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清后妃傳奇> 3、歷史上福命最好的女人

3、歷史上福命最好的女人

2024-10-04 14:19:01 作者: 上官雲飛

  在給予乾隆皇帝一生以深刻影響的屈指可數的幾個人之中,乾隆生母鈕祜祿氏是不可忽視的一位。以往的研究者由於未能走出清代官方史書所設下的迷陣,因而往往把她視為無足輕重的人物。其實,要深入了解乾隆,要澄清康雍乾之際某些重大疑案,都離不開鈕祜祿氏這個出身寒微而福命最好的女人。

  

  乾隆皇帝體格健壯,壽元高厚,在中國古代帝王群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不能不說是得益於其母的遺傳因素。乾隆的父親雍正體弱多病,年五十八而終。乾隆同父異母兄弟九人,年幼夭折的五人,其中雍正嫡福晉烏喇納拉氏所出者一,側福晉年氏所出者三(年氏所生三子全夭折),側福晉李氏所出者一;其他兄弟中「格格」耿氏所出,皇五弟弘晝活到六十歲,壽數最高;唯獨「格格」鈕祜祿氏所生獨子乾隆壽高八十有九,這與鈕祜祿氏不能說沒有關係。

  有學者已經銳敏地揭示出乾隆體健、高壽與其生母之間的聯繫,莊練先生在《中國歷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一書中他說:「滿清皇帝起家於關外的遊獵部族,習俗尚武,雖富貴不忘其世代相傳的騎射之風,所以在咸豐以前的各朝皇帝,不但他們自己都能馳騁鞍馬,也以此教導他們的兒子。木蘭秋彌,乃是滿清皇帝經常舉行的狩獵活動,皇帝和皇子們一起在山嶺原野之間騎馬馳突,射獵虎豹熊鹿之類的野獸,雖多危險,卻也是極好的武術訓練。乾隆在這種生活環境中長大成人,當然能夠得到很多的訓練機會,從而成為一名善於騎馬征戰的武士,雄偉壯健。但清朝的皇帝皇子們雖多身體強健,卻決無一人能如乾隆之壽至九十,而且垂老不衰,這就與各人的先天稟賦有關了。皇子們的先天稟賦,得自其母后母妃的遺傳。出身富貴之家的妃嬪,不可能有強健的身體,而唯獨乾隆例外,因為乾隆之生母並非一般出生於富貴之家的妃嬪,乾隆得天獨厚之處,就在這裡。」

  這一段關於皇子們身體素質得自於其母后或母妃的遺傳的論述大體是能成立的。名門閨秀多是弱不禁風的女子,而皇帝給皇子指婚時偏偏要從門弟著眼,忽略了其身體條件。雍正皇帝的嫡福晉和兩位側福晉都稱得上富貴之家的仕女,而所生子女多夭折;乾隆皇帝為皇子時,雍正指八旗大姓富察氏為嫡福晉,富察氏37歲病逝,她生的兩個兒子先她而夭折,另外一名側福晉高佳氏出身內務府世家,也是中年而亡,且終生都沒有生育,再一名側福晉烏拉那拉氏母家也是八旗官員,她生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壽命不長。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出身寒微,以王府粗使丫頭而上升為熹妃,幼時家境的貧苦卻造就了鈕鈷祿氏強健的體魄,去世的前一年還在乾隆奉侍下登泰山,游幸避暑山莊,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以八十六歲高齡辭世。人的壽命長短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特別是在科學不昌明的古代,皇子也概莫能外。但一般說來,后妃身體素質好的,所生皇子多高壽;而后妃的身體素質如何,又與出身門第高下有二—定聯繫,富貴之家鮮有健碩之女,而出身寒微者倒有可能體格堅韌。康熙皇帝相看過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後連連說:「有福之人」。傳世的《慈寧燕喜圖》有乾隆為其母祝壽的畫面,鈕祜祿氏方面大耳,看上去完全是一副雍容富貴的老太太模樣,但長得並不美。由此推測,乾隆生母身材高大、面目端正。乾隆皇帝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聲如洪鐘,這些顯性的遺傳特徵大多得自子他的出身寒微的生母鈕祜祿氏。其實從一些自然生理上來解釋許多事情,反而更通人情。

  現在似乎沒有史料可以證明乾隆的性格受到了其生母的哪些遺傳影響,但鈕祜祿氏在雍邸中的微賤地位顯然給乾隆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深刻的恪印。

  鈕祜祿氏十三歲時入雍邸為侍女,七年後生下乾隆,而又過了十餘年,才被剛即位的雍正冊封為熹妃,其名位仍在皇后烏喇納拉氏、貴妃年氏和齊妃李氏之後。這時,乾隆已十二、三歲了,自己生母在雍親王府中的「格格」身分、由此而連帶的自己為侍女所出的卑下處境,不能不給這個天生傲骨的少年以深深的刺激。有人曾取笑乾隆是個「立嫡迷」,卻不真正了解乾隆內心的苦衷。乾隆從自己的痛苦經歷程深深體味出,儘管是金枝玉葉,若生母卑賤,在王子群中仍要備受白眼和欺凌;他無論如何不想使密定的皇太子重複自己走過的一段苦難經歷,因而一再堅持立元後嫡子為太子,直至徹底絕望才罷手。

  在乾隆皇帝中年以後病態般的聚斂無厭心態中,似乎也隱隱看到其生母影響的影子。誠然,乾隆生在帝王之家,但他並不完全等同於富貴人家的紈絝子弟。他確實揮金如土,鋪張浪費,以最大限度地顯示富有四海的太平天子氣象;但他更注重斂財,在他內心深處有一種囊括天下財寶於一身的強烈欲望。人們可以舉出許多種理由對此作出解釋,不過幼年時期的乾隆因生母貧賤而留下的種種不可磨滅的印象,致使他對擁有財富無止境的追求,是不應被忽略的一個因素。總之,乾隆的鋪張粉飾也好,對財富的狂熱追求也好,其中難免讓人感到有一種暴發戶的味道在內。

  而乾隆對自己的這位貧賤的母親也有著濃厚的報恩心理,在這方面它可真是儒家孝子的典範。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崩逝,當即開示遺詔,以寶親王、皇四子弘曆即位。弘曆於當天降諭尊「母妃」鈕祜祿氏為皇太后,隨後上皇太后尊號「崇慶」,在命禮部準備上皇太后尊號的典儀時,乾隆特別說皇太后「誕毓朕躬,恩深鞠育」。鈕祜祿氏以誕育皇帝而被、尊為皇太后,按宮中制度,乾隆稱其母為「聖母皇太后」,有時亦稱「聖母」。

  從名分上講,烏喇納拉氏是乾隆的嫡母,但皇子時代的乾隆似乎和她沒有建立起親密的母子之情,現在能夠見到乾隆寫給她的唯一一首詩題為「恭祝皇母聖壽」:

  蓬萊曉日照金扉,虬縵雲成五色輝。

  觴捧六宮趨彩仗,嵩呼四海仰慈闈。

  瓊筵恭進仙人膳,文綿歡呈玉女衣。

  叨沐恩勤逢令節,年年拜舞慶春暉。

  詩中雖有「春暉」、「恩勤」的字樣,但缺乏感人的親情,完全是應景文章。至於皇貴妃年氏、齊妃李氏這兩位對乾隆來說也是母親輩分的婦人,乾隆則從未提及。被尊為崇慶皇太后時已四十四歲了,她膝下只有乾隆一子,而她老人家又是十分喜歡熱鬧的人,因此逢年過節,乾隆總是想辦法讓太后能開懷行樂。每年新正,先在重華宮中舉行家宴,乾隆二十五年「新正重華宮侍皇太后」一詩寫宮中天倫之樂甚詳:

  鳳輩臨龍閣,新年第一祥。

  彤庭增喜氣,綠野遍春光。

  欣答初韶傘,欽稱萬壽觴

  粉椋蘭百和,勝帖燕雙翔。

  浮服孫曾繞,遐齡日月長。

  宮中行樂養,欲以化群方。

  對比前面那首詩,即可看出乾隆對兩皇太后的感情了吧。

  重華宮家宴之後,乾隆即奉皇太后從嚴素所居的暢春園移駐於圓明園的長春仙館,隨後慶賀新春的節目聯翩而至,正月十三日開始放燈,圓明園中燈光輝煌,如天上仙境,至正月十五日,歡慶氣氛達到高潮。入夜放煙火之前,皇上已陪皇太后在「山高水長」樓上坐定,觀看類似今天大型團體操的舞燈表演,在樓前舞燈者有三千人,他們各執彩燈,口唱「太平歌」,隨著樂曲的節奏,循環進止,並依照帶隊人的指揮,一轉旋則三干人排成一「太」字,再轉成「平」字,以次作「萬」、作「歲」字,以次合成「太平萬歲」四字,取的是「太平萬歲字當中」的吉利。舞罷,則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照亮半邊天空,但見紅魚奮起,跳躍於雲海之內,令人嘆為觀止。

  乾隆侍候母至孝,他知道母親熬個皇太后太不容易。在太后六十大壽時,打算儘量鋪張,以承母歡。他改清漪園(今頤和園)之瓮山為「萬壽山」,在園內修「大報恩延壽寺」(今排雲殿)、佛香閣。在皇太后六十大壽之前,乾隆還命將大內的慈寧宮重加修葺,蹭加了前殿的重檐,新修了花園和佛堂,以供太后在城裡居住時生活更舒適。皇太后的壽辰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往年到了這時節,京師多風雪,寒侵肌骨,但乾隆十六年自十一月初至二十五日竟無一絲風,無一絲雨,晴和暄暖,如春三月光景。十九日這天,皇上已奉太后暢遊萬壽山,二十四日皇太后鑾輿自郊園進城,至西直門外高梁橋停蹕,皇太后御大安輦進城,鹵簿前導,乾隆親騎於輦前恭引,雲集北京的文武千官,以至大臣命婦、京師士女,簪纓冠帔,跪伏在大街兩旁。為了烘托喜慶氣氛,萬壽山至西直門路旁由內務府備辦各種景點,高梁橋至大內西華門,則由在京王公大臣和各省督撫分段布置,目擊者對其盛況有如下精彩描述:

  「十餘里中,各有分地,張設燈彩,結撰樓閣。天街本廣闊,兩旁遂不見市廛。錦繡山河,金銀宮闕,剪彩為花,鋪錦為屋,九華之燈,七寶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狀。每數十步間一戲台,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倔童妙伎,歌扇舞衫,後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顧方驚,右盼覆眩,游者如入蓬萊仙島,在瓊樓玉宇中,聽霓裳曲,觀羽衣舞也。其景物之工,亦有巧於點綴而不甚費者。或以色絹為山嶽形,錫箔為波濤紋,甚至有一蟠桃大數間屋,此皆粗略不足道。浙省出湖鏡,則為廣榭,中以大圓鏡嵌藻井之上,四旁則小鏡數萬,鱗砌成牆,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億身,如左慈之無處不在,真天下奇觀也。」

  這一切,在王公大臣、各省督撫不過為討皇上的好以固寵,而乾隆則不過為博聖母一笑。乾隆以為母親看了一定高興,結果大出所料,崇慶皇太后卻嫌搞得過於鋪張奢華了,「甫入宮即命撤去」。這些自然可以說是乾隆好大喜功,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其孝順之心。以後再為太后舉辦壽典時,乾隆便不再那麼鋪張了。這也反映出鈕枯祿氏出身微卑,半生勞作,進而養成了不好奢華的品質。

  崇慶皇太后身體康強,性又好動,乾隆每次巡幸都奉母同行。太后去世前乾隆曾四次南巡,太后每次必往;太后信佛,曾三游五台,三幸泰山,又曾至嵩山拈香,至於塞外的避暑山莊,自乾隆六年皇帝首舉木蘭秋彌大典,即奉太后同行,此後每次大多同行。太后出身貧寒,迷信因果,巡幸途中多行善事,施捨老弱。據說一次乾隆奉太后南巡,御舟行至山東境,濟寧知州顏希深因事外出,而地方受災急需賑恤,顏母即令發官倉救濟百姓,山東巡撫卻以嚴母違制上章彈劾。皇太后得悉此事,則以嚴母有仁愛之心,不讓皇帝給予處分,還召見何氏於御舟之上,賜以匾額,褒獎備至。正趕上濟南知府出缺,顏希深被提升為濟南知府,沒過幾年,又擢拔為河南巡撫。也許因為她窮苦出身,沒什麼文化有關。崇慶皇太后雖然深知皇上孝敬自己,確也行事謹慎,恪守祖上所傳下來母后不得干政的家法。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崇慶皇太后鈕枯祿氏去世。九月,乾隆發布上諭,決定明年秋間東巡祖陵。上諭還明示途中不圍獵,不遊玩,不擺筵宴,僅僅祭陵而已。東巡時果真如上諭所言,隊伍雖然仍很壯觀,但卻鴉雀無聲,默默趕路。途中雖有迎駕官員,也僅僅「賜茶」。由於一路未搞活動,二十幾日便達永陵。68歲的乾隆一到陵園,還未達碑亭,便下輿動哭失聲。步人啟運,至寶城前行禮,已哭得弓腰曲背,難能站立了。皇帝一哭,隨行臣、文武百官也都得隨著大哭,哭聲遂震動山野。

  而乾隆前兩次東巡陵,不僅未哭,而且還得意洋洋,壯志滿懷。然而後兩次東巡謁陵,他卻大失常態,有了哭陵的哀狀。由此可見乾隆對其母的孝順,崇慶皇太后鈕枯祿氏雖然出生貧賤但真可謂鴻福齊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