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功

2024-10-04 14:23:46 作者: 上官雲飛

  1)、太平天國起義

  在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後九年,太平天國起義。在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四年,英、法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年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再過兩年,英、法又發動新的戰爭,清政府再簽訂《北京條約》。由於太平天國堅決保持中國的主權,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而清政府卻屈服於外國侵略者,訂了一連串的賣國條約,因此,外國侵略者最終扶植反動的清政府,干涉太平天國革命。

  太平天國就在這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與外國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外交,最後展開了反侵略戰爭。所以太平天國的外交史,實際就是一部反侵略的歷史紀錄。

  太平天國反封建反侵略有一個先後的步驟。根據當時的革命形勢,制定對外的方針政策。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進行戒備,也不求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幫助,但卻不想輕易失和以樹大敵。他預定在把清朝打倒之後,第二步就把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驅逐出中國。

  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方面,與清朝正在打和拉的階段,還不曾找到他侵略中國的走狗,而太平天國革命方興未艾,也不得不採取等待一些時候的政策,偽裝中立,以與太平天國周旋。

  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用偽中立對付太平天國。而太平天國所希望於外國資本義侵略者的正是要使他不與清朝統治者結合在一起,也就隨著不同情況相應地去對付他。當時太平天國所進行的外交,正是侵略與反侵略之間針鋒相對的外交戰。

  太平天國堅持反對外國資本主義者的侵略的對外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但由於對內方面,在軍事上,政治上犯下了一個又一個大錯,還在與封建階級作生死的搏鬥中,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對清朝統治者已經通過打和拉的階段,進入了軍事合作。而同時,狡猾的英國侵略者還到天京來,與太平天國進行利誘和威脅的秘密外交,提出以平分中國為條件,願幫太平天國打倒清朝,否則把太平天國打倒的談判。太平天國斷然予以拒絕,立刻向上海進軍,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斷絕外交關係,以干戈相見。

  太平天國的失敗在於對內,而不是對外。雖然太平天國的領導者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缺乏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曾經漫不經心地把內河航行權和領事裁判權讓給外國侵略者。但這是由於無知,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太平天國初期以天朝上國自居,把外國視為屬國,這固然是不對的,洪仁玕也曾對此向天王提過意見。但那時候,外國侵略者並不曾敢動過太平天國的一根毫髮。而到洪仁玕來天京執政,庚申十年夏李秀成進軍上海之役,一切都遵守國際法,外國侵略者卻敢抗拒太平天國。可知這種態度,在太平天國的對外關係上,並無關大旨。至於為著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不顧安慶失守後形勢的緊急,而斷然進擊外國侵略者,論者指為失策,又加之天王的錯亂調度,使進軍上海功敗垂成,並招致兩面受敵的後果,以致敗亡。然而太平天國這種反抗侵略的偉大精神,給百年來中國人民前仆後繼進行打倒帝國主義的鬥爭以最光輝的榜樣,那是錯誤嗎?應待後人的評說。

  正因為太平天國對外方針政策堅持原則,在展開反侵略戰爭之前,就針對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使其不敢有所異動,不得逞其陰謀,這才粉碎了侵略者想把中國變成為殖民地的狂妄企圖,太平天國的外交史,正記錄下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光輝的反侵略史跡。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資產階級對清朝發動的一次侵略戰爭。這次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因此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四年(1854年),英國藉口《望廈條約》中有12年可以修約的規定,援引片面最惠國條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條約》,以進一步擴大鴉片戰爭中所得到的權益,得到法國、美國的支持。清政府拒絕了「修約」的要求。英、法、美未達目的,叫嚷要訴諸武力。但當時英、法正與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無力在中國開闢新的戰場,美國也因國內局勢不穩,不可能發動侵華戰爭,「修約」問題便暫時擱置起來。咸豐六年(1856年),美國藉口《望廈條約》屆滿12年,要求全面修改條約,得到英法的支持。清政府再次拒絕了這一要求。英國認為,只有採取強大的軍事壓力,才能從中國取得更多的權益。於是,英、法兩國各自尋找發動對華戰爭的藉口。

  1856年,英國終於製造了一個「亞羅號事件」。在此之前,法國藉口「馬神甫事件」正在向中國交涉,進行敲詐勒索。於是接受英國建議,派葛羅為全權專使,率軍參加對中國的戰爭。

  1857年10月,額爾金和葛羅率艦先後到達香港。11月,美國公使列衛廉、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趕到香港與英法公使會晤,支持英法的行動。12月,英法聯軍5000多人編組集結完畢。額爾金、葛羅在27日向葉名琛發出通牒,限48小時內讓城。葉名琛以為英、法是虛張聲勢,不作防禦準備。12月28日,聯軍炮轟廣州,並登陸攻城。29日,廣州失陷,葉名琛被俘,解往印度加爾各達,1859年病死於囚所。

  英、法聯軍占領廣州後,四國公使糾結北上。1858年4月,四國公使在白河口外會齊,24日即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派全權大臣在北京或天津舉行談判。英、法公使限定6天內答覆其要求,否則將採取軍事行動。美、俄公使佯裝調解,勸清政府趕快談判。清政府不能正確判斷英、法下一步的行動,又指望美、俄調停,既不作認真的戰爭準備,又沒有同侵略軍作戰的決心。

  1858年5月20日上午8時,額爾金、葛羅在聯軍進攻準備完成之後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讓四國公使前往天律,並限令清軍在2小時內交出大沽炮台。上午10時,聯軍轟擊南北兩岸炮台,各台守兵奮起還擊,打死敵軍100餘人。但是由於清朝官吏臨陣逃跑,後路清軍沒有及時增援,致使炮台守軍孤軍奮戰,最後各炮台全部失守。聯軍隨即溯白河上駛,到達天津,還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朝統治者感到戰守兩難,立即派出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前往天津議和。

  6月26日和27日,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美、俄兩國則在此之前就分別與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這些條約規定了公使駐京、增開商埠以及賠款等內容。此外,俄國還趁火打劫,在5月底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退出天津,準備來年進京換約。1859年,英國派普魯斯為公使到中國赴任和換約。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於6月中旬帶領艦隊和海軍陸戰隊開到大沽口外。清政府安排英、法公使由北塘登陸進京換約,普魯斯斷然拒絕,提出堅持要清政府拆除白河防禦、並乘艦帶兵入京的無理要求,並限期撤防。

  1859年6月24日晚,侵略軍炸斷攔河大鐵鏈兩根。25日,英國艦隊司令率10餘艘戰艦、炮艇突襲大沽炮台。此時大沽炮台經蒙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整頓,加強了兵力,改善了武器裝備。面對侵略軍的野蠻進攻,守軍奮起反擊,激戰一晝夜,擊沉、擊傷英法軍艦10餘艘,斃傷侵略軍600餘人,英國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聯軍受此挫敗,狼狽逃出大沽口。

  英法聯軍在大沽戰敗,使英、法政府大為惱怒。額爾金、葛羅再次成為全權代表,分率英軍1.8萬人和法軍7000人,氣勢洶洶地殺向中國。1860年4月,侵略軍占領舟山,5月、6月占領青泥窪(大連)和煙臺,封鎖渤海灣,完成了進攻天津、北京的部署。

  1860年8月1日,英法軍艦30多艘,集結於北塘附近海面。清軍在北塘沒有設防。8月12日,聯軍在北塘登陸,迅速占領北塘西南的新河、軍糧城和塘沽,切斷了大沽與天津之間的主要交通線。8月21日,聯軍占領大沽炮台。僧格林沁所部退至北京東南的張家灣、通州(今通縣)一帶。聯軍乘勝占領天津。

  清政府立即派人至天津乞和,英、法聯軍不予理睬,進逼通州。清政府又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到通州求和,英、法聯軍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9月18日,聯軍攻陷張家灣和通州,21日陷京郊八里橋。僧格林沁等撤往北京城。咸豐帝令其弟恭親王奕?留守北京,負責求和事宜,自己從圓明園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

  英法聯軍略經整備,即於10月6日進攻北京,同日,闖入圓明園,在大肆搶劫之後,將圓明園燒毀。大火連燒3天,煙霧籠罩北京全城。接著,侵略軍還搶劫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處許多著名建築中所藏的大量文物珍寶。

  10月13日,聯軍占據安定門,北京陷落。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簽訂;25日,中法《北京條約》簽訂;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割占中國領土40萬平方公里。至此,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中國再次損失了大量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其中,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趨激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