腓尼基人古老殖民地的居民與新生的共和國艱難地對抗著。彈盡糧絕,他們最後被迫投降。圍城之後,並沒有多少人倖存下來,他們被當作奴隸賣掉了。羅馬人一把火燒掉了這座城市。倉庫、宮殿,還有巨大的軍工廠整整燒了兩個星期。接著,燒黑的廢墟被下了詛咒,羅馬軍團回高高興興地回到義大利享受勝利的喜悅了。

  接下來千年的時光中,地中海一直都是歐洲的領海。可是羅馬帝國分崩離析之後,亞洲再次占領了這片內海,我會在穆罕默德的故事中告訴你這段歷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