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皇權遊戲> 2、一家之言——清朝錯失八次圖強維新的歷史機遇

2、一家之言——清朝錯失八次圖強維新的歷史機遇

2024-10-04 14:25:40 作者: 上官雲飛

  順治元年(1644年),清遷都北京,入主中原,中國歷史開始了一個新的皇朝時代。幾乎同時,1649年(順治六年),英格蘭發生資產階級革命,世界歷史開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資產階級民主化的新時代。清朝面對世界國際化、工業化、民主化的大潮,雖有「康乾盛世」,出現一段輝煌,卻仍恪守祖制,未能革故鼎新,錯過了八次圖強維新的歷史機遇。

  第一次,清朝入關之初,皇太后和順治帝禮遇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為清帝了解西方開啟一扇窗戶;但隨著順治帝病故,湯若望被訐告,下獄而死,從而使這扇中西文化交流的窗戶剛打開便被關上。

  第二次,在康熙朝,西方耶穌會士將西方科學技術最新成果送到皇宮,使得康熙對歐洲國家的社會、地理、人文、科技等都有所了解,由此組建了被西方譽為清朝皇家科學院的「蒙學館」,但康熙死後,人亡政息,沒有使之成為國家政策和政府行為。

  第三次,雍正時期,天主教與儒家傳統發生衝突。雍正帝驅趕天主教徒、廢除天主教堂,在維護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把通往西方科技文化的窗戶關上了。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第四次,乾隆朝,英國使臣喬治·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但乾隆帝高傲自大,固步自封,造成了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失敗。乾隆帝看不到世界發展的潮流和工業科技的進步,拒絕了英國的要求,堵塞了交流的渠道。

  第五次,嘉慶朝,英王第二次派遣以羅爾·阿美士德為正使的訪華使團,再次向中國提出通商的要求,再遭拒絕,從而使清朝堵塞了中西交流的渠道,失去了向西方借鑑、學習的機會。

  第六次,道光朝,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吃了敗仗,但不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臥薪嘗膽,奮發圖強,進行改革,卻繼續封閉,狂妄自大。

  第七次,同治朝,恭親王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實行同治新政,派出留學生,但不久卻遭節制,致使同治新政夭折,清朝再次梗塞了中西交流的渠道。

  第八次,在光緒朝,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卻將這場維新變法葬送。

  清朝同中國歷史上其它皇朝所處時代不同。其時,英、美、法、德等西方列強,已經過資本主義工業化、資產階級民主化;日本、俄國也經過變革而逐漸強大。清朝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當然,清朝也做過一些改革,但對其基本制度——皇位繼承制度、八旗制度等沒有做實質性的改革,卻是以不變應萬變。清朝皇室,自殘自戕,堵塞鼎新道路,錯過維新機會。必然會被趕下歷史舞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