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性格心理學> 冷漠,致人心死——零反饋

冷漠,致人心死——零反饋

2024-10-04 14:10:14 作者: 李娟娟

  阿龍是個混社會的年輕人,並染上了毒癮,在一次吸毒時被警方抓了個現行。當阿龍被抓時,他表現得十分反常,渾身發抖。警察覺得很奇怪,就對阿龍進行了血液採樣和指紋對比。在驗證指紋的過程中,牽扯出了一起搶劫殺人案,該案發生在10年前,案發現場遺留的指紋與阿龍的指紋一樣。在警察的追問下,阿龍主動交代了犯罪事實,原來他曾在10年前參與了一起搶劫殺人案,他還交代出了一名同夥——阿雷。

  很快,阿雷被警方找到了。阿雷與阿龍不同,不是個混社會的人,他是北京一家電信營業廳的銷售員,而且還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據阿雷的同事反映,阿雷不僅業績好,人緣也不錯,不像是會做出搶劫殺人這種犯罪行為的人。

  

  為什麼阿龍和阿雷會犯下搶劫殺人案呢?原來他們都有一個不幸福的童年,遭受了家庭冷暴力,經常面對父母的冷漠。10年前的阿龍和阿雷只有16歲,都輟學了,在社會上混吃混喝。在一次搶劫殺人後,阿雷就和阿龍分道揚鑣了,阿龍繼續混社會,阿雷則決定回到學校重新開始。

  阿龍所遭受的家庭教育十分簡單粗暴,他是家裡的長子,有幾個弟弟妹妹,他父母的脾氣都很暴躁,經常打罵孩子。阿龍的學習成績不好,為此常常遭受媽媽的打罵。在家裡不順心的阿龍,就只能到外面惹是生非。當父母得知阿龍闖禍後,阿龍就會挨打。於是阿龍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早早地就輟學了,在社會上混日子,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阿雷與阿龍不同,他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經常獲獎,但他的父母卻從來不關心他。阿雷父母的婚姻很不幸福,夫妻二人經常不回家,也不會對阿雷表示關心。阿雷在家中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爺爺,在爺爺的關心下,阿雷還能乖乖待在學校學習,當爺爺和媽媽鬧翻後,阿雷就開始和成績不好的孩子一起玩,當媽媽得知後只說了一句:「天天和壞孩子混一塊兒,總有一天要進監獄。」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在家庭教育問題上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即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權威型教養方式屬於一種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通常會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以確保孩子遵守規則。父母會採取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

  在權威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在認知能力、社會技能這兩方面都占有十分明顯的優勢,能養成獨立、自信、友好的性格。

  專斷型教養方式是一種獨斷專行的教養方式,父母會給孩子制定許多需要遵守的規則,孩子必須嚴格遵守,對父母的要求要絕對服從。父母對孩子的需要常常不重視,也不會費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遵守規則。一旦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那麼父母就會變得非常憤怒,會使用懲罰的策略強制要求孩子順從。

  在此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出焦慮和退縮的性格特點,在社交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有易怒、不友好的性格缺陷,不太討人喜歡。不過他們在學校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也很少會出現反社會行為。

  放縱型教養方式屬於過於寬容的教養方式,父母很少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定規矩,允許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自主做決定。由於孩子的年齡較小,不具備自主的能力,所以必要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但父母卻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任由孩子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當孩子出現違反規則的行為時,父母只會採取忽視或接受的態度,很少對孩子發怒或進行懲罰。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看起來十分幸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暴露出許多缺點,性格上有衝動、富有攻擊性、合作性差、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差、自信心不足的特點。在學校的表現也很差,學習成績通常比較糟糕。

  在上述的三種教養方式中,就數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成功。鮑姆琳德在此項研究中,通過觀察一批兒童和父母的互動對他們進行了教養方式劃分,然後當這些兒童長到八九歲時對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再次進行觀察,結果發現在權威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表現最優秀,沒有出現問題行為。

  最後一種教育方式是忽視型的,這是最不成功的一種教養方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很少,孩子在一種極端寬鬆、缺乏關心的環境下長大。當孩子出現積極的情感反應時,父母不會給予反饋,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甚至會流露出厭惡的情緒。為什麼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不聞不問呢?要麼是父母拒絕接受自己的孩子;要麼是父母整日被自己所面臨的壓力和問題所困擾,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孩子。畢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的。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十分明顯的行為問題,在他3歲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如攻擊性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發脾氣、學校表現差。當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時候,問題行為會越來越多,甚至會出現酗酒、吸毒、不正當性行為或犯罪行為。

  為什麼在忽視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反社會的行為呢?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冷漠、被忽視的環境下,他的心就會慢慢死去,因為他的任何積極反應都得不到回饋,為了獲得關注,他就只能通過破壞規則來引起注意,雖然這種關注是負面的,但總比被人當作不存在要好。

  小宇的爸爸工作很忙,每天回到家都很疲憊,每當小宇讓爸爸和他玩遊戲時,爸爸就會對他說:「不要有事沒事總叫我,你這樣很煩人。」幾次之後,小宇在爸爸的這種冷漠回應中漸漸心死,他開始變成了一個到處惹是生非的孩子,似乎這樣就能得到爸爸的關注。

  在家庭這樣的親密群體中,冷漠是最具攻擊性的武器,其殺傷力在兒童身上是最大的。如果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回應永遠是冷漠,那麼在他長大後會永遠陷入孤獨之中,覺得他人不可依靠,自己獨自一人也很痛苦,他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與親子關係存在著很大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從小與父母建立起了積極的互動模式,父母會給予自己積極的反饋,那麼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並形成安全感。

  如果父母總是愛答不理,他就會產生一種自己不被接受的感受,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種累贅,很容易養成自閉、內向的性格。

  晶晶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媽媽對她來說十分陌生。晶晶媽在家裡的地位很低,因為晶晶的爺爺奶奶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因此對晶晶媽並不怎麼好,這導致晶晶媽在家裡的表現非常冷漠。

  每當晶晶媽放假在家看孩子的時候,也不會主動與晶晶互動,只會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接電話、玩手機。晶晶則自己一個人玩耍,不會主動找媽媽玩。晶晶因此養成了內向、孤僻的性格,在幼兒園裡不會主動和小朋友玩,只會獨自在角落裡玩。

  像晶晶媽這種冷漠型的母親並不少見,她在面對孩子時會顯得非常冷漠,這是因為她將孩子看成了自己不幸的根源。由於晶晶媽很少會抱孩子,整個人看上去非常嚴厲,所以晶晶的反應同樣冷漠,總是處在孤獨、抑鬱的狀態中。

  晶晶在人際交往中已經顯現出了懼怕親密接觸的傾向,這與晶晶媽的冷漠是分不開的。因為晶晶在與母親相處的過程中,積極依賴媽媽的渴望總是落空,於是就產生了一種不需要母愛的心理。表面上看起來晶晶很獨立,媽媽在看手機時也能自己安安靜靜地玩耍,實際上晶晶卻在否定自我的需要。

  冷漠的母親對於幼兒來說就相當於一個陌生人,幼兒常常會採取迴避的方式來對待冷漠的母親。但這並不意味著冷漠不會給幼兒帶來傷害,在幼兒的心靈中早早體會到了焦慮的滋味,這種幼年時期的焦慮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變成一種靈魂深處的痛苦。當幼兒成長為成年人後,他無法好好享受親密關係帶來的快樂,極有可能會以冷漠的態度對待另一半,同時還要從對方那裡無節制地索要關懷。最極端的情況下,他會將忽視型的教養方式延續下去,同樣冷漠地對待自己的孩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