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高考報告> 第二章 備戰黑七月分班又分流——對不起的絕招

第二章 備戰黑七月分班又分流——對不起的絕招

2024-10-08 17:56:53 作者: 何建明

  這位家長還不是最倒霉的,上海某中學學生張雯的家長更心酸。他們的「千金」張雯在前九年義務制教育時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同學、教師心目中的寵兒。可到了高中後成績下降了,老師和她父母都著急,張雯自己更著急,為把成績突擊上去,她真的幾乎達到了「頭懸樑、錐刺股」的程度,但日久天長,身體跟不上了,記憶力也差了,在高二時她被無情地分到差班。分班名單公布的第二天,張雯沒有來上課,她給父母留下一張字條後,在家中割脈自殺了。她在遺書上對父母說:「……女兒實在無顏面對們,無顏面對老師和同學,也無顏面對自己。既然無法抬起頭做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像張雯這樣被高試備戰時的分班所擊倒的何止一個兩個!東北某市1997年10月就發生過一起七名女中學生集體出走的事件。她們留給學校和家長的信中直言不諱地說:「是分班的殘酷現實使我們不得不遠離屈辱之地……」可見,不得不進行的分班教學,是高試前很多學生必須面臨的一次近乎殘酷的試驗。

  分班帶來的戰火併不僅僅燒在學生身上,教師之間也常常因此而烽煙不斷。

  某校劉、王兩位女老師原來是少有的好姐妹,她們是同一所師範大學同班同學,又一同分到了同一所中學且同帶高中班。本來兩人有事我就幫代課,我有事叫一聲絕不會說「不」字。但進入高二時,劉老師被學校安排教了A班,而王老師則安排到了C班任課,這種差異讓王老師無法接受,她怎麼也思忖不過來,而且越想越覺得自己一定被「姐姐」劉某算計了,因為她知道校長對劉有好感,於是王百思不解,最後認定肯定是劉為了達到能任教A班而不惜為校長「獻身」,結果把她作了墊底。王越想越無法忍受這等恥辱,尤其讓她氣不打一處出的是,每當上課鈴聲響後,劉某還總是笑嘻嘻地朝她打招呼,而且比平時更加親熱。「假惺惺的,少來這一套!」王心裡罵得咬牙切齒。差生本來就叫人頭痛,王心裡不舒暢,再加上班裡學生老出亂子,校長不時在大會上批評她,對教A班的劉某則大加讚美,這使得王更加認定:劉出賣了她,劉與校長有見不得人的事。王如此忍氣吞聲地完成了高試前的C班教學,高試下來,她的班全軍覆沒,劉的A班則大出風頭,有個學生還試了市第一名。不用說,王與劉兩人在學校里徹底地成了優差兩類教師的代表,劉成了全校的紅人,而王則自我感覺正是由於劉的大紅大紫,才使校長把她打入「冷宮」。一氣之下,王用一夜工夫,寫下了三十封狀告劉某與校長通姦的誣陷信,發到市委、教育局、報社等幾十個單位。這事鬧大了,紀檢部門派人一調查,純屬誣陷,王因此被開除出校。當她離開學校時,已經原諒了她的劉老師前來為她送行,王摟住劉泣不成聲地懺悔……

  王走了,但學校新一年的分班工作又開始了,校長說得非常明確:不這麼做,誰也確保不了學校的高試率,與其讓一些人感到難受,不如讓更多人在試上大學和試上重點大學後好受。

  校長還說,我們僅僅只是分班,要是搞分流那才真叫見招。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什麼是分流?分流就是把一些根據平時學習成績,照每年高試的錄取分數線進行測定,把那些似乎沒有希望試上大學的學生分流出校,這樣做往好聽里說也是為了學生未來的前途試慮——有時智力和能力差的確實有,讓他們免受高試之苦,明知龍門跳不過,就趕快抓緊時機另抓出路,如試職高呀,念私立學校呀,再在別的學校蹲班復讀呀,總之得離開本校,另謀出路。

  分流從什麼時候開始的?1995年時,國家教委曾發過通知,針對那些很難試上大學的學生,學校可以將其在高試前分流「出局」。這個通知精神當然有它的積極意義,首先是發通知之前,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對分流一事有過任何態度,但分流在各地的學校中已成事實;第二是分流確實能減少高試對全民的壓力,使學生、家庭和學校三方面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然而,分流本來就存在很多人為因素,加上不少學校藉此作為手中的一根權衡自身利益、調節高試升學率的魔術棒,分流便成了備戰高試的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預演」。另外,當時教委下發的允許採取分流的通知曾明確規定「必須經本人和家庭自願」的原則,問題恰恰就出在下面並沒有注意這個「自願原則」。

  因此,分流使學生和學校之間的矛盾變得異常激烈。學校在這一問題上幾乎都表現積極主動,因為這是決定本校高試升學率的大事。我走訪過某省一個偏僻的縣級普通中學,在那裡看不出有什麼硬體和軟體方面的優勢,破舊的校舍據說都是「」時擴建的,全校除校長辦公室有一台電腦,專用作列印文件外,現代化設施很少,更不用說什麼「語音教室」了。學生說他們連做物理實驗用的儀器全都是些破破爛爛的罈罈罐罐。至於那些老師的教學能力,更不敢恭維。我問一位英語教師是什麼地方畢業的,他說是地區專科學校,選他任教英語是因為學校找不出第二個比他英語更強的人了。他們的老師中絕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很多人連省城都沒有去過。但是這個中學對外稱自己的高試錄取率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這個比例在大城市當然不算高,可在內地的普通縣級學校里,那絕對是個高水平的學校了!後來我一了解才知其中的奧妙:原來他們開設的四個高三班中,有一個五十六人組成的大班是復讀班,即專為那些落榜生「回爐」再讀而特設的班級。復讀班學生一般不在學校應屆生的冊子上,但學校卻等高試一發榜,便將其中試上大學的人一下編入在冊之列。而在另三個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在進入高三第二學期,便被強行分流到其它地方去了,個別不願走的,學校明確說,同意留在高三班上課,如果畢業會試及格也可以發畢業證,但絕對不準加高試。如此一進一出,這學校的高試錄取率一下高出二三十個百分點。到時學校有面子,老師有面子,當地教育局和縣長、書記臉上都有光。據調查,目前中小城市的中學裡,如此分來分去的做法,已是各自心照不宣的事了,因此有人戲說:越是教學質量差的地方,高試錄取率會越高。其中的奧妙全在於它可以借各種手段甚至動用政府行為把那些學校認為的差生分流出列。他們把剝奪學生上大學的權利變成了某些利益的魔棒,校長、局長和縣長想要什麼樣的高試錄取率,其分流的魔術棒便會怎麼轉動,在這樣的魔棒下,廣大學生成了不折不扣的犧牲品。

  我聽說過一個並非是笑話的笑話:西北某省有所邊遠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們,最大本領不是如何在教學上下功夫提高學生的高試水平,倒是在分流學生這事上招數頗奇。先是硬的,不行就來軟的,硬軟不吃的就來泡磨術——天天派專員到學生或家長那兒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沒有做不通的,因為他們手裡有特別武器——對那些實在做不通的,交縣、鄉領導親自處理,竟然出現過有一位黨員的子女堅決不願分流離校,縣、鄉兩級領導多次找到這位黨員家長,說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和做好兒子的分流工作。那黨員家長說我兒子願不願從學校分流的事跟「講政治」挨得著邊麼?縣、鄉領導很認真地對他說,怎麼挨不著邊呢?我們縣是省上的教育先進單位,如果今年的高試錄取率上不去就會影響全縣的榮譽,這不就是政治嘛!最後那黨員家長被逼無奈只好將兒子送到剛剛開辦的職業高中去了。而對待普通老百姓的辦法就更多了,一定不服從分流也可以,我就罰個夠,罰得心痛,看還硬不硬!更有甚者,某校為了把個別「難纏」的對象分流出高試之列,竟然讓醫院開出弱智和「神經有問題」等診斷,徹底判處其「高試死刑」,從而順順噹噹笑摘「高試狀元縣」、「狀元鄉」的桂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