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藝術標準的二律背反
2024-10-04 15:01:09
作者: 鄧曉芒
最後呢,講到藝術的二律背反。藝術中間也有二律背反,這個二律背反是屬於藝術標準上的二律背反。就是說,講了這么半天,你對審美或者是藝術到底有沒有標準?這在當時也是爭論得很厲害的一個問題。當時有英國經驗派和大陸理性派兩派對藝術爭論不休。經驗派的美學就認為,藝術的標準完全是經驗的,沒有什麼先天的標準,不能用概念去規定一個藝術品的高下。我們要評價一個藝術品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找那些最有欣賞經驗的人、行家,他看過很多很多,你沒有看過的他都看過,那麼他們當然就最有經驗,他們的意見是最值得重視的。然後把這些人召集在一起,大家評一評,大家都認為這個東西好,那就是好了,或者權威人士認為好,就是好了。沒有什麼客觀標準,完全是一種後天的、經驗的標準。這是經驗派美學所持的觀點。那麼理性派美學認為,如果那樣,還有什麼美不美呢?如果讓大家投票來決定,那就等於說沒有標準了,只有多數人的好惡了,或者是多數人跟著權威的主觀好惡人云亦云了。但是美不美還是有它的客觀標準的,要有專業人士從理性的角度來建立一些普遍原則。於是他們提出了一些標準,比如說完善、和諧、比例、平衡、三角形的穩定性,或者黃金分割率0.618,一幅畫的構圖也好,人物形象的比例也好,各部分要符合黃金率,那才是美的。哪一點偏離了,那就不美了。所以理性派比較強調概念和法則,用概念法則來規定美的高下。雖然規定不了,但是他們認為總是能規定好的。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到,所以我們還必須加以更精密的規定,把所有例外的情況都考慮到。這兩派爭論不休。
那麼康德認為這兩派其實都有它的道理,但都有它的片面性。康德是持一種調和的立場。他認為,經驗派的那種觀點當然沒錯,我們在現實的審美活動中,我們不可能從經驗中找到一種普遍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作品的好壞。但是理性派的標準如果我們把它作另外一種理解,就是說,它不是用現實的有限的概念來做標準,而是用一個無限的概念、理念——審美理念來做標準,那麼也是可以成立的。也就是在現實審美中,雖然我們找不到這個標準,但是我們總要去找。我們把一個絕對美的標準作為一個理念,不斷地向它去靠近。什麼東西最美?它是有標準的,不是大家通過投票。通過投票那當然超女是最美的了,但是專業人士都不認可,那是低層次的。不能通過投票,還是必須要追求高層次的東西。這就是純藝術標準,純粹藝術,高雅藝術的標準。所以康德認為我們要相信有一個審美理念在那裡向我們召喚。當然那個理念是無限的,沒有任何人可以達到,但是它總有個標準,不是沒有標準,它在召喚我們,所以我們說審美活動中有一個標準。否則的話我們的文學評論就不用寫了,我們的文學史也不用寫了,藝術品的高低我們是沒有標準的,那就不要評論了。之所以還要評論,還要爭論,就是因為它畢竟有一個無限的、遙遠的目標在召喚著我們,使我們向它去努力。一個藝術家也是,總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覺得還是沒有達到心目中的標準,再去做,也許到死他都留下遺憾。但並不說明他那個標準就不對的,他是應該有一個標準。這個就是康德對這個二律背反的解決方式。這個解決方式也很有意思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慢慢琢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