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鈕祜祿氏的身世探討
2024-10-04 14:18:58
作者: 上官雲飛
如果是普通平民百姓,他出生在什麼地方,對家庭來說可能算是一回事,但對民族、對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然而,乾隆皇帝卻不同,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誰密切關聯。大家為什麼關心乾隆的生母是誰呢?因為乾隆的母親「出身名門」或「出身微賤」,會直接影響到乾隆及其接班人嘉慶的皇位、事業;如果乾隆的母親是漢族人,則又關涉到更為複雜的政治問題和民族問題。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氏等等。
成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雲即今之崇慶皇太后。待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10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但是,這位鈕祜祿氏究竟是何許人也?
《清高宗實錄》說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是「原任四晶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近人唐邦治先生據《王牒》撰寫了《清皇室四譜》,其中進一步說:「鈕祜祿氏,弘毅公額亦都曾孫女,四品典儀追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剛即位的雍正皇帝冊封鈕祜祿氏為熹妃的冊文中也說:「咨爾格格鈕祜魯氏,毓質名門,揚休令問」。這樣,人們很容易得出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出身名門的印象。如果單從姓氏著眼,鈕祜祿氏既然為清開國元勛弘毅公額亦都曾孫女,而額亦都後人又被公認為滿洲八大世家之一,說乾隆生母鈕祜祿氏「毓質名門」似乎也沒有錯。禮親王昭璉在他所撰的《嘯亭雜錄》中對「八大家」作了如下的解釋:
「滿洲氏族以瓜爾佳氏直義公(費英東)之後,鈕祜祿氏宏毅公(額亦都)之後,舒,穆祿氏武勛王(揚古利)之後,納蘭氏金台吉之後,董鄂氏溫順公(何和里)之後,輝發氏阿蘭泰之後,烏喇氏卜占泰之後,伊爾根覺羅氏某之後,馬佳氏文襄公(圖海)之後,為八大家雲。凡尚主選婚,以及賞賜功臣奴僕,皆以八族為最雲。」
誠如昭槤所言,瓜爾佳氏、鈕祜祿氏、納蘭氏(即納拉氏)等滿洲「八大家」由於歷史的原因,確實與清皇族愛新覺羅氏有著特殊密切的關係。僅以清帝后妃而論,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姓鈕祜祿氏,她的妹妹鈕祜祿氏也嫁給了康熙,諡溫僖貴妃;雍正皇帝的熹妃,即乾隆生母姓鈕祜祿氏;乾隆妃嬪中有鈕祜祿氏兩位;嘉慶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姓鈕祜祿氏,另有恭順皇貴妃亦姓鈕祜祿氏;道光皇帝元後孝穆成皇后姓鈕祜祿氏,繼後孝全成皇后、成貴妃、祥妃皆姓鈕祜祿氏;咸豐皇帝元後、即人們熟悉的慈安皇太后姓鈕祜祿氏……,有人作過統計,以人數而論,清帝皇妃中,姓鈕祜祿氏者位居第二。
高陽先生在論證乾隆真正生母時,說官書所載的鈕祜祿氏必「出身滿洲八大貴族之一的鈕祜祿」,所據者,就是「鈕祜祿氏」被公認為「八大家」之一;孟森教授從《清史稿》「外戚表」中查出乾隆生母鈕祜祿氏「祖額亦騰」,則認為「騰」即「都」之異譯,鈕祜祿氏系弘毅公額亦都曾孫女——這即是說,他們都是依據清朝官書,並且都是從姓氏上著眼,認為姓鈕祜祿氏者必為出身滿洲名門的大家閨秀。
其實,這是望文生義所犯的錯誤。
張采田先生則比較嚴謹,他在《清列朝后妃傳稿》中是這樣敘述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家系的:「父凌柱,原任四晶典儀、內大臣,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一等承恩公。父吳祿。祖額亦騰,薩穆哈圖子,額亦都從弟。」
這段平實的記錄很重要,它告訴人們:
第一,額亦騰並非大名鼎鼎的清開國元勛額亦都,而是額亦都的「從弟」,即叔伯兄弟。
嚴格地說,乾隆生母鈕祜祿氏是額亦騰,而非額亦都的曾孫女。
第二,乾隆生母鈕祜祿氏的祖父吳祿系一白丁。
第三,乾隆生母鈕祜祿氏的父親凌柱是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剛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推恩及於外祖父凌柱,才封「一等承恩公」的。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大致推出乾隆生母雖姓鈕祜祿氏,但不能說她「毓質名門」。八旗社會中列入「八大家」的鈕祜祿氏其實是弘毅公額亦都一支的後人。額亦都有子十六人。其中櫛風沐雨,佐命開基而聞於當世者,惟圖爾格、車爾格、伊爾登、超哈爾、遏必隆五人而已。這五支之後,則名臣迭出,指不勝屈。至於額亦騰及其後人,則直至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無一人名於當世,乾隆生母鈕祜祿氏之父凌柱的四晶典儀、內大臣官銜可能也是鈕祜祿氏封熹妃後才被恩賞的。正所謂「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更何況弘毅公額亦都的從弟額亦騰的後人呢。
清制,皇子、皇孫的婚配要由皇帝親自指定,而指婚的範圍則限在八旗世家中選定的「秀女」。順治年間規定,每隔三年舉行一次選閱秀女,屆時由戶部行文京中滿洲、蒙漢軍八旗共二十四都統,同時行文外省駐防八旗及外任旗員,將應閱女子層層上報。到選看秀女之日,由秀女所在各旗官員及秀女的親屬送到大內神武門,按照排定的序列,聽候內監傳入宮門,由戶部及八旗官員公同閱視,凡記名者,準備再行選閱,未記名者,本家就可以自行聘嫁了。在候選的秀女中,皇帝要遴選相貌和人品俱佳,特別是出身名門的秀女,「指與某皇子或指與某皇孫」為福晉,同時還要指配側福晉二至四名,出身自然要等而下之了。皇子、皇孫分府成婚後,府中還需侍女幹些粗活,這類侍女有的也從八旗秀女中挑選、賞給,入府後談不到給予什麼名號,她們則出身於八旗寒素之家,如外任八旗下級官吏,以至另戶軍士,閒散壯丁。在皇帝指婚時,最重視的當然是皇子的嫡福晉,因為皇子若承繼帝位。,嫡福晉自然,冊立為皇后;其次則重視側福晉,如嫡福晉冊立為皇后之後,不幸崩逝,側福晉循資歷而進,必繼封為皇后。至於賞給皇子的執賤役的女子,則並不過多地考慮出身。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就是康熙皇帝未曾計較其出身,才將她賞給胤慎作丫環的。
《清皇室四譜》載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四十三年,年十三賜侍世宗(雍正)藩邸」,就是鈕祜祿氏十三歲時由康熙賜給雍正作使女的冠冕堂皇的說法。這時雍正的爵號還是貝勒,所居府邸,即今之雍和宮,那時還只稱為「貝勒府」,或「四爺府」。「貝勒府」中早已有出身名門的烏喇納拉氏為嫡福晉,兩位側福晉年氏之父為湖北巡撫年遐齡、李氏之父為知府李文燁。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冬,鈕祜祿氏偶爾得到了一次真正「入侍」已晉升為雍親王的胤慎的機會,第二年便生了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但鈕祜祿氏在雍親王府中的地位並未得到顯著的改善,仍然習慣地被人們稱為「格格」。「格格」是滿洲語,《清文鑒》釋為「姐姐」。「姐姐」這個略表敬意又含糊不清的名稱加在為主人生了兒子的丫頭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此後鈕祜祿氏被王府中人呼為「格格」又持續了十餘年之久,直到雍正元年十二月被封為熹妃為止。
乾隆生母鈕祜祿氏何以初入侍雍正時未有嫡福晉、側福晉名號?為什麼誕育雍親王第四子弘曆後仍以「格格」名之?這些清官書不便解釋的事實自然會令人動疑,所以高陽先生才推斷說,鈕祜祿氏既出身於滿洲八大貴族,又於康熙五十年誕高宗,則不應不封福晉。但高陽進一步推斷鈕祜祿氏並非乾隆生母則有欠穩妥。這裡有一個清代官方史書有意加以諱飾的事實,即乾隆生母鈕祜祿氏雖有一高貴的姓氏,而其母家卻早已漸漸衰微了。此事實為高陽先生等學者所忽略。上面曾提到,晚清人王闓運說乾隆生母原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十三歲入京師,恰逢挑選秀女,遂同姐妹們入秀女十人之列,以「容體端頎中選」,分在雍親王府邸。及雍親王夏被時疾,王妃多不往,乾隆生母「奉妃命,旦夕服侍維謹,連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這個說法雖有破綻,但稱自己自幼家貧,十三歲挑為秀女,分發到貝勒府邸作賤役,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留下侍奉雍親王而生乾隆皇帝,應該是最接近乾隆生母家世的真相。然而,他的說法至今尚未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其實,清代有的隨筆、筆記很能道出許多歷史疑案,況且王闓運作為一著名學者應當不會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