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尿症:總在床單上畫「地圖」
2024-10-04 14:17:41
作者: 葉鴻羽
9歲的樂樂已經上小學了,可讓家人不解的是,樂樂早已過了尿床的年齡,如今每天早上起來仍然會看到他在床單上畫的「地圖」。這讓媽媽很無奈,看著樂樂所畫的「地圖」,她都會斥責道:「你都多大了啊,怎麼還尿床呢?怎麼沒有一點羞恥心呢?」聽到媽媽的訓斥,樂樂垂著頭,一句話也不說。
其實,樂樂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尿床的毛病。當時,他一直是奶奶照顧的。而奶奶面對這種情況,認為小孩子都會有尿床的現象,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不會尿床了。因此,家人也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當樂樂到了上學的年齡依然天天尿床,這讓心急的媽媽對他失去了耐心,每次看到床單上的「地圖」就對樂樂大聲責備。有時候,家裡有其他親戚朋友在,媽媽也毫不避諱地指責他。
為了不再讓樂樂在床單上畫「地圖」,媽媽開始讓9歲的樂樂穿起了尿不濕。雖然樂樂對此極不情願,但又害怕媽媽的指責,所以迫不得已穿著。慢慢地,活潑好動的樂樂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中都不喜歡與人溝通,常常默默地坐在一個角落中看書。特別是在學校中,他為了不讓同學們知道自己那麼大了還穿著尿不濕,所以在上廁所時經常是偷偷一個人跑去,仿佛去做見不得人的事情。
長此以往,樂樂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差,而且性格也變得越來越自卑,遺尿的情況越發嚴重。媽媽發現這個情況才引起重視,覺得兒子可能有問題,所以急忙帶著他去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告知樂樂媽媽,樂樂患上了遺尿症,需要及時治療。
所謂的遺尿症是指3歲以上的兒童在沒有神經系統或是泌尿生殖系統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會在夜間睡眠時出現無意識地排尿。一般來說,嬰兒無法控制排尿,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而遺尿分為夜間遺尿和白天遺尿,以夜間遺尿居多。
一項調查表明,夜間遺尿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大約有16%的5歲兒童和10%的7歲兒童患有遺尿症。另外,大概有3%的患兒的症狀會一直持續到成年。心理學家指出,由於患兒持續存在夜間遺尿,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對其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那麼,遺尿症是如何產生呢?有專家經過研究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1.遺傳原因。醫學研究發現,遺尿症家族發病率比較高。如果父母一方患有遺尿症,那麼,出生的嬰兒則有50%的機會患上此病;如果父母雙方都曾患過遺尿症,那麼,孩子的患病概率高達75%。
2.家庭原因。由於家長對孩子排尿習慣訓練不恰當,沒有讓他們養成正常排尿的習慣或是兒童的生活不規律、功課負擔過重等,都可能造成夜間不能適時排尿而出現遺尿的現象。
比如,案例中的樂樂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老年人總認為孩子睡眠比尿床更重要,所以沒有對樂樂的排尿習慣進行訓練。而當樂樂出現尿床的現象時,家人卻不以為意,認為孩子大了自然不會再尿床了,從而導致樂樂每到夜間就會尿床。
3.睡眠原因。患有遺尿症的兒童在夜間睡眠時往往比較深,而且不易將其喚醒,即使在喚醒他們後,他們仍然處於意識迷糊不清,半睡半醒的狀態,不能感受膀胱的尿意,自覺地進行反射性排尿,所以就會在夜間發生遺尿的現象。
4.心理原因。由於很多家長不明白遺尿症的病理,當發現孩子尿床後就會進行嚴厲的指責、打罵,從而造成孩子心理緊張,並變得越來越自卑。
比如,媽媽在發現樂樂多次尿床後,不僅嚴厲指責他,還當著其他人的面批評他,導致他內心越來越緊張、害怕、自卑,從而導致其遺尿症越來越嚴重。
當孩子患上遺尿症後,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專家指出,治療遺尿症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醫生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全面的配合,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才能產生治療效果。具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建立良好的習慣。專家建議,要給孩子安排好白天的活動,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以免他們出現精神緊張或疲勞;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晚飯以乾食、清淡為主,在睡覺前3~5小時飲用少量的水,不要吃西瓜、梨等水果和牛奶,以減少膀胱的儲尿量;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孩子入睡前,家長不要過分逗孩子或是讓其做劇烈的運動,抑或是看一些緊張刺激的影視劇,以免他們處於過分興奮的狀態;養成睡覺前排尿的習慣,讓孩子每天在睡覺前都要上廁所,讓膀胱中的尿液排空。
2.家長的理解和包容。對於家長來說,當發現孩子有遺尿的現象後不要指責、打罵他們,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焦慮、緊張、害怕、自卑等,不僅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導致症狀加重。因此,家長應該多給他們安慰和理解,並給予更多的關心,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恐懼等情緒。
3.藥物治療。這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