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山花爛漫時》——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張雲霞
2024-10-04 14:05:46
作者: 何建明
馬成福
她是貧寒家庭的好女兒,她是拾金不昧的打工妹,她是面對巨款不動心的好姑娘。她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自強不息,她是新時期農民的優秀代表,她是當代青年的楷模,她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她是誰?她就是甘肅省武山縣城關鎮石嶺村農民、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張雲霞。
有時候一個人的偉大,並不是他為社會作出了多大貢獻,
而是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夠選擇放棄
2005年11月下旬,正在深圳打工的張雲霞得到奶奶病情危急的消息後,就心急火燎地辭去工作,風塵僕僕地趕回家鄉。20多年前,奶奶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幾年前由於糖尿病綜合徵和腰椎間盤突出而癱瘓在床。她一進門就撲到了奶奶的懷裡,面對骨瘦如柴的奶奶,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流。她給奶奶穿上了新衣服,換了一套全新的鋪蓋,每天細心給奶奶餵水餵飯,梳頭洗臉,端屎端尿,擦洗身子,終日在床前進孝,奶奶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12月10日,北風呼嘯,大雪飄飄。張雲霞穿著棉衣,戴著口罩,頂著寒風,到縣城為爺爺奶奶購買生活用品。她到集市買了一些爺爺奶奶愛吃的蔬菜,到商場選購了老人喜歡吃的各種食品,又想起奶奶還需要一個暖身子的熱水袋,就走進了書成百貨城,將七零八碎的東西放在櫃檯上,精心挑選了一隻熱水袋,熱情的店老闆取來一個大塑膠袋,將櫃檯上的東西都裝到了裡面。
張雲霞回到家裡後,一家人都圍上前來滿心歡喜地看東西,當打開一隻黑色塑膠袋時,發現多出來一個鼓鼓囊囊的公文包。他們懷著好奇心打開後,裡面裝著4沓面值百元的現金和一些零散的鈔票。她打工多年都沒有掙到這些錢,全家人也從未見過這麼多錢,面對著從天而降的巨款,一家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一時都被驚呆了。
爸爸高興地說:「哪來這麼多錢?」
張雲霞說:「可能是我買熱水袋的時候,店主不注意把別人的錢,裝進了咱們的袋子裡!」
爸爸著急地問:「別人知道不知道,有人認得你嗎?」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她說:「當時我穿著棉大衣,戴著大口罩,沒有遇見過熟人,別人也很難看清我。」
爸爸接著說:「如果別人不知道,這筆錢就給你爺爺奶奶看病用吧!」
她義正詞嚴地說:「這是別人的錢,我們再窮再苦也不能要,一定要送還給失主。」
爺爺馬上說:「這或許是別人掙的『血汗錢』,或許是某個人的『救命錢』呢!丟錢的人可能快要急瘋了,咱們千萬不能拿別人的錢。」
如果把這些錢留下來雖然可以緩解家中的困難,但一輩子心裡都不踏實,時時要受到良心的譴責。以前爺爺不慎丟了2000元錢,想死的念頭都有。她想掙這麼多錢非常不容易,對丟錢的人來說意味著一場災難,弄不好還會出人命,應儘快把這筆錢交還給失主。她將這些想法坦誠的告訴了大家,一家人被她的誠心和善良所感動,都催著她趕快進城去還錢。
誠信比金子更寶貴。其實,張雲霞的家庭十分困難,爺爺奶奶身染沉疴多年,全家所有收入除維持日常生活開支外都用於支付醫療費用,對於這個典型的因病致貧的家庭來說,錢是全家人生存的希望,是家庭溫飽的保障。4萬多元錢對這樣一個家庭來說不啻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日思夜想著能有更多的錢來解決家庭的窘迫,改善艱苦的生活環境,但當這筆巨款降臨到他們身邊時,他們卻想到這錢是別人的血汗錢,是別人的救命錢。她經歷了5年艱辛的打工生活,為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而四處奔波、辛勤勞作,但一個月才掙幾百元錢,除去自己的日常花銷,僅夠補貼家庭生活開支。她即使打10年工也難以掙到4萬元,也許她一輩子都攢不到4萬元錢,但她並沒有因為意外拿到4萬元巨款而陶醉。她既沒有將這筆錢作為改善家庭困境的機遇,也沒有作為自己發展創業的原始資金,而想到的是做人的良心,堅守的是道德的底線,遵守的是社會的誠信。
有時候一個人的偉大,並不是他為社會作出了多大貢獻,而是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夠選擇放棄。在社會財富與日俱增,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的今天,4萬多元錢在許多人的眼裡都算不了什麼,也許就是他們相識的一個見面禮,也許就是他們聚會的一頓便飯。但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廣大農村地區,這就是一筆非常大的巨款,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很大的誘惑力,有人為它損失了尊嚴,有人為它喪失了人格,有人為它甚至進了牢房。面對金錢的誘惑,面對家庭的貧困,面對缺醫少藥的親人,張雲霞這個80後年輕人毅然選擇了人間道義。
張雲霞提著公文包,迎著凜冽的寒風,一路小跑來到了村口的拾金不昧亭等車。她的心裡有些著急,平時車都很多的,怎麼遇到急事都不見了呢?她在心裡責備自己,怎麼沒有認真檢查東西,以至於誤把別人的巨款帶回家,當事人不知道著急成什麼樣子了呢?
一會兒,村裡的周師傅開著摩的過來了,她急忙坐上車就一個勁地催:「快,快,快開車,到書成百貨城!」
周師傅有些奇怪地問:「我看見你剛從縣城回來,這麼冷的天,你又猴急著進城幹啥哩?」
她三言兩語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周師傅笑著說:「你傻著哩還是瓜著哩,你在外邊打工多不容易,現在有了這麼多錢,你不會買一輛夏利車跑生意嗎?」
她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別人的錢,我不能隨便亂花。貪了別人的錢財,一輩子心裡都不踏實,做人還是要誠實一些好!」
周師傅聽了很受感動,就把張雲霞拉到了書成百貨城,還堅決不要她的車費。他說:「你撿到這麼多錢,都要主動送還人家,我咋能收你的車費哩!」
書成百貨城已亂成了一鍋粥,門口圍著一大群人議論紛紛,店主急得團團亂轉,失主焦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張雲霞吃力地擠到櫃檯前,舉著包問店主:「這是你誤裝在我購物袋裡的公文包吧?裡面有4萬多塊錢,請你清點一下吧!」
店主接過公文包打開拉鏈,露出了一大堆現金。店裡店外的人都睜大了眼睛,屋裡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地上掉一根針都能聽見。店主緩了一口氣才說:「是啊!是啊!是我裝錯了,都急死人了,沒想到你能給我們送回來。還清點啥哩,我們相信你!」
面對失而復得的巨款,失主喜不自禁,使勁握著她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你叫什麼名字,家在哪裡?我們要好好感謝你!」
張雲霞說:「不用客氣,以後辦事要管好自己的錢物,再不要發生這樣的事情了。我也有責任,沒有檢查購物袋,誤把你們的錢帶回家,給你們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說完話,她就快步離開了商店,大步流星地走在街上,身心都感覺到分外輕鬆。為了節省一元車費錢,她就這樣頂風冒雪踏上了回家的路。
張雲霞拾金不昧的先進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彰顯了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給廣大青少年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事隔多年後,筆者採訪了書成百貨城的店主郭書成。他原是百貨公司的職工,下崗後兩口子就在縣城開商店。他無限感激地說:「她是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姑娘啊!她把那麼多錢送回來,既使我的朋友免受了單位處分和經濟損失,又保住了我和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
郭書成向我詳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龍台學區會計楊林忠是我的朋友,他進店後就坐在這兒喝茶,把包放在櫃檯上,當時我沒有注意到。張雲霞穿著冬裝,帶著口罩,提著大包小包也放在櫃檯上,她買了一隻熱水袋,我看到她的東西很多,為了方便顧客,就拿來一隻大塑膠袋給她裝到了一起。楊林忠喝了一會兒茶,突然說他的包不見了,裡面裝著縣財政下撥給龍台學區2000多名學生共421萬元的學雜費減免款。我想可能是我錯裝進了張雲霞的塑膠袋子,就立即發動周圍熟人到處去尋找,早就不見人影了,我想這下子完了,這錢沒法找回來了。楊林忠非常著急,我出去找人的時候,他已經到公安局報了案。讓我們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個小時,張雲霞就把錢送回來了。」
如果這筆巨款丟失,對楊林忠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假如用他的工資償還,按當時的工資標準計算,退除全家每年的生活費用,他要整整償還6年時間;如果這筆巨款丟失,他還要承受有關部門的處分;如果這筆巨款丟失,對龍台鄉的1000多個家庭和2000多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和不幸的事件。張雲霞拾金不昧,面對巨款不動心,主動將這筆巨款交還失主,既解除了失主的精神壓力,又等於將黨和政府對貧困學生的關愛及時送給了龍台學區2000多名學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當天下午,郭書成、楊林忠及縣委宣傳部一名幹部,在周師傅的帶領下來到張雲霞家中,帶著錦旗和禮品,燃放了鞭炮,並拿出2000元錢以示感謝。張雲霞婉言謝絕,謙虛地說:「不用客氣,這沒有什麼,別人遇到這件事也會這麼做的。」聽了這些話他們備受感動,郭書成和楊林忠當即認張雲霞為乾妹妹,一直保持親密交往。
龍台學區為了感謝張雲霞的義舉,為她特意製作了「拾金不昧」的牌匾,懸掛於石嶺村的拾金不昧亭以示褒獎。武山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教育體育局、城關鎮等單位領導專程到張雲霞的家中看望,並號召全縣開展向張雲霞學習的活動。她的先進事跡被《甘肅日報》、《天水日報》和天水電視台等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報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2006年以來,她先後被天水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市民標兵」,被評為「奉獻天水2009年十大人物」,還被共青團甘肅省委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的榮譽稱號。
張雲霞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迅速傳遍了隴原大地,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讚譽。經天水市文明辦、市工會、共青團天水市委、天水市婦聯共同推薦,她被列為全省道德模範候選人。經中國甘肅網、甘肅精神文明網以及電話網絡平台踴躍投票選舉,張雲霞躋身前20名,成功當選為甘肅省首屆道德模範,受到了省級表彰獎勵,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等省領導親切接見了她。
2009年9月20日晚,在黨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八周年和第七個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來臨之際,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頒獎典禮——《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中央電視台演播大廳隆重舉行,李長春、劉雲山、劉延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頒獎典禮。張雲霞這位普通的農家女被評為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她是甘肅省唯一當選的全國道德模範。她面帶笑容,懷抱鮮花,揮手向全國的電視觀眾和家鄉人民致敬。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松現場介紹張雲霞時說:「她是在巨款面前毫不動心的甘肅好姑娘。」從此,張雲霞這個普普通通的名字和她拾金不昧的事跡迅速傳遍了全國。
最高的榮譽,給最值得崇敬的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從全國近3萬名候選人中共評出道德模範55人、道德模範提名獎262人,張雲霞光榮當選為全國道德模範。她誠實守信,一諾千金,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在評選活動中,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張雲霞作為新時期的社會青年,農民打工者的代表,她拾金不昧的事跡儘管很平凡,但平凡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芒、蘊涵的道德力量、體現的崇高精神,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心靈的強烈震撼。張雲霞拾金不昧的先進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彰顯了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給廣大青少年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10月1日,張雲霞作為全國道德模範的代表,榮幸地在天安門東觀禮台上參加了國慶慶典活動,親身感受了祖國60周年慶典的激動時刻,親身體會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身著大紅套裝的張雲霞格外喜慶快樂,她說今天是祖國60周年大慶,這麼隆重莊嚴的時刻,一定要穿鮮艷的紅色才能表達她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次能來北京參加國慶慶典大會,張雲霞的心情非常激動。就連快八十歲的爺爺都替她感到驕傲,不斷地叮囑說:「到了北京好好表現,如果能見到主席一定要向他問好。」
張雲霞拾金不昧的舉動感動了周圍很多人,誠懇樸實的她卻謙虛地說:「其實我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我想別人也會像我一樣這樣做的。」
慶典活動的壯觀場面,讓張雲霞激動萬分,她說:「我們國家真的很了不起,繁榮昌盛,欣欣向榮,還有這麼多傑出人才、優秀人士,我做這麼一點好事沒什麼的。」
拾金不昧亭見證了石嶺村400多年來的村風民情,成為村民心中的
一塊聖地,成了武山縣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場所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石嶺村是一個擁有1000多人的老村莊,坐落在武山縣城西五華里的南山腳下,北臨渭水,隴海鐵路、316國道從村前經過。幾千年前,石嶺村就有人類聚居繁衍,近代出土了大量的彩陶,被確定為仰韶文化遺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石嶺村孕育了淳樸仁厚、文明高尚的村風民情,素有拾金不昧的優良傳統,張雲霞就是石嶺村在新世紀盛開的一朵鮮艷亮麗的道德之花。
早在明代萬曆年間,石嶺村有一位秀才叫周之禎,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境十分清貧。母親為維持生計在村前的官道上開了一間小吃店,一天傍晚關店時,周之禎發現牆角下留有一袋東西,上面有官府的封記,裡面裝著滿滿一袋金銀,顯然這是一袋官銀。他們想,這可能是傍晚官差在店裡吃喝時遺失的。這天夜裡,周之禎難以入睡,他想官府丟了金銀肯定要追查責任,不但官差的性命難保,也許還會冤枉許多好人。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周之禎就迫不及待地背起金袋快步趕到了縣衙。他在大堂上看到幾個官差正被縣官拷打審訊,要他們交出府衙下撥給縣府的餉銀。周之禎指著金袋大聲說:「這是你們丟失的東西吧?」官吏驚詫地打開袋子查看,丟失的銀兩分毫不差。武山縣衙將周之禎拾金不昧的事跡上奏朝廷,得到了萬曆皇帝的表彰,並做了一塊白玉石碑,上刻「拾金不昧」四個正楷大字,立於石嶺村官道旁,同時還獎勵了周之禎十畝良田。
清朝光緒九年(1883)10月,皇帝為了在全社會扶正民風,弘揚正氣,對周之禎拾金不昧的事跡再次御批嘉獎,又刻制了一塊青綠色的石碑,碑上半部刻有「嘉獎」二字。周之禎拾金不昧的事跡在石嶺村代代相傳,村民們教育子女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村里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蔚然成風。
1936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經武山,石嶺村群眾為紅軍戰士積極安排食宿,送衣送糧,救助傷病員,給予紅軍官兵極大的幫助。村民還冒著生命危險,收留了一位因傷不能行軍的四川籍尚姓小戰士,經過精心護理治好了傷,並為他組建了家庭,在村上生活了一輩子。
1956年,石嶺村學生周宗西在縣城上初中時拾到260元錢,主動多方尋找並送還了失主,像這樣拾金不昧的好事不勝枚舉。
2004年3月,石嶺村群眾為了大力弘揚拾金不昧的優良傳統,集資3萬餘元重修了拾金不昧碑亭。一直以來,拾金不昧、助人為樂是石嶺村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張雲霞生活成長在這樣一個環境裡,自小受到村風民俗的感染和薰陶,她把村上的祖訓、長輩的教誨,時時銘記在心裡,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覺傳承著石嶺村的傳統美德。
張雲霞當選全國道德模範的消息傳到家鄉,父老鄉親們奔走相告,感到無比的光榮與自豪。家家戶戶都圍在電視機旁,觀看頒獎典禮的盛況,男女老少均沉浸在喜悅之中。她從北京回來後,村上的1000多名群眾和附近的1000多名學生敲著鑼鼓、燃放著鞭炮,呼喊著「向道德模範學習致敬」的口號,夾道歡迎她載譽歸來。
張雲霞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拾金不昧的深刻內涵,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忠實地踐行了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再次為石嶺村的拾金不昧碑亭續寫了新的篇章。如今,拾金不昧亭見證了石嶺村400多年來的村風民情,成為村民心中的一塊聖地,成了武山縣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場所。
2010年元月,我從北京趕到武山縣,專程採訪張雲霞的先進事跡。她是一位秀外慧中、心地善良的好姑娘。武山縣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被稱為隴上江南。武山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拾金不昧是代代傳承的美好傳統,民間流傳著許多拾金不昧的故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品質也在不斷增強。近年來,隨著道德教育的深入開展,先後湧現出了天水市首屆道德模範年隨有,天水市道德模範提名獎裴建新和何元琴,一心為民服務的優秀共產黨員、高級農藝師王江俊,勇救落水兒童的英雄汪桂林,為汶川大地震踴躍捐款的農民尤紅明,拾金不昧的村民周建紅等許多道德模範人物。
石嶺村距離縣城只有五里路,張雲霞帶我坐上了當地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摩的,每人僅花一元錢就到了村口。在隴海鐵路、316國道交會的地方,有一座拾金不昧碑亭,我們久久佇立在那裡觀摩欣賞。它是石嶺村優良傳統的歷史豐碑,是石嶺村人的自豪和驕傲。
我們鑽過鐵路橋樑,沿著一條水泥路上行,再穿過幾條窄得不能再窄的小巷,就來到了張雲霞的家,這是一個普通而貧寒的農家小院。院中間長著一棵很大的桃樹,院裡有3間磚瓦房、2間土房和半間廚房。以前,一家七口人就擠在2間土房裡。後來,張雲霞姐弟三人到深圳打工掙了一些錢,才在2006年春天蓋了3間簡易磚瓦房。
他們一家雖然貧窮艱苦,但勤勞樸實、樂善好施,有孝老愛親、行善積德的優良傳統。爺爺張效忠78歲,是村里老一輩的識字文化人,多年來一直擔任石嶺村小學少先隊輔導員,經常深入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他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經常接濟街坊鄰居,救助乞討人員。6年前,他不幸患上了肺心病,每到冬天就呼吸困難,經常住院吸氧治療。
孝為百善之首。1963年,二爺張貴生到武威去當兵,每月都給太爺太太寄錢,購買生活用品。1965年2月,二爺得癌症去世。太太有哮喘病,爺爺怕她著急,就每月以二爺的名義寫信寄錢,太太去世後,他仍然以二爺的名義給太爺寫信,還四處借錢寄錢,太爺每天哭著要見二爺,爺爺就以「當兵不能回家」為由勸解,一直瞞到1968年6月太爺去世為止。
奶奶李月琴被診斷為糖尿病,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已經癱瘓在床6年時間。她喝水就要喝糖水,沒有糖水連飯也不吃,他們一家一直精心照料著奶奶。媽媽張小苹體弱多病,但要伺候癱瘓在床的奶奶,照顧患肺心病的爺爺,操持著家中的一切事務,還要給住在院裡的幾個有親戚的學生生火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一天忙得團團轉,是賢妻良母式的典型農村婦女。
爸爸陳三尕是上門女婿,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除了要種好家裡的責任田外,還經常到縣城去打零工,接濟家裡的生活費用。他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沒有讀過一天書。他經常幫村里人家蓋房、做農活,有時候還把自家的活放下來,去幫助鄰居家幹活,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好人。他說不了幾句話,是一個厚道人。為了招待我,他頗費了一些心思。他買了幾元錢的香菸讓我抽,我不抽;他要去買酒給我喝,我說不喝酒;他就去買了一袋麻辣片讓我吃,我沒有吃,他就有些失望地出去了。
多年來,他們一家缺衣少食,家貧如洗。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後,他們分到68畝耕地,其中38畝為山地,多數已退耕還林,3畝水地因水毀剩下不到半畝。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幾乎沒有吃過肉,平時吃的都是漿水面、包穀面、洋芋等雜食,米飯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現在,家裡除了微薄的農業收入外,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姐弟三人常年外出打工。
她是一個十分懂事的孩子,從小不是到山上撿柴火,
就是到地里拾菜葉,還幫大人餵豬養雞,幫媽媽燒火做飯
生命之花,往往盛開在貧瘠的土地上。1983年6月,在那山花爛漫的日子裡,張雲霞出生於石嶺村這個貧寒的家庭。她現有姐弟3人,姐姐張云云,弟弟張飛軍。她是家中最孝順、最勤快的孩子。她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苦難使她變得更加堅強。
張雲霞告訴我:「我從小是在爺爺和奶奶的培育和呵護下長大的。從我記事起,爺爺和奶奶就經常教我如何誠實做人,不要拿別人的東西,要多關心和幫助別人。特別是爺爺講述的周之禎拾金不昧的故事,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時候,張雲霞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新衣裳,穿的都是家裡人換下的舊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改了又改,補了又補,但洗得卻很乾淨。她是一個十分懂事的孩子,從小不是到山上撿柴火,就是到地里拾菜葉,還幫大人餵豬養雞,幫媽媽燒火做飯。飯熟了就雙手端給爺爺奶奶,平時為爺爺奶奶端茶倒水,對老人的生活起居細心照料。長大後,她就幫助媽媽操持家務,還經常端著臉盆到河邊給一家人洗衣服,每到冬天雙手就皸開了一道道口子,鄉親們都稱讚她是一位勤快能幹的好姑娘。
每逢左鄰右舍紅白喜事,她就忙著掃院、洗菜、刷碗、端飯;誰家有個大病小災,她就主動上門幫忙。有一年三十晚上,她在河灣樹林發現躺著一個乞討人員,身上蓋著塑料布,都快被雪埋住了,渾身凍得直發抖。她想這麼冷的天,不吃東西肯定會被凍壞的,她就跑回家提來一罐臊子麵讓他趁熱吃了。初一早上,她又惦記著端了一碗糝飯給他吃。隨著天氣轉暖,他的身體狀況一天天好起來。她的品行得到了鄉親們的好評,大家經常以她為榜樣教育子女。
七歲那年,張雲霞看到和自己一樣的孩子一個個都背起書包走進了學校,但姐妹兩個同時上學家里供不起,她就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姐姐,自己默默地幫大人幹活。一個遠房親戚知道這一情況後,捎來了兩件舊衣服和20元學費,才使她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知道上學來之不易,學習起來就非常用功,小學時在班上排前五名,中學時在班上排前十名。她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熱愛集體勞動,喜歡幫助同學。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於趙曉麗同學家在山裡邊,離學校比較遠,中午不能回家吃飯,她就每天帶曉麗到家裡吃飯,儘管家中生活很困難,但他們都把曉麗當成自家人看待。
1996年9月份,同村同學周愛芳在騎自行車去城關中學上學的路上,不小心被一輛拖拉機颳倒受傷,張雲霞和姐姐立即送她到縣醫院進行救治,還把身上帶的學費都墊交了醫療費,她們又騎車到村里通知周愛芳的家人,得到了學校老師和周愛芳家人的好評。
張雲霞回憶說:「當我們姐妹三人都上學後,每到報名時都是爺爺最發愁的時候,因為他要出去為我們借學費,或者幫別人家種地掙錢。記得我上三年級的時候,爺爺實在借不上錢,我就硬著頭皮去上學,張公英老師知道我的情況後就墊上了,她還給班上好多同學都墊付過學費,我們都非常感激她。我記得她給我們教過《老師靜靜走過你窗前》這首歌之後,就調到連雲港去了,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面。我曾經暗下決心,等長大掙到錢後一定要加倍償還老師,我在深圳打工有了錢後,就給老師寫了許多信,可是一直杳無音信。如果有緣能再見到張公英老師,我一定要當面好好感謝她!」
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為了供張雲霞和弟弟上學,姐姐張云云14歲時就輟學,跟隨老鄉到深圳打工去了。她在外面怎麼苦都不說,還來信說外面很好。她每月掙400元,還要再借100元,寄回家解燃眉之急。就這樣,張雲霞才堅持讀到高中。
她原來還有一個小妹妹,不幸得了小兒麻痹,沒錢到大醫院看病,因鄉村大夫醫治不當,首先耳聾,接著又啞了,最後癱瘓在床,病情越來越重。雪上加霜的是爺爺得了肺心病,奶奶的糖尿病由於無錢治療引發了糖尿病綜合徵,使貧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為了養家餬口,為了給父母分憂,為了掙錢給爺爺奶奶和小妹治病,張雲霞18歲那年,不得不放棄學業,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踏上了去深圳打工的路。
不論她在什麼地方,她的善行和義舉都會感染周圍的群眾,
她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就像一團火花時刻溫暖著人們的心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打工的生活十分辛苦,張雲霞先後到製鞋廠、玩具廠、工藝品公司、製衣廠等打過工,每天要干十幾個小時,經常加班到凌晨二、三點鐘,但一個月才掙幾百元工資。為了拿到每月30元的全薪獎,她往往有病也不敢請假。
別的工友隔三差五就出去改善一下伙食,或者買一身換季的衣服,她卻捨不得花一分錢。為了省錢,她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上班穿的是工作服,下班穿的是從家裡帶來的衣服,打工幾年也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時髦衣服。每月工資發下來,她給自己留一些基本生活費,其餘的都寄回家裡急用。
儘管她的生活很困難、很節儉,但當工友們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她總會伸出援助之手。2005年夏天,她們同宿舍來自湖南的小姐妹因病住院,需要上萬元的手術費,由於家庭困難一時無法籌集,張雲霞毫不猶豫地把準備寄回家的1000元錢墊補了手術費,並發動大家為這個小姐妹捐款3000多元,使她及時進行了手術。她還兩次參加義務獻血,並帶動姐姐和其他工友也參加了獻血。
一些來自各地的姐妹,初到深圳人生地不熟,又一時找不到活干,張雲霞就把她們帶到自己租住的房內,在食堂給她們打飯吃,並通過熟人為她們聯繫活路。有一位同鄉玩遊戲,將一年的血汗錢全都輸光了,過年的時候沒路費回家。她將節衣縮食省下來的500元錢塞給他,要他回家給老婆孩子買點吃的穿的,在家好好過個團圓年。這個同鄉被她的誠心所打動,下決心改掉了貪玩的毛病,變成一個勤奮能幹的好青年。
姐妹倆在深圳辛苦打工,省吃儉用寄錢給小妹看病,但還是沒有挽留住小妹的生命,她們可愛的小妹被病魔帶走了,僅用一個小木箱裝著就埋了。她們經常夢到她光著身子,冰天雪地,非常可憐,為此不知道為小妹流了多少淚。但她們想到病痛中的爺爺和奶奶,就擦乾淚水繼續拼命幹活掙錢。
過了幾年,家裡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時,奶奶的病情卻加重了,而且癱瘓在床隨時都需要人伺候,張雲霞選擇回家幫助媽媽照顧奶奶,姐姐繼續留在深圳打工掙錢。為了省錢已經多年沒有回家探親的她,回到家後看到那個心靈手巧的奶奶已經癱瘓在床非常痛心。從此以後,她和媽媽輪流守護在老人身旁精心照料。
由於奶奶癱瘓在床多年,身上長出了痱子,為防止肌肉壞死,一有空閒時間,她就為奶奶按摩,幫著翻身,換洗內衣和被褥,用熱水擦洗身子。只要她在家裡一天,就要日夜伺候奶奶。她能從奶奶不同的呻吟聲中,聽出不同的生理需求。每當奶奶解手時,她就熟練地放好自製的簡易坐便器,然後雙手拉起奶奶的身子,再攙扶著一步步挪向坐便器。在等待奶奶解手的過程中,她就用手幫奶奶梳理零亂的頭髮。當奶奶解手後,她又拉起奶奶並「送」回到床上。然後是餵水、擦嘴、蓋被,等奶奶熟睡後,她才小心翼翼地離開房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張雲霞熟知的古代名言,也是她遵循的道德準則。鄰居杜家的老奶奶,年老體弱,一個人過日子,身邊沒有親人,張雲霞就經常到她家去串門,發現沒饃吃就送饃,沒柴火燒就送柴火,還幫助她生火做飯、洗衣服。有一天,發現她病倒在床不能動彈,她就每天早晚端一碗飯過去,直至老人去世為止。
鄰居謝登勝和他80歲的老母親在一塊生活,缺衣少穿,生活艱難。張雲霞逢年過節就給他們端飯吃,平時給他們送米送面送饃饃,還幫助他們打掃房屋,洗刷被褥衣服,把母子倆照顧的非常好。
2009年春,張雲霞發現在武山縣南關社區一個堆放垃圾的院子裡,一位姓馬的老奶奶租住在一間非常小的房間,裡面只有一隻燈泡、一張床、一個鍋、一隻碗。老人已經70多歲了,跟他爺爺一般年紀,卻一個人生活。雖然她有四個兒子,有的是幹部,有的做生意,但老人卻無人照管,一個月僅給100元生活費。她的生活很艱難,經常吃不上飯,有病也沒有人管。
張雲霞每次到縣城,都要去看望她,幫她做飯洗衣服,還與她聊天解悶。有一次,老人犯胃病,她就帶老人上醫院看病,花費了八九十元錢。老人有了錢要還她,她說:「我就是你的孫女,不用還錢了!這些錢你留著自己用吧!」老人動情地說:「不知道我幾世修德,才積來你這個好孫女!」後來老人去世,她立即趕去燒紙錢,喪事辦得非常隆重,還開了追悼會念了悼詞,她卻非常痛心和生氣。
她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不論在上學讀書,還是在外打工期間,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和工友,乘車途中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對行乞討要人員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社會上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論她在什麼地方,她的善行和義舉都會感染周圍的群眾,她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就像一團火花時刻溫暖著人們的心窩。
張雲霞是一位美麗的姑娘,當你與她長期接觸後,你會發現她的心靈更純真更美麗。面對社會上的許多誘惑,她都堅決地說:「我雖然缺錢,但不缺志氣!」當今許多女孩子都自顧不暇,她還要主動承擔家庭的重擔。奶奶癱瘓在床需要她照料,爺爺患肺心病需要她來管。她不僅是家裡的精神支柱,還成了家中的經濟支柱。如今,她肩上的擔子依然很沉重,她的家庭依然很貧窮。
我在採訪期間,有幸參加了中央文明辦在武山縣舉行的資助全國道德模範張雲霞幫扶資金髮放儀式,省文明辦代表中央文明辦向她發放了10萬元幫扶資金。省文明辦副主任趙延河、天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漆應得、市文明辦主任李德榮,以及武山縣有關領導出席了捐贈儀式,與會領導還到石嶺村看望慰問了張雲霞一家。
趙延河在講話中指出,道德模範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特別是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先進事跡值得大家學習,全社會要形成學習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關愛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文明風尚。他要求張雲霞要珍惜榮譽,不驕不躁,再接再厲,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這次資助資金為基礎自主創業,爭取今後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張雲霞在發言中表示,為了徹底改變家庭的貧困處境,她要利用政府資助的資金來經營公交客車,努力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盡心盡力經營好客運車輛,堅持開展優質服務,爭創文明車組,最大限度地方便父老鄉親。爭取早日脫貧致富,用誠實勞動創造財富,以最大的愛心關懷那些困難的人,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的關愛。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當我問她以後有了錢怎麼生活時,她說希望把爺爺奶奶的病徹底治好,讓父母親過上不再為衣食發愁的生活。有錢就捐給災區,資助有困難的人,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帶動周邊的村民都富裕起來,讓父老鄉親們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這就是全國道德模範張雲霞的美好願望和博大胸懷。
2010年2月於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