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2024-10-04 16:27:38
作者: [俄羅斯]托爾斯泰著 喬振緒譯
聶赫留道夫沒有睡,而是在旅館的房間裡走過來走過去,走了很長時間。他同瑪斯洛娃的事情就算結束了。她已經不需要他了,因此他既感到悲傷,又感到慚愧。但是現在折磨著他的不是這件事。他的另一件事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地折磨著他,要求他有所行動。
在這段時間裡,特別是今天,他在這座可怕的監獄裡親眼看到的和親自了解到的這些可怕的罪惡,這些吞噬了可愛的克雷利佐夫的罪惡,仍然在繼續逞凶肆虐,現在不僅看不到戰勝這些罪惡的可能,甚至都無法知道怎樣才能戰勝這些罪惡。
他的腦子裡又浮現出被那些冷酷無情的將軍們、檢察長們、典獄長們關在污濁空氣里的成百成千的受盡凌辱的人;又浮現出那個敢說敢做、敢於揭露當官的罪惡而被當官的當做瘋子的古怪老漢;又浮現出悲憤而死躺在停屍間裡的克雷利佐夫那安詳的、蠟黃的面孔。過去的一個老問題又出現在他的腦子裡,這就是:究竟是他瘋了,還是那些認為自己是有理智的和幹著這些罪惡的人瘋了?這個問題又擺在他的面前,要求他解答。
當他走累了,也想累了,他就坐到燈前的沙發上,隨手翻開英國人送給他作為紀念的《福音書》,這本書是他掏口袋裡的東西時順便掏出來丟在桌上的。「聽說,這本書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他心裡想,於是他打開《福音書》,開始看他隨便翻開的一頁,這一頁是《馬太福音》第十八章。
一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里誰是最大的?」
二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三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四 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里就是最大的。
「是的,是的,是這樣。」他回想起他只有降低自己的身份,才能領略到生活的寧靜和快樂,所以他心裡這樣認為。 五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六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個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里。」
「為什麼說:『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而且到哪兒接待?『凡為我的名,是什麼意思?」他覺得這些話什麼也沒告訴他,所以他才自己問自己。「而且為什麼要把大磨石拴在頸項上,沉在深海里呢?不對,這話可說得不對,意思不清楚,」他心裡想,他記起來他這一生中讀過好幾次《福音書》,每次讀時總是遇到這樣一些意思含糊不清的地方讀不下去,就把書撂開了。他還讀了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節。這幾節講到將人絆倒;講到他們必須進入永生;講到把人丟進地獄的火里作為懲罰;講到孩子們的使者常見到天父的面。「可惜這些話的意思不連貫,」他想,「可是使人感覺到這其中也有講得好的地方。」 十一 「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
十二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里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
十三 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
十四 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
「是啊,天父不願意讓他們死去,可是他們卻成百成千地死去。而且沒有辦法拯救他們。」聶赫留道夫心裡這樣想。
二十一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二十二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二十三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二十四 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二十五 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二十六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二十七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二十八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二十九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
三十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里,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三十一 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三十二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三十三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難道只能這樣嗎?」聶赫留道夫看了這些話,突然大聲說道。他心裡卻說,「是的,只能這樣。」
善於動腦子、善于思考問題的人常常遇到的情況,聶赫留道夫也遇到了。比如,他腦子裡出現了一個想法,起初認為這種想法很奇怪,很荒誕,甚至很可笑,可是久而久之,這種想法在生活里不斷得到證實,終於有一天他認識到了,這種想法原來是極簡單的、毫無疑義的真理。現在他的一個想法就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這個想法就是:如何才能斬斷給成百成千的人造成苦難的魔爪,惟一的辦法就是每個人必須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是有罪的,這樣一來,任何人就無權懲罰別人和改造別人了。他現在明白了,他在監獄裡和在羈押站親眼看到的那些罪惡事實所以會發生,製造這些罪惡事實的人所以會心安理得,無非是由於一部分人想做他們不應該做的事,即有罪的人想改造有罪的人,不道德的人想改造不道德的人,而且想用強制手段達到目的。結果就造成一些貪財的、自私自利的人把這種所謂懲罰人和改造人的事當做自己的職業,他們本身就腐敗透頂了,他們還不停地腐化著被他們折磨的人。現在他明白了為什麼會有他親眼看到的那些可怕的現象和怎樣才能消滅那些可怕的現象。他回答不了的問題,耶穌在和彼得的談話中回答了,耶穌認為,要永遠寬恕人,寬恕所有的人,要無數次地寬恕,因為任何一個懲罰別人和改造別人的人本身就是一個有罪的人。
「但是事情並不這麼簡單。」聶赫留道夫自言自語地說,其實他毫無疑問地已經看出來了,對於已經習慣了相反看法的他來說,最初還覺得這種看法很稀奇呢,然而正是這種看法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從實踐上解決了問題。那麼有人會問:怎麼對待兇手和歹徒呢、難道就讓他們逍遙法外,不予以制裁不成?現在這樣的問題已經難不住他了。
如果事實證明,懲罰能夠減少犯罪,能夠改造犯罪分子,那麼這種不同的意見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事實做出相反的證明,那就很清楚了,一部分人就無權改造另一部分人,那麼對這部分人來說惟一明智的選擇就是不要再去做那些有害無益的、不道德的、殘酷無情的事。「你們懲罰你們認為是犯了罪的人已經有好幾百年了,怎麼樣,罪犯絕跡了嗎?罪犯不僅沒有絕跡,而且其數量還增加了,有些人是因為受到懲處才成為罪犯的,還有那些懲處別人的法官、檢察官、偵訊官、獄吏,他們也是罪犯呀。」聶赫留道夫現在明白了,社會和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總的來說並不是因為有這些審判和懲罰別人的合法的罪犯存在,而是因為人們畢竟還是互相同情、互相愛護的,儘管社會已經相當腐敗。
聶赫留道夫希望從這本《福音書》里找到可以證實這種想法的條文,於是他就開始從頭讀這本書。他讀了《登山寶訓》,心情特別激動,他今天第一次發現這段訓誡並不是抽象的、冠冕堂皇的說教,其中的要求大部分並不過分,並不難做到,戒律簡單、明了,切實可行。如果這些戒律能夠得到實行,就能建立起人類社會的嶄新結構,到那時,聶赫留道夫所痛恨的種種暴行就會自行消滅,人類能夠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即人間天堂,就會變成現實。
這些戒律共五條。
第一條戒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一節到第二十六節)人不僅不應該殺人,也不應該對兄弟發怒,也不應該把別人都看得微不足道,都看成廢物,如果同別人發生爭執,應該在供奉上帝之前,也就是在祈禱之前,和解。
第二條戒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七節到第三十二節)人不僅不應該私通,而且不應該貪戀女色,一旦同一個女人結成夫婦,就永遠不要背叛她。
第三條戒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三節到第三十七節)人不應該在許諾時起誓。
第四條戒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八節到第四十二節)人不應該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當別人打你的右臉時,你應該把左臉也揍上去讓他打,人應該寬恕欺辱,應該順從地忍受欺辱,如果別人有求於你,你不應該拒絕。
第五條戒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節到第四十八節)人不僅不應該恨敵人,不僅不應該同敵人爭鬥,而且應該愛敵人,幫助敵人,為敵人效力。
聶赫留道夫兩眼盯著油燈發呆。他想起我們生活中的種種醜惡現象,他想,如果人們都受到這些戒律的教誨,都按照這些戒律去做,那麼,那時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就大不一樣了,他想到這裡,心裡感到無比的喜悅。這時的他,就好像經歷了長時間的勞累和痛苦,突然覺得身心獲得了安寧和自由。
他一夜沒有睡覺,他像其他許許多多讀過《福音書》的人一樣,他讀了好幾次這本書了,現在才第一次懂得了這本書的意義。這本書所闡述的那些道理他很早以前就知道,只是那時他並沒有完全領會,而且也不相信,現在他才完全領會了和相信了。
他不僅認識到了和相信了,人們只要按照這些戒律去做,就能達到最高的幸福境界,他還認識到了和相信了,任何一個人除了履行這些戒律,就無需做別的,這是人生惟一的明智的目的,任何人只要不按這些戒律去做,就會犯錯誤,就會招來懲罰。這是從全部教義中得出的結論,這個道理在有關種植葡萄園的園戶的寓言中表現得尤為鮮明和生動。幾個種植葡萄園的園戶本來是被送往葡萄園為園主幹活兒的,可是這些園戶卻把葡萄園當做他們自己的財產,他們認為葡萄園裡的一切都是他們的,他們竟然在這裡過起了享樂的生活,早就把園主忘了,誰要是向他們提到園主,提到他們對園主所擔負的職責,他們就把誰殺死。
「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和這些葡萄園的園戶的所作所為一樣,」聶赫留道夫心裡想,「我們相信,我們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們生來就是為享福的,豈不知這種想法是很荒謬的,是沒有道理的。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想來就能來,而是有人讓我們來的,是為了某種目的讓我們來的。可我們卻認為,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只是為了享樂,那我們顯然就不會有好結果,就像那些背離了園主意願的園戶不會有好結果一樣。園主的意願就表現在這些戒律里。這些人只有按照戒律行事,人世間才能建立起天堂,人們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可是我們卻先要求這些東西,顯然是求不到的。
「這樣看來,這是我一輩子的事了。只有做完了一件事,才能開頭做另一件事。」
從這天夜裡起,對聶赫留道夫來說,一種嶄新的生活開始了,這倒不是因為他到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而是因為他對這個時期他所經歷的一切有了和過去完全不同的認識。至於他生活中的這個新階段將怎樣結束,未來會告訴我們的。
1899年12月16日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