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自控力心理學> 神經營銷學——獎勵性誘惑的可怕之處

神經營銷學——獎勵性誘惑的可怕之處

2024-10-04 15:20:26 作者: 韓春澤

  我們所處的世界總能刺激我們的大腦產生多巴胺,當我們的大腦被釋放出的多巴胺充滿,我們就會產生難以抑制的消費衝動。

  很多商家就是利用刺激消費者的多巴胺神經元,以促進消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實例證明,人們面對有誘惑力的商品,就控制不住自己。例如,聞到廚房裡散發出來的飯菜的香味,人們會不受控;看到服裝店牆上的身材修長的模特的照片,人們也會不受控。面對商家設下的眾多「陷阱」,我們大腦中產生的多巴胺讓我們的意志力失效了。

  我們容易受商家各種形式的誘惑,主要是因為這些誘惑都是獎勵性承諾,會讓大腦釋放多巴胺。大量分泌的多巴胺讓我們感受到彼時的快樂,就算以後會帶來苦惱,那也是以後的事情,起碼我們現在無暇顧及。

  那麼什麼是獎勵性承諾?它與多巴胺的釋放有什麼關係?

  當我們走進商場或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食品免費試吃區域。商家為什麼會這樣安排,難道他們只想讓你品嘗嗎?當然不是。其實商家比顧客要精明許多,他們就是希望你進入商場後,大腦中能分泌出更多多巴胺,所以將那些有誘惑力的東西先展示給你。食物和飲料通常對人們是最有誘惑力的,因為它們最容易讓人感到飢餓、口渴。人們在這種狀態下,就會尋找獎勵性承諾。食物是可口的,又可以免費品嘗,這就具備了兩個最大的獎勵性承諾,如果服務員又是一個魅力四射的人,那就是第三個獎勵性承諾了。面對這些「獎勵」,你還能堅持自控嗎?

  當你吃了這些東西,你大腦中的獎勵系統就被激活了,即使你只咬了一口免費食品,你會發現,你的購物車一會兒就會多出好幾樣東西。據研究發現,願意品嘗甜食的人,更傾向於購買放縱自己的東西。儘管在出門之前,你為了省錢已經做好開支預算,但是面對誘惑,而大腦釋放出的大量的多巴胺,會讓你為了滿足自己的獎勵系統尋找更多的商品。

  除了食物能讓我們的意志力失效,我們周圍潛在的很多因素,都會降低我們的自控能力。可能我們都覺得自己是不受GG誘惑的,但是事實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儘管我們看到產品GG並不會立即去購買產品,但是我們已經將產品信息留在了潛意識裡。比如某天你看到麥當勞GG上有一款新漢堡套餐,當時只是瞥了一眼,但有一天你正巧路過麥當勞,就會回憶起好像有個新雞腿漢堡,不如進去嘗試一下,於是你又消費了。

  可能你不敢相信,氣味也會讓人產生消費欲望。當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除了購買必需的電影票,幾乎大多數看電影的人還會購買爆米花、飲料、冰激凌,難道他們沒有吃飯嗎?當然不是,這種額外的消費已經跟肚子飢餓與否沒有任何關係了。因為爆米花和冰激凌散發出的奶油甜香味,刺激了人們大腦的獎勵性神經,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尋找香味的來源,接著就是購買。有時候電影院賣爆米花和飲料賺取的收入,可能比銷售電影票得到的還要多。商家利用「氣味營銷學」,確實能增加很多利潤。

  你所聞到的、聽到的、看到的東西,不是你自己發現的,而是商家精心設計的。他們為了吸引你的眼球,從各個方面激發你的購買慾望,這就是「神經營銷學」。如果我們想為自己找一個安全的購物環境,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我們也不願意讓自己失去購買慾望。那麼我們該怎麼躲避商家設下的陷阱?那就是把我們不喜歡的東西「多巴胺化」,利用獎勵性承諾來克服誘惑。

  例如我們都喜歡買有機會中大獎的福利彩票,卻不喜歡將錢存進銀行獲得利息。你可以試想,買彩票雖然有機會中大獎,那也屬於極少數人。如果將錢存進銀行,每月除有固定存款外,還能額外多出一些金額的獎勵,想到這些,你存錢的熱情就會高漲起來。所以利用好這一點,你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消費衝動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