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時代.卷二> 威海:韓國人的集貿市場

威海:韓國人的集貿市場

2024-10-04 12:30:24 作者: 師永剛

  《紐約時報》的記者發現,在寧靜的中國沿海城市——威海,香料商人給這裡帶來了些許的韓國風情。

  從一家餐館中散發出的朝鮮泡菜和燒烤牛肉的辣味,向韓國人昭示著希望,類似的香味也飄出了太和客棧。這是一家為韓國商人服務並出售亞洲航空公司飛往漢城打折機票的客棧。在城外想不看到大宇和三星的工廠並不容易。雖然威海的韓國情調很濃,但實際上,這座沿海貿易城市上空飄揚的是中國的旗幟。

  

  威海在很久以前就開始接待外國人了。英國商人是最先來這座寧靜的膠東港口拋錨的外國人,他們於1898年從當時飽受戰火摧殘的中國手裡獲得了這個通商口岸。韓國商人來這裡購買便宜的香料,則是在將近一個世紀以後,此時威海已成為中國經濟改革中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今天,英國國旗的痕跡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晨寧靜原野的景象。韓國商人蜂擁來到這裡,尋找最優質的商品帶回國去。韓語版的商業網站HANGUL介紹著從韓國超市到抽水馬桶店的各種商品。韓國頂級企業集團——現代公司的總裁擔任著當地一家教師協會的名譽會長。

  有600名韓國商人每周三次從仁川乘船到威海,在18個小時的旅途中,他們以燈光卡拉OK、OB啤酒和跳舞機自娛自樂。而在歸途中,他們的行囊則塞滿了干辣椒、大蒜和香油。51歲的延星日(音)在過去3年中每周兩次來往於黃海之間。即使帶著老伴兒和18歲的兒子,他靠向韓國餐館出售香料,每趟也有200美元的賺頭。

  當亞洲金融危機襲擊到韓國時,小商人是最先感到痛苦的人員之一。2000名最能吃苦的韓國人乘船到中國來——主要是到威海,也有到大連和山東省的其他港口的——購買廉價中國商品,然後再運回,加價高達350%出售。現在,韓國一流大學的有些學生甚至也利用暑假做起這種小小的香料套利生意來。「我不明白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去做這種生意,」21歲的陳巨宇(音)說,「我可以掙錢,還可以到世界其他地方觀光。」

  但是,這樣的機會卻正在受到限制。去年,低價中國食品流入引起了韓國農民的強烈不滿,以至於漢城把每個商人的進口量從120公斤減少到70公斤。10月份,又減少到50公斤。貿易摩擦在今年6月份進一步升級,漢城把中國大蒜的進口關稅從30%驟然提高到315%。北京則採取了禁止韓國手機和聚乙烯進口的報復性措施。儘管政府官員解決了貿易爭端,但是有些商人還是感到擔憂。李俊日(音),從前養魚而今從事進口中國食品和酒類,這位生意人說,表面上,兩國都說貿易對雙方有利,但私底下,沒有哪一方願意接受對方的商品。

  儘管如此,貿易摩擦並沒有阻止住韓國商人每周向威海的流入。這個港口城市還吸引了數以百計的中國朝鮮族人。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國有企業倒閉的衝擊,許多朝鮮族人離開家鄉到南方來尋找更好的機會。崔綿珍(音)全家去年從寒冷的黑龍江省移居到了威海。現在她在一家為韓國商人服務的飯店裡工作。她的父母則經營著一家公司,向漢城的珠寶商供應未經加工的珍珠。崔綿珍說,工作機會對於講朝鮮語的人來說非常多,她已經說服了幾個高中時的朋友來到威海從事翻譯、秘書和銷售員的工作。

  「在這裡,我們為自己是朝鮮族而感到自豪。」她說,「我們感到沒有什麼需要隱瞞,而不像我們在黑龍江那樣。」

  為光臨威海的商人提供服務的130家店鋪中,並不都是由朝鮮族人經營的。今年24歲的店主侯健玲(音)從中國西南的雲南省批發葡萄酒,供應給韓國人作為帶回國去的禮物。她說,韓國人在這裡下館子有到家的感覺。韓國人砍價非常狠。她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做進出口商時,能把這些從海外顧客那兒學來的經商秘訣用於實踐。「文化過去是從中國傳播到了韓國,」曾在一所地方高校學習過朝鮮語的侯健玲說,「而現在中國人正在向韓國學習如何更好地做生意。」雖然威海有許多令人感到滿意的方面,但那位姓李的商人還是抱怨:「中國人不會醃製地道的泡菜。」他強調說,雖然香料是中國產的,但醃製還是必須由真正的韓國人來做。有些東西似乎是不能超越國界的。


關閉