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教化的差異1
2024-10-04 16:54:59
作者: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蘭 譯註
自2誠明3,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4明矣;明則誠矣。
注釋
1.從這一章開始以下的十二章,都是子思的話。是他根據前面孔子的立意而創立的學說。
2.自:從,由。
3.明:明白。
4.則:即,就。
譯文
由於真誠而自然地明辨事理,這稱為天性;由於明理而達到真誠,這稱為教育。真誠就能使人明理,明理也能使人真誠。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張良圯上受書
張良原本是韓國的貴族,他的家族連續三代都是韓國的丞相,本來也應該姓韓。後來韓國漸漸衰落,最後被秦國所滅,只有二十來歲的張良忽然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因此他懷著亡國滅家的仇恨,離開家鄉,一心圖謀反秦復韓。
張良隱居在下邳。沂水上有座圯橋,張良經常到這裡散步。一天,他又閒步來到河邊橋頭,迎面遇到一個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過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子脫掉落到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小子,下去把鞋給我撿回來!」張良雖然驚愕,但看在對方是個老者的份上,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哪知道這個老人又蹺起腳來,命令張良給他把鞋子穿上,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是如今他已經歷了很多人間滄桑,嘗受了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性格隱忍得多了,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了鞋。老人站起身來,非但沒說一個謝字,反而仰面大笑著就走了。
張良看著這個奇怪老人的背影直發呆,只見那老翁大概走出一里地之後,又返身回到橋上,對張良讚嘆了一句:「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天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明白怎麼回事,但還是恭恭敬敬地答應了。
五天後的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卻看到那位老人早已經在橋頭坐著等他了。他一看見張良來到,就十分生氣地斥責道:「與老人相約,也敢耽誤時辰遲到嗎?我沒什麼話跟你說了,你五天後再來吧!」說完就起身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特意提前一個時辰來到橋上等待老人,誰知道老人又已經在橋頭等著他了。更加嚴厲地把他斥責了一番,仍然什麼都沒說,約了五天後第三次見面就走了。
張良知道老人是故意提前早到的,下定決心第三次一定要趕在老人之前。於是,又一個五天之後,張良索性在半夜時分就跑到橋頭去等著了。果然在黎明之前,看到老人施施然向橋上走來了。老人對他十分嘉許滿意,於是送給他一本書,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統帥王者的軍隊。十年之後天下必然大亂,你可以用這本書來興邦立國,十三年後再來見我。」說完就揚長而去。這個老人就是傳說中非常神秘的黃石公,後來人們也稱他為圯上老人。
張良對這番奇遇又驚又喜,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捧起書一看,是老人所做的一部《素書》,裡面講述了如何用人,如何治國安邦,如何修養自身以及如何處世。從此,他日夜研習這本書,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在風起雲湧的秦末農民起義中,張良也聚集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投奔劉邦,不久又說服項梁把韓國的貴族成立為韓王,自己則成為韓王手下的申徒。之後張良曾以韓國申徒的職位協助劉邦平定關中,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來韓王成被項羽殺死,張良眼看復韓無望,就又回去投奔劉邦,幫助他奪取天下建立漢朝。
漢朝建立之後,張良被封為留侯。劉邦曾經當眾稱讚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