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德國古典哲學講演錄> 四、最終目的之追尋

四、最終目的之追尋

2024-10-04 15:01:24 作者: 鄧曉芒

  剛才講了,目的論必須要有最終的目的。我們通常也講,人的生活當然是有目的的,我們每一件事情做出來都是有目的的。但是一個人的生活沒有最終的目的,那麼我們說他的一生是沒有目的的。我們通常都是這樣講。也就是說,所謂最終目的,使得他的一生成為有目的的。一個有目的的人,他就應該有一個一生的終極目的。我們經常說,一個青年,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目的呀?你的目的是什麼呀?你到底要什麼呀?要追問這個東西。我們明明看到他每天生活都有他的目的,比如肚子餓了,要找點吃的,等等。這都是有目的的,他有理性嘛。但是我們說他的生活沒有目的,意思就是說他沒有最終目的。自然界也是這樣。每一個自然生物,看起來好像都是有目的的,但是如果你不賦予它一個最終的目的,那麼它這個目的呢,就會沉淪於弱肉強食的機械關係之中。當然我們今天看起來這個食物鏈條是很和諧的,大自然的和諧,不要破壞它,那只是從我們人的眼光來判定。用康德的話來說呢,就是在我們人的一種反思判斷力看來好像是和諧的。如果那些動物,那些生物自己也有眼光的話,它也許會認為這個鏈條、這個自然界很不和諧,本來就不應該這樣。獅子老虎就會認為,所有的東西,包括人,都應該成為它的食物,那才是和諧的。但是康德認為呢,它們不能成為終極目的。真正能夠成為終極目的的還是人。

  為什麼?那麼,康德就提出了一種道德目的論。所謂道德目的論就是把目的論再提高一個層次,否則的話,自然目的論仍然成不了目的論體系。自然目的僅僅從一種外部的互相利用和弱肉強食的這樣一種關係來考察的話,那麼物種與物種之間是沒有終極目的的。你可以說人是萬物之靈長,但是人作為萬物的靈長,其實也很不利的,大自然並沒有對人特別恩惠,人間也有很多災難。人在這個地球上經常有一種被毀滅的危機,而且按照天文學家的觀點,很可能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整個地球就毀滅了。這個我們誰也料不到。就是說大自然並沒有對人特別恩惠。當然,幾萬年、幾十萬年以來,我們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萬物之靈長,但是這個不一定就能夠使人成為終極目的。人憑藉自己的這樣一種強力,能夠控制萬物,並不足以使人成為最終目的。而且即算這樣來看,人憑藉強力成為主宰,那麼這樣對自然界的眼光呢,仍然是一種機械論的觀點。人是一部機器,只不過這一部機器比其他的機器更精密,動力更強,更善於利用環境中的、自然界的各種能量,無非如此。所以康德對這樣一種自然目的,進行了一種進一步的推論。推到了一種道德目的論。也就是說,道德目的論是從自然目的論裡面推導出來的,並不是康德想出一個道德目的論,然後強加於自然之上。不是這樣的。他就是從自然目的論裡面推導出來的。

  首先他進入到「人」這樣一個存在,他們的存在方式。我們前面講了,人是萬物的靈長。從自然鏈條上面,我們當然可以推到這一步。人成為萬物中最成功的一種生物。但是憑這一點,憑人的成功,還不能證明他就是最終的目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要進到人自身的本質裡面去,去尋求他如何能夠成為最終目的,尋求一種根據。那麼在這樣一個尋求根據的過程中,康德對人類社會進行了一場分析。就是說,人跟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他之所以戰勝其他的動物,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並不是靠他的機械的強力。當然機械的強力也有,比如說人更聰明,他可以藉助於其他的力量,借力打力,把其他的力量當作手段,這是他的一部分。但是人還有一種更強的特點,就是他具有理性。這個理性使他的行為成為一種自覺的合目的性的行為。比如說,人的生產勞動,就是一種合目的性的行為。這樣一種行為,它的目的,對人來說就是為了獲得人的幸福。人是自覺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動物是通過本能。我們不能夠清楚地知道動物究竟是有沒有什麼目的,當然也許它有,但是我們只能猜測。但是人確實是有,每個人都知道,我的行為是有目的的,我的日常行為都是有目的的,就是追求幸福。為了追求人的幸福,所以我們人才運用自己的理性,設立自己的手段和目的的關係,這樣來追求到我們的幸福。所以,跟動物相比,人是最能夠追求自己的幸福的。當然動物也有「幸福」,我們也有很羨慕它們的時候,但是那不是它追求來的,是大自然給它安排好了的,所以嚴格說來並不是幸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