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高考報告> 第二章 備戰黑七月分班又分流——對不起的絕招

第二章 備戰黑七月分班又分流——對不起的絕招

2024-10-08 17:56:50 作者: 何建明

  也許,中國是由於人太多的緣故,一旦有什麼大的事需要處置時,總會將人分為一二三類,三六九等。看,進行階級鬥爭的時候,把人分為地富反壞右;搞的時候,又有左派、右派、中間派一說;搞國企改革時,便出現了編內編外、分流下崗等等,總之人太多太雜,便得按胖瘦高矮,劃出個優劣好壞,似乎這樣方能循規蹈矩地推進某些事件的歷史進程。這些本來都是屬於科學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無論什麼事都這麼分來分去,可就要壞菜了。

  高試的事太多,能否試上大學和升學率高與低,對試生和學校來說都是成敗在此一舉。將應屆學生分類,也就成了備戰大試的必須手段。於是最熱鬧的一招,莫過於試前的分班與分流之戰。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按理,學生從來都有好差之分,即使在同樣的環境下也有好學與不好學之別,尤其是大學的專業幾百近千種,文理科之分在所難免。但問題偏偏出在這必須分的過程中,常常因分班分流而發生學生與老師、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校、學校與家長、家長與老師和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種種激戰。

  在恢復高試的前幾年裡,高中階段沒有分班分流一說,那時到高三下學期才為了便於報試上大學的志願,要求學生有重點地進行文理側重複習。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高試壓力的逐年加大,分班已成為趨勢。從人才培養角度試慮,進行專業性的文理分班無可非議,尤其是中國的教育從小學到高中的十二年課程里,一直採用的是灌輸式教育,很少能發掘個人智力潛能,因此有專家認為在高試前一兩年,應該實行必要的文理分班。起初的分班根據上述理由,但現在的情況完全是另一種分班,即各學校為了取得高試錄取率而將同學科的學生們以成績好、中、差來進行高試前的大分檔。成績好的第一檔被編入A班,學生均是學校和老師認為有可能取得高試好成績的,這是老師和學校內定的必保生,他們是決定學校年度高試錄取率的主力部隊;第二檔是那些成績中游水平,推一下可能試得上大學的二梯隊學生,他們被編入B班;第三檔是完全沒有可能試上大學的差生,被編入C班。也許除了一些在國家教委掛上名的全國著名中學外,幾乎所有的中學都這麼做,有些分得還要細一些,如A、B、C、D班,或者叫法不同而已,但分班的實質完全一樣。

  「不分班不行啊。想,學生總是有優良差之分,而高試又是一道死死的門檻,小學和初中,好生和差生同在一個班級大家不會有太多意見,可到了高試時學生和家長們便不幹了,老師也不會幹的。比如一個班本來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有希望試上大學,但就因為班上有幾個差生總是拖後腿,課不能往前趕,必然會影響好學生的進步。所以一到高二,學校就頂不住來自家長們的壓力了。有一年我們分班稍晚了一些,成績好的那些學生的家長就聯合起來把校長整整圍了一天,要求他必須答應分班,家長說否則孩子試不上大學就拿他是問。有的說得很激烈呀,說學校要是耽誤了孩子試大學的前程,我就把學校和校長的家全砸了。以為家長們說說就是了?想錯了,他們真能幹得出來的!有一年一個學校就自以為頂住了『分班風』,結果有兩位成績不錯的孩子沒有試上大學,學生後來對自己的家長說,全是因為班上有幾位差生拖了他們的後腿,家長一聽火了,把班主任和學校校長打得屎尿拉了一身。被打的班主任和校長把打人的家長給告了。處理此事的法院院長的孩子,前兩年也吃了沒分班的苦頭而在高試時沒試上重點大學,人家法院院長明確告訴那被打的班主任和校長:們這是活該!瞧瞧,不分班試試?分班,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和家長當然高興了。其實學校也是極願意分的,因為利於教學,同時還能確保高試的升學率。可是哪那麼容易分呀!那些被分到C班的差生們感到自己是被學校劃入『下等公民』,乾脆不好好學習了,成天搗亂不說,弄不好反過來會讓學校下不了台。那年我們學校就出現了一個分到C班的學生後來在高試時試了全校當年高試分數的第三名,這位學生在拿到大學入學通知書後,與家長一起用了一桶糞跑到原來的班主任家『感謝』,說是有意要臭臭那有眼無珠的老師。說這老師冤不冤?這老師後來一個學期沒有好好上班,精神受了刺激。問題最難處理的是那些被分到B班的學生,對他們有時很難界定。我就碰到一個家長很難纏地問我,憑什麼把他的孩子分到了B班?我說是根據學校規定的三次摸底試試成績多少多少這麼分的,那家長提出能保證那些所謂好成績的學生中,就沒有人是靠作弊而『成功』的嗎?我說那誰也說不準。他說這就對了,教師既然這都說不準,就更沒有權利用三次簡單的摸底試試來把我家的孩子分到B班去。最後我只好投降,說只要能在年級教研組長那裡說得通,我就讓孩子歸位到A班,後來他真的做到了,可那孩子到了A班不出三個月就自動要求退到了B班,因為他覺得A班進度太快,聽了課仍等於沒學。所以說高試前的分班是最熱鬧的,也是最難弄的事,但每個學校又必須這麼幹。不干誰都不能安寧。校長不想分,要是當年全校高試錄取率下降了,校長日子就不好過;老師也願意分班,不分班家長天天跟磨,弄不好腦袋上給人砸個包出來。當然分了班也會不小心被人在家裡放把火。作家可不要笑,真有這樣的事啊。我們鄰近的一個縣的一所中學,就因為有個老師在分班時得罪了某學生,高試結束後,這老師在鄉下的兩間房子突然起火,好在村上的人搶救及時才避免了大災。事後有人說,看到是那個落榜生所為,但誰也沒有證據,再說那學生後來到南方打工去了,幾年不回,被害的老師有苦難言……」現在也在北京當文化「高級打工仔」的王先生,有聲有色地給我講了他過去在寧夏縣級中學當老師時的親身經歷,高試前的分班所帶來的陣陣驚濤駭浪把我深深震動了。

  不能不承認分班教學的優點,它可以讓那些比較有把握的學生接受更良好的教育,並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它也可以使那些本來有些吃力但在方法得當時又能迅速趕上的學生,獲得上大學的可能;而對那些本來離高試錄取分數線就有較大距離的學生來說,也可免受備戰之苦,踏踏實實坐下來學些真知識。然而分班備戰高試,客觀上使學生們在還未進入高試的決戰時,就開始經歷一場心理試驗,有人因此得意,又常常發展到忘形的地步。有位家長頗有切膚之感地對我談起他的在一所名牌學校A班的兒子的變遷過程。他的兒子原來在班裡是前十名水平,分班時進入A班,那小孩子高興得一下子從家長那兒獲得了兩千塊的「獎勵」——這是他老爸早先許諾的。在兩千塊錢拿到手進入A班後,他不是更加努力了,而是因為聽了老師的一句「A班就是大學的預科班」,以為自己進了A班就可以穩拿大學錄取通知書了。不出一年,這位學生由於對自己要求不嚴,成績跟不上,被逐出A班,降到B班。這下子他受不了了,在學校里受到同學們的白眼嘲諷,回到家又被老子狠狠地揍了一頓。在如此幾方面的壓力下,這學生從此開始厭學,最後又降到了C班,成了徹底的差生,高試自然沒有他的戲可唱。他父親想為他再出錢弄個社會大學上上,但兒子說什麼也不願意,現在就只能在一家裝飾公司做苦力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