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治

2024-10-04 14:23:43 作者: 上官雲飛

  1)、錯登大寶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已是65歲的老人,這年奕詝16歲,奕?15歲,其餘的兒子都是5歲以下的孩子。這就意味著有條件、有能力競爭帝位者,只有奕詝和奕?兩兄弟。

  恭親王奕?的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二等侍衛頤齡之女,家境寒素。她入宮之初,封為嬪。但她聰慧漂亮,嫵媚動人,很討道光皇帝的喜歡,晉封為貴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她在紫禁城承乾宮生下奕詝(咸豐),這年她22歲,正是花樣的年華。鈕祜祿貴妃生子奕詝兩年後,皇后佟佳氏病死。她時來運轉,晉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之事。又過了一年,被冊為皇后。月盈則虧,寵極則衰。鈕祜祿氏雖身為皇后,但漸因色衰而愛弛,抑鬱寡歡,得了大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病死,年33歲。奕詝當時只有10歲。

  奕詝生母過世後,受靜貴妃撫育。靜貴妃,姓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她初為靜貴人,後晉為貴妃。靜貴妃生有三個兒子: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和皇六子奕?。前面說過,奕綱和奕繼已死,靜貴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奕?比奕詝小一歲。靜貴妃便將失去生母的奕詝收在膝下撫育。奕詝孝敬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如同胞弟。而同奕爭奪皇儲最有力者,就是他視作同胞的皇六弟奕?。

  

  奕詝與奕?,他們倆都受靜貴妃撫養。道光在連喪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悲傷之餘,沒有再冊立皇后。便冊靜貴妃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奕詝與奕?小兄弟倆,都在上書房讀書,年齡相近,關係密切,並無嫌猜。不過,奕詝讀書比奕?早一年。奕詝6歲開始讀書,師傅為杜受田。

  奕?也在上書房讀書,但較奕詝聰明,師傅是卓秉恬。

  道光帝秘密立儲的故事,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多樣,繪聲繪色。

  一說:追思亡後而施恩其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由貴妃晉升為皇后不久,就突然死去。有一首《清宮詞》寫她暴死,事多隱秘。傳說道光帝十分悲痛,決定不立其他妃嬪的兒子,而立皇后生的兒子奕,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靈。

  二說:欲立奕?而改立奕詝。傳說道光皇帝寵愛奕?的生母孝靜皇貴妃,所以曾寫好諭旨,要立奕?。但書寫時被太監窺見,最後一筆特別長,猜想寫的是「?」字,而不是「詝」字。這件事傳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興,便改立為奕詝。

  道光應該立奕?,而不該立奕詝,咸豐錯坐了皇帝的寶座。

  據野史記載:道光晚年,身體衰病。一日,召皇四子與皇六子入對,將藉以決定儲位。兩位皇子都請教自己的師傅,問詢如何應對。奕?師傅卓秉恬說:「皇父如有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師傅杜受田則對奕詝說:「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不敵六阿哥。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他們兩兄弟都照著自己師傅說的做了。道光對皇四子奕詝的話很高興,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了同上面類似的故事: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上文中的宣宗指的是道光帝,文宗指的就是後來的咸豐帝。這就是《清史稿·杜受田傳》所載「藏拙示仁」的故事。

  以上故事,說明奕詝突出「仁」與「孝」。這是道光立奕為皇太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選擇皇太子的主要標準是所謂的「德」。本來皇太子的選擇,應當是「德才兼備」,道光選擇皇太子的時候,沒有「德」、「才」兼顧,而重「德」輕「才」。後來的事實證明,咸豐帝奕詝遇到大事時缺乏遠略、膽識,而是退縮、逃避,證明他在「德」的方面也是有欠缺的。

  2)、錯定輔臣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咸豐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瀛等。咸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等請咸豐帝硃筆親寫,以昭鄭重。而咸豐帝此時已經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寫硃諭。咸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十七日清晨,咸豐帝病逝。

  當時,朝廷的主要政治勢力,主要分為三股:

  第一,朝臣勢力。其集中代表是顧命「贊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瀛。

  第二,帝胤勢力。在咸豐死時恭親王奕?30歲、醇郡王奕20歲,都年富力強。大敵當前,咸豐皇帝和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莊,幾乎沒有一個人身臨前線。恭親王奕?、醇郡王奕都是空有爵位的閒散親王、郡王,既不是大學士,也不是軍機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卻要挺身在第一線,處理那麼一個亂攤子。奕?等本來就對咸豐登上皇位心懷不滿,且被罷掉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八旗都統,要往承德奔喪又遭到拒絕,特別是他作為咸豐皇帝的血親而未列入「御賞」、「同道堂」章顧命大臣,於情於理,都不妥當。舊怨新恨,匯聚一起。況且,恭親王奕?不是孤立的一個人,他同諸位兄弟——沒有官職的醇郡王奕等聯合起來,同帝後勢力聯合起來,同朝中顧命大臣以外的勢力聯合起來,形成朝中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第三,帝後勢力。就是6歲的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他們雖是孤兒寡母,在帝制時代卻是皇權的核心。帝後勢力是朝廷中最為重要的政治勢力。在對待顧命大臣的態度上,帝後一方同帝胤一方的利益是共同的,因此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顧命八大臣。在朝臣、帝胤、帝後三個政治集團的政治力量對比上,顯然帝胤勢力與帝後勢力占有優勢。

  咸豐皇帝臨終前沒能正確平衡主要政治力量之間的關係,導致辛酉政變的發生,從而出現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影響中國歷史近50年!這就鑄成了咸豐皇帝的第三個大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