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武功
2024-10-04 14:22:09
作者: 上官雲飛
1)、一統女真
金亡以後,女真各部,紛爭不已,強凌弱,眾暴寡,元、明300年來,未能實現統一。努爾哈赤興起,採用「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戰略,經過30多年的征撫,實現了女真各部的大一統。當今世界,有那麼多的部族在爭鬥廝殺,其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位偉大的民族領袖,能將本民族各種利益集團協調統一起來。可見,努爾哈赤促成女真——滿洲的民族大統一,確是一件彪炳千古的大業績。
2)、一統遼東
明中期之後皇權衰落,已經難以對東北廣大地區實行有效管轄。努爾哈赤及其繼承人皇太極經過艱苦努力,統一了東北地區:東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貝加爾湖,西至青海,南瀕日本海,北跨外興安嶺的地域,實際轄境大約有500萬平方公里,和明朝實際控制面積大致相等。東北地區的重新統一,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努爾哈赤對東北的統一,後來沙俄東侵,日本南進,列強逐鹿,東北疆域為誰所有,實在難料。
3)、建立後金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作為一個僻處邊疆一隅的滿洲族首領,以赫圖阿拉為中心,參照蒙古政權、特別是中原漢族政權的範式,登上汗位,建立後金。從此有了鞏固的根據地,以支持其統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爾後,他克瀋陽、占遼陽,奪廣寧、據義州。都城先遷遼陽,後遷瀋陽。
4)、創立了八旗軍制
努爾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獵組織形式,創建八旗制度。
原有黃、白、紅、藍四旗,後又增添四旗,在原來旗幟的周圍鑲邊,黃、白、藍三色旗鑲紅邊,紅色旗鑲白邊。這樣,共有八種不同顏色的旗幟,稱為「八旗」,即滿洲八旗。後來又逐漸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統稱八旗,而實際是二十四旗。
5)、努爾哈赤的「七大恨」
明萬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呈告皇天,聲討明國之過,發軍征明。
第一恨為明軍「無故生釁於邊外」,殺其祖父覺昌安與父親塔克世。第二恨是明朝違背誓言,「遣兵出邊,護衛葉赫」。第三恨系明臣背誓,指責建州擅殺出邊采參挖礦的漢民,逼令建州送獻十人斬於邊上。第四恨,乃明朝「遣兵出邊,為葉赫防禦」,使葉赫將其許聘與努爾哈赤及其子代善之女「轉嫁蒙古」。第五恨是,明廷遣兵,驅逐居住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穀的女真,「不容收穫」。第六恨為明帝聽取葉赫讒言,遣人持函,「備書惡言」,侮辱建州。第七恨是明廷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併吞的哈達地區。
6)、撫順之戰
黃崖關長城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在明與後金的戰爭中,後金攻取撫順(今遼寧撫順市北)的作戰。
7)、清河城之戰
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七月,在明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清河城(今遼寧本溪縣北清河城)大敗守將鄒儲賢部的作戰。
清河城攻陷後,努爾哈赤下令將清河城牆全部拆毀。使明軍自清河至撫順城無存身之地。而後,收取地窖穀物,田中青苗,則縱馬放牧,造成清河一帶五六十里以內人煙斷絕。
8)、廣寧之戰
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十八日,努爾哈赤命族弟多弼等人留守遼陽,自將八旗大軍約八九萬人向廣寧進發,十九日,後金兵到達遼河東岸的永昌堡宿營,二十日清晨,努爾哈赤起營渡河西進。王化貞的「防河兵見勢不當,遂走」。後金兵乘勢追擊,包圍了廣寧東面門戶西平堡。二十一日,後金兵布戰車雲梯,四面攻城,明副將羅一貴率領士兵英勇抵抗,多次擊退後金兵的進攻,最後因「火藥盡,救不至」,寡不敵眾,西平堡失陷,羅一貴自刎而死。
二十三日,努爾哈赤領兵到達廣寧城下,孫得功等人獻城歸降,後金未動一兵一卒占領了廣寧,隨之乘勝攻占河西四十餘城,所得明軍糧草、軍器等物資不計其數,這是繼遼瀋大戰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