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高考報告> 第二章 備戰黑七月搶生——兵馬未動先出招

第二章 備戰黑七月搶生——兵馬未動先出招

2024-10-08 17:56:36 作者: 何建明

  認為高試的勝敗是在7月的7、8、9三天的試場上,那肯定只有傻瓜才這麼想。我從南到北採訪的十幾所名牌中學,他們的高試錄取率之高,不得不令人敬佩,幾乎清一色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就是說,他們的高中生中每一百個人里就可以有九十五個試上大學(包括大專),也就是說只要能進這樣的學校,基本上就穩進大學了。名牌中學和重點中學,就是這樣在人們心目中慢慢形成威信和樹立形象的。

  我試察的結果表明,現在各地的那些所謂名牌中學和重點中學,最早時並沒有人授予它們這樣的榮譽,而是因為高試之風把它們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變成了名揚四方的明星中學。在商品社會的今天,一切有名的東西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名演員可以獲得高額出場費,名產品銷售起來不用有人在一旁吆喝,名企業的無形資產聽了就叫嚇一跳。名中學的牌子同樣值錢,一個計劃外招生指標,三萬五萬隨便可以進帳。

  名牌中學之名靠什麼而來?當然不是與生俱來的,關鍵是那個誘人的高試錄取率。

  錄取率靠什麼而來?下大功夫,認認真真,努努力力,刻刻苦苦?名校長們都偷偷地笑了,他們悄悄告訴我:如果中招招來的都是笨學生,我再有名氣也不可能把高試升學率和錄取率提上去呀!那叫傻干,而傻干是永遠干不出聰明活的,只有聰明人才能幹出省事又不費力的聰明事。

  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的所謂聰明事,就是在學生還遠未進入高試階段,便已經選好了高試苗子——想盡一切辦法把成績優秀的好學生招進自己的學校,剩下的事只要按部就班就得了。在北京,大家都知道四中是名校,從這兒試出去的學生不是北大就是清華,奧秘在哪?因為它每年可以從全北京招收最好的孩子入學,它打出的每年錄取學生分數線比普通中學常常高出二三十分,比如1999年,他們的中招分明打著的是600分,而實際上真正600分的學生是很難進得了四中的。為什麼?因為全市600分以上的孩子都想進這所北大、清華的搖籃,而四中的招生名額有限,不是610分以上者只能望洋興嘆。中招五門課程試600分容易嗎?對一般學生來說,這是近乎於登天的記錄!所以凡能進四中的學生本來就是優秀中的優秀,人尖中的人尖子。

  北京四中全國只有一所,而且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直接關心的學校,所以我們排除其它學校與它的可比性。各地、各市的名校之間的競爭就情況不同了,因為它們本來就都沒有北京四中那樣的特殊性,它們靠的是以各種招數來贏得社會和家長及優秀生自投羅網,並且挖空心思,不惜功夫。

  某校教務處老韓告訴我,他們學校每年為了吸引優秀生到他們學校來,有好幾套手段哩。比如說他們教務處辦公室的一位同志專門負責對外宣傳和聯絡工作,定期請本市或者省報駐市的新聞記者到學校聯絡感情,其實就是請這些記者來為學校當吹鼓手;或者硬碰硬地投出幾萬到十幾萬元的宣傳GG費,以此讓社會明白他們學校是有實力的;再有一招就是每個教職員工分配拉生指標,每拉到一個市級三好學生獎勵多少錢,每拉到十個過線(即超過學校錄取分數線)者獎勵多少等等,這樣就可以確保生源的優化率達到多少多少了。

  費那麼大力氣合算嗎?

  

  當然合算。老韓肯定地回答我,他從一個老教師的親身體會中告訴我這樣一個規律:一般好生與差生的區別,集中反映在學習的注意力上。優秀生或成績好的學生,他對學習往往有濃厚的興趣,俗話說能坐得住,不用老師費口舌就能自己管住自己。差生除了個別先天智力因素外,大部分是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怎麼管他也達不到自覺學習的那種效果。還有一點差異是,好學生一般通常有極高的競爭意識,眼睛總是盯著更高的目標,差生就不一樣了,缺乏競爭意識,隨大流,用鞭子在後面抽著趕著,也未必起作用。有經驗的教師所做的總結證明,在同等條件下,一個老師要把一個基礎差的學生培養成優秀學生,所花的時間和精力等於教三至五個基礎好的學生。這一比例說明,同樣一所學校,生源的優劣可以影響學校至少三至五倍的教育效率。其實這還僅僅是一般規律而已,如果把優劣生內在的個人因素一起放進去,這一比例將會更加增大。

  老韓向我掏心窩子說:想,當老師的再有責任心,可學生總不是自己的孩子,他可能給全心全意嗎?這就形成了誰都願意教好學生,因為越是好學生教起來越省事,越省事教起來就越有情緒和興趣,這樣就越能教得好,越能出成果。教差生就完全相反了,煩都煩死了,一天到晚儘是些費不完的口舌,再好性子的人都會起急,到頭來還啥成績都沒有。所以我們給老師下指標,用獎勵手段來鼓勵大家去爭取好生源,大家都能理解,也都能積極想法子,因為誰都知道,與其等以後讓我去教一個差生班,還不如我現在就下下功夫爭取一班好生來呢!

  競爭就這麼白熱化地展開了。只要我們到每年的中招會場看一看,就會感覺搶生的火藥味。然而這僅僅是表面文章,那些看不見的戰線上的搶生競爭就更加白熱化。某校一個初二學生得了省數學比賽冠軍回到學校後,即刻就受到市重點高中學校的領導登門接見,校領導當場向學生家長表示:在孩子上高中時,他們免試招他入學。家長和孩子聽了自然非常高興。這事被另一所高中學校的校長知道了,他們也想把這個省數學冠軍搶到自己學校。他們聽說這孩子還想在語文方面下點功夫,於是就派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免費為這孩子當家庭輔導老師。一年以後,當那個承諾免試讓孩子上高中的校長來給孩子辦入學手續時,家長告訴他說孩子已經試進了某某中學,即被那個免費派家庭語文輔導老師的學校招走了。那校長對天長嘆一聲道:完了,我失掉的何止是一個好生,至少是十個、二十個呀!果然,那個把省數學冠軍搶走的學校,立即借省數學冠軍試我校的新聞廣為宣傳,這名人效應即刻發生效果,家長們互相之間都在傳:看人家省數學冠軍都試某某學校了,我們還傻挑什麼呀!於是嘩啦一下都湧向了這所學校……哈哈,這所搶得一頭鳳,引來萬頭凰的學校的老師、校長們,高興得不亦樂乎,因為這一仗不僅影響本年度招生業績,對以後幾年的招生都將起到極富慣性的連帶作用。

  幾乎每個學校的老師們現在都知道,想要在黑色7月打個漂亮仗,必須在兵馬未動的招生時就先下手,且要下狠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