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自己干,更出色
2024-10-04 13:52:50
作者: 何建明
我見到王金華是在2008年的夏天,他離開幹了幾十年開發區和園區工作崗位之後,現時他已是蘇州市政協主席。
一個農民出身的復員軍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按著鄧小平「發展是硬道理」的精神,同吳克銓等人一起闖出「崑山之路」的「王大膽」,能夠坐鎮名城蘇州政協主席一職,這是30年前的王金華想都未曾想過的事,但歷史就這樣造就了一代新蘇州人。
王金華是個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覺到其魅力四射、辦事果斷的人,他的每一個細胞和外表都充滿了「敢」字和闖勁。五六年的崑山「自費開發區」經歷,磨鍊了他敢作敢為的闖勁;十年高新園區的世界風雲角逐,使他成為一名馳騁國際商界的勇士。由於一場既意外又意料之中的中新合作大爭執,他這個被新加坡人「恨透」了的對手,竟然如此有趣地成為執掌蘇州工業園區的「一把手」。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作為中新合作項目的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當王金華第一次站在金雞湖畔,迎著寬闊的湖面眯著雙眼望向這片國際大工程項目時,心中泛起很多感想: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日新月異,全球化的特點是世界大融通。蘇州園區嫁接和移植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模式——新加坡軟體,現在要靠我們蘇州人自己擔當起建設和運營這艘投資近1000億美元的「航母」,我們有這個能力嗎?能按照李光耀先生他們設定的奮鬥目標圓滿實現嗎?
「當時我的內心想法非常肯定,是完全可以的,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我們蘇州人並不比別人笨。我們之所以過去發展得沒有人家快,一是因為政策不對頭,二是因為我們中國窮。但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像我們蘇州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加上我們自己也在國際經濟大潮中闖蕩了一番,又有新加坡這樣的老師的經驗和傳幫帶,我非常自信我們能幹得好,或者可以幹得更出色。因為我們是本地人,適應本地的水土。」王金華向我透露了當年他接管園區最初時的想法。
「但當時我們確實感到壓力和困難也是相當之大。」王金華介紹說:按照中新《諒解備忘錄》,2001年1月1日起,園區的執管大權歸中方,而且中方此時已是占65%比例的大股東,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園區的成敗,蘇州人要承擔65%的風險和責任,賺了當然是好事,可賠了你得拿出大頭。「我們蘇州的實力畢竟比起新加坡來說還有很大差距,能不能將園區建設好,影響的不僅僅是蘇州的形象,還有我們國家的形象,當然也對不住李光耀他們新加坡人的一片苦心。2000年底我們討論新一年的招商開發計劃時,拿出了一個20億到30億的規劃來,管財務的負責人說,你們這是紙上談兵,他問我錢在哪兒?我一查當時園區的帳,真把我嚇了一跳:全園區負債18億元,光利息就達4億元,到後一年應還款12億元。就這麼個攤子,難怪新加坡人有些吃不消了……可我們沒有退路,既然接了擔子,就得挑起來,而且挑著還要朝前走。所以我剛到園區這邊來,就一個一個請銀行的老總吃飯,讓他們手下留情,別逼我還債。後來總算他們給了我一點面子,說還款可以推遲一點,但新一年你再借款只能是短期了,9個月就要還。有啥辦法?我只能賠笑謝過人家,因為沒有銀行的支持我們園區就得破產……8年後我從園區退下來時,已經有了800億國有資產。去年園區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00億元。」
「八年抗戰」,從嚴重負債到每年創造200億的財政收入,這就是王金華等蘇州人挑起大梁後的蘇州工業園區發展景況。
上任初始,王金華使出的經典套路還是他的招商絕招。園區的生存與發展,靠的是巢里能否引來金鳳凰,沒有金鳳凰落戶築巢,再美再艷的風水寶地也只能最後落得草枯地荒。
新加坡人能夠讓一個小小的島國富強繁榮,本事就在他們有一套國際水平的招商本領,其中他們的「招商局」就是最與眾不同和具有非凡能力的一個部門,何況還擁有一批精英人物。
「李副總理,不管怎麼說,園區是我們兩國的,您一定幫助我們招商,貴國在這方面的經驗一直令我敬佩。」一日,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李顯龍來蘇州,王金華送他上機場,倆人一起坐在車裡時,王金華向李顯龍提出請求。
李顯龍是新加坡的新一代領袖人物,自然有大家風範,他笑著點頭答應「沒問題」。
「說個具體一點的方案。」李顯龍讓王金華說說想法。
「貴國的招商局在世界各地都有辦事處,我想派幾個人到你們美國辦事處當實習生,費用我出。」王金華提出。
李顯龍側過頭看了看王金華,心想:這人是不一般,他這一招是想把新加坡的經驗秘訣學到手啊!於是笑笑,說:「我這裡沒問題。」
王金華十分感激地連聲道謝。但王金華高興得早了一點,李顯龍回國不久,新加坡方面回函說不好辦。顯然人家認為這樣做不太妥,內心有顧慮。但新方在幫助中方培訓人才方面還是非常慷慨的,主動接納了蘇州派去的一批又一批高層次、高學歷的管理人才,這些人才後來為園區建設全面實現「新加坡軟體」標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自己成立一個招商局,自己干!」王金華是個越挑戰越有勁的人物,他不信蘇州人自己幹不成同樣的事。
「無論是園區還是開發區的運作,既要有宏觀的思路,更要有微觀的手段和戰術,這就是人的軟功夫。新加坡軟體經驗,突出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管理規範化、科學化、程序化和高水平。我們蘇州人的優勢也在於我們有一批愛學習、善琢磨,並能從實踐中摸索前進的人,所以我們很快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蘇州人特性的招商經驗,這主要體現在我們始終如一的親商理念上。親商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包含了如何做到安商,讓他們能夠在蘇州留得下來;包含了如何富商,做生意人追求的全部目的就是企業的發展和賺錢,為投資者營造創富的環境和條件及目標;親商還包含了尊商,即尊重投資方的意識和行為,人家賺了錢或者在賺錢中的所有合理做法和要求,我們要真心實意地幫助解決,讓他們感到有一種安全感、放心感;親商的根本在於能夠留得住投資者,讓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我們的園區生根、開花、結果,並且永遠繁殖、衍生下去,這就是親商延伸出的全部內涵。」
王金華他們在移植新加坡經驗的過程中,又結合蘇州崇尚文化和敬重客人的傳統美德,先後編制了園區68項既與國際接軌又有可操作性的全新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尤其是創立的四大公共服務特色,被投資者廣為稱道:
1.高效服務,「小政府大社會」,凡是能交給中介機構交給社會辦的,都要交出去;
2.透明服務,辦事全過程公開;
3.公平服務,對所有投資商一視同仁;
4.規範服務,力爭在法律範圍內為所有企業和個人創造更有利公平競爭的良好條件。
現在的中國各地的政府行政大樓內,經常會看到一種叫「一站式服務」,即將政府或管理部門的眾多辦事、審批機構放在一起辦公,企業或公民需要辦理什麼事情在此可以流水式的一次辦完,所以俗稱「一站式服務」。這種簡捷的政府公務辦事方式,在中國最早推行的就是蘇州工業園區,後來被各地政府機構廣泛推廣、學習,它的好處是一改中國過去政府機構的官僚主義辦事作風,一個審批手續要蓋幾十個橡皮章、走幾十天甚至幾年的情況。「一站式服務」簡捷到一個小時幾十分鐘就能把事情辦了。當然,商務和像外企投資這樣的事情要複雜些,但在蘇州工業園區由於實行了「一站式服務」,多數業務能夠得到即時辦理,三分之一較難的業務也能在2—3個工作日內辦結,最複雜的業務也不超過7個工作日。這在「時間就是金錢」的企業經營活動中,除了節省大量時間外,還能有效提高辦事人員的「廉潔、自律」的形象。
園區的高效「服務」,不僅僅體現在「一站式」這樣的簡捷上,更多的是體現在體制機制上的不斷創新與持續創新,從而更加強化了園區內高效快捷的個性和功能。
一位園區的工作人員向我介紹,他們最近舉辦的一次有上百家企業參展的汽車展覽會上,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用一個上午時間就代表園區和有關企業談妥了全部事項,而具體問題他並沒有請示任何園區領導。
「汽車展覽涉及場地徵用、資金投入、收益分配等,這些事情複雜而敏感,一個辦公室副主任能決定得了?」我有些疑惑地問。
園區的同志非常自然地搖搖頭,說:「答案其實很簡單,和企業談判時經辦人只需要把相關的政策、規定等文件備齊,交給他們就行了。就是園區『一把手』去,也是這麼做。」原來,園區所編制的多項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都將各類問題該怎麼處理的方法規定得非常明確。不管你是「一把手」,還是普通工作人員,只要是政策允許的,都可以代表政府「說了算」。
「園區管委會定期走訪企業,真正將服務做到位。在全國的很多工業園區,管委會給投資者的印象都是『管』字當先,投資者要辦點事情必須親自上門拜訪管委會。但是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放下架子,定期去企業做調研,及時發現企業遇到的困難,搜集企業對管委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比如2003年那場『非典』時,政府明令禁止舉行各類招聘會,而此時我們園區的許多企業面臨招不到人或者招到的人不能按時來蘇州的問題。王金華等管委會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決定把一些新建的廠房改造成宿舍,把這些企業招到的外地人員集中到這些宿舍觀察十天,免費提供生活食宿。沒有發燒發熱症狀的人員可以立刻投入工作。同時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在各宿舍區蹲點,解決這些外來人員的困難。這一舉措既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也使諸多外企投資者對中國政府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從另一方面為我們園區的招商引資增添了成色……」園區人談起自己的親商與服務方面的先進管理模式及到位的主人翁意識,都會感到一種自豪。
親商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有時會與中國國情社情相矛盾、相牴觸。蘇州園區怎麼處理呢?筆者希望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園區管理者脫口對我說,此類事件比比皆是。如園區內有一家合資企業,不願意像別的企業那樣提供報表,認為政府無須管企業的經營,企業經營得好,會再幹下去;經營得不好,企業走人,與當地管理部門沒關係。而且企業提供報表,可能會泄露商業機密。園區管委會經過分析討論後,決定接受台商的建議,從此對那些不願提供經營報表的外資企業都一視同仁地處理。「這個很顯蘇州園區管理者的親商誠意。他們越這樣,我們搞企業的越會依法辦事。」一位台商滿意地說。
東方文化的魅力之一,便是以誠相待。誠者可肝膽相照,從事經濟工作也不例外。
那天在園區採訪期間,我特別注意到一個別樣的設施——「鄰里中心」。
「這是幹什麼的?」對我的好奇,園區的工作人員叫來一位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說:「他是速連(SRAM)車料公司的荷蘭籍工作人員,羅伯特·梵·史普朗,請他說說。」
「儂好。儂是蘇州人嗎?」不想史普朗向我伸手時,來了一句蠻標準的蘇州話,讓我好不驚喜。他說是一年多前來園區定居的,他告訴我園區的「鄰里中心」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因為這裡可以滿足投資者所有的日常需求。這裡有超市、郵局、銀行、診所、餐館、酒吧、洗衣房、美容美髮店,還有藥店、文化用品店、維修店等12項必備的功能和設施,而且很多工作人員能用英語交流。所以人生地不熟的老外可以在這裡獲得「一站式」的生活所需服務,不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來這裡老舒服的。」史普朗開心地帶我進了「鄰里中心」的一間寬敞明亮、器械又十分齊全的健身室,他將外套一脫,露出強健的身材,登上一台健身器,開始了每日必做的「健身節目」。
據「鄰里中心」的總經理於宙介紹,現在園區已有七座規模都在1萬至2萬平方米的「鄰里中心」大樓,最終整個園區將建成10多個這樣的「鄰里中心」。每個「鄰里中心」的住宅樓周圍都有相應的配套設施,住在樓里的人步行500米左右,就可以到達樓宇周圍的超市、診所、銀行等配套設施,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處處感受到生活的方便和舒適。
「我們園區的『鄰里中心』現在已經在全國都非常出名了,2006年2月就躋身首批『全國社區商業示範』單位。」園區辦公室姚文蕾女士自豪地介紹說,「目前,『鄰里中心』已在全國遍地開花,特許加盟已遠至內蒙古通遼、青海西寧,近及浙江溫州,江蘇南京、揚州等十多省市……」
「外面招商靠軟磨硬泡笑眯眯,在家建設石板上鉚釘硬碰硬。」王金華帶領的一批「蘇州老鄉」有不少是插過秧地、挑過河泥的農民,同時他們從世界各地招募了大量高級人才,土洋結合的管理與招商隊伍,使得園區在新世紀之後的這些年裡,幹得風風火火,加上他們趕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大好時光,外國企業投資者紛紛擁向中國。到中國發財,如詩如畫的蘇州工業園區便自然而然地幾乎成了首選目標地,這財路給了王金華他們這等表面看似一個個老實巴交、吳語綿綿,心底卻一直瞄準「世界一流」的似狼如虎的這幫蘇州人,金雞湖畔不熱鬧才怪呢!
就說王金華這人,他名字中的三個字就像天然地跟做生意、搞經濟、賺鈔票牢牢地粘固在一起,分都分不開。我老家蘇州話中「黃」「王」是不分的,一個讀音。王就是黃,「王金華」就是黃金華。這黃金塗烙的的中華就是王金華命里要奮鬥的事,他幹不成、干不好,老祖宗不饒他,六百萬蘇州父老鄉親更不饒他。這是調侃的話。其實王金華內心有自己的一個強烈願望:當初他搞崑山「自費開發區」時搞得轟轟烈烈,有人說他是搞資本主義,擾亂國家經濟;他到蘇州後搞高新開發區成果斐然時,又有人揚言要滅他——令他有些心酸的是,這話出自同一城市的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合作出現矛盾後,他被人「化敵為友」弄過來當「還債人」。這話說得似乎難聽了一點,但確實前一兩年就是這種情況。可王金華向市委、市政府發誓保證的是:自己干,更要幹得出色!
意思非常清楚:世界矚目的蘇州工業園區已經擺在我們中國人、蘇州人面前,有沒有能力將這艘「經濟航母」啟動並管理好,既是蘇州人的臉面,也是中國人的臉面。
一說臉面,蘇州人可以拼出命來捍衛它。王金華也不例外,因此他對手下的所有園區工作人員講:我們要好好向「老師」新加坡學習,但現在「師傅」要我們單放獨飛,靠什麼?勇氣自然少不了,師傅的經驗自然也少不了,但有勇氣、靠借鑑還遠遠不夠,必須在勇氣之前加上智慧,借鑑之後求創新,這樣我們才能站在世界經濟的競爭的前列去搏殺和獲取優勢。
不懈追求,尋找雙贏,力臻完美。王金華和他的團隊思路清晰而堅定,加之勤奮而細膩的作風,又有後方的蘇州這塊金牌子,配以推出的一個又一個行之有效的惠澤措施,因而使得園區招商引資如魚得水,財源滾滾而來……
這是我查閱到的中方成為大股東後的第一年,園區大事記中相關的投資與重大項目的開業記錄:
1月10日,出口加工區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園區海關正式封關運作。
1月20日,中國聯通公司簽訂進區發展。
2月2日,天華超淨公司簽約進區。
2月7日,聯建公司簽約進區。
2月7日,蘇拉加捻有限公司再次獲得土地轉讓合同。
2月19日,天弘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進區。
2月28日,諾基亞公司獲得新的土地轉讓合同。
3月1日,園區國際科技園開園。
3月8日,蘇春中路工程開工,拉開了二、三區開發的序幕。
3月20日,博世公司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4月8日,荷蘭飛利浦半導體公司簽約進區發展。
4月18日,美國快捷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4月18日,可成科技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4月26日,霍尼韋爾特殊化學品(蘇州)公司在園區正式開業。
4月29日,國家開發銀行金雞湖環境治理項目貸款簽字。
5月22日,飛利浦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奠基。
6月16日,國際著名的倉儲式建材連鎖店百安居蘇州園區店開張。
7月5日,日本日東電工株式會社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新公司。
7月19日,管委會和中國科技大學簽訂建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生院的協議書。
8月1日,蘇州德意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8月2日,安德魯通訊器材(蘇州)有限公司獲得新的土地轉讓合同。
8月2日,金龍聯合汽車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8月18日,與東南大學簽訂共建「東南大學軟體學院(蘇州)」《協議書》。
8月31日,多瑪門控(蘇州)有限公司舉行新廠房落成開業典禮。
9月8日,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新校啟用。
9月11日,日東電工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9月20日,園區公用事業公司與新加坡吉寶公司簽訂吉寶供熱廠資產轉讓收購合同。
9月25日,友達光電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10月24日,日立顯示器件(蘇州)有限公司舉行開業典禮。
10月28日,蘇州工業園區首屆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成功舉辦。
10月28日,美國聖約瑟夫大學南京大學中美合作設立「聖約瑟夫大學蘇州研究生院」協議簽訂。
11月11日,研楊科技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
11月11日,諾基亞與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合資項目開業典禮。
11月23日,虹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開業。
11月30日,中新創投公司與台灣信和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簽署平行投資協議和項目委託管理合同。
12月5日,荷康萊(蘇州)保健品有限公司開業。
12月11日,國際著名零售企業歐尚超市蘇州店開業。
12月12日,志合電腦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12月13日,AEM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簽署土地轉讓合同進區發展。
12月25日,國家環保總局正式發交授予蘇州工業園區「ISO14000國家示範區」稱號。
從上面的記錄可以看出,在蘇州工業園區這塊土地上,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戶甚至數戶企業或院校落戶在此。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鳳凰」在此地落巢?那是因為王金華和他的團隊將金雞湖這片熱土的每一個細節都雕琢得無與倫比、光芒四射,讓所有想在中國投資與創業的天下富商及知識精英們心動。
初戰告捷,蘇州人以寬闊的胸懷,拿著一份優秀的成績單,次年1月15日,由市委書記陳德銘為團長,市長楊衛澤為副團長,副市長、園區管委會主任王金華等有關方面負責人組成的蘇州市訪新代表團啟程,在新加坡進行為期6天的訪問,向李光耀等新加坡領導通報了2001年園區的工作和新一年的打算。李光耀非常高興地設宴招待了蘇州客人,稱讚:「蘇州人幹得比我們好!」李光耀資政同時很深情地說,他到過中國20多次,一直認為中國的發展潛能很大。尤其是現在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要做的事很多。他表示相信中國定能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把中國的建設事業做得更好。李光耀特別希望蘇州搞好環境建設,為旅遊者創造一個更優美的環境。新加坡總統納丹也在總統府親切接見了陳德銘一行,總統愉快地回憶了前一年參觀蘇州工業園區留下的美好印象。他對園區取得的出色成績感到高興,並為園區借鑑新加坡經驗取得的良好進展感到欣慰。納丹總統說,新中兩國要繼續發展相互合作,新加坡和蘇州兩地也要發展相互合作。他表示希望蘇州既要吸引外資,也要走出來發展,尋找更多的合作方式和機會,到新加坡探索發展機會。
新加坡之行,得到了「師傅」的良好評價,這讓王金華等蘇州人內心深感欣慰。2002年,園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批示精神,特別是在黨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乘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強勁東風,一如既往地抓招商引資工作,同時突出抓好園區的基礎建設,使得這一年園區工作全面開花結果,國內外賓客紛至沓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王金華要求園區關注台灣企業入駐園區的戰略部署。
1月21日、22日,台灣著名企業家焦廷標、張忠謀、曾繁誠和宣明智等一行訪問園區,洽談投資事宜剛完,園區管委會和CSSD就派出赴台灣考察與招商團赴寶島,代表團此行拜訪了一批潛在客商,並組織了園區情況說明會。
3月初,王金華剛剛部署好新一年年初的各項工作,拉起旅行包,又率團赴美國、日本招商;4月,園區管委會和CSSD赴歐洲招商團又在歐洲各國頻頻出擊;與此同時,園區管委會和CSSD在韓國的招商團連連得手……5月份,王金華率團抄到新加坡的本土在這裡展開了一輪熱火朝天的招商活動,成果同樣斐然。
「園區發展和經濟增長點在什麼地方?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肯定是在招商引資上,所以我們園區的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當圍繞這個關鍵點上。」都說「開發王」王金華會抓錢,他自己說,「抓不抓到錢,本事就在能不能招到來投資的客戶。」這一年,王金華自己親自率團到國外招商就達4次,可以一窺這位日理萬機的園區「一把手」是如何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的。
2002年上半年,蘇州工業園區引進合同外資11億美元,實際到帳外資4.1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7%和40%;實現GDP122億元,財政收入16.5億元,進出口總額23億美元,其中出口11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0%、50%和21%、22%。
特別是在這一年,投資兩億多美元的快捷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美國的邁拓集團和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施耐德(蘇州)有限公司,投資1.2億美元的來自馬來西亞的嘉盛半導體公司、台華紙業包裝(蘇州)有限公司,來自日本的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松下在中國的第二個研究開發基地——松下電器研究開發(蘇州)有限公司,和同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日本旭化成、旗航超導磁浮鐵道(蘇州)有限公司、香港宏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著名企業都是在這一年入駐蘇州工業園區的。
這一年,又一位學者型出身的「博導」,當了蘇州市委書記,他就是現在吉林省的省委書記王珉。
時任蘇州市委書記的王珉,到蘇州後的第一個「到下面去」的調研對象就選擇了園區。那天大雨紛紛,他在年輕的市長楊衛澤的陪同下,到園區調研後,強調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力爭早日把蘇州工業園區建成國際一流的開發區。
「國際一流」的概念從此在園區深入人心。
「這也是我們蘇州園區告別初創階段,轉向展示自己真正水平的時代的開始。」王金華這樣評價這一歷史性的轉折。
這一年的12月30日,園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金華站在主席台上作了《與時俱進,爭先進位,全力打好新三年大會戰關鍵戰役》的報告,這位激情澎湃的「開發王」幾度從椅子上站起身來,用特別的男高音向他的戰友們說:「過去,蘇州園區是我們在新加坡的師傅們帶著創出來的,現在我們出師了!徒弟出師了,要幹什麼,要干成什麼,就全靠我們自己了!市委王珉書記要求我們建設『國際一流』的園區,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國際一流』是個什麼概念?那就不是一般的水平,而是當今全世界最好、最發達的水平。我們蘇州人有沒有這個能力?你們說?」
此時,台下一片寂靜。
「你們說,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王金華的犀利目光直逼台下眾人。
「有——」
「有吧……」聲音七零八落,參差不齊。
「到底有沒有?」王金華有些發火了,把聲音提高了一倍。
「有!」台下頓時驚天動地。
於是,王金華的臉上露出憨厚的農民式的笑容……
於是,金雞湖畔從此掀起更高一股崛起的發展浪潮……
2003年,對園區和王金華的團隊來說,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因為「非典」疫情,全國的投資環境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惡劣和最困難的年份,依靠外向型經濟為支撐點的蘇州工業園區卻一枝獨秀,不僅沒有受太多的疫情影響,反而以更大的吸引外資份額而獲得了全面發展,從引進的外資數量到質量都有顯著提升,而且從新方接過的CSSD公司也在這一年首次實現了扭虧為盈的成績,公司淨資產恢復到1億美元,並且首次向股東分紅。這對所有參與園區投資的財團們來說,極具標誌性的意義。
「我說此人一定會比我們幹得好嘛!」李光耀聽到CSSD的新方副總裁吳天仁報告這一消息後,十分高興。
「我是2003年受命到CSSD工作的,這幾年園區完全按照我們預期的規劃在一步步往前走,而且速度比想像的還要快些。作為新方派駐CSSD的副總裁,我經常要到世界各國去,碰到那些外國企業老闆,他們總是說:到蘇州園區一看,就覺得像是到了你們新加坡,更多的人說,去了蘇州園區,就不用再去新加坡了,因為蘇州園區甚至比新加坡更好些。這說明我們當時與中國進行軟體合作是完全正確的。現在我回新加坡就算是出差,一到那裡司機們就會跟我說,他們都知道蘇州園區很好,我也非常自豪地告訴他們,我現在的家在蘇州,那裡的空氣非常好、風光更美。蘇州人抓住了機遇,在加入世貿組織後迅速出擊,吸收了大量外資,同時又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夯實了自己的底子和基礎,所以自2001年以來,園區的發展突飛猛進,我們CSSD的盈利情況更是喜人。雖然現在我們新方不是大股東了,但園區是中新雙方搞起來的,它的成功,比我們光賺錢的意義要重要得多,因為除了與中國關係更密切外,我們有了與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使得新加坡在世界其他地方能夠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但我還是要重申一句:到目前為止,我們新加坡在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中,蘇州園區是最成功的,這種局面估計若干年裡還難以改變……」講一口流利中文、年輕精幹的吳天仁先生與我握手道別時,補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已經是一家人了,所以我比任何人都高興看到蘇州園區的欣欣向榮。」而他的這話,讓我對這位「洋老鄉」充滿好感。
園區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蘇州的一張獨特而耀眼的城市名片,她使往日「小橋流水」的姑蘇,從小家碧玉成長為光艷世界的「大家閨秀」。近些年,園區在繼續加大招商引資的同時,大力加強高精尖端的技術含量,用現任園區管委會主任馬明龍的話說:「現在多少億美元的招商引資項目已不再是我們的『興奮點』了,而是要看來投資的企業有多少科技含量。」而這,也正是蘇州人當大股東後堅持按照科學發展理念建設園區的獨創思路。從2001年起,他們就開始十分注重園區產業的轉化,變世界「製造中心」為世界科技「研發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相繼出台了《蘇州工業園區鼓勵技術創新、促進科技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蘇州工業園區鼓勵軟體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發展的實施細則》、《關於鼓勵外國跨國公司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地區總部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鼓勵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的若干意見》等條例和激勵機制。
隨之,蘇州工業園區國際科技園正式開園。
2004年的3月和5月,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後來到蘇州工業園區,考察了國際科技園,讚賞科技園辦得好,並希望辦出中國自己的特色。這年9月,蘇州工業園區正式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同時又被信息產業部列入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九大基地之一。
2005年3月,園區和國際科技園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中國歐美軟體出口試點基地」。同年5月,園區又成為首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6月,國家廣電總局認定蘇州工業園區國際科技園為「國家動漫產業基地」。9月,國家科技部再給戴冠,認定其為「國家火炬計劃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11月,俗稱「天使基金」的蘇州工業園區軟體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基金規模增加到2億元,同時成立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發展基金。
2006年3月22日,生物納米園、創意產業園正式開建,國內第一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也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首期總額達10億元。
2006年3月,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再次出台了《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園區的決定》和《蘇州工業園區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試行辦法》等新政策。2006年4月16日,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北部的中新科技城開工。同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准蘇州工業園區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這是目前江蘇省惟一的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5月24日,落戶園區國際科技園的新電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正式通過了軟體企業能力成熟度最高級別——CMMI5級的認證,成為蘇州市第一家、江蘇省第二家通過此項認證的軟體企業。8月24日,蘇州工業園區「中國—新加坡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八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儘早把蘇州工業園區建成一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科技部正式成為中方理事單位。9月18日,中國科學院、江蘇省政府、蘇州市政府在蘇州工業園區共同簽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協議,這是蘇州市首個國家級研究機構,總投資達5億元。這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科技部確立在蘇州工業園區進行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試點工作,列入試點的企業將獲得優於現有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我們園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原則。近年來,園區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不斷做大IC設計、軟體外包、嵌入式軟體研發、動畫影視、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等對區域發展有戰略意義的科技產業。園區以占全國十萬分之三的土地,創造了全國約3%的IT產值和16%的IC產值。」園區科技發展局局長張東馳介紹說。
進入2007年後,園區推進科技創新的力度更如長江後浪推前浪。3月7日,《蘇州工業園區鼓勵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實施意見》正式出台,這項實施《意見》中規定,凡經園區管委會評審合格後,單個企業可獲2000萬元左右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園區還相應建立了1億元創投風險補貼基金,專項用於創業風險跟進投資,使科技創新型人才及研發機構有了更大的投資積極性。此項政策一出台,惹得世界各地的那些熱心科技創造發明者和投資家心旌鼓盪,紛紛擁向美麗的姑蘇城東那個金雞湖畔。
「我們的『重磅炸彈』投出,一年引來400個科技創新創業項目落戶園區,這就是效益和成果。」
聽主人滔滔不絕地「翻閱」園區的「科技帳」,你會被它的流光溢彩所迷惑。
我想用一個最簡單和直觀的辦法去理解園區的科技景象,於是攀到園區管委會的那棟大樓的18層樓道處,然後再舉目遠望——哈,這回園區的所有美景盡收眼底,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那湖光水色間的科技園、生物納米,還有簇擁在花叢中一個「研發中心」與高校實驗樓,奇妙而絢麗,神秘而璀璨……呵,這就是我的故鄉新貌,她正從雄偉的「製造城」邁向多姿多彩的「科技城」、「生態城」、「大學城」……人間天堂的一切美麗的可能盡在此實現。
德國前總理科爾有一次應李光耀之邀來到蘇州,他對老朋友李光耀說:「這裡的水平已經超過了你們新加坡。」
李光耀聽後非常高興,說:「我很高興科爾先生這樣的評價,因為這是我的成功,也是中新兩國合作的成功。」
科爾參觀蘇州園區後,對中國主人說:「你們這兒很有點中國書法、繪畫味道。」
當時蘇州人一下沒有反應過來,問科爾怎講?科爾說,中國書法講究的是「留白」不是?你們的園區在廠與廠、樓與樓之間,有巨大的綠地、湖水空間,這不是「留白」嗎?這一「留白」,就顯出了你們東方人辦工業、建新城上與我們歐洲人不同的文化理念。
「蘇州的進步與發展,說透了還是文化上的優勢。」這是原蘇州市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長、現任民進中央副主席、教育家朱永新的話。
是的,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最終在於中新兩國將共同的東方文化精美巧妙地詮釋在了現代化經濟之上,所以它顯得魅力無限。
「當我們的認識還存在一定局限、眼光還不夠長遠的時候,與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還不如給後人留下一些空間,這也許就是對未來、對後人的最大貢獻。」馬明龍這種特殊理念始終貫穿園區的發展。
寸土寸金的蘇州工業園,已是項目滿園,僅戶籍人口就已達27萬。但在這裡,看不到令人目眩的水泥森林,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密不透風的車間廠房,而是疏朗而錯落有致的建築、無處不在的綠色,虛實相間,使這座濃縮時代元素的新城富有張力,時尚中不乏閒適。
不久前,蘇州工業園區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給蘇州工業園作了最新定位——「國際技術產業城市」。
野村的提法,得到園區人的普遍認同。由工業園到家園、花園、公園,由製造基地到「科技矽谷」,正是園區人的憧憬和追求。
城市建設最終要給城市人提供方便的衣食住行。統計顯示,園區新增綠地2000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園區同志告訴我,初來的客人無不驚嘆於這個宜工宜居的現代新城,有的甚至為自然生態和美好前景所折服,在這裡購房置業,準備當「洋蘇州」的新人。
有統計顯示,為讓園區的天更藍、水更綠,累計投資逾20億美元的200多個項目被「一票否決」。這種氣度也許只有蘇州人有。蘇州吳語軟綿綿,但今日蘇州人做事卻擲地有聲,豪氣沖天,而且這種聲響與氣象都是在軟綿綿中實現的,這使得蘇州人的獨特性格和遠大的奮鬥目標得以完美地趨於一致。
回過頭,我們再去審視金雞湖畔那片美麗的土地上出現的奇蹟時,也就不再會感到不可思議了。
一塊不足全國十萬分之三的土地,創造了全國約3%的IT產值和16%的IC產值,擁有3000家外國投資企業在此駐紮,每年創造200億的財政收入,等於一個青海省(2007年青海全省一般性財政收入為100億元)。有人可能認為不能這樣比,那你說應該怎麼比?蘇州工業園區的那塊地方我從小就知道,過去曾經也是一塊水澤荒蠻之地,除了沙漠和雪山草地,我看祖國大地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比它強。只因為黨的一個政策,只因為與新加坡的一次聯姻,它現在成為了世界矚目之地。蘇州富裕,蘇州強盛,但蘇州的富裕和強盛也是人干出來的,是我的父老鄉親們流血流汗干出來的,而且他們常常是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干出來的。雖然沒有天生的好條件,但只要我們肯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和勇於解放思想的腦筋,就可以使荒山變成米糧倉,就可以使手掌大的地盤疊起喜瑪拉雅山一樣高的金銀元寶來!
這就是蘇州的經驗。
這就是蘇州園區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