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劉墉才學欣賞
2024-10-04 14:12:14
作者: 上官雲飛
劉墉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文章書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書法最佳,擅長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學顏真卿、蘇軾等名家書貼,後自成一家。劉墉的書法用墨厚重,筆健神藏,別具一格,與當時的翁方綱、鐵保、成親王統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而劉墉為最。
劉墉的書法早年在康熙、乾隆酷愛董、趙書風的影響下,初師董其昌,進而遍涉顏真卿、蘇軾各家,形成用飽筆濃墨來表現渾厚端莊的書法特點,其行書以隨心所欲、意到筆到、不講究線條粗細勻稱而著稱,尤長小楷。劉墉十分重視臨習諸名家法帖,成名後仍堅持終生孜孜臨習,樂此不疲。其浸潤畢生,集諸賢之大成,深得個中真諦。清徐珂《清稗類鈔》評價其書法「論者譬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賢之大成也。……其書之佳妙,正在精華蘊蓄,勁氣內斂,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有,人莫測其高深耳」。近代著名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康有為則稱讚劉墉書法曰:「石庵亦出於董其昌,然力厚思沉,筋搖脈聚,近世行草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成也。」但同時也有人對劉墉用筆崇尚濃肥、揮肆自如的書風有不同看法,甚至刻薄地譏諷為「墨豬、兔類」。劉墉一生官運亨通,閣老書家,名震天下,當時各種趨炎附勢、附庸風雅、以求一紙為榮的實在不少,因此劉墉的應酬之作也不在少數,甚至在疲於應付之時,命幾個姬妾代筆應酬,以至於後來他的三個姬妾都能仿效劉墉的字跡,其中尤以攝夫人黃氏為甚,筆勢極似,小楷幾可亂真,傳說連劉墉本人也難以辨別。這也就是造成以後劉墉的書跡進入市場後難求善價、市場定位與其帖學宗師身份不相符的重要原因。
正史記載劉墉極簡,野史及民間傳說頗多。相傳劉墉科考,進行殿試,乾隆見其貌醜陋,想難為他,便讓他以自身為題,詠詩一首。劉墉未加思索,脫口而出:
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
一眼辨忠奸,單腿跳龍門。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丹心扶社稷,塗腦謝皇恩。
以貌取才者,豈是賢德人。
文武百官聽罷,想戲弄而戲弄不出。乾隆也一聲嘆息,連夸劉墉不庸,並御筆一揮,欽點作本科狀元。可見劉墉才學,折服於當朝。至於字,據說他從不輕易送人,就是皇上,不指名讓他寫,都不寫。一天,殿上與皇上坐,乾隆問他練什麼字。他反問您問的是大個的還是小個的。乾隆說大個的你能寫多大?他答北京方圓四十里我能寫一個字。乾隆怕他要那麼大的紙筆,便問小個的能寫多小。他說一個蒼蠅頭上寫四十七個字。乾隆又怕他讓皇帝滿殿追蒼蠅,不成體統,就一轉念,要他和和珅在五分寬一寸長的紙上,寫一萬個字。和珅作難,他卻提筆寫道: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千萬全有了,乾隆看罷,只得有賞。這一方面說明劉墉的機智,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的字朝野公認,連善於書法的皇上也佩服三分。
劉墉聰明過人,又很有才學,只是脾氣有些古怪。所以乾隆既離不開他又惱他。
這一天,乾隆來到御花園散心,遛累了,就坐在樹下歇息,他身旁有許多大臣待候著。乾隆看見劉墉也在人群中,便沖他招呼說:」劉愛卿,過來。」劉墉向前走了幾步,跪在地上問:」萬歲喚臣有何旨意?」乾隆說:」我問你,古人有一句話,叫做:君叫臣死――」他故意留下後半截話讓劉墉回答。劉墉順口回答:」臣不死不忠。」乾隆便指著前邊不遠的水池說:」好,聯命你即刻跳進去,你自盡了吧。」在當時,皇上嘴裡說出的話都是金口玉言,不聽就是死罪呀!在場的大臣全愣了,心說:」這下劉墉是非死不可了」。劉墉不慌不忙地回答:」臣領旨。」然後站起身向水池一步步走過去。劉墉暗地裡說:」想出我的丑,沒那麼容易。」他動了動腦筋,主意就有了。
劉墉走到了水池邊上停住了腳,他躬著身子朝水池站立,先是側著耳朵,好像在聽水裡的聲音。然後又臉對著水面,嘴裡念念叨叨的,過了一會,他又恭恭敬敬地朝水池中施了三個禮。在場地乾隆和大臣們直納悶:」劉墉搞什麼鬼呢?」眼瞅著劉墉轉過身,嘿!又走回來了。
到了乾隆面前,劉墉說:」臣交旨。」乾隆這個氣呀!他把眼一瞪:」你交的什麼旨呀?到了水池你不往下跳,抗旨不遵,該當何罪?」劉墉說:」臣適才領旨後,走到水池邊,剛要往下跳,看見從水裡冒出一條龍。它對臣說:」劉墉你別自殺,你還有二十年的壽數,現在不該死。」臣對它言明:」萬歲有旨,臣不敢不死。」它對臣說:」沒事兒,你回去吧。萬歲是最敬天的,哪能不順天意?不會再叫你死了。」臣謝過龍王,就回來交旨了。
乾隆站起身手指劉墉:」你胡說,朕不信會有這事,走,看看去。」說罷帶領大臣們走到水池前。乾隆低頭瞧了瞧,水面上很平靜,只有幾條魚在裡面游來游去。乾隆問:」龍在哪兒?劉墉對著乾隆深深地施禮,說:」萬歲爺是真龍天子,那龍王哪敢見您啊?它早躲回水晶宮裡去了,眾大臣也齊聲奉承說:」萬歲洪福齊天,那小小的龍王自然是應該迴避的了」。
乾隆知道劉墉說的是假話,但也暗暗讚嘆他的腦子真是太靈了,什麼難題也別想難倒他。不由得怒氣全消,苦笑著對劉墉說:」好吧,朕免了你的死罪,你再湊合著活二十年罷。」
下面是山東省諸城劉墉故居聯:
心為大清,不要管劉姓何姓;
志在報國,何必分漢人滿人。
據傳,有一天,早朝已退,文武百官都各自散去,只有和珅跪在金鑾殿不走,乾隆皇帝問他:「愛聊沒有退朝,莫非有什麼要緊事嗎?」和珅說:「啟奏萬歲,我近日聽說,劉墉私持八旗公款,在他的山東老家大興土木,修建一座比御花園還要講究的園林。劉墉心存不軌,望皇上明察。」乾隆聽了一愣,皺起眉頭想道:都說你劉羅鍋子為官清正,原來你也是個口是心非的貪官呀!於是決定趁南巡的機會,親自到劉墉的山東老家察看一番。這一天,皇帝南巡的一隊人馬,來到山東濟南府地界,老遠就見一戶民宅,楊柳成行,溪水環繞,真是一處風景幽雅的地方。走到跟前一看,門上寫著這副聯匾。乾隆思索了一會,覺得有點好笑,心想:普天之下,除了愛新覺羅氏我弘曆這一支,有誰敢來妄稱什麼天下第一家呢?他想知道個究竟,就去扣門。隨著敲門聲,走出來一位黑鬍子老頭,約有五六十歲。乾隆問他:「請問,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釋?」黑鬍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事還得問我父親。」乾隆跟隨進到二門,老頭敲了幾下門,又迎出來一位花白鬍子老頭,大約七八十歲,乾隆躬身施禮:「請問,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釋?」花白鬍子老人也搖搖頭說:「這事還得問我父親。」乾隆暗自琢磨:這兩位老者儀態高雅,舉止非凡,必然有點來歷,斷然不是一般人家。這時候,第三道門已經打開,迎出來一位白鬍子老頭,約模有百歲開外的年紀。他穿著一身素色衣服,手拄一根龍頭拐杖,乾隆趕緊上前施禮。老人連忙把皇上攙扶起來,說道:「請萬歲免禮。」皇帝的隨從正在納悶:皇上是一國之君,為什麼向一個鄉下老人行禮呢?就聽乾隆對老人說:「我在年幼時,聽皇祖(康熙)對我說,他曾經把一根龍頭拐杖賞賜給濟南府的一位功臣,這根龍頭拐杖被敕『上打君,下打臣』,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我怎麼敢失禮呢?」白鬍子老人微微一笑,高聲喊道:「皇上駕臨敝舍,家人快來迎接。」這一聲好似洪鐘,傳遍幾層院落,不一會兒,全家百十來口人都跪在當院,拜見過了皇上,然後又都散去了。」乾隆跟著白鬍子老人來到堂屋,他已經對大門上的橫批有了點理解,但他還是問道:「請問,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釋?」那老人捋了捋尺把白鬍子,慢慢地說:「我家自秦漢以來,宗族興旺,枝蔓繁盛,遍及天下各府州縣,算起來總共出了八十個翰林,三個狀元,十二個宰相,成百個王侯,如今老夫我是五世同堂,全家共有人丁一百單八個。」說著,從櫃櫥里取出一卷黃綾來。打開一看,寫的是「天下第一家」,下署康熙某年御筆,印有皇帝的玉璽。乾隆對老人說:「這麼說,這就是劉愛聊的家了。」老人點頭說:「劉墉正是老夫的重孫。這孩兒性情直憨,恐有不周之處,還望皇上海涵。」乾隆說:「正是因為劉墉秉公正直,我才如此器重他呀!」這時已是正午,老人說:「已到午飯時刻,臣無備,請皇上賞光,就在寒舍用膳。」乾隆點頭答應了。只聽鐘聲一響,端來了飯菜。皇上還以為是山珍海味呢,沒想到是一個盤子裡盛著個玉米面窩頭,還有兩碗青菜湯。老人把窩頭切成四塊,遞給皇上一塊。乾隆勉強吃下半塊窩頭,就再也咽不下去了,剩下那三塊老人全吃光了。乾隆看著老人吃得是那樣香甜,斷定他是粗茶淡飯,勤儉度日慣了的人。心想:這與和珅家那種花天酒地的生活,是無法相比的。乾隆南巡返回北京後,對劉墉更加賞識、更加信任了,相反,對和珅卻增加了幾分疑慮。
湖北省武漢市民間收藏家陳祖坤家中,有一副劉墉手書墨跡漢繡聯:
有猷有為有守;
多福多壽多男。
經鑑定,這是一副漢繡對聯。這副繡品色彩絢麗,長112厘米,寬30厘米,紅色的緞面上繡著「有猷有為有守,多福多壽多男」,落款是「石庵劉墉」,並繡有印章。陳祖坤介紹,此對聯是他在新洲一農家覓得。他還出示了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高漢玉的來信:「從照片來看,是一副刺繡花卉組成的堂幅對聯。在清代,這種用花卉紋組字的形式並不多見……這是一件少有的繡品。」武漢文物鑑賞家王瑞華說:該聯應是清末時期的漢繡。估計是後人描了劉墉的字,然後製成繡品。漢繡傳人任本榮稱:花卉紋組字是漢繡的特色,他曾見過許多清代漢繡繡品,但都毀於「文革」時期。
山水有情娛永日;
古今無盡寄長年。
——甌渠村收藏劉墉手書墨跡聯
浙江省永嘉縣西溪鄉甌渠村近日發現清嘉慶三年劉墉題寫的這副對聯。落款署:「嘉慶三年夏石巷劉墉」,並蓋有劉墉印章。永嘉縣西溪鄉甌渠村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崇文習武的古村,名人輩出,民間民俗文物眾多。這副古對聯是甌渠村民祖上流傳下來的,距今雖有200餘年的歷史,但保存完好,墨跡清晰。現甌渠村民俗博物館已將對聯複製,供遊人觀賞。
鏡水屏山開勝境;
瑤林珠樹擷名香。
——劉墉手書墨跡行書聯
時人對劉墉和王夢樓的書法有「濃墨宰相(也有說濃墨狀元),淡墨探花(指鎮江人王夢樓)」之美譽。劉墉的行書七言對聯,就充分顯現出這樣的特點。劉墉又擅長於草書,他繼承了北宋蘇軾開創的」韻勝氣貫」、「尚意」的書風,他讚揚蘇東坡的草書《黃州寒食詩帖》曰:「筆軟墨豐皆入妙,無窮機軸出清新。」他以「蘇體」書寫的蘇軾三首詩,瀟灑超逸、酣暢淋漓、惟妙惟肖,更為稱絕。劉墉的墨跡傳於世者,有由其侄兒劉鐶之(嘉慶朝戶部尚書)刊刻行世的《愛清堂石刻》。劉墉的詩也值得稱道,但可惜留傳下來的太少,只有由其侄孫劉喜海輯其遺詩成集,於道光六年(1826年)刊刻行世的《劉文清公遺集》17卷,《應制詩》3卷。英和贊其詞章曰:「其言衝然以和」,「瀏然以整,而又貫串乎經史,宏覽乎諸子百家佛老小說,故其言高而不華而不縟,雄而不矜,逶迤而不靡世。」王昶《蒲褐山房詩話》稱劉墉的詩「清新超悟,有香山東坡風格」。這些評價都有中肯的成分,人們從僅存的《劉文清公遺集》中也可看到這一點,他的詩體裁和內容都很廣泛,語言樸實清新,頗有可讀性。如他在乾隆三十一年寫的一首《從軍行》道:「辛苦長防萬里秋,歸期休問大刀頭。不驚夜火烽傳警,卻怕新聲笛起愁。」真實地反映了軍旅生活的思鄉之苦。《甲辰重陽節十剎海燈下》寫道:「天際白雲吹盡,林間黃葉飛來。原自不離色相,何曾一惹塵埃。明月同光處處,蓮花妙印心心。會取定中不隔,無勞夢裡相尋。」寫出了當時的季節風景和他對佛學的認識。題跋更是如此,一首《題畫》說:「一樹垂楊萬縷金,春風澹蕩碧波深。閨人倦繡間相約,來試綸竿就綠蔭。」描繪了閨中女子春天出遊的情景。
南極一星朝北斗;
五雲多處是三台。
——謝振華收藏劉墉手書墨跡聯
謝振華,1948年生,廣東省中國文物鑑藏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鑽石商會古玩玉器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廣州市海珠區、番禺區收藏家協會理事。上世紀70年代中涉足收藏,藏品主要以明、清至民國的名家字畫為主,兼藏陶瓷、玉器、端硯等。在謝振華藏室的一角,掛著一副對聯,為清朝一代名相劉墉所作。劉墉又名劉羅鍋,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讓今人熟知他是一位清正廉明而且智慧超凡的宰相,其實他還是清乾隆年間四大書法家之一。該副對聯所書的是「南極一星朝北斗,五雲多處是三台」,所用的紙是官場紙(當年達官所用的一種紙)。為了搜集這副劉墉的真跡,謝振華當年還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辛苦: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冬天,他從新會的一個朋友處得知南海有位鄉村藏家收藏有劉墉的真跡,便開著摩托先到新會接上那朋友,再從新會開到南海,當天寒風刺骨,飄著雨絲。深夜趕到時,謝全身已濕透,「不過,得到這副對聯還是很開心。」謝說。
閒中覓伴書為上;
身外無求睡最安。
——沈秉成收藏劉墉手書墨跡聯
在蘇州,耦園幾乎家喻戶曉,但知道園主沈秉成是一位著名藏書家的人較少,知道園內有一藏書樓叫「鰈硯廬」的那就更少了。沈秉成是清咸豐元年的進士,曾做過兩江總督,有政聲。清代末期辭官寓居蘇州時,購得婁門陸錦所築「涉園」的廢址,請名畫家顧芸規劃設計,擴建增築成耦園。園分東西兩部,西園以書齋織簾老屋為主,前後列山石,以藏書樓壓其背,小軒隱其前。此藏書樓名曰「鰈硯廬」。沈秉成喜藏硯,在京師得千陽石,似漁形,制為二硯,名曰「鰈」,乃以「鰈硯廬」命名書樓。經學大師、曲園「春在堂」主人俞樾為之賦詩云:「何年東海漁,化作一拳石。天為賢梁孟,產此雙合璧。」堪為文房佳話。樓為二層飛檐式建築,站在小院裡看此樓,整個格局為曲形,只見樓上樓下都是木雕的窗扇和欄杆,古樸而清冷。這種安排,倒是完全符合明代造園家計成《園治》關於書齋的造址原則:「書房之基,立於園林者,無拘內外,擇偏僻處,隨便通園,令遊人莫知有此。」這座藏書樓保存如此完好,在蘇州也是僅見的。沈秉成在園內曾題對聯:「萬捲圖書傳世富,雙雛嬉戲志懷寬」之句。清劉墉在園內手書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從對聯可以看出,當時沈氏辭官後,過著隱居安閒的日子。以園為樂,以書為伴。其時,蘇州著名藏書家潘祖蔭、李鴻裔、吳雲、鄭文焯等都是其藏書樓的雅客,經常前往鑑賞古器、碑版、金石、古籍,相互探討研究。由於園內的文化氛圍濃厚和藏書樓的藏書基礎,因此在沈氏過世後,大量文人在此借住,研究學術。吳昌綬為近代著名刻書家,其精版本目錄之學,寄寓耦園時潛心校讎古籍,搜集遺文,刊有《雙照樓叢書》,其中《景刊宋元本詞》61卷,旨在保存宋、元、明刻本的真面目,精美絕倫,被詞學家稱為「在我國詞史上可謂空前之創舉」。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朱祖謀,去職後歸居蘇州,寄寓耦園之「織簾老屋」,時詞學家鄭文焯、曹元忠常至園中共同商討詞學。朱氏在園中輯歷代詞,後刊為《疆村叢書》。1939年,史學家錢穆,自昆明重返蘇州,居住園中,潛心治學,完成了《史記地名考》、《國史大納》等著作。1946年,史學家顧頡剛也曾借住在園中靜心研讀。耦園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原因之一是與耦園歷史上所附的人事是分不開的。沈秉成藏書甚豐,更喜金石字畫,所藏金石、字畫、典籍皆為精絕,藏書數量更超萬卷。如今鰈硯樓的藏書早已散失,書去樓空,這仿佛是古今藏書家無法逃避的宿命,但其留下的文化氛圍,還留在當今甚為熱鬧的耦園。
清風偶與山阿曲;
明月聊隨屋角方。
——何文秀收藏劉墉手書墨跡聯
此聯為舊裝原裱,高132厘米,寬32.5厘米,上聯「清風偶與山阿曲」,下聯「明月聊隨屋角方」。上款「瑜圃屬」,款上鈐「御賜清愛堂」印;下款「石劉墉」,款下鈐朱文「劉墉印信」、白文「石」二印。此聯楷書筆勢厚實豐澤,於端莊中含秀潤,圓轉中見雄闊。「清」、「曲」、「角」、「方」諸字結字頗有特色,轉折處採用圓轉的筆法,橫輕豎重,蠶頭燕尾,兩豎筆微帶弧形的特徵十分明顯。綜觀全聯,既有顏體雄偉大氣的氣魄,又有蘇書秀穎俊逸的風采,應屬劉墉中年精力旺盛、書藝鼎盛時期的精要之作。劉墉書法,各重一時,當時踵門求書,以得一紙為榮的人實在不少,使他窮於應付。相傳在不得已時,曾命幾個姬妾代筆。包世臣《藝舟雙楫》稱:「諸城有攝夫人黃氏,筆勢極似,諸城晚年書多出黃手,小真書竟至莫辨。
鏡里有梅新晉馬;
金中無藥舊唐雞。
——劉墉撰題
李伯元《南亭四話》卷七《費解對》(大東書局1925年印本,上海書店影印本,1985年1月第1版,P431):諸城相國為人書聯,常書此聯十四字。見者皆不得其解。陽湖汪子淵太史解之曰:「上四字,蓋用『梅里梅花白髮新』也。晉馬者,晉人有屈產之乘,隱喻其馬齒加長也。下七字用《唐君房碑》:『雞犬皆升仙』也。言金中無藥,則雞犬不得升仙也。
兩登耆宴今猶健;
五掌烏台古所無。
——劉墉題北京市虎坊橋閱微草堂
閱微草堂的門樓,座落在草堂院落的東北角,向南開門,正臨大街。由門樓進入,徑直向里,是一條通向後院的長廊。進門向左,就是閱微草堂的前院。前院有一座假山,山下巧設一洞,可通向長廊,名為」泄雲洞」,洞前一池花圃,花圃周圍,梅、蘭、竹、樹相間而生。假山西面有一泓清水,叫作」凝碧池」,凝碧池的北面,就是紀曉嵐的三間書房,自西而東,依次名為「綠意軒」、「瑞杏軒」、「靜東軒」。
在這三軒的牆壁上,爬滿了蔥綠的藤蘿。穿過瑞杏軒,是草堂的中院,北面是五楹瓦房,中間是客廳,西側為寢室,藹雲、卉倩曾居住在這裡。房前有兩株海棠,長得茁壯茂盛,枝杈已經齊著屋檐,這是為了紀念文鸞,特意栽種的。穿過中間客廳,就來到草堂的後院,東側有一株古仆的槐樹,西側有一株高大的梧桐,因此樹下的房屋,又分別叫作「槐安國」和「孤桐館」,馬夫人和沈明生前曾住在這裡。從後院和中院,都可入東面的長廊,直抵草堂大門口,長廊內張掛著當時名人的書畫,壽辰之前,紀曉嵐將自己題詠宅邸的幾首詩,請書法名家寫成詩幅,裝裱後張掛在廊內和室內:閱微草堂讀書如游山,觸目皆可悅。嘉慶八年六月,是紀曉嵐的八十大壽。閱微草堂修葺一新,大門上鐫刻著這副劉墉撰題書寫的對聯。劉墉的這副聯相當出色,將紀曉嵐一生的兩項殊榮寫了進去,稱讚了他在乾隆五十年、六十年兩次出席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並有從乾隆五十年到嘉慶二年,紀曉嵐五次專任或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殊榮,這種經歷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只有紀曉嵐一個。
雲容水態不相厭;
畫意詩情分與投。
——劉墉題江蘇省鎮江焦山
焦山位於鎮江市中心(大市口)東北4.5公里的長江之中,海拔70.7米,周2000米。因滿山蒼翠,宛如碧玉浮於江中,又稱「浮玉山」,為現時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風景。焦山原名樵山,傳說宋真宗為紀念曾隱居山中的東汗處士而改名焦山,並沿用至今。焦山山水天然真實,向以古樹名碑飲譽遐邇,寺廟建築皆掩映於老樹蔥籠之中,與金山相對,素有「焦山山裹寺」的說法。焦山歷來為軍事要地。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韓世忠曾率領將士駐紮焦山堵截金兵。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發動揚子江戰役,英艦侵入長江,曾遭到焦山炮台守軍的英勇抵抗和打擊。山南有定慧寺,寺東寶墨軒,又名焦山碑林,珍藏曆代碑刻400多方,新建的國際碑林,是書法愛好者經常涉足的地方。
彭城魁元無雙士;
雍丞療饌第一家。
——劉墉題江蘇省徐州著名飯莊易樂居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四月,朝廷協辦大學士劉墉因赴南京公幹,路上偶感風寒,決定在徐州小憩一日。徐州官員在南郊易牙齋設宴款待劉墉。劉墉雖然食慾不佳,卻對席上的養心鴨子、四蹄丸子、杏仁豆腐和三正雞等菜感覺特好。這四道菜不僅味道不同一般,而且食後渾身清爽,第二天感覺身體好了許多。本想在徐州多呆幾天,無奈急務在身,不敢耽擱,只得火速起行。辦完公事,劉墉決定回京途中再在徐州停留一日,劉墉不僅學識豐富,而且書法超群,第一次到易牙齋時,店老闆不知道他是誰,不敢造次。此次重來,憑他的經驗,店老闆很可能會求他留下墨寶。因此,他在來徐的路上,心裡已經有所準備。果不其然,二進易牙齋,酒足飯飽之後,店老闆恭恭敬敬端來文房四寶,懇請題字。劉墉欣然應允,從容撰題書就此聯。眾人見後,爭相拍手稱好。店老闆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對此墨寶愛不釋手。為防損壞,沒敢貼在店門口,而是掛在客堂中,精心加以保護。劉墉寫此聯時年44歲,正是官運亨通之時。後來,隨著劉墉官位的升高,這副對聯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以致劉墉題聯的故事成為徐州飲食界的一段佳話,流傳至今。「彭城魁元無雙士」,是指清代康熙年間徐州籍狀元李蟠,他是徐州歷史上惟一的一名狀元。「雍丞療饌第一家」則是稱讚易牙齋的佳肴味道好,療效真,有蓋過天下之意。雍丞,即易牙,春秋時代雍人,名丞,字易牙(一字狄牙),被齊桓公任用為御廚。善調味。齊桓公寵愛的衛姬生病,易牙調理烹製食療菜數種,五味兼備。敬獻衛姬,食之病癒。為此深得桓公賞識。易牙不僅是古代的食療大師,也是中國食療的創始人,同時與徐州也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相傳他曾三赴彭城求師,學習彭祖的烹飪方法,世人稱他是彭祖的再傳弟子。前人有詩讚云:「雍丞善味祖籛鏗,三訪求師古彭城。九會諸侯任司庖,八盤五盞宴王卿。」是說他三訪彭城,廚藝精湛。齊桓公九會諸侯時,他任總司庖,他創製的八盤五盞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啟匣尚存歸國詔;
解弢時指射潮弓。
——劉墉題浙江省杭州錢王祠
「弢」,謂弓袋,「解弢」,即解開弓袋。據《十國春秋》記載,錢鏐有妻室6房,生子33人。他執掌吳越國後,先後派自己的子嗣充任各州的長官。後來,宋太宗將錢鏐的孫子錢弘俶一家接到汴京定居。世代相襲,錢王的後裔便在各地分布開來。錢鏐子孫,簪纓累葉,人材蔚起。遠的不說,單當代便有著名水利專家錢夔、錢正英父女,都是著名的水利專家,父親取得美國水利工程碩士學位,女兒當了水利部長。國家級名人錢昌照,著名古文學家錢基博,中西文學研究泰斗錢鍾書,著名文史學家錢穆,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鍾韓、錢臨照,著名文學理論家我玄同,著名工程力學家、大連工學院院長錢令希,中國科技大學研究院副院長錢志道,植物學家錢崇澍,泥沙運動及河床演變專家錢寧,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致榕,著名書畫家錢松?、錢君匋、錢紫筠,著名作家錢杏?,著名蛇王錢龍飛、革命烈士錢壯飛,在台灣還有著名學者濟鍔,國民黨高級將領錢大均及前台灣「外交部長」錢復和正在南京幫助設計高樂夫球場的台灣著名設計師錢南欣先生,都是錢王后裔。錢氏英才如滿天繁星,不勝枚舉。
頭上青天為父母;
堂前翁姑即神仙。
——劉墉題山西省平遙古城日升昌票號
晉中祁縣的喬家,因了《大紅燈籠高高掛》曾在此拍攝,引得遊人的腳步踏破門前青石。其實,喬家從不納妾,早早將之列入家規「六不准」之首條,哪有紅燈籠讓你窺探風月?喬家庭院門廊,掛著的是古樸對聯,卻不大為人在意。那些歲月留痕,已滲出銅鏽般的青綠,訴說著鄉間哲學和紳門情致。譬如喬家正院這副「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是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閒便是主人」,有點統領全院「聯魂」的氣勢,緣於它表達了儒商喬家在平遙古城的「日升昌票號」,有劉墉撰書的這一副對聯掛在客廳,又見喬家經商童叟無欺,以誠信廣開財運。
亘古來今,雲閒天淡;
佳時令節,竹笑蘭言。
——永昌鎮朱村徐醫生收藏劉墉手書墨跡聯
2003年6月,浙江省蘭谿市發現了清朝大學士劉墉題寫的一副楹聯。在該市永昌鎮朱村一徐姓鄉村醫生家中,這副祖傳的木製楹聯長1.6米,寬0.3米,上聯為「亘古來今雲閒天淡」,下聯為「佳時令節竹笑蘭言」。劉墉的落款及印章清晰可辨。蘭谿市文物主管部門經過鑑定和比對,初步判斷此為劉墉真跡。這家主人稱,據流傳下來的說法,當年劉墉被貶官到現在的金華市做城門官時,他家祖上可能與劉墉「同事」過,而且交情甚厚,也許這是劉墉當年贈與他祖上的。但這還有待考證。
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
六七步如行四海九洲。
——劉墉題天津市薊縣盤山江山一覽閣戲台
天津市薊縣的盤山「江山一覽閣」有三副生動有趣的戲台對聯。清乾隆帝曾八游盤山,並留下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之句。傳說,乾隆皇帝有一次到此看戲時,乾隆心血來潮,要群臣為戲台擬聯。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獻上一聯:「聽律呂,點破世態炎涼;見衣冠,描盡人間冷暖。」應該說,這副對聯生動傳神地概括了戲曲的藝術規律,對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覺得它過於文雅。片刻之後,另一大臣交出了第二副對聯:「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是誰。」這副戲聯就像繞口令似的,也不太合律,難怪乾隆嫌它粗淺,要求眾臣再想一想。此時,戲台上剛好在演《空城計》。諸葛亮端坐城樓撫琴飲漕,司馬懿率領大軍兵臨城下。老臣劉墉(即劉羅鍋)見此情景,靈感忽至,撰寫了這樣一副對聯:「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乾隆很滿意,認為此聯平易樸實,雅俗共賞。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原惜福;
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
——鎮民石村某村民收藏劉墉手書木刻聯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政協組織有關學者對散落民間的古文物進行考證時,在樟山鎮文石村一村民家中發現了由清朝官吏劉墉手書且保存完好的兩副木刻楹聯。這兩副木刻楹聯均採用樟木材質。其中一楹聯為六字聯:「有猷有為有守,多福多壽多男」。另一楹聯為十一字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原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有學者對這兩副楹聯進行考證後認為,其筆力雄健,氣勢磅礴,法度整然,為後人賞析劉墉的書法藝術成就增添了一份寶貴的實物資料。同時,它也吸引人們從其聯語闡述的哲理中,去體驗其為官為人的操守和情懷。劉墉,清朝官吏。近年來,隨著《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和電影的播放,劉墉的雅號「劉羅鍋」已是家喻戶曉,「羅鍋」即駝背之意。對劉墉為官的評價,歷史上各類記載褒貶不一,不過,在清代書畫界,劉墉「工書,有名於時」。
香草美人鄰,百代艷名齊小小;
茅亭花影宿,一泓清味問憨憨。
——劉墉題江蘇省蘇州虎丘擁翠山莊抱瓮軒
擁翠山莊園門居南,門前石階井然。門楣「擁翠山莊」用正楷書就。大門左右兩壁白牆上嵌有「龍、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相傳為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書,上他處移置於此。據李根源〈虎阜金石經眼錄〉所載,「龍、虎」兩大字為乾隆五十年參議蔣之逵所書,原在五人墓東蔣參議祠內。園基為台地狀,依山勢分四個層次,逐層升高,總平面呈縱長方形,範圍雖小,但由於每層台地的布局都不相同,景色十分豐富。入山莊門,為園之第一層,地勢最低。其間建有抱瓮軒,面闊三間,也是全園的主要建築。軒東花窗粉牆環繞,牆外即古憨憨泉,軒後有邊門可通井台。井泉猶如一個盛水的瓮,故以抱瓮名軒。軒內原有劉墉撰寫的這副對聯。意謂軒對面是真娘墓,有幸與之為鄰,因為真娘與名妓蘇小小齊名,一泓清洌甘美的泉水從何處來,只有去問憨憨和尚了。隨山勢而上,第二層園景為四角形問泉亭。亭敞三面,東南面對古憨憨泉,因泉而置。內設石桌石凳,可供小憩,壁置「廢山瀑布」掛屏及詩條石碑兩塊。亭之西北兩面堆疊太湖石擬態假山,形似龍、虎、豹、熊,和外牆題字相呼應。峰石之間,蹬道宛轉,沿路配置白皮松、石榴、柴油薇、黃楊,散植花卉,自然有致。圍牆隱約於樹叢間,牆內牆外森木交相輝映,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幅「擁翠」的生動圖景。
學到會時忘粲可;
詩留別後見羊何。
——劉墉贈福鼎[市]白琳鎮翠郊村吳家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鎮翠郊村,距市區20公里,一個偏僻、寧靜、民風古樸的山村,因擁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民居而聞名遐邇。翠郊古民居建於清乾隆10年,距今約250年。整個建築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既有皇家宮殿建築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細琢,整體布局以三個三進合院為主體,由6個大廳、12個小廳、24個天井、192間房、360根木柱組合而成。古厝內代表江南建築風格的木雕飾品精美絕倫,所有的梁、柱、窗、門皆飾以木雕圖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獸,栩栩如生。翠郊古民居是迄今為止在江南地區所發現的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稱江南古民居之傑作。翠郊古民居被收入中國「老房子」大型畫冊,並於1998年在世界圖書博覽會上展示,引起國內外建築界專家的關注。翠郊古民居的興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夫差第104代孫,歷經13年、耗資白銀2萬兩。光在同一時辰豎立360根木柱子就動用了1000多人。清乾隆朝大學士劉墉與吳家關係甚密,曾贈與「學到會時忘粲可,詩留別後見羊何」的楹聯,寄望於朋友間讀書有成,友誼長存。古民居還保留著宋代大詩人蘇軾親筆題字的筆簡、清代宮燈等珍貴文物,保留著鬥雞、布袋戲表演等傳統活動項目,傳承著一個古老家族的故事。
務觀萬篇,半皆歸里作;
啟期三樂,全是達生言。
——劉墉贈趙翼
趙翼任官不久,即辭歸故里,主講安定書院。上聯「務觀萬篇」,典自陸游,字務觀,南宋詩人。—生作詩近萬首,多半為辭官歸里後所作。下聯「啟期三樂」句,「啟期」,典自傳說中的古賢人榮啟期。曾答孔子問說;「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電,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兔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郊外黃花,似金釘釘地;(乾隆)
城內雙塔,如玉錐錐天。(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在河北涿州市城裡東北角兒上,矗立著兩座鑽天的寶塔。兩塔相距在半里多地,北塔高七尺叫雲後寺,南塔高六尺叫智度寺,那還是大遼太平十一年時建的,到現在已有95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乾隆下江南來到涿州地面兒,老遠的就瞧見了這兩個白塔。再一看城外,一片金黃的油菜花,一時詩興大發,就和劉羅鍋子對開了對子。乾隆說上聯,劉墉對下聯。那兩個白塔都在三四十丈高,可不是玉錐錐天嗎?這對聯對得太妙了。可是乾隆和劉墉光是看見這兩個白塔好看,卻不知道雙塔還會冒煙,雙塔睛煙可算是涿州八大景中最好的景色了。雙塔睛煙是怎麼回事?
老人們都說蕭天佐、蕭天佑是兩條惡龍轉世。大遼攻宋的時候,他們來到涿州地面作了不少的孽,老天爺發怒,就把他們倆打入地獄。蕭天佐、蕭天佑就埋在涿州城東北。可是,這兩條惡龍被埋了也不老實,兩座墳變成了兩個海眼,黑水冒出地面,淹沒附近的七村八寨。老百姓們磕頭禱告蒼天,求神仙把這兩個海眼堵上。一天傍晚,天空中五色祥雲朵朵,有兩朵象芙芙蓉花一樣好看的雲彩在兩個海眼的上空飄飛。原來,這是天上的神女:一個小姑一個嫂子。她們要修兩座寶塔把海眼堵上,並約定天明以前修成。天黑後,姑嫂二人忙了起來。小姑修北塔,嫂子修南塔。修哇,修哇,一個比一個修得快,一個比一個修得好。天才四更,她們就都修好六層。正在這時候,嫂子的小孩子哭了,嫂子的奶也脹了。沒法子,嫂子只好去給孩子餵奶。過了一會兒,「咯咯咯兒!」雞叫了。小姑子不慌不忙地修完七層,末了把自己的納鞋底兒的錐子安在了塔尖上。嫂子呢,一聽雞叫慌了神兒,這可怎麼辦?一下炕看見鍋台上放著個蓋鍋的漿蓬,右手抄起它左手繫著衣扣兒就飛上了南塔,把個漿蓬結結實實地扣在了塔尖兒上。不信可以看:北塔比南塔高一層,那塔尖明明是個錐子,那針尖兒下邊的葫蘆兒和我們現在用的針錐把兒一模一樣。南塔呢,比北塔少一層,那是嫂子給孩子吃奶耽誤的。塔頂是圓的,那形狀和我們現在用的漿蓬一模一樣。因為修塔的是小姑嫂子倆,所以又叫姑嫂塔。再說,這兩條青龍被壓在塔底下還是不服氣。太平年月涿州地面上常有五色祥雲環繞,一到大災之年,兩個塔就冒煙了。人們說那是蕭天佐和蕭天佑在塔底下折騰呢。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水;(劉墉)
丁香花,百字千字萬字頭。(紀昀)
——紀昀應對劉墉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歲月;(乾隆)
古稀雙慶,再添一度春秋。(劉墉)
——乾隆、劉墉合題河北省安州柳莊子村某村夫141歲高壽
傳說,有一年劉墉陪同乾隆去安州私訪。那時候村與村相隔幾十里,街里也沒有飯館。兩個人走了一天,又飢又渴。當他們倆來到柳莊子村時,正趕上村裡的一個老頭過壽日。劉羅鍋靈機一動,對乾隆說:「皇上,咱們也上一份禮吧,這樣咱們就有飯吃了。」乾隆點頭表示同意。劉羅鍋上禮的時候,慶喜的人們都走了,光剩下禮房和幫灶的人。寫禮的人問:「你們是哪裡的?」劉羅鍋說:「京城皇村的。」「寫什麼名字?」劉羅鍋想了想說:「姓乾名劉。」這時房東老頭來了,一看他兩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物,便熱情地邀請他們一同就餐。吃飯的時候,老頭說:「今天是我一百四十一歲大壽,活到我這個年齡的不算多。有今年,可能就沒有明年了。你們都是文人,給我留個紀念吧!」禮房的人插嘴問:「留個什麼呢?」老頭說:「給我留副對子吧!」便說便讓人準備文房四寶。乾隆皇帝略略思索了一會兒,提筆寫了上聯。然後把筆交給劉墉說:「你寫下聯吧!」劉羅鍋接過筆,馬上寫出了下聯。老頭看後非常高興,連連說:「這對聯太好了,這對聯太好了!」乾隆、劉墉走後,人們都很納悶,這兩個人才氣這麼大,到底是什麼人呢?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乾隆皇帝和吏部天官劉墉劉羅鍋。此聯上、下兩聯都是一道多步計算應用題,答案都是141歲。上聯的「花甲」是指60歲,「重開」就是兩個60歲,「三七」是21歲,就是60×2+7×3=141(歲)。下聯的「古稀」是指70歲,「雙慶」就是兩個70歲,多「一度春秋」就是多1歲,也就是70×2+1=141(歲)。此聯另一版本為乾隆和紀昀合撰,見《清·紀昀》之《紀昀合撰、應對聯》。
大佛寺前,竟有千嬌佳婦;(乾隆)
小家碧玉,俱屬萬歲臣民。(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乾隆身邊大臣中多有機智善辯之才,乾隆貴為皇上,既好與群臣開個玩笑,又要保持身份的尊貴。而大臣們在乾隆面前,既應抒發觀點,適時進諫,又須防皇上遷怒,應答時非常小心。於是,許多對句就採用了含蓄的方法,寓意其中,充滿著著巧妙與機智。據說乾隆是個「風流才子」,有些貪戀美色。一天劉墉跟隨他出訪,在大佛寺門口,見他看著一位美貌少婦發呆,便覺不妥,故意問:「是否凝思佳對?」乾隆不禁脫口道出上聯,說罷催劉墉對下聯。劉墉覺得該打消他這個念頭,就婉轉地對以下聯。乾隆明知其用意,雖有些不悅,卻也收回心思移開了腳步,細思這個對句確也是對得十分精妙。
半壁山,山中石,稀爛棒硬;(乾隆)
武烈河,河內水,翻滾冰涼。(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乾隆出對也有遊戲或粗俗一些的,象是與對方開個小小的玩笑,卻是別有味道。如民間老藝人楊志民講述的《劉墉與皇帝對對聯》的故事說:乾隆與劉墉登「四面雲山」亭上觀景,見山莊對面的半壁山,山石裸露,大大小小,靈機一動就出了這句上聯,讓劉墉對。劉墉一時不知如何答對,抬眼往東一看武烈河水滾滾東去,不覺句上心來,忙對以下聯。乾隆接下又指武烈河邊的羅漢山與南面的僧帽山戲說一上聯(見下)。
羅漢光頭,為何不帶僧冠帽?(乾隆)
拐李腿瘸,焉能走過天橋山?(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劉墉聯想到遠處的天橋山答對下聯。這上聯詞語粗俗,但對得也算精妙。只是劉墉這聯稍有欠處,「拐李」雖與「羅漢」相對,但「羅漢」指的羅漢山,乃城中一景,而「拐李」雖字面相符,卻無實地實景可錄。雖有欠處,但此聯實在難對。據說後來不少文人學士爭相為此聯續對,終未有滿意之作,劉墉對得上來也算是不錯了。
風吹鳥巢,二三子連顆擊地;(乾隆)
雨打荷葉,眾諸侯頂帽朝天。(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相傳某日,乾隆皇帝光臨宰相劉鑼鍋家,正值山雨欲來,一陣風起,屋檐下巢邊的雛燕被吹落了幾隻。此時,乾隆皇帝便有感於心。進得門來,劉鑼鍋慌忙來迎,叩拜謝恩,大禮過後,乾隆皇帝突然想出一聯,要劉鑼鍋對,上聯是:「風吹鳥巢,二三子連顆擊地;」劉墉聽罷,確實為難,此聯一語雙關,這「二三子」指的是諸侯,「連顆擊地」是諧音雙關,既「連科及第」,喻指中了狀元,乾隆皇帝賜聯高妙。劉墉正為難之際,窗外已經下起雨來,忽見景山之上,一群猴子正在雨中,為了避雨,猴群便把池邊的荷葉摘下扣在頭上。看見此景,劉墉豁然開朗,拍手道:「啟稟皇上,有了。」乾隆道:「對來」。於是劉墉便對出下聯:「雨打荷葉,眾諸侯頂帽朝天。」乾隆聽罷,哈哈大笑,連連稱讚對得巧妙。原來下聯的「眾諸侯」正好和上聯的「二三子」相對,指同一事物,從表面上看,並不對仗,(應該是數量詞相對)但是,「眾」和「諸」都是指「多」,所以應該是很工整的對偶句,再看「頂帽朝天」,喻指對天子的尊重,用猴群取代群臣,一語雙關。
因火為煙,若不撇開終是苦;(劉墉)
舛木成桀,全無人道也稱王。(紀昀)
——紀昀應對劉墉
因火成煙,若不撇開終是苦;(劉墉)
采絲為綵,又加點綴便成文。(戴東原)
——戴東原應對劉墉
因火成煙,若不撇開終是苦;(劉墉)
人言為信,倘夫尚書乃小人。(董曲江)
——董曲江應對劉墉
因火成煙,若不撇開終是苦;(劉墉)
一大冷天,水無一點不成氷。(陳半江)
——陳半江應對劉墉
因火成煙,若不撇開終是苦;(劉墉)
少女為妙,大來無一不從夫。(嫦娥)
——藝妓嫦娥應對劉墉
因火成煙,若不撇開終是苦;(劉墉)
女卑為婢,女又何妨也稱奴。(小如)
——藝妓小如應對劉墉
別有風味,雪煮狗肉成上品;(劉墉)
洞天佳肴,梅花佐酒大不同。(鄭板橋)
——劉墉、鄭板橋合題揚州別有洞天狗肉火鍋店
相傳清乾隆年間,揚州書畫海內聞名,而「揚州八怪」是盡人皆知,這八怪之首當推鄭板橋第一,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但行事怪癖,達官貴人厚金買字,板橋不賣,貧老孤兒分文沒有,板橋卻能慷慨相贈字畫,在揚州傳為美談。板橋生性簡樸,只有一嗜好,那就是喜食狗肉,每到冬日,當爐熱酒,有狗肉相佐,則為平生第一大嗜好也。話說一日,天降大雪,揚州乃江南之地,雪極之少見。板橋頗想踏雪尋梅之雅,於是,帶一書童,往城南而走。為何去城南,因城南的梅花最好。到城南過一小橋,見有一院落,梅花開得正旺,大門上題一匾額「別有洞天」寫得古雅朴茂,引人注目,又聞有肉香飄忽,歷久不散,板橋提鼻聞是狗肉的香味,這可正對了板橋的心思,可這狗肉的味道與往日不同,香的動人心魄,讓人必食之而後快!板橋吩咐書童,我欲結識其家主人,你去通報,就說鄭板橋來訪!說罷轉身一旁橋邊等候。過了一會兒,那書童手中拿了一張紙,說:「先生,那家主人說久仰你的大名,但不知是真是假,出了一個上聯讓您對。」哦?!這下板橋可來了興致,對聯,小菜一碟。板橋接過上聯,略一沉吟,筆走龍蛇,對上下聯。那童子奔跑如飛,送去了。片刻只見大門洞開,裡面走出一人,弓腰駝背,是個羅鍋。那人走到板橋近前一抱拳「板橋先生,在下石庵,請裡面敘話」!板橋大吃一驚,連忙回禮,與那人攜手入室。石庵是誰,乃名臣劉墉也,因得罪權臣和申,被皇上貶到揚州看起了城門,那劉墉寵辱不驚,卻雅好書畫,早想結識怪傑板橋。他知板橋常來城南,就在此買了一處宅院,取名「別有洞天」。恰好天降大雪,劉墉告假回家,用火鍋燜起了狗肉。這燜狗肉可是劉墉的獨門絕技,因其祖上為醫家,曾以狗肉為主料,佐以龜湯和煮,專用於延年益壽,補養身體,可得奇效。劉墉家傳,用此秘方絕技。得知鄭板橋到此,這下派上用場了。卻說板橋與劉墉走進客廳見門上有副對聯聯上寫「別有風味,雪煮狗肉成上品」;下聯配「洞天佳肴,梅花佐酒大不同」。此即為二人先前所對之聯也。二人相視大笑,共享狗肉。品嘗之餘,板橋讚嘆「這狗肉火鍋,以龜湯入美味,真是別有洞天啊!」劉墉拍手稱妙,連聲說:「謝板橋兄為狗肉賜名。」板橋一楞,恍然大悟。他真誠的對劉墉說:「石庵先生寵辱不驚,在下敬佩之至。願以墨存世,以志後人」。說罷揮毫寫下八個大字:「別有洞天狗肉火鍋」劉墉與板橋結為知己。後來,劉墉官復原職,「別有洞天狗肉火鍋」得以落戶京城,這「狗肉火鍋」以其龜和、補湯、味美號稱「三絕」而名揚天下,流傳至今。
棗棘為薪,截斷劈開捆成四束;(乾隆)
閶門起屋,移多補少蓋作兩間。(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密雲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亦難豐潤;(乾隆)
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劉墉)
——劉墉應對乾隆
1959年9月9日傍晚,毛澤東主席乘坐的火車停在密雲縣龔莊子村南。……主席對密雲人民生活非常關心,他問:「密雲是窮縣還是富縣,群眾生活好嗎?」閻振峰同志說:「據縣誌記載,近500年來,這個縣多是水災,還有旱災,現在仍是缺糧縣,人民生活比較困難。」毛主席聽到這裡,就風趣地問:「你知道乾隆與劉墉用縣名聯起的對聯嗎?密雲縣不下雨旱了三河縣,玉田縣有地難豐收呀!現在修了大水庫,這副對聯應該改了。」毛主席說的對聯,是個民間傳說,乾隆與劉墉私訪時,乾隆用四個縣名出了上聯。劉墉也用四個縣名對以下聯。全聯共嵌入密雲,三河、玉田、豐潤、懷柔、遵化、順義、良鄉等八個縣(市),且構思奇巧,無斧鑿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